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王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39:19
 王平,字子均,三国時期益州巴西人,蜀漢重要將領。初時跟隨曹操征討劉備,後來倒戈投降,被封為蜀漢裨將軍。
  
  後來諸葛亮北伐,王平以參軍一職隨軍迎戰魏軍於街亭。當時的主將馬謖不懂實戰,放棄守城,轉而上山紮營,這樣是很容易給敵人圍山困死的。副將王平屢次勸諫馬謖,但馬謖不聽,只好分一小部份兵自守與山下。馬謖最終被魏國名將張郃打敗,後被諸葛亮用軍法處斬。王平卻因這次有著高明的分析而升為討寇將軍。
  
  幾年後,諸葛亮再出祁山,王平負責抵擋名將張郃的數萬大軍。郃不能戰勝王平,反之,被王平居高射殺。
  
  最後,當諸葛孔明五次北伐病死於軍中之後,王平奉命駐守漢中太守。需知蜀之漢中猶如那時魏之襄陽那麼的重要。當年蜀漢關羽水淹魏國七支軍隊,進而圍攻襄陽,威震華夏,連曹操都想遷都避其銳氣。至於漢中,乃蜀之重鎮和進攻首都成都的必經之路,也像香港的大埔區那樣有著通往九龍市區的重要性。當年日本進攻香港,就是首先奪取大埔的,然後南侵。劉備建國初期,就委任了名將魏延鎮守此地,之後車騎將軍吳懿駐紮漢中。王平是從吳懿的副將晋升為主將的。
  
  有一次,王平在漢中顯出了他的將才之能。那就是當曹魏大將軍曹爽率領十多萬步騎進攻蜀漢的時候,當時漢中守兵很少,不滿三萬,眾將士都很害怕。有人提議放棄漢中,引魏兵入蜀地,然後圍殲。此計被當時的名將姜維稱為上上之計,也是日後他用了此計間接地斷送了蜀的江山。
  
  此計有何不好呢?如果守兵多,此計妙。但是現在蜀軍少,貿然讓魏兵不費力氣地通過漢中重鎮進入了號稱天險的蜀地而沒有足夠的兵力殲之,實在太冒險了。蜀漢滅亡前夕,姜維讓魏國鐘會進入了漢中,自以為可以守住劍閣天險就萬無一失,結果後患無窮,給了魏國另外一位統帥鄧艾一個機會從西邊的小道上攻佔了首都成都。這個現象有點兒像現在的西部通道由蛇口穿過屯門、元朗直達西九龍市區一樣。
  
  所以,王平提議分兵攻擊敵軍,佔據有利之地分散敵軍的注意力,自己鎮守大本營,等待成都的救兵。這個方法實行後,果然成功,魏軍撤退了。
  
  此時,王平威名大振,和在東邊防範吳國孫權的鄧芝、在南方安撫南蠻孟獲的馬忠齊名,名列《三國志/卷四十三:黃李呂馬王張傳》。
  
  【後話】
  
  蜀初有所謂的“五虎將”:前將軍、漢壽亭侯關羽,右將軍、新亭侯張飛、左將軍、前都亭侯馬超、後將軍、關內侯黃忠和翊軍將軍趙雲。此五人卻並非是《三國演義》中劉備自立為漢中王那時加封的,而是在《三國志》中,作者陳壽將蜀漢將領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五人合為一傳,因此後人稱這五人為“五虎大將”。同一時間,《三國志》中也將魏國的名將張遼、徐晃、張郃、樂進、于禁五人傳記合為一卷,並批註「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後人也稱此五人為“五子良將”。
  
  至於王平以及其他中後期的蜀漢將軍(或者其他曹魏、東吳將領)并沒有得著後人許多很高的評價。在下不才,可以嘗試題名一個名為“七星將”的稱呼。所謂星,淡於日,卻有著一種讓人不可忽略的光芒,也是黎明將至的前夕。所謂“七星將”者,乃吳懿、吳班、王平、馬忠、張嶷、張翼、以及廖化。至於魏延、陳到、馬岱、夏侯霸、李嚴、姜維等等,可做“後五虎將”和“後軍師”罷了。高翔?、霍峻、費觀還未入流。羅憲、霍弋等是最末代蜀將了。文章转自《百科全书博客》http://beikequanshu.blogbus.com/原文地址http://beikequanshu.blogbus.com/logs/82231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