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分享名师的教育智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55:32
      

与你分享名师的教育智慧

       骨干教师杭州之行,让我与国家级教育专家、名师有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短短4天的时间,共听了25节公开课、11个报告,尽管不时地被专家、名师们的教育智慧所感染,但绝妙之处还是来不及细细体会。回来之后,片刻的安静让我有了冷静思考的空间,我把专家名师们的教学设计及报告仔仔细细看了两遍,感觉他们的某些话说得意味深长,一语道破新课改路上出现的诸多现象,让人不禁心潮澎湃。现摘录部分教育专家、名师的言谈,与大家共享、共析、共鸣……
1.“你创设的情景真的适合学生吗?”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斯苗儿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令人思考的问题。以前曾在多种刊物上拜读过斯苗儿老师的多篇文章,感觉她肯定是一位思想深刻、资历颇深的老者,此次见面,不想竟是位快言快语,富有“大侠”风范的女中豪杰。斯苗儿老师的报告慷慨激昂,发人肺腑,让我不得不认真思考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为了体现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教师,甚至是编教材的教师,挖空心思创设学习情景,什么集市上,大海边,工厂内,公园里,童话中……这些情景或创设得不切合实际,或没有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或创设得缤纷复杂,不利于学生提出实质性的数学问题,或一本正经地说一堆谎话。实际上,有些情景的创设确实离学生很远,尽管我们成人一厢情愿地认为它离学生的生活很近。有时学生面临着知识、情景双生疏的境况,这显然对我们的数学教学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此次学习,我感受到了名师的直奔主题、不兜圈子的作风,像著名的特级教师刘永宽老师在执教《周长的认识》时,一开始便出示不同的平面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月牙形、五角星形、台阶形等,简短的介绍过后,便提出:“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或许是新课改以来见过太多冗长的情景导入,如此简洁、明快地进入主题,竟让人有了呼吸到新鲜空气的感觉。毋庸置疑,数学课堂肯定是有数学知识性目标的,而近几年的数学教学总是害羞似的避而不提,好像就怕学生知道这节课学的数学知识是什么。譬如上海特级教师顾汝左老师曾讲过这样一个事例:一名一年级的教师在教学十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创设了小鸟飞来了,又飞走了的教学情景,课题也以《飞来又飞去》出现。孩子回家,妈妈问学了什么知识时,孩子竟然答道:“飞来又飞去。”听起来好像是笑话,实际上这绝对是新课改以来普遍存在的问题,什么织网、虎吃鸡、谁的手儿巧,别说孩子不知道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更可怕的是部分教师也搞不清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究竟在哪里,这应该说是数学课改路上的一个危险的信号。近几年来的数学公开课,在情景的创设上花费了老师很多的心血,这也是我们有目共睹的。所以我认为情景的创设并不是越新奇就越好,而是应该朴实、简练、自然、真实。今后咱们教师再创设情景是不是要发自内心地想一想:这个情景真的适合学生吗?
2.“我最喜欢回答错误的孩子。”
    近几年来关于如何尊重学生,如何张扬学生的个性,如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等方面的论述可谓不计其数。而做到如上几条的主要办法便是肯定学生的回答,这样学生才不会受到太多的伤害,才敢于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而我认为唯物辩证法讲得好,什么事都有个度,越过了度便会引起质的变化,让人难以接受。比如此次公开课的一位老师在课前谈话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最喜欢回答错误的孩子。”教师的本意,谁都明白,无非是希望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不要有所顾忌。而学生似乎误解了老师的意思,在寻找老师的特点时,有的学生说出了“我看你真像只猴子”的话,其它学生哄堂大笑,老师无可奈何,却也不加引导,致使课堂上因为有了课前的铺垫,学生真的无所顾忌,很多学生故意“标新立异”,许多回答离题万里,教师也不置可否,致使本该能顺利推进的数学课变得无法收拾,这可都是“喜欢回答错误的孩子”惹的祸呀!尊重学生是应该的,难道学生就不需要尊重老师?表扬学生是必需的,难道在表扬的同时就不能提点意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并不等于浅薄的表扬,正像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所说得那样:“我们在肯定学生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去挖掘,去引导,让学生重新面对新的目标。”我认为无价值的表扬与无情的批评同样可怕,让我们用客观的评价把学生从飘飘然的表扬真空中带回现实的生活中来吧!
3.一个十七位数的身份证
    一位教师在执教《号码》一课时,出示了这样一个身份证号:33042319670226001。感觉有点别扭,还是杨主任眼尖,原来这个身份证号是十七位,之所以是十七位,可能是老师为了讲清号码在生活中所表示的意义,于是在老身份证(十五位,无1、9这两个数字)基础上添加了1、9,所以身份证摇身一变就成了十七位数。可能授课教师在设计教案时没有想得太多,但科学、严谨的数学容不得半点知识性的错误,何况所讲的还是关于身份证方面的学问。想一想,得过大奖的名师在教学上还存在如此的问题,那么作为普通成员的我们是不是更要注意自身的专业素质?斯苗儿老师的话发人深省:教师的功底能否支起数学这座大厦?看来,为了今天的孩子,为了孩子的明天,踏在教改征程上的我们还真得学到老,练到老了!
