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千年的几句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00:26

原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阳货》

    现今女权主义抬头,孔老夫子的这一句话便立时变成了女权精英批判者们群起而攻之的绝好靶子,看看,这就是你们中国男人歧视咱女性的最初起源,孔夫子这老混蛋啊!害我们女性被压迫了几千年啊几千年,好不容易翻身做主人哪,我们要顶上半边天再抢他们的半边~~天!一时间,群情激愤,凶狠异常,热闹非凡。
  先根据当年老孔的处境,提出一个疑问:“孔老先生当时,为什么要说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样的话?任何人说话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当然,除了疯子,而我们的孔老先生应该不是疯子吧?而且这位孔老先生受《诗经》的影响很深,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他认为《诗经》是一部伟大的著作,而我们再来看看这部孔子都很推崇的巨著,里边倒有很大一部分歌颂了女子的活泼美丽,大方善良,歌颂了当时男女平等的浪漫爱情氛围,事实也是这样,在春秋时代,男女间是相当平等的,而孔夫子本人更是曾反复多次以诗经里的“妻子好合,如鼓瑟琴”来表达了自己对婚姻和女子的平等看待观点。所以,说孔子歧视妇女,不仅和孔子的思想不符,更与当时的民间社会整个大环境对不上号,因此这个说法,实在是大大地有待商榷。 所以我们就要看看,孔子当初是在什么一种环境下说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的?这话又是对谁说的?他一宗师级别的身份,不可能在路边想着想着突然心情烦躁就开骂一八杆子打不着的妇女同志吧?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之前的卫国之行,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我来大致翻译一下这段话,当代全国教育劳模孔老先生受卫国国君的邀请,来到了卫国参观学习休养,但在这期间,孔老先生突然发现自己被涮了,人家根本是拿他的身份来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已,并不是真正支持他来这教化卫国民众的,尤其是那个卫灵公的老婆,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公开炫耀,贬低了孔子,孔老先生那个郁闷啊,你卫灵公到底是喜欢德才多些,还是喜欢女色多些?在你心里我和你老婆哪个重要?干醋自己吃完,依然没人鸟他,孔子怒了,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丢!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GOGOGO!”收拾行李就离开了卫国,离开之后,心情平复了,想起卫国公老婆那种仗着得宠,骄横跋扈乱政扰民的烂事儿,就发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你看,知道了这些历史背景和人生经历,孔子这话就很好理解了。我们知道,他骂的人是那种“被养”的女人和小人,女子还好说,可想想什么人才能养小人?君主啊!再看看孔子的卫国之行,一切都明白了,他这话断不是发神经突然开骂起包括自己老妈在内的所有女人,而是有一个特指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卫灵公那位老婆南子,就是那些“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宫廷女权,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后一句话怎么解释呢?就是说你作为一个君主,对那些后宫的女人和没什么本事的拍马小人太亲近了,她们就会得意忘形,忘了自己的身份,开始用你的权力胡做非为,而你疏远她们吧,她们又要埋怨,总之是非常麻烦。此前没见过什么宫廷里女人之间的斗争的孔子说出这话是可以理解的,他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孔子之前,妲己误国,烽火戏诸侯,这些事例还少吗?孔子之后,宦官小人当道,皇后外戚乱政的桥段更是屡屡上演,不可枚数。所以我们的女性同胞们,你们要清楚,孔子当时没发神经把你们全天下的女人不分青红皂白地乱骂一通,别再憋屈他老人家了~~

