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开始实施全球货币战 专家建议中国打国债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4:59:21

美国开始实施全球货币战 专家建议中国打国债战

2010年11月09日 20:12环球财经【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1条

全球货币乱战

从9月末巴西财长曼特加惊呼“国际货币战已经爆发”,到10月初世界银行和IMF年会上的硝烟弥漫,俯瞰全球,货币战、贸易战、金融战声音此落彼起,响彻云霄,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而美国已然吹响了“反汇率操纵立法”的号角。面对兵临城下的全球货币乱战,中国当以何应对?

“货币战”兵临城下 “五字诀”中国应对

中信银行副行长 曹彤

9月末,巴西财长曼特加(Guido Mantega)发出警告,称“国际货币战已经爆发”,可视为政府官员第一次在国际场合正式指出国际货币战的存在和状况。在刚刚结束的IMF和世界银行年会上,“货币战”几乎成为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表明世界各方均已置身其中。

9月末的最后一周,巴西、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印尼等都被IMF怀疑干预汇市,以遏制本国货币的升幅。目前全球货币中,除美元外几乎都处于升值状态中,主要货币如日元升幅已超过12%;欧元尽管刚刚摆脱主权债务危机,却也已经迅速升值2%。获利者除美国外,别无他国。

然而,货币升值的国家却不能采取任何行动,像巴西这样稍作干预,甚至日本这一美国的亲密盟友,仅仅做了做干预的姿态,都立即被IMF和所谓国际主流媒体视为“干预自由经济和自由市场调节机制”。这恐怕就是引发曼特加感叹“货币战已经爆发”的主要原因。

美国推动他国货币升值、本国货币贬值的内在逻辑

美国是“二战”后现代国际货币体系的最大受益者。1944年至1971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元成为全球惟一的本位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是“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全球货币与美元挂钩);1971年美国尼克松政府擅自单方面放弃“双挂钩”责任,并推动IMF于1976年通过“牙买加协议”(“牙买加协议”的核心,一是多元基准货币,二是浮动汇率制度)。

理论上,1976年后多元基准货币是对美元的削弱,但由于美国拥有全球最强大的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网络,有全球最活跃的金融市场,有全球一致认可的金融评级机构,有全球居垄断地位的会计师事务所,有美国自身可控制的国际规则制定和协调机构(IMF、WB、ISB等),使得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不仅没有降低美国的国际金融霸主地位,反而合法地放弃了本位币所应尽的国际义务(本位币的发行国有义务控制自身的货币发行量,确保全球的金融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被废止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之一正是限制美元的超发),并可以利用汇率浮动的机制,限制和干预其他国家的经济、金融、甚至政治事务(如1985年“广场协议”带给日本的金融效果)。

“牙买加协议”的实施,导致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美国。1985年,协议实施仅仅9年后,美国即结束长达71年的国际净债权国地位,一变而为国际净债务国(当年国际净债务1074亿美元),从而与80年代初期开始明显呈现的贸易项下逆差相呼应,开启了当代美国独有的经济循环模式:经常账户项下逆差由资本项下的顺差弥补,即借他国的钱来满足本国的消费。从1985年至今的25年时间里,尽管经常账户逆差持续放大,但国际收支逆差(经常项下与资本项下之和)却都控制在GDP的1%范围内。

也就是说,在长达25年的期限内,美国借助全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每年占用他国的资本来满足本国的消费,且这一趋势日渐扩大,难以逆转。

这一模式具有明显的内在矛盾:一方面,一旦美元失去国际信任,或遇到其他国际货币的挑战,国际资本净流入将会减少,则没有足够的资本支持其对超量进口商品的消费;另一方面,如美国国内消费无节制膨胀,超过国际资本净流入所能提供的支撑,则经常账户项下赤字将无法弥补,国际收支失衡。两种情况下,都会导致美国模式破产。

