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老年性颈性眩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43:14

【关键词】  老年性颈性眩晕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相应颈夹脊、风池、外风池(经验穴)、肩井、大椎、陶道、太冲治疗老年性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8例老年性颈性眩晕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单纯用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48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一个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均能减轻眩晕,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和88.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相应颈夹脊、风池、外风池等穴是治疗老年性颈性眩晕的有效治疗方法。

  颈性眩晕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组症候群,好发于中、老年人,尤以老年人为甚,其中以颈椎退变者多见。患者出现眩晕、恶心、呕吐、项强,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笔者于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采用针刺加TDP照射治疗60例老年性颈性眩晕患者,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8例均为门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人),对照组(48人),治疗组60例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55~75岁,病程1年至12年,且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对照组48例中,男22例,女26例,年龄50~70岁,病程半年至10年。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针刺取穴:相应颈夹脊、风池、外风池(风池向瘛脉方向旁开2寸,此穴为经验穴)、肩井、大椎、陶道、太冲。

  2.1.2  操作:患者取俯伏坐位。常规消毒,用0.3mm×25mm毫针用指切进针法进针,进针深约0.5~0.8寸(视患者胖瘦而定),先针风池、外风池,针尖向对侧眼眶方向进针,使针感上达巅顶;再针相应颈夹脊,选用与病变部位相应的夹脊穴,45°角向棘突方向进针;后针肩井、大椎、陶道,针刺肩井,不强求针感,有酸、胀感觉即可;针刺大椎、陶道时针尖向上,以30°角平刺,缓慢压进;针刺太冲穴则平补平泻法进针。留针30~40min,针刺部位加TDP灯照射。每隔10~15min行针1次。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250ml(内含葛根素0.4)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5d为一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减轻,生活基本自理;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

  3.2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1个疗程评定疗效(略)

    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率76.7%,对照组45.8%;总有效率分别为98.3%和83.3%。经统计学处理,X2=11.86,P<0.01,两组疗效差异显著,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4  典型病例

  罗某,女,63岁。2004年1月8日来我院门诊就诊。述:晨醒时眩晕发作,呈旋转性眩晕,动则加剧,头枕部疼痛,视物模糊,恶心欲呕。查体:血压140/90mmH,心肺正常。追问病史患者自十多年前出现眩晕,半年来发作频繁,约2~3个月发作1次,每次10~20d。经颈椎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3~5椎体前后缘唇样增生。脑CT检查结果正常。诊为颈性眩晕。经按上述针刺方法治疗10d后,眩晕明显减轻,1个疗程结束后痊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5  讨论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葛根中含有丰富的血管活性成分,其主要化学成分为4,7-二羟基和8-β-D-葡萄糖基异黄酮,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扩张脑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管流量,提高脑组织灌注的作用,从而缓解眩晕[2]。但经本科针灸门诊临床发现,针刺疗效优于葛根素治疗。祖国医学认为:眩晕究其病因不外“风”、“痰”、“火”、“虚”,临床特点符合《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和张景岳“无虚不作眩”及朱丹溪“无痰不作眩”之理。因痰瘀互结,肝肾阴虚,肝风内动,髓海亏虚,气血不足,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致眩晕。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在颈部的要穴,又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一穴可通多经,阳维又可维系诸阳经脉,使气血上注于脑,髓海得养,则眩晕逐渐消失[3]。外风池穴邻近足少阳胆经,此经腧穴具平肝熄风,宁神清热,疏通经络之功效,配合肩井以祛风,调脏腑气血之乱,开闭塞之经气。督脉为诸阳之会,其脉入髓,上达清阳之窍,下及元气之根,统摄周身阳气,取大椎、陶道使经络畅通,清阳之气能升,髓海得充,清窍可养,以祛风邪,止眩晕。太冲穴为肝经之原,可平肝熄风,健脾化湿。颈夹脊穴下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伴行的动、静脉分支;针刺可直接刺激脊神经后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病变局部神经肿胀,还可促进神经细胞释放内啡肽,发挥与吗啡类似的止痛作用[4]。诸穴相配,眩晕能止。同时加TDP灯照射可使气血流畅,筋络舒展,两者合用起协同作用,大大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6.

  [2]  简军.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0例临床观察[J]. 河南中医,2005,25(5):69-70.

  [3]  周勤. 针药并用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04,23(3):10-11.

  [4]  李鹤,沈惠风,闵亮. 针刺不同穴位组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5):35-36.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