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59:54
2010-11-08 04:25:59 来源:新华网(广州)跟贴 134 条手机看新闻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的每件事上都坚持寻求真相,这个社会的道德复兴就还是有希望的。
作者:景凯旋
在网络时代,虚假的东西越来越难以持久。近日就有报道,一些民间人士对中小学语文课本提出质疑,指出一些内容不符事实。如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纯属虚构,因为那时还没有阑尾炎手术。又如邱少云的故事,从医学常识判断,他不可能在烈火中坚持半小时,惟一的解释是,他当时很快就牺牲了。这些课文一直沿用到20世纪90年代,影响了80后整整一代人。
波兰哲学家柯拉克夫斯基曾指出,20世纪的人文困境就是,现代人常常需要在价值与事实间做出两难选择。这些被编造或被删改的中小学课文,都是为了某种需要而改变了事实。就“实事求是”的古训而言,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它毕竟是虚假的。这些违背事实的内容,反映了现代教育理念的缺失,使得教材中充满了太多不真实的东西,教育者总想将固定的东西灌输给孩子,而不是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我判断能力。
由于事实依附价值而存在,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改变“事实”,让“价值”长存。但实际上,主流价值却恰恰经常改变。正如英国作家奥维尔所说,很早以前,一个人可以从生到死保持同一的主流信念,他的感情不会受到困扰。但在当代社会,虽然主流观念自身不容置疑,却又时常修改,人们在感情上就必须突然改变。比如过去一直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一部剥削和压迫的历史,现在需要靠传统文化来提升自信力了,于是整个历史仿佛又突然都变成了太平盛世,电视剧里终日讴歌的都是君王圣明。
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教育注定会失败。每个孩子最初都是通过后天的教育认识世界的,他会认真地相信课堂上听到的一切,但有一天他会长大,会知道真相。价值会改变,而事实却会长存。如果这是一个较真的人,他会感到受骗,产生愤怒乃至虚无的情绪;如果是世故的人,他会付之一笑,然后照样去骗孩子。不管哪种情况,这样的教育最终都不会起到作用,要么孩子接受的是不真实的东西,要么他压根就不相信这些,以至于人性被扭曲,因为他会得出结论:这世上没什么可信。
笔者这一代人就不必说了,如今新的一代成长起来,他们最大的道德困扰,仍然是面对现实与言说之间的巨大反差,不知该相信自己的眼睛,还是该相信课本里的谎言?因为少数想要说出真相的人,往往会付出代价,命运都不会太好。大多数人则习以为常,不想费神去纠正事实,给自己找麻烦。其结果是,我们越来越不善于独立思考,听任谎言盛行,而无动于衷。
 
在今天的社会,说假话似乎已不再是道德上的严重瑕疵。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就像一个假面舞会,每个人都学会了表演。我们真实的一面,只会面对亲人朋友。许多人其实什么都不信,却要装做相信的样子。好在现在只要你装做相信就行了,对一个普通人来说,随大流说假话,这是最有利的选择。一个社会,如果在道德上如此玩世不恭,靠谎言过日子,必然会形成普遍的道德虚伪主义。几年前,媒体曾大力讨论社会“诚信”问题,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为什么?是不是我们的教育本身出了问题?
这些质疑中小学语文课本的人,大概许多是80后,说明寻求真相是人之为人的本能,这种本能就像基因一样,会一代一代传下去,使得维持谎言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正如一位伟大作家所说:“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的每件事上都坚持寻求真相,这个社会的道德复兴就还是有希望的。(原载新京报)
(本文来源:新华网 )
而一个纯朴而又勇敢的人所采取的简单的一步就是不参与虚假,就是不支持虚假的行动!让它进入世界,甚至让它在世界上称王称霸--但是却没有得到我的帮助。但是作家和艺术家却能够做得更多:他们能够战胜虚假!在与虚假进行斗争中,艺术过去总是取得胜利,而且现在也总是取得胜利!对每一个人来说这都是公开的,无可辩驳的!在这个世界上虚假能够抵御许多东西,但就是不切实际能抵御艺术。
而且一旦虚假被驱散,那么赤裸裸的暴力就会立即显露出它的一切丑恶--而暴力也就变得老朽,将会死亡。
我的朋友们,我之所以相信我们能够在世界的白热的时刻帮助世界,其原因也就在此。而这并不是靠着为不拥有武器制造借口,不是靠着使我们自己沉溺于一种轻浮的生活--而是靠的是参战!
在俄语中有关真理的格言是被人们所深爱的,它们稳定地、有时又是引人注目地表达了那种并非微不足道的严酷的民族经验:
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摘自: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索尔仁尼琴领奖演说
索尔仁尼琴最著名的作品、长篇小说《古拉格群岛》(第一卷)是在1973年才出版的。此书对前苏联劳改营作了全面的描述和分析,既有大量材料,又有具体形象,读时让人感到整个国家都充满监狱式的氛围。“古拉格”(“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缩语)一词也从此不胫而走,传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