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用点名保证课堂虚假繁荣 高校师生关系渐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37:39
2007-12-14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用点名保证课堂的虚假繁荣
“老师水平低的,我一般听半堂课就走人了。如果一堂课很无趣,我还在听,唯一的解释是,这个老师正在用点名来保证课堂的虚假繁荣。我走不了,但会讲话,我会看书,一般不会理这个老师。”
武汉一所高校大四学生肖绶(化名)正在准备考研,可那些味同嚼蜡却又不得不忍受的课常常打乱他的复习计划:“偏偏讲得不好的老师喜欢点名,经常用‘再不来上课,就不用考试了’这样的话来威胁我们。”他“很想了解这些老师的心态”。
大学课堂似乎正在变得越来越无趣、无聊,而“讲话、看书、不理老师”则是学生们普遍的应对策略。他们“上课时低着头,面无表情,不看你,也不回应你”,某大学新闻系余老师形容她的课堂是“一潭死水”。
“再有激情的老师遇到这种情况也都是赶紧把备好的课讲完,落荒而逃。”余老师说。
她发现,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学习渠道多元,“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而“85后”大学生心高气傲,吹毛求疵,不谦和不宽容,不轻易服人。老师们似乎有点儿“镇不住”学生了。
艺术系学生小钟有点儿“可怜”她的“邓小平理论”课老师。“那是个老教师,不会用多媒体,讲得又枯燥,下面乱哄哄的。他也想跟我们搞好关系,就让我们每人写一张纸条,对他提意见。我们写了,也没见有什么用。有一次实在闹得厉害,他就大吼一声:‘我不想上你们的课了!’然后又拼命克制住自己。软硬兼施却总是失败,成了全年级的笑柄。”
而小钟不喜欢另一位老师的理由是:“他整节课都站在讲台后面动也不动,只能看到上半身。仔细听一下,讲得还可以,但声音太小了,听着费劲儿。”
余老师有一个学生小段,老师们一致评价专业素质不错,却和其他学生一样从不积极听课,从不主动发言。“他似乎觉得,上课回答问题是一件没有必要、很无聊的事情。”
“他不说,可你能感觉到这种态度:你这个老师也就这点儿水平。”尽管已经身为教研室主任,面对小段时余老师还是觉得有一些挫折感。最近发生的一件事让余老师有一种被嘲弄的感觉。
由于小段的动手能力比较突出,而余老师恰恰对电脑并不太在行,在上“报刊版面编辑”这一课前,余老师决定由小段来给同学们演示电脑排版。尽管她提前两周就嘱咐小段做好准备,可临到上课的前一天,小段突然向她请假。他提出的理由并不很充分,余老师还是批准了。可第二天,当她走进教室时却惊讶地发现小段就坐在同学中间。
那堂课最终还是由小段来主讲。看着他娴熟地演示编排程序,余老师承认自己动手能力真的不如学生,但心里还是忍不住生气。虽然不断告诉自己也许只是个误会,“但他的眼神和表情让我觉得,他是故意的。他不想得罪老师,又想让你急一下”。
“老师没经验,我们就不服气”
“现在的学生,两个字:挑剔!”一些教师摇头感叹:学生挑剔老师的知识水平、上课技巧,还要挑剔人格魅力和管理学生的技巧。学生对老师的敬畏感正在逐渐消失,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
赵老师感觉压力最大的是一门关于网络的课程:“很多学生都有开博客、开网店的经历而我没有,他们往往知道的比我多、接受得比我快,这样学生的课上着都心虚。”
尽管每次都用心备课,赵老师仍遭遇过学生当堂“叫板”。一次给广告专业上课时,一名大四学生很不客气地站起来直言:“老师,你说的这些网上都能查到,我们想听实用点的。”
赵老师感觉“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之后两三天都无法平静。她认为学生不满的原因,固然有在就业压力下功利性地排斥理论课程,但更重要的是,自己非广告科班出身的专业背景,也无法让学生服气。
出处:中国文明网
标签:教育评论,高校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