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儿子一起成长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01:05
爱是母亲最原始的本能,科学的爱才是帮孩子成长为参天大树必须的养份! 她是中国十大杰出母亲,她是资深教育专家。她用“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的亲身实践,培养出了一位开朗、善良、兴趣广泛的剑桥博士,让许许多多感叹“快乐童年”与“成功学业”不可兼得的家长羡慕不已。 本书献给所有“爱孩子,愿意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的父母! 

序言

  他们是我的第一任老师

  文/夏杨

  欣闻关于妈妈教子心得的书稿再版,心里感慨良多。

  父母给予和塑造了我的生命。处在家庭教育的接受方,提及“教子”,大概总是一件稍觉?尬,甚至难以启齿的隐私。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从不谙世事到律己待人,太多的稚嫩童真让我们回眸一笑,太多的年少痴狂让我们追悔惋叹。而这一切,都被父母看在眼里,装在心上,他们是我的第一任老师,也是身教言传的人生表率。

  我们家有“三只老鼠”。也许人的性格真的与此有关,从记事起,我们就是不安分的一家。那时父母都是大学教师,爸爸教历史,妈妈教英语。记忆里,爸爸主编了很多很多书,发表了很多很多文章,当时到全国各地去开会总要带着尚未读小学的我,我就睁着两个当时还算明亮的小眼睛,到处转悠;我闻着新书里散发出?的墨香味,骑在爸爸的脖子上,他写,我也写,编我自己的小人儿书。妈妈下班回来做饭,一边给我讲故事,一边让我自己探索身边的新鲜玩意儿,就连我用两只脏手把一堆西红柿抓得稀烂她都毫不吝惜。六岁那年,妈妈有了一个去英国留学进修的机会,一年过后,带回来八大箱子英语书。从那以后,妈妈就开始放英语儿歌给我听,给我讲英语故事,让我看英语的小画书,也许一个孩子的语感就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起来。后来妈妈告诉我,就是那时,我让她萌生了对于幼儿英语教学法的兴趣,而这兴趣又让她成为珠海特区第一个也是当时最优秀的幼儿英语教师,编?了后来填补国内空白、独树一帜的全息全感幼儿英语教学法和教材,又创办了山东英才教育集团的第一所学校。但妈妈始终自豪地说,能够让我说一口还算纯正的英语,是她最骄傲的事——这个事实比起我乏善可陈的历史成绩,一直是妈妈在家里征服爸爸的有力论据。

  我的家庭环境是宽松的,这宽松中充满了父母包容的爱。

  我记得爸爸妈妈从珠海回山东创业时那笔当时可观的工资已没剩下多少,而是带回来几大包我一度痴迷、价格不菲的拼装模型;记得我在期末考试的前一天爸爸妈妈还带我去郊游,学认地里的庄稼;记得我把老师布置的罚抄英语?词的任务痛痛快快交给妈妈完成而去煞有介事地研究《资本论》时的开心;记得我曾经由于体形偏胖而自卑时,他们不露痕迹而深思熟虑创设的环境,让我找回自信……我逐渐明白,这貌似宽松的环境,其实是最大程度的关怀,让我能够自由地体会天的辽阔、海的宽广,而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宽松当然不是放纵,在我偶尔显露出人格的缺陷时他们也毫不姑息、耳提面命地跟我谈心,让我明白做人最重要的品质是诚信,让我懂得内心要充满爱和阳光。

  父母的朋友们有时开玩笑,说我是一个“玩儿”大的孩子,却比很多同龄人更热爱学习,真有点儿匪夷所?。其实我深深地明白,比起身边很多同学在父母管教和应试压力下悬梁刺股、枕戈待旦的痛苦,我对于学习和生活的热爱,恰恰来源于家里自由快乐、积极开明的情感启蒙。每当小小的我为家里作些贡献,感到付出和给予的幸福;每当参与进大人的交谈中,为他们“出谋划策”……一个孩子就远离了扮演“被教育者”的压抑和恐慌。父母对我的观念和尺度,也随着我的成长有所改变。我很多次暗自惊异,他们仿佛总是知道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即便是现在,我也无法想象出任何方式可以对我更好。有时我为自己不曾发觉他们以前貌似无心却充满教育意图的“计谋”溜以中了“埋伏”而深感无颜;更多的时候,我想,我是幸运的。

  出国、生活、学习、工作,站在人生难以割舍的十字路口,面对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难题,我的每一个疑虑却总是在想到父母为了家庭、为了事业所作的一次次舍弃和选择时迎刃而解,内心豁然开朗。接触咨询和金融服务业是我个人的决定,参与和见证中国崛起是我个人的愿望。爸爸妈妈一直没有给我拟定假想的未来,也许他们有理由认为,他们的儿子已经能够为自己作出负责任的选择。

  我是幸福的。我有诚信善良、勤恳务实的父母,用自己的行动为儿子作出了最伟大的表率!

