论浊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41:06

论浊邪

  [收藏] 2009-11-15 01:10标签:

论浊邪

浊邪属于机体的病理产物,这一点各家无有异议,但对浊邪的本质的论述仍含混不清,似乎没有超出痰湿的范畴,在此我试图对浊邪的性质做一个较新的诠释。首先从浊邪的形成来谈起。其实如果做一个比喻,大家就比较容易明白浊邪形成的原因:“浊邪的形成类似于就业困难”。求职人员本来是社会培养出的有用人才,只因暂时没能就业而表现为好象无用,但请注意这些人与不守法的无业游民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就是浊邪与痰湿的本质区别。求职人员得到工作后就可以为社会做贡献,同样浊邪得到合理疏导也可以为机体所利用,到了痰湿阶段就难以重新利用了,所以浊邪是痰湿形成之前的一个过度阶段。只是表现出了无形的“浊”象,还没有形成有形的实质。大致类似于现代医学的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等阶段。这种浊象是怎么形成的呢,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机体进食过多,超过人体的需要,过剩则为害;二是机体的脏腑功能减弱,肝不疏泄,脾不运化,是水谷精微的运送缺乏动力,本来供给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得不到利用而沉积。一方面好象营养过剩而沉积,另一方面机体得不到营养支持而体倦乏力,这种情况临床非常常见,主要是机体疏导环节出现了问题。好象求职人才找不到工作,而用人单位又求不得人才,是属于社会的梳理不通。可见水谷精微与浊邪同源而异流。另外,过度饮酒也可形成浊邪,酒为水谷酿成,其气属阳而质属阴。饮酒之时面红目赤,是为“酒气”上升的表现;然饮酒之人好生湿热则为“酒质”重浊下凝的表现。因此大量饮酒和大量食入肥甘厚味往往能产生同样的后果。

古云“清轻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饮食进入后,其清轻者即水谷精微通过脾胃、小肠的作用上升于肺,其重浊者即被下输大肠与膀胱,成为大小二便。细分起来,大便为浊中之浊,小便为浊中之清。可见要防止浊邪的沉积,首先要保证机体气机升降的正常。如果有种种因素导致了机体升清降浊功能失常,将必然导致清中有浊、浊中有清的情况,浊中有清可表现为大便的不成型、完谷不化、小便的膏淋、浑浊。清中有浊即是浊邪伴随水谷精微、营卫气血在体内循环,其危害甚大,试想因其为浊邪,当然还保持着“下凝”的性质,不可能象营卫气血一样在体内顺利的循环、往往因为下凝而在体内某处沉积下来,或积于血脉,或积于脏器,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可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疾病。在浊邪刚形成的时候,它的寒热表现不明显,所以我认为浊邪是痰湿寒热未分,阴阳未判的阶段,这个阶段或长或短,最后根据患者的体质,浊邪或转化为寒湿,或转化为湿热,这时候通过机体的外在表现就比较容易诊断了。而在浊邪的阶段,因为没有化寒或化热,机体的外部表现就不那么明显,比如有三个水壶让我们观察:其中一个从壶嘴冒着热气,那我们可以推测里面可能装有热水;另一个表面凝有水珠,那么里面可能有冰水;第三个既没有热气也没有水珠,我们就很难判断其内部情况了,浊邪恰恰就象这第三个水壶,它的临床表现较少,这样就更需要大夫的细心并对浊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这个高血脂,冠心病高发的年代。

浊邪如果沉积日久可向阴阳两极分化,如寒化为痰湿,可用二陈汤、平胃散之类燥湿之剂;如热化为湿热,可用茵陈蒿汤之类来清利,可是浊邪的性质是寒热未分,也就是水谷精微相对或绝对的过剩而在体内沉积,这些浊邪并没有发生性质的变化,这时我们就不能按照传统治疗痰湿或湿热的方法来祛浊。在此我们提出用疏导的方法治疗浊邪,具体来说是“疏”“导”二法,其中“疏”是疏通气机不流通的地方。在体内肾主气化,肝主气机。肾所主的是蒸腾气化,为气机发动之源头,肝主疏通气化运行的道路,所以“疏”法主要是疏通肝气,肝气条达后,体内气机运化通畅,并且肝能疏脾使脾脏运化能力加强,这样一来浊邪中又能升出“清气”来,这些“清气”仍然属于水谷精微可以供机体利用,可见这是一种“变废为宝”的治疗方法。在疏肝的同时要注意升降气机,才能使清升浊降,化浊为清。我们初步查阅了一下文献,发表的治疗高血脂、脂肪肝的方子中用柴胡、泽泻、荷叶、郁金等药物的几率是相当高的。“导”法就是将浊邪导入大肠,随糟粕排出体外,通过疏肝仍然不能祛除的浊邪,就说明机确实有营养过剩的情况,这时要采用导浊法,导之重归于浊道,然后直接排出体外,无疑也是较为理想的措施。 

