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严重负债怎么办?准备破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24:40
自2007年初吉林大学自爆欠下巨债后,中国高校会不会破产成“第二国企”即受到社会关注,教育部长周济说:高校"破产"言过其实 不会成第二个国企。
但张培元在中华工商时报说:。高校不会成为“第二个国企”,实则对国企的污辱。经过近年的改革和市场培育,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活力体制之病得到了根本性的矫治,企业活力普遍激活,市场竞争力得到很大提升,在国际市场冲浪绩效喜人。而作为社会首善地、科学人文制高点的高等学府,不只染上了“国企病”,还养就了一身连国企都无法望其项背的“高校病”,诸如高学费、乱收费等等,并以愈演愈烈的学术腐败、教材腐败、招生腐败陷身腐败高发区。上述种种,连垄断企业都深感自愧不如。2007-03-20
而有位研究生指出普遍情形就是把大学当国企办把学校搞得一塌糊涂,负债累累,濒于破产的边缘,似乎也不需要负什么责任,因为大学还是事业单位,领导还是组织任命,大不了换一个地方继续领导。于是,大学们的普遍情形就是把学校当国有企业办,背了债务让国家来买单,领导们不需要负任何决策责任。大学领导说到底还是执行了上级领导的指示,否则,大学们不可能普遍出现这种盲目扩招、盲目扩建现象。
人民大学教授张鸣提问:高校不破产,账单谁付?---从某种意义上说,仅仅为高校背账,还不是国家所要付出的主要部分,大量掏空了家底,读完大学却要失业的学生,其挫折感是没有读大学前的许多倍,其背后蕴含的社会不安定因素,恐怕,谁也难以精确估量。高校,其实有比破产更重要、更严峻的事情,那就是高校的大跃进,而高校的贷款,实际上是为这列超速飞驰的列车,添了燃料。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部的发言人,没有起码的反躬自省,实在说不过去。 有网友表示(新华网论坛)
到2008年3月开两会时,高校负债已达两千亿。两会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对高校债务问题发表看法。他说:“2000亿元债务,应该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偿还的。政府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学校要更加艰苦奋斗,勤俭办学……”
2008年3月16日,红网发表的杨亚军的评论政府不应成为化解高校债务的奶娘说“虽说高校不是企业,但是它当前遇到的情况与先前国企的情况没有两样,盲目贷款→财务危机→不良贷款→财政负担是国企的老路,有些企业最终还是自生自灭,破产兼并了吗,高校也可以尝试。还有高校再也不能扩大了,不增建校舍债务也不会再增加。作为行政主管部门不要再给高校硬件方面的达标评比,这会加剧高校的债务负担,总之,高校的债务由高校自己承担,用财政偿还不合理。” 提出解决的办法可以尝试破产。
3月17日中国青年报发表冯雪梅的高校债务怎么还,比较全面分析了高校的债务问题,现将其全文及其后的读者评论一并发出于下:
[中青评中评] 高校债务怎么还
冯雪梅
两会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对高校债务问题发表看法。他说:“2000亿元债务,应该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偿还的。政府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学校要更加艰苦奋斗,勤俭办学……”
客观讲,高校负债,政府有一定责任。投入不足是原因之一,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管不得力。谁都不能否认,这2000亿元债务中,有好大喜功、腐败浪费等因素导致的不当欠债。连周部长自己也承认,“里面有腐败现象,有浪费现象,但不是主流。”
高校的发展确实需要硬件设施的提升,可问题是,需不需要花那么多钱扩张校园、大兴土木?
2006年3月,审计署曾发布《18所部属高校2003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审计显示:乱收费现象依然存在,违规和不规范收费共计8.68亿元;大规模进行基本建设,债务负担沉重,债务增长额中,基本建设形成的债务占82%。
当时,就有评论指出,“举债盖大楼,这种心态让人惊叹!”一边是不合理的乱收费,一边是大兴土木、负债盖楼,民众怎可能没有怨言?
