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号沉没之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4:07:49
“库尔斯克”号沉没之谜

  “虽然我真的不愿意想到死亡,可当死亡的时刻即将来临的时候,我真想悄悄地对你说,亲爱的,爱你到永远!”——“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科列斯尼科夫上尉出航前给妻子留下的情诗。

  2000年8月12日,星期六上午11点28分,俄罗斯最大的核潜艇“库尔斯克”号爆炸沉没了。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是由俄罗斯“红宝石”设计局设计的。红宝石海洋机械中央设计局总部位于圣彼得堡。在俄罗斯三大潜艇设计局中,红宝石设计局是设计潜艇级别最多、建造数量最多和历史最久的设计局。

  “库尔斯克”号上的许多设计方案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是俄海军最新的战略核潜艇,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核潜艇之一。它于1992年开始建造,1994年下水,1995年正式加入俄海军北方舰队服役。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艘俄罗斯海军最新的战略核潜艇。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排水量达1.39万吨,艇长154米,高18米,相当于6层楼的高度,体积达到了大型喷气式客机的两倍以上。最大潜水深度为300米。“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能够携带24枚最新型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SS—N—19型,可单发,也可以齐射。SS—N—19型舰对舰导弹是SS—N—12改进型,指令修正惯性制导,主动雷达寻的,飞行速度1.6马赫,射程20—550公里,弹头重750公斤,能够携带高能炸药或35万吨 TNT当量的核弹头。这是俄罗斯很重要的一个战略优势!另外,该艇还装有4具533毫米和4具650毫米鱼雷发射管,包括鱼雷管发射的反潜导弹,总共有32枚先进的管射武器。携带53型反潜/反舰鱼雷,主/被动寻的,最大射程15公里,弹头重250公斤。65型反舰鱼雷,主/被动尾迹寻的,射程50公里,弹头重450公斤。该艇可以用来发射鱼雷和可控反潜导弹,从而大大提高导弹和潜艇自卫和攻击能力。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由两个核反应堆提供动力,深海航行速度可达28节,水面航行速度超过19节。该艇在不加任何燃料的情况下能够在海上持续航行120天。艇员编制107人,其中包括48名军官,最多可载员135人。

  潜艇内部分为9个防水隔舱,出现意外时可以关闭防水隔舱的舱门,让潜艇没有受损的部分还能继续运转。

  除了以上装备之外,“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还有三件“宝贝”!西方专家形容,有了这三件“宝贝”,一艘“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足以消灭对方一个航母战斗群!那么,这“库艇三宝”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西方各国对此评价如此之高?后面再详细介绍。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艘装备精良的核潜艇瞬间沉没了?

  根据俄罗斯军方的说法,2000年8月12日,“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参加了一次在巴伦支海举行的军事演习。11时25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准备向演习目标发射鱼雷。此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便与指挥舰失去联系。请大家记住这个时间,2000年8月12日,11点25分!指挥舰以为“库尔斯克”号核潜艇通讯设备发生了故障,下令每隔30分钟呼叫一次“库尔斯克”。呼叫一直没有得到应答。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沉没将会引发怎样的灾难?俄罗斯军方为何开始高度紧张?

   直到8月13日下午13时,指挥舰还是没有得到“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任何消息。俄罗斯海军演习指挥部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立即向参加演习的所有军舰发出命令:关闭发动机,保持安静,这是准备通过声呐探测来判断“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准确位置。一时间,巴伦支海一片寂静。所有舰艇上的声呐设备开足马力,搜寻着“库尔斯克”号的发动机运转带来的蛛丝马迹。可是此时,巴伦支海海面下,也是一片寂静。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踪的消息立刻成为世界各大媒体报道的重要新闻,同时也引发了美国海军和“北约”的高度关注。特别是挪威北部的卡拉谢克地震观测台还记录到了8月12日11点28分至11点30分来自巴伦支海海域的两次地震波。更使“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失踪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在俄罗斯军竭尽全力搜寻“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同时,西方各国海军也都派出舰艇开始搜索“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行踪。

  为什么俄罗斯海军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踪后显得如此敏感和紧张?为什么西方国家的海军对此有这么大的兴趣?