本次金融危机,虽未出现上述两种极端情况,但对美国模式却产生了阶段性、结构性影响。由于在美国民众利用国际资本享受低息住房贷款的同时,也推高了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并通过虚拟资本的放大效应产生连锁反应,导致金融危机,使得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短时间内无法像从前一样,将国际资本源源不断地送到美国民众手中。因此,至少在中短期内,支持过度消费的消费金融模式面临着调整。这就阻断了国际资本向美国消费者的传递,进而大幅降低美国经济“三驾马车”中最重要的“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消费对美国GDP的贡献在70%以上),进而产生大量失业,造成实体经济恶性循环。

这种资金链条的中断,对美国而言,虽还不至于导致美国模式破产,但也意味着美国模式的暂时中断,意味着美国必须或修复旧有模式、或重建新的过渡模式。

修复旧有模式,意味着美国继续危机前的低储蓄、高消费、高经常项目赤字、高资本项目盈余的模式。客观上说,这一坐享其成的模式是美国人民最愿意恢复的,但微观上有两个障碍将导致短时间内难遂其愿:一是金融机构尚未完全恢复,无法提供大量的消费信贷。从事美国住房次贷的金融机构已大部分倒闭,所剩的机构需要整体金融市场恢复后才可能重新进入;其他消费金融领域,如信用卡和汽车按揭,也因金融机构风险容忍度的下降和消费者违约率的上升而收缩信用规模。二是美国居民的借款记录、抵押品、就业率等消费贷款所必需的要素尚未恢复,还无法满足金融机构放贷所必备的一些(哪怕是低限)要求,还需要时间。大部分美国民众并非像有些经济学家估计的那样,有很高的道德标准,他们并不会自愿放弃原有的轻松的消费模式,只是限于外界条件的变化,不得已而过起节俭的、积累了储蓄才能消费的“苦”日子。可以肯定地说,一旦三五年后外界条件具备,2008年前我们所看到的那种“美式生活”必将重演。只是在这调整期间,美国必须要找到新的过渡模式。

一旦脱离了金融杠杆的支撑,这个新的过渡模式其实就是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打工吃饭”,靠实实在在的工作,靠实实在在的产业发展,靠实实在在的出口加工,微观上获得工资收入,宏观上提高就业人口。而美国的生产要素高于全部发展中国家,高于相当部分发达国家,短期内如何提高美国的出口竞争力,如何吸引新的产业回流美国本土,调整金融要素价格就成为最简单、最便捷的选择。

一方面是利率政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投入了大量货币,导致资金市场货币供给远远过剩(由于美国实体经济对货币的真实需求有限,这部分流动性无法进入实体经济),利率被大幅压低。另一方面是汇率政策,尽管危机前后,美国实体经济相对全球而言,并没有明显虚弱,但推动美元贬值却是美国上下的共识。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的相对价格又有太多的人为因素可以主导,尤其对于控制着全球主要金融市场、主要评级机构、主要市场评判机构的美国而言,发动汇率战争不必像“战争”字面上那么血腥,似乎是经济规律、似乎是自由交易就可以自然导致美元大幅贬值、他国货币大幅升值的效果。而他国如要进场干预,则要受到指责和惩罚。

通过压低利率价格、通过压低汇率价格,使得美国的生产要素价格在短期内迅速优于竞争对手,从而产生比较优势,推动产业投资的涌入,推动出口的增长,从而创造就业、提升居民收入,从而恢复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这就是美国所选择的过渡模式。由于需要改变外部需求,这一模式中,汇率的作用无疑要远大于利率的作用。因此,推动他国汇率升值,就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货币战”现实一幕,甚至连美国的亲密盟友——欧洲、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也均未放过,更不用说东南亚、拉美这些原本就虚与委蛇的国家了。