对于高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突飞猛进”,中科院院士杨福家教授曾总结说:我国高校在经历了合并、调整后,现在又进入了另一个高潮——兴建新校区、兴建大学城……中国高等院校盖大楼的速度,是高校发展史上的“世界第一”。
说“如此世界第一,让人耻辱”,当不过分。中国青年报曾经进行过一项“大学的钱到底该花在哪儿”的民意调查,83.9%的人认为,不少大学的建设存在“面子工程”和“过度消费”问题。
批评者说:盖个校门花费数千万元,校长办公室里配备卧室和桑拿……大把大把的银子花在这些上面,怎会名正言顺?又怎能心安理得?
舆论对大学痴迷于“形象”建设进行责问之时,无数次引用过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的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可这样的“大学”,似乎离公众越来越远。
中国青年报报道说,在国内众多大学排行榜的评价体系中,除了教学质量、科研成果等评价指标之外,校舍面积和科研基地的数量也是影响总得分的评价指标,因此,“水平不够楼房凑”。早日迈进排行榜上的“世界一流名校”,这是多少高校领导梦寐以求的愿望,急功近利的心态支配下,盖大楼便是当仁不让的选择。
如此说来,高校负债,多少有些“迫于无奈”。可这是公众所需要的大学吗?舆论“一边倒”地反对政府掏钱为大学还债,当让教育部门和高校反思。
负债盖楼,欠债要还。在支付2000亿元债款之前,有必要做一下全面审计。一是高校这些年的财政拨款、学杂费等都花在哪里了。我们有那么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核算一下“成本”当非难事。二是扩张校区、买地建楼,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别把建面子工程、腐败浪费、洗脚泡澡的钱,都让纳税人来承担。
2000亿元欠账不能糊里糊涂支付,不然就不会“吃一堑长一智”。既然有人还债、无人担责,再欠2000亿元又何妨?
跟评
冀生:
讨论高校的2000亿元负债该怎么还、该由谁来还的问题时,似乎更应该反思的是近年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近年实现的只是发展的快,而没有突出“好”。高校数量和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高校教学质量和大学生素质的提高。而大学生就业难、研究生素质下降、专业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等一系列问题,让公众对高等教育如何发展充满困惑。即使这2000亿元都由政府来还,都由纳税人来还,我们也应该有所反思。
宝钢:
我不反对政府承担部分高校债务,但政府承担债务,当在理清负债关系之后。从最简单的思路出发,考虑对高校收支做详细核查,核对当花的钱和不当花的钱,还有去向不明的钱。谁的责任谁来负,谁的欠债谁来担。合理的债务,政府不妨与高校按一定比例共担。
东方河:
学校的欠款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从根本上去治理,看这些债是从何而来,是不是真正用在了教育上,是不是用在了学生身上。不解决根本的问题,高校债务是一个永远解决不了的债务怪圈儿。
李万友:
政府出钱给高校发展教育理所当然,但是政府要根据国家财源分配和大学教育发展需要相结合,进行合理安排。在政府财源分配不到位的情况下,高校纷纷举债盖楼,且腐败浪费惊人。纵观这笔债务产生的原因,有政府投入不足的直接因素,也有监管不力的间接原因,而后者更是主因。高校对乱花的钱负有直接责任,应自己埋单。否则,不仅是老百姓有怨言那样简单,更重要的是给了高校滋生腐败的土壤。
白峰:
债务真的高校就不能还吗?非也,而是高校不还也,有钱也是多发福利,有钱也是多为自己着想,债务留给下面,留给下一代,于是债务只能会传承下去。
文世奎:
全部由国家拨款2000亿元,不科学,不合理。还了一个2000亿元,大学不改革,以后,还会产生第二个2000亿元欠款。因为很多大学看到了:既然有政府出面全额还款,为什么不继续欠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