 真心地相信,这本书能为更多父母打开一扇窗,为更多家庭送去一缕春风,一束阳光。

  我想,爸爸妈妈的所谓“教子”,也许早已不是针对错误的教导,或对于知识的灌输,而是每时每刻,包含在他们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间对于人生态度的阐释和品行习惯的培养。原来,当一个孩子真正回首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一切,才会懂得转眼之间的充实和漫长,才会在忽然的一瞬间发觉一切都是如此难能可贵,润物无声。

  谨缀数语,言犹未尽。

爱的回音壁

  爱的回音壁

  文/杨文

  感谢中信出版社再版《和儿子一起成长》一书,让我有机会对读者朋友们再次敞开心扉。

  我没有想到,我的一点教子体会,能得到那么多读者的认可和回应。我不记得这几年中回复了多少读者的来信,与多少位妈妈切磋交流,甚至不记得去过多少地方做了多少场的“教子报告”。而这一切,都是在我繁杂的学校管理事务之外的业余时间进行的。其实,对于一个两万五千人的民办高校的管理者来说,哪有什么“业余时间”可言?能够挤出的只有自己的休息时间,但我愿意。

  我一辈子只从事过一种职业——“教育工作”。有时,我会反思自问:我是不是有“职业病”?我是不是“好为人师”?因为,每当我与朋友及其家人相处,聊得最多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每当看到某位朋友——无论是老朋友还是新朋友——用我认为不正确的观念或方式对待孩子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悄悄把他拉到一边,把我认为更恰当的教育方法告诉他。

  2003年,儿子夏杨刚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时,就有出版社想出一本“剑桥男孩——夏杨”的书,夏杨婉拒了。他说:“这只是我人生的一个起点,没什么可写的。”

  我理解孩子,他不喜欢张扬。但却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来和我探讨教育孩子的问题。同样的话重复了许多遍,所以,当朋友麓雪请我在她的节目中谈谈孩子教育的方法时,我征求了夏杨的意见后,就在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阳光女性》节目开设了为期一年的《杨文教子》专栏。

  没想到,节目在听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来信、来电咨询并索要文字资料,我们就一起把录音整理成一本《杨文教子》,公开出版发行。后来,《中国妇女报》、《齐鲁晚报》等连续刊载了《杨文教子》的部分内容,读者反响也很热烈。省内外的很多家长把咨询电话打到报社,打到我们英才学院,为此,我们又设立了教子公益热线,在两年里义务接听了上千个电话……

  这上千个电话让我意识到:多少孩子在爱的名义下,心灵被禁锢了!

  我们的孩子在渴望一种什么样的家庭教育?

  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却也更需要我们用科学、无私的爱,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在夏杨成长的过程中,有教训,有遗憾,却也更让我用心体会,孩子最需要的“教育”是什么。我想,这应该是一种“全人教育”,是健全人格的塑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具有健康身体、健全心理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愉快地促进孩子的精神成长,潜移默化地把孩子带入人类的优秀精神文化中,使其成为具有创造精神和独立思维能力、全面发展的人。

  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认为,学习是一个大概念,它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随机教育”是我教育孩子的核心理念。我对孩子的教育,并不在乎他具体做什么,而看重他做这件事情的过程当中和之后,是不是能够沉淀下让他终生受益的素质。

  每一个母亲都渴望把最真最浓的爱给孩子,可什么是最真最浓的“母爱”?

  母爱是温情,是智慧,是责任;是对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是与国际接轨的教育观念的更新;是与孩子的共同成长,是为孩子做出的人生榜样。

  我爱儿子,但不是化作春泥,而是希望和他一起成长;我爱儿子,但我不光是燃烧的蜡烛,希望照亮他前程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生命之光更加绚丽多彩。

  我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一个热爱孩子的教育工作者。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教育夏杨的方法也不一定适合教育其他孩子,但我愿意把个人积累二十年的教子心得,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让大家分享和借鉴。

  希望这样一本书,像爱的回音壁唤起千万个共鸣。让我们成为更具爱的能力的父母;让我们用彼此的经验、教训,解开教子的困惑,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让我们用更温暖、更科学的爱,陪伴我们的孩子走过成长的岁月吧……

目录

  序一 他们是我的第一任老师

  序二 母爱是什么?