但是美国采取的这一“货币战”模式,对于那些采取固定汇率的国家则无法适用。“牙买加协议”后,全球进入浮动汇率时代,但并非全部的货币都浮动,按照协议,各国可以自主选择汇率制度。现实情况是,有实力的发达国家的核心货币大多选择浮动汇率,无实力的发展中国家的外围货币则多半选择固定汇率。中国就属于后者。鉴于中国在当今世界经济中的分量,如果不能从中国分得一杯羹的话,美国的过渡模式仍无法进行。这也就导致美国在应对中国时,丝毫没有金融市场操作的娇羞掩饰,而是采用赤裸的货币要挟与攻击,如直接通过关税手段、直接通过立法程序,来推动中国减少对美国出口、增加从美国的进口、减缓美资企业向中国的转移等。

如前文所述,美国模式的破产,除过度消费外,另一个因素是国际资本不再流入。那么美国当前推动美元贬值,为什么不担心对国际资本流入的影响呢?对于持有大量美元债权的国家而言,为何还要不断地购买美国债券(即使利率接近于0)呢?

这就是当今特有的国际货币体系赋予美国的超级地位所致。“牙买加协议”后,美元成为事实上的全球本位币,美国通过其全球最发达的资本(尤其是债券)市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健全的金融机构,控制了全球的国际贸易结算、资本融资和交易、外汇交易、衍生产品交易、大宗商品交易,各主权国家在外汇储备中必须保有足够比重的美元,才能最高效率地应对各种经济活动需求。因此,全球国际储备货币中,美元占有65%以上的份额(其GDP只占20%左右)。即使美元贬值(但终究有个度),只要其他边界条件没发生明显变化,各国对储备货币结构的选择就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所以美国人才能自豪且无所顾忌地说,“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

当今世界惟一能威胁美元地位的,只有欧元。就在美国去年底开始明确推行其过渡模式以来,欧洲却“及时”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导致欧元震荡,许多本已经在考虑储备货币多元化的国家,不得不暂时放弃了此种计划。时间上如此巧合,无怪乎引发世人许多遐想。

<< 前一页12345678910...22后一页 >>

相关专题:

货币战争硝烟又起

变相货币战埋下四大恶果 全球财富大洗牌

2010-11-09 09:33  来源:中国证券报  评论 0 条 查看评论 【字体:大 中 小】

  量化宽松政策溢出效应较大,过多的流动性会引发新的矛盾和冲突,包括竞争性的汇率干预、全球财富的再分配、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调控压力增加、宏观经济政策的冲突和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导致全球经济的协调也变得更加艰难。

  竞争性汇率干预频发

  发达国家的货币扩张和货币贬值,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资本流入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货币产生很大的冲击,导致这些国家的汇率发生大幅度波动。美元是主要储备货币,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走软,其他国家货币被动升值,同时过多的流动性流向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导致这些国家货币升值压力上升,这些国家为了防止货币大幅度升值,干预外汇市场,呈现竞争性干预外汇市场的局面。美国启动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后,美元贬值和流动性过剩将加剧全球外汇市场的不稳定性,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外汇干预和资本管制的力度可能会增加。如韩国企划财政部11月4日宣布,将“积极”考虑采取措施,控制资本涌入;同一天,韩国央行向市场抛售韩元,以防韩元对美元汇率进一步走高。为了应对升值,这些国家被迫干预外汇市场,管制资本流动,但一旦投机资本获利回流,会导致这些国家承受较大的损失。

  全球财富大洗牌在所难免

  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走软,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黄金、原油等价格会大幅度上涨,财富向这些国家分配。如最近在美国宣布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黄金价格突破1390美元、原油价格突破87美元。此外,货币升值、黄金、股市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一些投机资金可以从资产价格波动中渔利,发达国家的主要对冲基金资金实力雄厚,有丰富的国际金融市场运作的经验,能够乘势投机,操纵市场,获取丰厚利润,进一步放大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投机资金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中赚取利润,导致全球财富的重新分配。同时发达国家注入大量的流动性,市场通胀预期上升,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增加了进口这些商品国家的物价上涨压力,输入性通胀风险增加。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贬值,物价水平上涨,主要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外汇储备面临缩水的风险,同时稀释美国的对外债务,导致全球财富的重新分配。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面临调控困境