原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庄子·养生主》

       真相说出来,往往会让人哭笑不得,庄子的这句话其实是这样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庄子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面对的知识是无限的,要我以本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那种永远看不到边的尽头,你当我是SB吗?这样会搞死自己的捏~~庄子是一个追崇顺其自然,清净无为的洒脱人物,他认为人吃个饭,饱了就行,没什么必要追求奢华,穿个衣,别冻着就行,实在不需与什么人攀比。同样,学问也是如此,学够了就行,学以致用,学问学来就是为了用,你一个人再牛B,还能全部用到这世间所有的学问?既然不能用到,那你老学老学把自己整个生命都拿来学这是干啥呢?时间都被你拿来学习了,还怎么有时间把学到的东西拿来用呢?这不就跟吃饭是为了炫耀穿衣是为了攀比的人一样,完全本末倒置了吗?所以他老人家就在《养生主》一书中给后世陷入这个怪圈的书呆子们提了个醒,你们这样苦学盲学乱学通学,对身体不好滴,会搞死自己滴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说起这句话,其实大有来头,我想大家都听过现在流行的一个词吧?江湖,这个“江湖”是从哪儿出来的呢?很多人以为最初是古龙小说里的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实不然,江湖这个词最早的出处,便是在庄子说“相濡以沫”的这句话中。在《大宗师》篇中,庄子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他说的是有一天,一眼泉水干了,两条小鱼被困在了一个小水洼,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彼此从嘴中吐出泡泡,用自己的湿气来湿润对方的身体,互相扶持,互相依赖。但,与其在死亡边缘才这样互相扶持,还不如大家找到一条水路,开开心心地回到广阔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原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
       要说起这句话,大半的愤青都会告诉你,这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残暴不仁,把万物都当成低贱的猪狗来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绞ト嗣且裁涣窖 共皇前盐颐抢习傩找驳背芍砉凡蝗绲亩 鳎?rdquo;标准的无政府主义宣言,标准的对社会不满。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根本不是从字面上理解的,说天地残暴不仁,把世间万物都看成猪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猪狗,也根本不是所谓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们,把百姓看得低微卑贱。其实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说,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它说的是一个公平的道理,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在天地的眼中,都是平等的,为什么现在你啃着干面包,别人却吃着海鲜大餐?孩子,在大叫不公平之前,为什么你不想想你是否和他流过一样的汗水?如果想不通,也行,那就别想了,为什么你不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稍微扭转一下这样的“不公”?只是大叫着不公平大叫着没天理大叫着等着天上掉个馅饼下来补偿你的委屈你的遗憾你正损失着的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年华,有用吗?

        原句: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
  式是马车前的横木,抚式就是你在电视里可能看过的,手抚在搭手横木上,身子略向前倾斜,这是一种礼仪,打招呼时候用到,表示尊重。 前面2句的意思是,国君在车上对大夫施礼,大夫还礼,“下”,有“卑”的含义,是谦逊的意思,别人对你打招呼,你也谦逊的对对方还礼,就这个意思,后面句,就是大夫在车上对士施礼,士也谦逊的还礼。士不同于庶人,表示有一定才能和志气的人,但士同时也是庶人,因为没有品级,没有官阶。
联系起来就可以理解到下面的意思了。 后面的几句是对前面的补充说明,礼法不因为对方是庶民(身份低下)而有所怠慢(减少),刑法也不因为对方是官员(了解法律)而有所增加。 刑人不在君侧,刑人,是行刑的人,就是刽子手,侧,是亲近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君王不能靠刑法来治理国家,统治人民,简单来说,就是不能用酷刑来压迫国民强制性的施行统治。
  这里就有一个疑义,有的人就认为这是孔子对法制的否定,实际上不是。这里所指的不靠刑法治理国家,不是说不用刑法,而是说不能只用刑法,不能偏重刑法,那么应该偏重什么?很明显就是“礼”,这也是孔子一直的政治主张,用“德”和“礼”来教化百姓,最终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这句话原文还有一层意思,对人有礼,而且是对任何人都有礼,这是一种修身的行为,儒家的8大条目“格物,致知,明理,诚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仪就属于修身的一项,这也是孔子对人的品性的一种要求。孔子希望君王、大夫、士人等等都能有修身的意识和自制,下以上为师,庶民会因为上位者的谦恭有礼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长久下去,庶民也会养成自制的思想以及对礼仪的尊崇和效仿。如此一来,举国皆礼,万众一心,又何必以酷刑来震慑民众?刑罚的作用,在于警世,在于昭示一种态度,为善者乐于礼,为恶者苦于刑,用刑罚来惩治恶人,让百姓警醒,不要有犯罪的想法。从政治思想上来解释,也是一种敲一棍子赏颗糖的做法,在惩治恶人的同时,让善人看到为善的好处,他们就会分辨出哪种做法更有利于自己,很明显,做恶会受到刑罚,为善却可以受到礼待,那么多数人就会选择为善而不去做恶了。
  春秋时期其实是比较接近原始社会的,是带有原始性质、以天神报为根据、以血缘宗亲行正义的远古刑礼观。以今天的所谓封建思想去解释那时候完全不同的刑礼思想,是一种极度荒谬且不负责任的做法。可悲的事,这原本就带有政治色彩的歪曲到了今天仍然不能为大多数人所理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