  因为“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承载着先进的军事技术和高科技的秘密。谁能第一个发现“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的具体位置,谁就能拥有近距离接触核心军事机密的机会。除此之外,艇上的核反应堆如果发生核泄漏,更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在搜寻“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20多个小时里,俄罗斯海军与西方海军在巴伦支海海域也进行着一场秘密的竞争。

  2000年8月13日上午9时左右,俄罗斯海军终于找到了沉在巴伦支海海底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那么,他们是怎么发现沉在海底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呢?

  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和总部失去联系20多个小时之后,俄罗斯海军派出的深水营救装置“警钟”号微型潜艇在距海面108米的巴伦支海海底发现了已经悄无声息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这让俄罗斯军方终于松了一口气。

  2000年8月14日,俄罗斯媒体公开报道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的事件。当时,还在圣彼得堡等待丈夫回家的奥莉佳得知此事后深受打击。从那一天起,奥莉佳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媒体关于营救潜艇内被困官兵的报道,她是多么希望自己的新婚丈夫——海军大尉德米特里?科列斯尼科夫平安无事啊。

  如何尽快营救潜艇内被困的官兵使俄罗斯军方面临着更加艰巨的挑战!

  俄罗斯军方派出的“警钟”号微型潜艇开始沿着“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外围进行声呐搜索。在第9隔断舱的位置听到了轻微的敲击声,而敲击的频点像是摩尔斯电码SOS。

  摩尔斯电码是一种时通时断的信号代码,通过不同的排列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它由美国人Alfred Vail发明的。最早的摩尔斯电码是一些表示数字的点和划。数字对应单词,需要查找一本代码表才能知道每个词对应的数。用一个电键可以敲击出点、划以及中间的停顿。

  S.O.S.是国际摩尔斯电码救难信号。S是三个短音,O是三个长音…———…,轮船出事时电报员就发SOS,因为这个简单明了,被规定为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

        当时敲击声就是从“库尔斯克”号的第9隔断舱内传出的。由于第9隔断舱位于潜艇最后部,也许爆炸引发的灾难并没有波及到第九隔断舱。如果“警钟”号微型潜艇通过声呐搜索听到了从这个舱传出的敲击艇壁的信号,就说明艇内还有幸存的官兵。

  那么,如果“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内有幸存人员,为什么他们不进行自救呢?

  据海军专家介绍,像“库尔斯克”号这样的大型核潜艇在设计时,都配备有完善的逃生设施。一般在潜艇失事后,可以通过4种方式与援救舰艇联系:第一是失事浮标,失事浮标上有电话、失事灯光信号。在潜艇失事时舱内艇员将失事浮标放出,让其浮出水面。水面援救人员可以通过电话与潜艇联系。第二是通过声呐与援救舰艇联系。一般潜艇有水声通话系统,使用超声波通话。但声呐发射需要电力,如果核潜艇失事后它的核动力装置被关闭,那么电力供应也将中断。第三是通过失事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有长约450米的拖曳式天线,能在水下300米以内使用,但是该天线发射时也需要电力。

  以上这些设施都是为了确保潜艇失事后,艇员能够顺利逃生。但是,这三种逃生设施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后都没有被使用,人们猜测,“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之所以一直没有与指挥舰联系,很可能是由于电力中断造成了整个通讯系统瘫痪。

  第四,当一切设备都失灵后,只有靠艇员敲击潜艇内壁发出信号。

  按俄罗斯海军的训练教程来讲,“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的艇员都接受过专业的逃生训练,一旦发生意外,他们都可以熟练的使用逃生设施进行自救。但是,为什么在潜艇沉没后,深水营救装置“警钟”号微型潜艇并没有发现来自“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明显的自救迹象?而只是人为敲击艇壁所发出的那几声微弱的摩尔斯电码呢?“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的海军军官和士兵长期在潜艇上服役,都具有丰富的训练和战斗经验,在突发事件下,他们完全有能力按照规程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行动进行逃生。但是,为什么没有人逃生呢?潜艇内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内传来敲击信号,意味着潜艇内还有人活着。但是在失事的潜艇内,水兵们能坚持多久呢?