论消与补

  [收藏] 2009-11-15 01:21标签:

论消与补

消与补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治法,这两种治法的用药当然都需要动静结合,但两者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消法当以动为主,以静为辅;补法以静为主,以动为辅。下面做一分析,消法的目的是由有变无,好比把一张纸上的字迹擦掉,这个过程必需有一个振荡的气机。如果没有这个振荡,往往就是补,而不是消。举个例子,在以前电子表未普及时,大家都有个常识,手表最怕磁铁,一旦被磁化后就不能好好地走了,但也不是被磁化过一次以后贵重的手表就废了,修表师傅有消磁器,可以“消”(把有变为无)。消磁器的原理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一块电磁铁,或问,手表本来都磁化了,再用电磁铁不就更严重了吗,如果给这块电磁铁通上直流电,它当然只能把手表磁化而不能消磁,但奥妙就在于给电磁铁通的是交流电。直流电是一潭死水,而交流电却蕴藏着振荡的气机,把消磁器通上交流电后,拿手表逐渐靠近它,再逐渐远离它,就把手表的磁化消除了,在上个世纪流行盒式录音机时,录音机的包装盒上都注明是交流抹音还是直流抹音,其中交流抹音的录音机要比直流抹音的贵一个档次。因为直流抹音的要消除原磁带的信号时,并不能把信号擦掉,因为它不能“消”,只能“补”。它只能是给磁头通上直流电后,把磁带全部磁化,相当于把一张写了字的纸全部涂黑,就消除了原来的信号。交流抹音相当于把字擦掉,因此要贵些。在春秋时期,有两个超级大国,即楚国和晋国,两国常展开拉锯战,形成了振荡,这就苦了夹在中间的郑国,本来郑国在武公、庄公的时代是很强大的,但在楚晋交兵形成振荡后,就禁不住这种“消”法了,变得越来越弱小,有人比喻说郑国就是楚晋锯子下面的那块木头。回到我们中医上来,如果有癥瘕积聚让我们消掉,我们也要注意药力的振荡性,首先就是选药上以动药为主,静药为辅,其次是不要一方到底,虽然是以动药为主了,但从头至尾总不变一点,也缺乏振荡之性,可试用两方交替服用;第三就是注意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要有所变化,也就是服药要有间歇期,服药几天后,停药一两天,让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有个波动,有一次跟随老师门诊,见老师建议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一周五天,歇两天。回来一想,这种方法正合“消”法的奥妙,从中医来讲,可以让药物浓度有个波动变化,具有振荡之性;从西医来讲,阿司匹林不停的吃会产生阿司匹林抵抗,时间长了就没有效果了,这样间断一下可以恢复受体的敏感性。这是说消法应注意“动”,但还要适当配伍静性的补药,因为药物在“消”时,不光是消邪,也消正。我们在拿橡皮擦字时,不小心还会把纸擦破呢,所以要用适当的补药固护这张纸。下面再说“补”法,补法相对单纯,前面说了,补法相当于直流电,没有什么变化,方子的主体方向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要更换太勤,否则一振荡起来,又变成消了。但也不是绝对的静,绝对的静也不能很好的补。分析一些补益的方子,里面有辅有少量的动性药,为什么这样呢,不怕动性药消耗正气吗。比如我们拿麻袋装东西,仅仅撑着麻袋口往里面装,装不了多少东西就满了。有经验的人总是边装边晃动麻袋口,这样就装实了,动性药起到了晃动麻袋口的作用,可以更有效的补。所以无论是消与补,其用药都是动静相兼,不过是各有侧重,阴阳的互根性用在各个领域都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