  目前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复苏步伐不一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难以协调,主要发达国家采取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为防范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的风险,货币政策趋紧,货币政策走势不一致。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面临调控困境,既要控制资产价格和通胀,又要防范热钱流入,往往是顾此失彼,内外难以兼顾。因此量化宽松政策加剧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失衡,导致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汇率、利率调控的冲突,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冲突,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承担了更多的调控压力,将拖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复苏。

  全球经济协调难度加大

  虽然美联储不是世界中央银行,但是由于美元是主要国际货币,美国经济总量全球第一,美国也是全球主要的市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通过资本、贸易等渠道影响全球经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较大。在流动性陷阱和投资陷阱存在的情况下,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效果甚微,但是美联储过多的流动性会引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货币政策调控的冲突,加剧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贬值,加剧了货币和贸易冲突,极易引发货币战和贸易战。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处于经济复苏的不同阶段,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资本流动加快,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溢出效应加大,汇率、利率和贸易冲突相互交织,各自为政,经济复苏缓慢,使得全球经济协调也变得更加困难。 

梅新育:警惕货币战第二波冲击

2010-11-10 09:02 来源:环球时报 评论 0 条 查看评论
【字体:大 中 小】 推荐给好友

  尽管美联储的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刚刚尘埃落地,但国际市场和全球经济已经充分感受到国际货币体系核心国家滥发货币的“货币洪灾”冲击。美国等国主导的这场“货币洪灾”, 影响和后果如何,将会给中国带来什么?笔者认为,要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不能拘泥于当前,而需要在两阶段货币战的跨度上审视,因为竞争性的汇率贬值和放松货币供给仅仅是货币战的第一阶段,美国等核心国家重新收紧货币政策才是真正产生冲击的第二阶段。

  在更长时间跨度上考察,输出通货膨胀压力并不是“货币洪灾”的最大冲击。正如大水之后常有大旱一样,以重新收紧货币政策为特征的货币战争第二阶段,将引发大规模的资本流动逆转和债务危机。回顾历史,上世纪70年代,在“尼克松冲击”引发西方各国货币竞争性贬值的货币战争中,西方主要经济体步入“奔腾式通货膨胀”时期,利率水平提升则相对滞后,导致1974—1977年扣除通货膨胀后的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连续4年为负数。在此背景下,其他国家纷纷加大力度利用西方债务融资。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这场融资盛宴便因美联储主席的紧缩货币政策而告终,美国优惠利率(年率)从1976年的6.8%提高到1981年的18.9%和1982年的15.3%,债务融资条件急剧恶化。于是,以1982年墨西哥无力偿还外债为开端,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重灾区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科特迪瓦等国相继陷入“失去的十年”,波兰外债危机更催生了团结工会,由此启动了苏东剧变的历程。

  当年,中国也与墨西哥式债务危机几乎擦肩而过。1978年,我国进口猛增到108.9亿美元,导致当年出现11.4亿美元逆差,是新中国建国截至当时年度贸易逆差最高值。为了偿付进口,我国不得不动用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百般罗掘之余,由于无法偿付进口技术和设备,我国不得不借入高息现汇资金,年息高达15%,且半年结息一次,5年本息就翻一番。这样,由于国外债务激增,1981年1月,我国更不得不公开宣布无力执行1978年已签约的一批大型成套设备引进项目,中国在国际市场的信誉遭受重创。

  问题已经摆了出来,如果说“货币战争”第一阶段,中国面对的压力是通货膨胀、资本流入、资产泡沫,那么在第二阶段,中国将如何应对资本外流?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我们需要抵御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当前制造的资本流入、通货膨胀等多项压力,我们更需要顾及未来美国货币政策收紧、资本流动逆转时的冲击。在除美国之外所有国家无一幸免的“货币洪灾”中,我们无法不切实际地期望自己不受任何影响,但我们需要努力保证自己大局不倒,保证自己相对状况好于其他国家。这样,到了货币战第二阶段时,我们面临的将不仅仅是冲击,也还会有某种机遇。▲(作者是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 