  这就需要了解一下核潜艇内的氧气情况。“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氧气主要是通过制氧机制造。但如果失去了动力,制氧机也就无法工作。但是,就算是制氧机无法正常工作,“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内的氧气也应该能保证100多名艇员使用10天。这也就是说,潜艇内幸存官兵的生死就取决于这宝贵的10天!救援工作必须争分夺秒!

 当俄罗斯媒体报道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内还有幸存者的消息后,德米特里?科列斯尼科夫大尉的妻子奥莉佳一直在祈祷,她相信幸存者中有她的丈夫。她开始痛苦的等待救援结果。10天,对于奥莉佳来讲,度日如年!

  然而,西方各国一直想尽办法企图靠近“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英国,挪威等一些国家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被发现后主动提出来要帮忙救人,帮助打捞潜艇,但都被俄罗斯拒绝了。俄罗斯军方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决定自己先进行援救。潜艇中幸存官兵的生命危在旦夕,俄罗斯军方却执意要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打捞救援,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俄罗斯军方也有自己的苦衷。因为“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确实有不少涉及俄罗斯军事秘密的武器装备,如果被别人看明白了,那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就没有保障了。

  前面曾提到过“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有三件“宝贝”,这其一是艇体表面吸声材料的细节。“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表面敷设了一层独特的吸声材料,能大大减少潜艇潜航时的噪音,增强隐蔽性。不过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材料?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细节情况就不为外人所知了。其二是“花岗岩”导弹发射装置,装备有24枚最新型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可单发,也可以齐射,专门用来对付敌军的航空母舰战斗群。这些被“北约”称为“沉船导弹”的巡航导弹,每枚重7吨,射程约为500公里,是一种最令美国人头痛的航母“杀手锏”。它能以大于两倍音速的巡航速度掠海飞行,抗干扰能力和突防能力无出其右者。其三是“风暴”高速鱼雷,这种鱼雷能以超过100节的高速在水下“飞行”。遭到它的攻击,舰艇别说规避就连反应可能都来不及。对如此先进的鱼雷技术,没有哪国不动心。 

  西方专家形容,这样一艘核潜艇足以消灭对方一个航母战斗群,它所隶属的北方舰队在冷战时期曾是美国海军和“北约”部队最可怕的梦魇。因为他包括了前苏联核潜艇部队的精华,尤其是战略导弹核潜艇。北方舰队可以不必前出北大西洋,就能用潜射导弹越过加拿大攻击美国目标。这样一艘核潜艇,对于西方国家的海军来说当然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俄罗斯军方的施救工作从8月13日开始。在这次救援过程中,共有4台救援装置在事故现场轮流作业。但是,救援装置7次试图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第9隔断舱的逃生舱口对接都没有成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海底水流湍急,能见度低,给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第二,“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后,壳体破坏严重,对接口变形,艇体倾斜大于60°,导致救生舱和逃生舱口对接失败。

        曾有一个救生舱和“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逃生舱口成功对接,但第9隔断舱逃生舱口破损过于严重,接口不能完全密封,海水无法被抽出,因此救生舱中的操作员难以进入通道作业。最终,此次对接也宣告失败。

  一直到8月16日,救援工作仍没有进展。但艇内幸存官兵的生存状况却不允许俄罗斯军方再瞻前顾后!如果光凭自己的力量,救援工作仍然非常艰难。面对国内外的多方压力,俄罗斯军方决定,可以接受其他国家出手援救的要求。

  此时,留给救援工作的时间还剩下6天。

  可是此时,要来援救的西方船只和救援人员距“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的巴伦支海海域还有相当远的距离。直到8月20日,事发8天以后,上午10点,英国和挪威的救援人员才赶到了事发海域。

  根据潜艇内的氧气储存量来计算,应该还够幸存的官兵支持两天。

  8月20日,距听到艇内敲击声已经过去了7天了。如果艇内官兵还得不到及时救援,那他们将凶多吉少。

  救援人员到达失事海域后,又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此时已经探测不到艇内还有什么生命迹象。