  4.“抛一个问题,弄清学生的认知起点!”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如今的部分数学课堂教学总是把学生看作是一张白纸,然后亦步亦趋,娓娓道来,即使是学生的小手早就高高举起,教师也当作丝毫没看见。我认为教师的此举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斯苗儿老师说得好:“抛一个问题,弄清学生的认知起点!”弄清起点后,我们再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而且这样学生之间还能互相学习,省时省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像刘永宽老师在讲《周长的认识》时,就抛出这样的问题:“你听说过周长吗?周长是什么意思?”北京特级教师华应龙在讲授《分数的认识》时,抛出了“你会用一个数表示出这4份中的3份吗?”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写出来,以了解学生水平,寻找新知的最佳结合点。
  5.“想不想知道张老师是怎么玩的?”
    这让我想起新课程通识培训阶段,某位专家讲的关于画苹果的故事。中国的教师总是一笔一笔地教,然后看学生画得像不像;外国教师却把苹果摆在那儿,让学生自主发挥。我想,对于画苹果这件事,学生完全可以尽情地去创造,因为苹果的模型已经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中,而有些事却未必那么简单。譬如让学生玩一张纸,如果教师没有什么约定的话,那同学们的玩法可真会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别忘了我们上的是数学课,而不是手工课,所以我们必须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引导学生步入正轨。江苏的张齐华老师在执教《轴对称图形》时,先出示一张纸,然后这样问学生:“想不想知道张老师是怎么玩的?”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暗示,因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是轴对称图形,所以通过暗示,学生基本上能撕出轴对称图形,为后面的继续教学打下基础。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教师该暗示的还是应该有所暗示,否则,任凭学生信马由缰,什么时候才能步入主题?
   6.“谁再提白头发我就跟谁急!”
    北京特级教师刘德武老师已经六十多岁了,一上午上了两节课,锐气不减当年。他幽默自如、谈笑风生的教学风度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教师。在执教《你的头发有多少根》时,他提出这样的问题“要了解头发有多少根,就要弄清头发的一些特点,请同学们从数学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在学生发表自己不同意见的时候,一位同学说道:“头发有白有黑!”这样一个与数学无关的问题,刘德武老师却做出了这样的处理:他摸了摸自己花白的头发,然后装作非常生气的样子说:“别说白头发了,谁再提白头发我就跟谁急!”所有的听课师生哄堂大笑。老师的机智幽默及时地阻止了孩子继续说一些无关数学的话题,还把课堂气氛调节得非常轻松、和谐。我想,这可能就是我们与大家的差距。的确,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孩子的思维便会处于亢奋状态,这时的他们想说、敢说、爱说,但教师要及时地制止学生可能出现的胡说、乱说的现象,这样才能保证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我们的数学教学任务。和幽默的人在一起,我们会感到非常快活,和幽默的教师在一起,我认为那也是学生的一种福份。教师的幽默离不开教师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灵活的应变机智,作为教师,为了学生的幸福,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向收放自如、幽默风趣的方向努力?
  7.吃到葡萄才是真本事。
    休息时间,我浏览了《青年文摘》上的一篇文章《吃到葡萄才是真本事》,讲的是狐狸因为矮吃不到葡萄,回家便苦练撑杆跳,技术练成后,再一次来吃葡萄,结果撑杆一跃又远远地高过葡萄架,葡萄还是没吃到。回家认真反思后,狐狸意识到问题的症结在于没有充分认准目标,过高或过低于目标导致的结果是一样的,它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怎样,吃到葡萄才是真本事。于是狐狸认定高度,回家安心地练跳高了。这则寓言似乎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也有帮助。我们经常批判以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认为那样会扼制学生的灵性,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今我们更多提倡的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我认为,不管什么样的学习方式,都应该一分为二地看,自主、探究、合作固然重要,但也要看是针对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有些内容确实应该放手让孩子去猜测、操作、验证、交流,而有些内容却是大可不必。例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有这么一个环节:为了引出千分号的写法,教师先让学生猜并写出来,再依次解释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一个小小的千分号整整耽误了十多分钟的时间?这值得么?我们上的是数学课,而不是创意课,此环节耽误那么多时间,那其它教学内容什么时候完成?不侵占学生的其它学习时间能行吗?实际上,很多概念性问题本是约定俗成的,我们不能为了迎合新的教学方式,而片面追求形式,那势必会导致我们的教学走向新的失败。我们不要把接受性学习跟死记硬背划等号,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大多是前人总结的经验,它往往不是一节半节所能探讨出来的,所以有些知识教师该讲还是要讲的。
   8.“教法、学法应继承优良的,然后加以创新发展。”
     上海特级教师顾汝左在《教法、学法改革几个问题的思考》的报告中指出:教法、学法应继承优良的,然后加以创新发展。现在我们创新的口号确实提得很多,什么都不想按着老方法去做,唯恐别人认为自己是因循守旧的“老朽”。此次杭州学习,让我重新领略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魅力。像刘德武老师的《可能与一定》,一个抓生死牌故事,几个小游戏硬是把可能与一定在生活中挖掘得入木三分。所以我认为,尽管现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数学课堂,但其应用得是否适时、适当、必要,还有待于商讨。人类社会是在继承与创新的交互作用下发展起来的,抛弃历史,只顾创新,将使我们丢掉很多宝贵的经验财富。
   杭州之行,让我对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有了新的认识,但愿我们所有的一线教师都能理性地对待新课程改革,把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