  第一章 记忆

  儿子改写我的人生

  练体操的少女

  从纺织女工到大学生

第二章 做母亲也需要上岗证

  担起两种角色

  不做被动的父母

  聪明是吃出来的

  生活即教育

  木棉效应

第三章“学习”是个大概念

  播种在生命的春天

  捕捉“关键期”

  床前故事与整体识读

  一只鞋垫的涂鸦和图形游戏

  玩也是学习

  读书是一种习惯

  成功来自专注力

  让时间成为“有价值时间”

  我替孩子抄作业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培养兴趣广泛的孩子

  会考试也是一种素质

第四章 为孩子建立精神银行

  亲亲我们的小宝贝

  告诉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

  我为什么不生气

  巧用“计谋”和暗示

  跌倒了,自己爬起来

  就这一巴掌

  让孩子在选择中成长

  孩子不必太听话

  蹲下和孩子说话

  批评孩子的艺术

  “你真是个好孩子”

  常对孩子说“你来”

  节俭不“抠门儿”

  站在对方的立场

  自控力的培养

  诚信的力量

第五章 父爱如山

  父子如哥俩

  父亲说自己做了三件事

  爱他,就要放手

我眼中的杨文

  后记

代后记

  《杨文教子》专栏曾经使我的广播节目热线爆满,她的教子理念也使做母亲的我受益匪浅。我想把使我受益的理念用另一种方式和更多的人分享,于是,便有了《和儿子一?成长》一书的策划和出版。

  从2005年的《杨文教子》,到2007年的《和儿子一起成长》,一个丰富的充满爱的世界在我眼前打开。杨文女士的教子理念深深地影响、引领着我去探寻一种爱的教育,并在这个过程中寻找着做母亲的觉悟和智慧。

  更让我欣慰的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策划,杨文女士的素质教育理念得到了众多读者的认同。《和儿子一起成长》至今已经十八次印刷,被评为2007年中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2007年中国教子类图书十大畅销书之一;当当网、新浪网、腾讯网、卓越网等数十家网站全面连载图书内容;全国各地的读者通过各种方式?我们取得联系,北京的妈妈,深圳的爸爸,贵州的老师,烟台的少年……三年的时间里,我们不知接过多少读者朋友的电话,回复过多少读者朋友的邮件,从中体会到了与读者共鸣的幸福和快乐。

  济南的一位小学生拿着《和儿子一起成长》,把其中的“教育孩子‘十大戒律’”用红笔标注,请我和杨文女士写上几句话送给他的妈妈,而他的妈妈——一位妇科大夫给我们带来了她的一群女友,我们的“妈妈俱乐部”由此而生;天津的一位年轻妈妈哭着在电话里说:“我在儿子学校附近的书店看到这本书,一晚上的时间读完。心里很痛,没想到我的爱害了孩子?我想带孩子去济南,请你们帮我一起改正我对孩子犯下的错。”后来我们与这位妈妈成了好朋友,多次交流与孩子相处的艺术,彼此受益;更难忘,四川大地震后,我参加志愿救援队抵达成都,成都的读者妈妈带着女儿来看我,那个聪明的六岁女孩对我说:“我要谢谢杨文阿姨,她说‘玩也是学习’,我妈妈就让我玩了。”我笑了,很欣慰——为一本书对一个妈妈的改变,为一个女孩拥有的快乐而自由的童年……

  还有很多,点点滴滴,汇成我三年充实而有意义的时光。

  自己的心愿能在他人的认同中达成,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想与更多的人分享杨?女士教育理念的心愿,在那么多读者朋友的认同中实现,让我心怀感恩。希望今日的再版,能让我们有缘结识更多的朋友。正如杨文女士在她的序中所说:“希望这样一本书,像爱的回音壁唤起千万个共鸣。让我们用彼此的经验、教训,解开教子的困惑,让我们成为更具爱的能力的父母。”

  感谢读者的信任。唯愿所有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比未读之前更多地了解和懂得孩子的世界;唯愿我们的孩子们因为我们的学习和成长,而拥有更幸福和快乐的成长岁月和环境!

  感谢中信出版社对本书的再版力推,感谢本书编辑在改版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麓雪

   2010春天 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