  挪威潜水员终于打开了第9隔断舱的舱门,但此时第9隔断舱内已经充满了海水。爆炸后舱内幸存的水兵也已全部遇难。

  根据事后的调查报告记载,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爆炸后,118名官兵,大多数都是当场死亡的。及时撤离到第九隔断舱的23名官兵在挣扎了8个小时后也全部遇难。8月13日,在“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和总部失去联系20多个小时之后,“警钟”号微型潜艇探测到的艇内敲击声很可能只是声呐兵的错觉。

  当媒体报道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内的官兵全部遇难后,可怜的奥莉佳伤心欲绝,她真的不愿意相信季玛(德米特里?科列斯尼科夫大尉小名)已不可能再回到自己身边的事实。奥莉佳最后的期望就是打捞出德米特里?科列斯尼科夫大尉的遗体,能够见自己心爱的人最后一面。

  俄罗斯海军引以自豪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了,艇上118名官兵无一生还。俄罗斯总统普京认为,“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沉没无论对他本人,还是对俄罗斯军队乃至整个国家都是沉重的打击。事件发生后,俄罗斯当局面临着接踵而来的多方压力。如何挽回民众对当局的信任度?如何找出“库尔斯克”号失事的真正原因?怎样防止某些“北约”国家获取“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的核心机密?还有就是如何排除核泄漏的隐患?

  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俄罗斯当局当机立断做出决定——10月18日前后开始打捞遇难者的遗体,2001年内打捞出艇体。

      然而,关于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俄罗斯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俄政府和军方的态度十分明确,如果条件许可,一定要把潜艇和遇难者的遗骸全部或部分打捞上来。但一些科研人员则认为,打捞遗骸风险太大,弄不好会搭上潜水员的性命,得不偿失,而且让遇难者长眠于海底也是国际上海军通行的做法。

  可是,一艘世界级潜艇莫名其妙地沉没,如果不查清原因,这对俄罗斯这样一个海军大国来说无论如何也是难以接受的。因此,包括总统普京在内的政府高层主张打捞的决心不变,并且要立即行动!这其中主要有4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对遇难官兵的亲人家属有个交代。8月下旬,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前往俄北方舰队潜艇基地维加耶沃探望并慰问遇难官兵的家属。他们失去亲人的痛苦和对政府与军方领导人的强烈期待给普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不久,普京即指示有关部门尽快实施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罹难官兵遗体的行动。

  二是不使国家机密长期“失控”。“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是俄目前为数不多的大型战略核潜艇之一,其航行指令、航海日志、机密电码本、来往文电以及其他许多文件均属于国家机密。只要这些文件还“流失在外”,俄军方和有关部门就会“寝食不安”。

  三是了解“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的确切原因。通过打捞行动,可以得到失事核潜艇的航海日志、航行数据等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解开“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之谜。毋庸置疑,这些第一手资料对于俄海军中仍在从事战备巡航值勤的同类型核潜艇具有宝贵的借鉴作用。

  四是确认目前潜艇内外状况,为未来潜艇的整体打捞做准备。为保障2001年打捞整个潜艇行动的顺利进行,只有抓紧入冬前的唯一时机实施打捞行动,才能够及时取得必要的有关数据。

  2000年10月21日,打捞遇难艇员遗体的工作正式开始。打捞员由俄罗斯和挪威的18名潜水员组成,两国潜水员轮流工作,每3人一组。

  俄海军高层早就有言在先:安全第一。因此,在割开“库尔斯克”号艇壳之前,打捞员们的首要工作是搞清“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内是否安全,特别是两座核反应堆是否发生了泄漏。

  打捞员首先在第8舱,即核反应堆隔舱的艇壳上钻了一个小眼,然后把摄像机放了进去。摄像机拍到的情景让打捞员和水面指挥官松了一口气:核反应堆舱没有异常现象。水面平台上的专家对打捞员带出的水样进行测量后也断定,“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内部没有核辐射。这意味着可以进行钻洞作业。但有关人员仍表示,随着打捞工作的继续,对辐射情况还将严密监控。随后进行的割外壳作业比预想的要顺利得多,打捞员只花了10个小时就切割开一个两米见方的大洞。初战告捷!

