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将和一起成长 未来成期铜第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2:01:21
玉米将和新能源一起成长 未来成期铜第二
www.hexun.com 【2006.12.22 17:39】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期市大家谈论坛』『股指期货论坛』『期货行情攻略』『和讯外汇财富速递』『外汇大家谈』
作者:朱凯栋
临近2006年年底,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期货价格大幅上涨,市场主要交易商均将玉米列为第一位报告的品种。同时,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玉米期货交易量、持仓量和价格也在节节攀升。
新契机带动新需求
当前玉米期货的关注焦点是:行情究竟是在重复每年的"季节性行情",还是像期铜那样,已经进入了结构性短缺阶段呢?
答案就是燃料乙醇,在原油价格高企背景下,被市场追捧的燃料乙醇概念,使得来自东北、华北、黄淮地区的玉米,正式与未来的新能源工业联姻。
或许是巧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玉米生产国,美国和中国在10月、11月分别公布了关于燃料乙醇的"新能源计划"。
10月,美国宣布拨款近1750万美元资助17家企业对生物能源的研究、开发和示范,以帮助美国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其中最大的一笔经费和一半以上的受资助单位都与玉米转化燃料乙醇有直接关系。
"美国正在用自身拥有的自然资源为能源独立铺设一条新路。"美国农业部长约翰斯称,"农民、农场主以及乡村社区将有幸见证美国摆脱一个世纪以来对石油的依赖的那一刻。"
11月,一条来自路透的消息引燃了国内玉米行情爆发的导火索,发改委能源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一位官员以个人身份透露,到2015年,作为混合汽油和柴油的一部分,中国需要生产750万吨的可再生燃料。
大连商品交易所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联合研究课题《中国玉米加工业发展现状前景与未来玉米供给能力分析》预测:"十一五"期间,玉米供需状况将较"十五"期间紧张,玉米产需缺口在350万吨左右。在2007/2008年度或者2008/2009年度,中国将由玉米的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这些情况拉动玉米价格持续上扬,而气候原因使今年新产玉米大规模上市延迟,加工企业开始大举抢购粮源。
从2006年5月开始,作为传统牲畜饲料供应国的中国开始大幅降低出口量。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初步数据显示,从2006年3月起,中国已经暂停了玉米出口。"虽然有人认为这是国家政策补贴调整的结果,其实背后是玉米供应量的变化。"一位粮食现货商告诉记者,"我们早就开始着手收购现货了,现货价格从10月份开始就被期货价格带了起来。"
国家发改委工业司乙醇汽油推广负责人刘群近期明确表示:"一份新的燃料乙醇产业专项发展规划正在制定之中,关于我国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新政策将在年内出台。"这其中关键一点是,"新的专项规划提出,发展燃料乙醇应不与种粮争地,要促进能源与粮食双赢。"市场人士将其理解为:正因为大力发展乙醇燃料,导致粮食供给紧张,监管层才有此措施。
新鲜的题材,正在改变农业市场的传统需求结构。
虽然美国总统布什2005年签署的新能源法案中,计划要到2012年才实现燃料乙醇产量75亿加仑,但是最近美国农业部首席经济学家基恩.科林斯表示:"从2006年全年的生产热情来看,今年很可能就实现50亿加仑的产量,这比去年增加了10%,而在2000年却只有16亿加仑的产量。"
美国农业部网站上的信息是:"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到2006/2007年度,在玉米的销售方面,预计用作乙醇的玉米将与出口玉米数量一样多,这在历史上是头一次。"
针对这一预测,《证券市场周刊》采访了FC Stone集团亚洲部主任李小悦博士,他认为:"从美国燃料乙醇期货交易的清淡可以看出,市场对乙醇产品的认知程度并不高。但这不会影响美国和中国在能源战略转型时对玉米的庞大需求,中美两国的期货市场已经敏感地预期到了这一点。"
据可再生燃料协会(RFA)数据显示,美国有106家乙醇工厂投产,另外48家在建,7家扩建。目前的乙醇产量为50亿加仑,当这些工厂全部投产时,产量还将增加35亿加仑。
在最近举行的美国国会新能源听证会上,农业部首席经济学家基恩.科林斯预计:"还有60家甚至更多的乙醇工厂处于筹备建设阶段,这是在已经获准建造之外的项目。乙醇的产能将会提高到每年77亿加仑的水平,这只是根据目前工厂产能得到的数字。到2008至2009年,乙醇产能可能会达到85亿加仑,2010年甚至会超过100亿加仑。"
会否成为期铜第二?
现在看来,玉米期货正在复制期铜的路线。生产商惜售、边际供需缺口、期货市场近强远弱的反向市场格局,其间更夹杂着突发事件。
"回顾期铜价格拉升的过程发现,全球生产厂家的基本需求是可以得到满足的,但每个企业都想得到额外的收益,边际新增的需求受到大量资金追捧。而供应链产能的限制,小小的供求缺口却长期无法消除,于是未来价格准确地反应在期货市场上。"一位资深期货分析师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没有感到基础铜产品价格上涨,却看到了大量投机资金追捧期铜,玉米也将进入这样一轮长期牛市。"
Godrej International公司驻伦敦的主管Dorab Mistry认为:"经济规律会起作用,产量也会跟上。但短期内问题仍然存在,那就是需求太多而供给不足。--这不是能在一年内就解决的问题。"
Daniel Trading公司的经纪人Marty Colgan的看法更代表性:"市场正在担心玉米会耗尽。短期需求强烈形成近月合约高于远月合约的反向市场。"而通常情况下收割月份的近月合约价格应该大幅低于远月合约价格。"整个世界好像都在说我现在就要玉米,但必须等到明年,也可能他们的需求甚至根本无法得到满足。"
有理由相信,与牛市中期铜金融属性的提高相类似,玉米在牛市中也将被锻造成"新金融产品",这一商品属性的变化就足以引发市场的炒作热情。作为期货市场上的"秃鹫",对冲基金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新亮点。敏感的市场人士发现,美盘基金仓位今年一直维持在净多状态,坚决看多玉米中长期行情,主要原因正是看准玉米已不再是单纯的农产品这一点。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数据显示,目前玉米市场的净基金头寸是9年来最多的。
中航期货的俞奕军介绍说:"目前美盘玉米期价已经创出10年来新高,数据显示基金重新大幅增持,并且对未来玉米市场旺盛需求的预期已经压倒了季节性集中上市的供应压力。"
一旦玉米进入刚性的牛市周期,市场将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挤压饲用玉米;二是开始大量进口玉米。
挤压饲用玉米量,将导致价格压力向下游产品推进,导致肉蛋奶等一系列产品价格上涨。为了减缓价格上涨压力,陈化粮将成为市场新的热点。八九月间陈化粮现货销售出现了多年不见的火爆场面,部分食品加工企业已经嗅到了原料价格即将上涨的"气息"。但陈化粮只能解决一时之需,从长远看玉米饲用原料的期货价格上涨已渐成趋势。
大量进口可以说是解决目前饲用和工业用玉米"撞车"矛盾的最好选择。但是世界玉米产量从2000年开始连续4年出现消费量大于产量的局面,玉米库存一度下降到不足1亿吨,玉米价格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一路攀升。据全球玉米研究机构预测:2005年产量为6.7亿吨左右,将比2004年有所下降;需求将保持小幅持续增长,达到6.92亿吨。全球库存将进一步下降,供需平衡只能勉强维持。
而中国饲用玉米新增1400万吨和工业用玉米300万吨的供求缺口,使得全球玉米市场整体供求平衡将面临又一次"中国需求"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