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人也会走向街头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40:49
最近在《劳动报》和东方网上登载了一条消息,说上海作协和上海文艺出版社新出版了一本《上海诗人》杂志(原是内部出版的周报)是专门为诗人们发表诗歌的天地,这对当代诗人们来说是件天大的好事。
你想,全国有多少个诗人和诗歌',1)">
爱好者,当他们诗兴大发,激情澎湃时,却无处去呐喊,无人可呻吟,硬憋在心里,那多难受啊?现在他们终于又多了一块有情可抒,有喜可唱,有怒可发,有悲可叹的场所了。
这是一个浮躁的年代。追逐金钱,追求时尚,激战商场,拚搏股场,奔波职场,赶往考场,沉迷游戏场,使多少人远离了诗歌的牧场。如今有多少人会静下心来,望着明月,去听诗人歌唱?当我们心灵渴望欣赏诗歌时,却是政治斗争的年代;当经济繁荣的年代到来时,诗歌却到了衰落的年代。
没有人欣赏诗歌的诗人是孤寂的,他不会再享有伟大诗人李白、杜甫、李清照、拜伦、普希金、海涅、玛雅可夫斯基、艾青年代曾有过的声誉和掌声,今天的鲜花只献给那些光会作秀的歌星。诗人只能在没有掌声没有鲜花的地下室里苦苦地哀鸣。
诗歌为何只是中国另类人的呜咽?甚至让不少人对诗人的生活状态还存在一定误解,以为诗人群体生活潦倒、极端并且神经质。对此,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诗人》主编赵丽宏表示,的确有一群极端人士存在,但是多数民间诗人还在正常地工作,并把诗歌作为一种纯真的爱好。
那么外国的诗人境况好吗?8月17日《世界新闻报》报道这样一条新闻——火车站雇诗人安抚晚点乘客。最近,英国伦敦的一个火车公司花重金雇用了一名诗人,来“抚平”乘客等车时烦躁焦虑的心情。这名女诗人名叫克莱布特瑞,现年42岁。她每天辗转、奔波于包括牛津在内的8个站台上,“不辞辛劳”地进行诗歌激情诵读表演。
这里不去议论这个别出心裁的怪招有何效果,但至少发出这样一个信号,诗人的清高的年代已经过去,无病呻吟也不会招人喜欢,如何走向文化市场,走向民间大众,英国诗人勇敢地跨出了一步。然而诗人只有深入民间,广泛地联系民众,才能沟通,获得灵感,诗歌才会永恒不衰。诗人要发光,必须接受燃烧的洗礼,经受市场的考验。
未来的中国诗人会像英国女诗人那样不寻常地走向街头吗?如果他们能洒脱地进入地铁、奔向体育场,折腾在商场,那里有生活那里就有诗。为大众歌唱不是牺牲诗人的面子,是文化投资。当诗人再一次博得掌声和鲜花时他们才是今天的美丽天使。(李逊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