         10月25日,经过和俄罗斯北方舰队指挥官讨论后,向打捞员下达了进入潜艇的命令。这是自“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以来,首次有人进入潜艇。俄罗斯为了保证军事机密的安全,与挪威方面达成协议,只允许俄罗斯潜水员游进“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内部,外国人员则在核潜艇附近待命支援。

  俄罗斯潜水员什梅金在当地时间25日下午5时左右进入了沉没海底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请大家记住这个时间:2000年10月25日下午5时左右!此时距2000年8月12日“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爆炸沉没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了。

  潜水员什梅金行进4米后,仍然没有发现遗骸。由于他的潜水服比中央过道宽,未能深入第8隔舱,但他看到第8隔舱的下舱口紧闭,而且无法将其打开。与此同时,其他潜水员打开了第9隔断舱的救生口,向里面输送了吸捞悬浮物的软管。经过数小时搜寻,潜水员终于发现了3具遇难者遗骸。

  当潜水员在光线很暗的潜艇内摸索前进的时候,支离破碎的潜艇设备和锋利的铁架子随时可能划破潜水员身上的加压服或者切断他们的供气管,这项工作本身也具有非常大的危险性!

  10月26日,潜水人员再次在潜艇内找到了9具尸体。

  同时,“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打捞工作又有重大发现:潜水员找到了海军大尉德米特里?科列斯尼科夫的遗体,并在大尉的上衣口袋里,发现了一封遗书,由此证明潜艇爆炸后至少还有23人活着!

  德米特里?科列斯尼科夫大尉,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奥莉佳的新婚丈夫。救援人员就是在他的身上发现了一封遗书,是他在事故发生之后才写下的。

  德米特里?科列斯尼科夫大尉出事前已经在潜艇上工作5年了,他热爱自己的工作。事发前不久,他刚刚结婚。婚后,还曾带他的新娘奥莉佳来到他服役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参观。

  谁曾想奥莉佳再次见到的只有大尉写给她的这封遗书,遗书中记录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最后的时刻。

  “奥莉佳,我爱你。请不要太失望。现在是13点16分,所有在6,7,8舱的船员都已经转移到了第9隔断舱。这里一共有23人。我们决定在这里等待救援,因为我们中间没有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逃出去。”

  “奥莉佳,我爱你,不要太难过,向加琳娜?瓦西里耶夫娜(岳母)问好!向亲人们问好!”

  大尉遗书后面的字迹显得混乱而模糊,但他的妻子却能清楚的读懂:

  “15点45分,这里一片黑暗,但我试着摸着写,似乎机会已经不多了,大概也就10%到20%,我们希望,有人能看到这封信,这是我们现在9号隔舱内的全体人员的名单,我们现在要再试着出去,别放弃希望,此致。”

        不难想象,当奥莉佳读着丈夫留下的遗书时内心是多么的痛苦。由于德米特里?科列斯尼科夫大尉在最后绝望的时刻也没有忘记作为一个军人应尽的职责。

  据统计,艇上遇难的118名官兵中有12人的遗体被打捞出来。当时,俄罗斯政府为这12名殉难官兵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但是,根据“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编制,艇上应该还有106名官兵的遗体。

  2001年7月9日开始,俄罗斯政府动用近3000人,耗资大约7000万美元,借助荷兰打捞公司的帮助,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打捞技术对“库尔斯克”号艇体进行打捞。

  事实上,在整个打捞过程中,某些“北约”国家的军舰一直在进行跟踪侦察。为保住秘密,俄罗斯进行了多方位的安全防护。北方舰队奉命出动以“彼得大帝”号重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和“乌斯基诺夫元帅”号巡洋舰为首的十几艘舰船以及海军航空兵的5架直升机和2架运输机组成的庞大“混合舰队”进入预定区域;在看不见的水下,还有攻击型潜艇警戒。俄罗斯称:“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海域就是禁航区。为了引起某些“北约”国家的重视,俄罗斯军方命令北方舰队定期通过无线电向各国重复这一信息,并授权自己的军舰定期在禁航区内实行“预防性爆破”。

  经过不懈努力,俄罗斯政府历时3个多月时间的打捞工作终于有了结果。2001年10月22日,“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终于在罗斯利亚科沃的浮动船坞上浮出了水面。10月23日,俄罗斯调查人员首次登上了被打捞上来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这也是自去年沉没事件发生后,俄罗斯调查人员首次进入该潜艇内部。据俄罗斯电视台后来公布的画面显示,“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毁坏程度惊人!