日本学者称中日可携手发展“亚元”货币体系

2010-11-08 08: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1 条 查看评论 【字体:大 中 小】

  中新社上海11月7日电(陈静 陈颖颖)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研究科教授山下英次今天在沪表示,为保证货币币值稳定,亚洲应建立亚洲货币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亚元”。 7日,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举行8个并行分会。来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80位学者分别就中国模式、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国融入国际体系影响等主题发表各自观点。

  据悉,第四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以“和合共生:中国与世界融合之道”为主题,并首次设立中国学研究贡献奖。

  山下英次认为,中国和日本有资格成为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领导力量,两国应携手合作,发挥联合带头作用,推进亚洲区域一体化进程,最终建立通用货币体制,并在全球金融货币体系的重构中与德国、法国、瑞士等世界大债权国合作,最终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这位日本经济学者在参与论坛时表示,当前的自由汇率制导致频繁的经济危机,使得货币市场缺乏秩序,没有相应主体承担责任,同时,国际货币体制遵循债务国逻辑,为固定汇率制度的建立带来了诸多障碍。

  他建议,为保持币值稳定,应遵循债权国逻辑,对当前的货币制度进行改革,并希望未来亚洲在发展亚洲货币体系的基础上,发展“亚元”。 关于中日两国间的合作,日本帝京平成大学教授叶芳和表示,近年来,中日相互依存关系产生了变化,日本对中国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他认为,在这种新形势下,中日应建立有利于加强双方合作的新框架——建立东亚环境共同体,即日本为中国提供新型环保相关技术,中国则为日本提供市场,实现双方共赢。他希望未来中日双方建立中日环保基金,推进两国信赖关系,加强双方经济友好关系。

 

-123下一页>>

台湾《旺报》吁两岸共同抗击美国“启动印钞机”

2010-11-08 08:54  来源:环球网  评论 1 条 查看评论 【字体:大 中 小】

  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fed)实施“二次量化宽松(qe2)”政策,将动用6000亿美元在未来8个月收购长期公债。台湾《旺报》称,美联储此举无疑将释出庞大的流动性,促使热钱大举进入新兴市场尤其是亚洲地区。上周五亚洲金融市场受“二次量宽”预期心理影响,股、汇齐扬,各国央行对可能面临的热钱洪流,无不戒慎恐惧,呼吁连手共抗热钱的国际声浪持续升高。

  美联储主席柏南克声称,推动“二次量宽”政策主要考虑美国景气复苏力道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通货膨胀又过低,可能导致长期经济停滞。为扭转此一情势,采取货币政策以促进就业增加有其必要。但短期利率已低到无可再低,因此美联储采取购买长期公债的非传统性做法,以鼓励投资及刺激消费支出,从而可以支持经济的扩张。

  《旺报》认为,虽然柏南克强调“二次量宽”旨在提振美国经济及促进就业,但此举无疑是“启动印钞机”,大量印制美元投入金融市场,在美国已陷入流动性过高,但投资及消费意愿持续低迷的流动性陷阱下,新增的庞大流动性必然涌向大宗物资及原油的炒作,推高全球通膨压力,并大举流入经济表现相对强势的新兴市场,造成该等国家货币升值及资产泡沫化的风险。

  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创办人葛洛斯就痛批美联储狂印钞票购买公债与“庞氏骗局(ponzi scheme)”无异,简直就“山姆骗局”,他也预测未来几年美元将贬值20%。还有很多来自美国国内及国际的批评声浪,指责“二次量化宽松”可能引燃通货膨胀,并触发国际货币战争,让世界经济动荡不安。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