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东:从范曾状告郭庆祥反思当代书画批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08:03

张俊东:从范曾状告郭庆祥反思当代书画批评

(2010-11-07 01:29:04)转载 标签:

范曾

《文汇报》

郭庆祥

张俊东

艺术批评

原创随笔

书画批评

笔墨

文化

分类: 书画批评

 

日前有消息称,南开大学教授、著名画家范曾一纸诉状将郭庆祥(大连玥宝斋总经理,国内著名收藏家,是吴冠中作品最重要的藏家之一,以收藏近现代绘画为主,一向以敢言著称。)告上法院,声称“对方没有任何事实依据,随意贬损其名誉,导致原告的社会评价降低,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已构成了对原告名誉权的严重侵害,并给原告造成极大的精神痛苦,为此范曾要求郭庆祥赔偿其精神损失费500万元”。

这是当代中国书画史上第一次因为书画批评而诉诸法律,将批评文章作者告上法庭的事件。应该说,无论法律裁决的结果怎样,都会引起书画界和公众对书画艺术和书画事业发展的关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书画事业更加健康发展。

今年的 3月18日,笔者曾在新浪博客里写过一篇有关范曾先生画作的批评文章《范曾是几流画家?投资须谨慎》(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128540100hgs3.html),

之后这篇文章被多家大型网站、书画专业媒体转载,后来也是在5月份左右被《文汇报》转载(我曾在我的博客里郑重声明,转载作者文章需要征得作者同意。到目前为止,《文汇报》从未有任何人与我联系,更不要谈征得我同意,稿费更谈不上)。所以传出范曾状告郭庆祥和《文汇报》的消息后,我的一位江苏《书画艺术》的朋友打来电话很庆幸地跟我讲:“范曾把《文汇报》和三个人都告上法庭了,你的文章也被《文汇报》转载过,但范曾没有告你。”虽然在接那电话之前,还不知道范曾状告郭庆祥和《文汇报》这件事情,也没有读过郭庆祥的批评文章,但我还是说了一句:“我写批评文章的原则是只对艺术作品,不对人。”

状告这件事情出来后,仔细回想以前的一些细节才咂嚒出点味道。几个月前,新认识的琉璃厂一位经营画廊的朋友曾跟我讲,只知道最近有一篇批评范曾的文章写得很好,批评的有理有据,但不知道是我写的。似乎还说后面的几篇写得不好,问我为什么要写那篇文章等内容,我当时还开玩笑的说:“我跟范曾没仇”。其实我写那篇文章的初衷在文章的结尾已经交待的非常清楚:“一是因为范曾先生曾说八大山人之后,300年来唯他“范三郎”。虽然八大山人与笔者无关,但八大山人是什么高度,应该说高山仰止,笔者实在受不了范先生这话,感觉很受侮辱。二是……”

截至到今天,笔者也不认识范曾先生,更无任何往来,更谈不上什么过结、仇恨;笔者也不认识郭庆祥先生,也未曾受到任何人的委托或指使,之所以再次写文章来趟这浑水,无他,还是为了心中圣洁的艺术,还是为了中国书画艺术健康发展的一种担当和责任。

状告事件后,我在网上搜索了郭庆祥的文章《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以下简称《郭文》),认真读后从书画艺术批评文章的角度看有三点体会:一是很多观点只下结论,没有原因剖析。说出了然,未说所以然。也就是只说某位艺术家的作品不好,而没有剖析不好的具体原因。二是更多的是谈事、谈现象,而不是针对作品分析批评作品,谈艺理。三是文章整体上感性、率意的东西较多,缺乏严谨的逻辑,有义气用事的感觉。

但《郭文》一个最大的优点,还是遵循了艺术批评的最基本原则:针对作品不对人。郭谈了很多观点,尽管用词比较随意,但还基本围绕画、书法、诗词等展开;也谈到一些事情,一些现象,但没有直接指出艺术家的名字,也基本没有对艺术家的人格、道德品质等人身进行什么样的评价或攻击。当然这里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文章中谈到的“流水线作业”、“复制品”、“范郭买卖作品交易”等这些事情是否属实,如果不属实则属于诽谤和诬陷的范畴了。