  整个艇身面目全非,舱里堆满了金属碎片和扭曲的机器零件,内部装置所剩无几。俄罗斯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事故调查委员会开始了长达近两年的调查。

  事故调查人员登上“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真相即将大白!在此之前,很多媒体做着各种各样的猜测。而更多的猜测集中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发射鱼雷时,鱼雷失控而发生爆炸;

  二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撞上了二战期间遗留的水雷;

  三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被参演的其他海军舰只误伤了;

  四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可能是被美军潜艇发射的鱼雷给击沉的。

  还有一种猜测:说是一个记者经过“调查”,推断“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内曾发生了哗变!

  但是这些说法都只是人们的猜测,而随着事故调查人员的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即将揭开真正的谜底!

        值得一提的是,当各种猜测充斥着人们的耳目时,德米特里?科列斯尼科夫大尉的遗孀奥莉佳及时驳斥了有关“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内曾发生哗变的谣言,她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信是这么说的:

  “我看到了遗书的全部内容,无论是公务部分,还是隐私部分,都没有这样的话……季玛(德米特里?科列斯尼科夫的爱称)只剩下烧焦的头盖骨和两条腿……在第9隔舱中还有几个军官,他们都是些成熟而稳重的人,我不相信在一条没有救生希望的潜艇里他们会大动干戈。我想,他们只会流泪和祷告。请让‘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水兵们安息吧。”

  那么真相就究竟是怎样的呢?

  2002年7月27日,俄罗斯总检察长乌斯季诺夫到克里姆林宫向普京总统呈交了关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事故原因的调查报告。

  “库尔斯克”号沉没真相即将公诸于世!事故发生时,艇内118名官兵经历了怎样的煎熬?到最后,为何无一生还?死神来临,又是谁在危机时刻果断关闭了两座核反应堆,从而避免了一场更大的灾难?

  调查委员会在调查的两年中发现了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相关的一大堆问题。譬如,应急浮标系统未能启动,因此当时无法确定失事位置。这应急浮标系统为什么不能启动呢,问题出在造船厂,在潜艇出厂时他们没有取掉一个生产中使用的固定装置,致使应急浮标天线无法打开。

  另外,调查表明,北方舰队的司令部和艇上船员严重违反规程和制度。潜艇上的船员很多年来都在紧急事态天线发射系统关闭的情况下出海。紧急救生圈的警报器未打开,第四战斗单元的锁也未处于工作状态位置。

  然而这些都不是导致“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的主要原因。

  根据在潜艇内找到的录像带、录音带和潜艇的自动记录装置,也就是潜艇的“黑匣子”,发现事故发生时的情景是这样的:

  2000年8月12日演习那天,“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一些级别较高的军官在2号舱中央操纵台上,指挥着潜艇演习。其他水兵则各司其职,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紧张地忙碌着。大部分官兵都集中在潜艇的第1和第2隔舱。

  上午11时25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接到总部的命令,开始准备发射一颗练习鱼雷。11时28分,这颗鱼雷突然发生爆炸,随着一声巨响,潜艇剧烈晃动。霎时间,第1和第2隔舱成了一片火海,在发射阵位的乘员当场被炸死。

  冲击波从通风管进入指挥中心,海水从发射管涌入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开始缓慢下沉。当时,21枚鱼雷就像被放在了烤炉上,500公斤煤油猛烈燃烧。当内部温度达到摄氏400度时,弹头就会自动爆炸。

