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惹事生非”为哪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0:48:43
余秋雨“惹事生非”为哪般
金羊网 2007-08-19 09:29:22
',1)">
李逊达
据《扬子晚报》8月15日、16日连续两天报道,因文化名人余秋雨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过程中,抛出了“爱和性和婚姻这三者不是完全合一”的观点,从而引出了他对《红楼梦》中宝黛间的爱情和婚姻观的一些说法,不料这又引起了红学大师何永康的不满,于是公开对余秋雨作了驳斥和告诫。
不久前,
文化名人、著名学者余秋雨因故无法前往第二届东方情感文化论坛上去作精彩演讲,只能事后接受记者采访,于是才有了让大家分享他从宝黛间的爱情,从而引发了他对《红楼梦》的一些说法。其实在红学的论坛上,有关宝黛的爱情、婚姻的假设早就有过争论了,余秋雨今天的说法,已不属什么新论,他只是拿新瓶来装陈酒罢了;而媒体则为了引起轰动效应,用了《余秋雨论“红楼”“语出惊人”》的标题来吸引眼球。
我素来对余教授善于操作文化市场的能力是非常赞赏的,文化界如没有文化推手去自我炒作,文化市场则会冷清萎缩的,这对文化名人的生存和身价的提升是不利的;同样对读者和观众也是不利的,怕他们在鱼龙混杂的文化市场中会找不到北。余秋雨始终引领文化传播,成为现代文化界的一位传播旗手,这是值得其他文化人多多学习的。
但这里,我把文化名人余秋雨爱发议论的特长说成是“惹事生非”,也许是很不确当的,但我又找不到更为确切的词儿,能够把余秋雨这次被采访时所想表达的真实意思,能不折不扣地向大家交代清楚。为此,笔者不得不请文化名人余秋雨能否委曲一下,宽容我用“惹事生非”这个成语来表达我对他的言论的不忍。
无论作为老文学爱好者的我,或今天崇拜余秋雨的粉丝们,对余秋雨曾在六岁儿童时,一个大热天,他和他的同学因遇到男老师抱着因中暑而晕倒的女老师去镇上医院抢救的情景,顿时萌生了男女之间的启蒙爱情,可见,人的爱情可以来得这么早啊!然而来得早却不如来得巧。正因为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巧”所以才引发了余秋雨“不能简单批评婚前同居和试婚”的婚姻观,而这样的观念使我想起了西方一句箴言:“爱是生活中最好的伙伴,只是我们常常丢弃它。”常常丢弃爱,这恐怕是喜新厌旧的“新观念”在作怪,是不该提倡的。
曾几何时,人类关于爱情的话题,始终没有停止过。世上至今仍然有人在苦苦地寻找真正的爱情,然而他们始终找不到满意的答案,于是爱情也成了人类永恒不衰的主题。特别是当今处在多变的改革年代,性开放又紧随其后地闯入,年轻人在爱情、性和婚姻上遇到了前人从未有过的郁闷和困惑,于是才会有人想到请文化界的名人来为他们指点迷津,从他们的学说里准会找到如何能追求到真正爱情的钥匙,获得维护感情的良药,从而来排除当今年轻人的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种种危机感。
然而,著名学者余秋雨却不从自身说起,而是从百年前的《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的范本中去寻找今天现代人所想要的答案,以我看是必然失败的。
我们只能去欣赏名著而无法去模仿名著中的人物。世上绝对没有标准的爱情模式可供人类去仿效的。余秋雨指出“《红楼梦》所揭示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和西方一句谚语不谋之合:“爱情是盲目的,但婚姻却恢复了它的视力”但它比“坟墓说”却要积极多,它还有希望。而“坟墓说”对今天的年轻人的婚姻观有何指导积极意义,学者没有去细说。也许他作为学者只是让读者从中悟出一个明白来,是不需要他多说什么的。而我担忧的是一些没法深刻理解学者的深奥学说,岂不会弄巧成拙,引导读者误入歧途吗?
所以我说,余秋雨拿宝黛间的爱情观放到今日社会论坛上来说事,很可能就是吃力不讨好的“惹事生非”,更何况他的那套红学“余说”看来还不那么成熟,有些说法显得近乎荒唐,当然是经不起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何永康的一驳。
当红学大师和他大唱“反调”之后,如果能让余秋雨真的感到是很有道理的话,那么请余教授这次能否真的放下架子,接受何会长的“多读书、细读书、慎于言”的告诫呢?这也是笔者所期待的。
至于余秋雨拿鲁迅的第一次婚姻来举例说,这又能说明什么呢?每一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观点来处理自己的婚姻,只要不违反法律。名人和领袖都该如此,他们有的处理得成功,但有的却遭到失败。而这些和当今所发生的婚前同居和试婚都没有必然的联系,硬要放在一起说,显得很生硬。
当今社会上所产生的一些新情况,不是你名人说说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说得对是应该的,万一说得走了样,变了味,那是必然要遭到专家驳斥的。你余秋雨不是生活、学术、艺术的万能者,何必到处逞能去“惹事生非”,自找麻烦呢?
来源:金羊网 (编辑: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