其实,如果从范曾先生或是郭庆祥先生的各自角度出发,也许都没有错。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冲突和矛盾,说明我们的书画艺术事业还是存在问题的,理愈辨愈明,分析和解决问题才是最有意义的。反思当代书画界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一、书画艺术高下无标准。目前,中国书画市场之所以混乱,之所以很多伪艺术家、玩杂耍的“江湖骗子”大行其道,鱼目混珠,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书画艺术没有一个高下的品评标准。都说自己的水平高,而不搞专业的人是很难分辨的。其实,尽管中国书画艺术很玄妙,尽管没有统一的、唯一的品评标准,但在专业人士中还是有一个相对基本判断标准的。可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形成的一些因素,中国书画艺术缺乏严格意义上的批评机制,没有批评家说真话,即使有,声音也很微弱;更缺乏权威机构的品评和引导,这就使滥竽充数、鱼目混珠现象很普遍。不搞书画专业的老百姓也很难分清究竟谁的艺术水平高,谁的艺术水平低。

二、艺术水平和艺术价位错位。上面提到的书画艺术高下无标准的问题是引发下面所有问题的核心和源头,当代书画界的问题都可以一言以蔽之,但为了引起更多的重视和注意,还是要分开阐述。当代书画界,艺术水平高的书画家的作品不一定价格高,甚至卖不出去。很多人已经发出这样的感叹:艺术水平和艺术市场是两回事。这在别的商品领域是可以想象的吗?质量最优良的商品卖不过质量一般的或是残次品,怎么可能,还有没有公理和道义,但在书画界却比比皆是。名气大、影响大的不见得画得好,在书画协会领导位置上、各大美院领导位置上也不见得画得好应该成为一种常识,可是很多人把这些都混淆在一起。花了很贵的钱其实买的是一种虚无飘渺的名气和位置,而作品,核心的作品水平却被忽略了。名气和位置是经不住时间的考验和历练的,而经典的作品是可以征服时间的。钻石恒久远,经典永流传。

三、书画投资需谨慎。股票证券、房地产和艺术品投资被公认为三大暴利行业。可能在三者中,艺术品投资更甚。因为艺术品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价值没有可比性,更带有很强的个性化的随意性。书画艺术更被认为是软黄金。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近年来书画市场的持续增温,投资书画艺术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书画收藏和投资是两个概念。书画收藏家一般不以短时期赚钱为目的,所以不会急功近利,更不会买名气、买位置。但投资者就不一样了,投资是为了赚钱,所以笔者提醒投资者,当代中国书画市场很不健全和正规,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修养,再无专业人士负责把关,更是险上加险。目前,很多中小拍卖,赝品比比皆是,真要反问还有几件是真迹?可是这样的拍卖都可以正常运转而且能赚到钱,真怀疑这些假画从哪里来的又都到哪里去了。有一次看一个拍卖的预展,预展没有看完一半赶紧逃离,不然就要吐到展厅里。真迹,如同艺术家的人在那里,风骨高迈、形神毕现、风姿绰约,看了使人神清气爽、精神愉悦;而赝品,特别是那些低档次的仿制品,扭捏作态,笔墨恶俗,污秽不堪,简直脏了眼睛和心灵,如同吃了苍蝇一般。鉴于此,提醒投资者,特别是想短时间内快速赚钱的投资者一定要谨慎。

四、书画家普遍浮躁。当前,全国书画家太多,全国画得好的画家却越来越少。尤其是当代画山水好的,闭上眼睛想半天都不能数出几个,更谈不上脱口而出。为什么,物质利益可以粉碎一切,自从画能卖钱后就开始浮躁起来了,坐不住了,耐不住读书临帖的寂寞了。每日想着出去卖画,想着还有哪些“山头”没站名头没有、哪些学生没给自己卖画,想着这一笔下去、这一张出来就是几万、几十万,试想这样的心态能画出好画,能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学问吗?一个画家要想成为大师,是需要用一生的生命去苛求、去摸索、去顿悟,甚至拿出鲜血、心血、心灵去涂抹和撞击画面才会有生命的真实和心灵的痕迹留下来,也才会打动别人的心灵,而我们当前更多的书画家呢?每天有多少时间是想着学问和画画的事情,连清贫和寂寞都耐不住,怎么可能会有精彩的作品呢,要反思啊。

 

 

                            2010年11月6日深夜于京华雍和堂

可参考拙文:

《范曾是几流画家?投资须谨慎》(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128540100hgs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