        上午11点30分15秒,灾难发生了。在五分之一秒内,共有7枚鱼雷爆炸。这第二次爆炸的能量远远超过第一次,相当于一次里氏3.5级地震的威力,也就是这次爆炸被挪威奥斯陆地震研究所探测到了地震波并误以为是发生了海底地震。爆炸引起的火灾导致艇内温度不断升高,许多耐高温材料都熔化了。由于爆炸导致潜艇严重变形,艇内各种零部件纷纷脱落。这时,海水也顺着第1隔舱被炸出的窟窿涌入艇内。

  超音速冲击波炸碎了“库尔斯克”号的密封舱壁,并朝着核反应堆冲去。但反应堆的减震器吸收了50G的力量,舱壁也阻挡了冲击波。这时在潜艇前端,耐压艇体的负荷已经超过极限,5厘米厚的钢管爆裂,水从70米长的破洞涌入潜艇。这时距离第一次爆炸仅仅几分钟。118名官兵,大多数都是当场死亡的。

  那么第一次鱼雷爆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俄罗斯调查委员会公布的结论是,由于“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的鱼雷零件故障使得易燃液体发生泄漏,导致鱼雷在发射时意外爆炸,并引发潜艇爆炸而沉没。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配备的这种鱼雷以前在海军舰只上也曾发生过事故。爆炸发生的时候,潜艇内的多数人几秒钟内就全部死亡。只有23人及时撤到了第9隔仓。

  13时15分,他们冒着浓烟,趟着渗入的海水撤到了第9隔舱。他们试图打开救生舱盖,但没有成功。正是在这个时候,科列斯尼科夫大尉写下了后来他的新婚妻子奥莉佳看到的那份遗书!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时虽说没有携带核武器,但两个核动力反应堆合计共有重达3吨的放射性铀元素,如果发生泄漏,将会造成怎样的生态灾难?

  俄罗斯很多媒体都提到过一个疑问:到底是谁关闭了核反应堆?大家都推测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的最后23名水兵在最后的时刻关闭了核反应堆,但没有更多的材料支持这个说法。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有两个核反应堆,潜艇沉没后,如果核反应堆没有被及时关闭,那么出事海域就会发生严重的核泄漏。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的生态专家指出,如果“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发生核泄漏,世界上任何角落的鱼均有可能吸入辐射,吃了这些鱼的人,随时会患上癌症。“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的位置,深度不到200米,如果发生核泄漏,不仅海底生物和植物会感染上核辐射,而且,其他船只在很长时间内也无法使用出事的那片海域航行。

  巴伦支海海域是俄罗斯唯一可以不受其他国家限制的海上出口。如果这片海域发生了核泄漏,俄罗斯北方舰队的出动就很可能受到影响。但是,如果关闭了核反应堆,就意味着切断了潜艇的动力。“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有专门供逃生用的潜艇,即使在下潜到600米的极限,它也可以把幸存的船员带出海面。但逃生潜艇的操作需要有能量供应,如果潜艇失去动力,逃生舱也就无法工作。关闭核反应堆就等于关上了最后的逃生之门。

  事后发现,“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两个核反应堆在爆炸发生之后被关闭了。尽管没有确切的材料支持这个说法,但许多俄罗斯人都愿意相信,是第9隔舱的23名水兵在最后的时刻完成的任务。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件不仅给遇难水兵的家属们,还给整个俄罗斯民族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创伤。俄罗斯某调查机构曾经针对“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件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件是20年来最令俄罗斯人痛苦的历史时刻。

  尽管“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件已经过去了8年的时间,官方说法也已经盖棺定论了。可是对于事故真正原因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值得一提的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启航前,科列斯尼科夫大尉也有某种不祥的预感。他做事从来不丢三落四。然而,在这次最后出航前却特别例外,不仅给妻子留下了一首十分凄凉的情诗,还落下了他从不离身的身份证和一个十字架!他的妻子奥莉佳说:“我是在他出航前利用夏季假期的机会赶去看他的,而这些奇怪的东西全都是他在最后一次出航前留下的,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想来他或许预感到了某种危险,甚至死亡!”

  科列斯尼科夫大尉给妻子留下的情书是不是也预示着“库尔斯克”号的沉没呢?

  “虽然我真的不愿意想到死亡,

  可当死亡的时刻即将来临的时候,

  我真想悄悄地对你说:

  亲爱的,爱你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