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养活你” 是怎样的官场逻辑 //听听贪官的矫情话决不是坏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17:16

漫画 张广墅 绘 来源:《山东商报》
“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嵘在江西万载县讲课,号召大家不要去拆老百姓房子,该县县委书记在课后的饭桌上如此批驳于建嵘。这句出现在于建嵘新浪微博上的话,迅速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11月3日《山东商报》)
于建嵘是被请去讲“社会稳定”、“强拆”和“征地”等问题的。然而,万载县委书记并不同意他的观点,甚至认为他的演讲对拆迁工作有负面影响。既然如此,可又为何要请于建嵘去呢?其目的,恐怕只是想借助他的名气,做做重视“社会稳定”样子罢了。可贵的是,于建嵘没有按照该书记的逻辑来,而是来了个实话实说。正在吃饭的当口,县委书记说出这样的话,不管是哪位教授,恐怕都会深感受辱。
“知识分子吃拆迁”是什么样的官场逻辑呢?江西宜黄“强拆自焚案”后,当地一位官员投书媒体,大喊“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这一观点受到了《人民日报》等报刊的驳斥。是的,“知识分子吃拆迁”与“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都是一样的官场逻辑。在这个官场逻辑里,拆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财富的积累,改善了城市的环境,是为了公共利益。于是乎,民众有了钱,知识分子也就有了饭吃。
而于建嵘则认为:拆迁可以拆出政绩,可以拆出高楼,拆出超级富豪,但拆走了民心,拆走了这个民族的未来。在民众看来,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公共利益也要兼顾个人利益;只有维护了个人利益,公共利益才可能最大化。两相比较,以政府官员为代表的官场话语体系,以民众和学者为代表的民间话语体系,虽然在各自立场都有道理,却又是互相冲突的。
一系列“暴力拆迁自焚”事件已经表明:依赖房地产膨胀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不仅很脆弱,也导致了暴力强拆的愈演愈烈,并阻碍着法治社会的建立,成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深层次因素。然而,在万载县委书记这些官员眼中,却只看到了拆迁的“吃饭”功能,却无视暴力拆迁正在“吃人”。
拆迁为了什么,归根结底是为了民众的福祉。若“暴力式拆迁”、“株连式拆迁”等违法拆迁事件屡禁不止,公众基本权利得不到任何保障,国家法律法规形同虚设,拆迁即使带来了财富,恐怕都没有任何意义。是的,要终止暴力拆迁,不仅需要尽快出台新的拆迁条例,也要做到违法必究和强力问责。更为重要的,是要约束官员手中的权力,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唯此,政府官员与学者民众才会在话语体系上取得一致;唯此,也才不会有“知识分子吃拆迁”之类的雷人之语。(刘义昆)
11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发微博称在受邀去江西讲课时号召党员干部不要老去强拆老百姓房子,遭江西万载县书记批驳,该书记称:“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拆迁),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11月2日《新快报》)
按照这位县委书记的说法,如果没有了他这样的县委书记拆迁老百姓的房子,于教授这样的知识分子就没有了饭吃,言外之意便是,于教授吃得饱饱的全是他和其他县委书记们的功劳,吃饱了却跑到这里号召党员干部们不要去拆老百姓的房子,简直就是“忘恩负义”。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口才好如于教授者,也只能“一怒推椅而起,离席而去”。相信所有有正义感的人听到这样的话都不可能无动于衷。现代社会一个通行并被广为接受的理念是:政府及组成政府的官员都是由纳税人来供养的。但何以到了万载县县委书记这里,一切都倒了过来,成了县委书记养活作为纳税人的知识分子,并且是以拆迁的形式来养活?如果真的是这样,谁愿意承受这份沾满被拆迁人血和泪的供养?
如果没有拆迁,无论是县委书记们,还是知识分子以及普通老百姓,谁都不会被饿死。有了拆迁,把老百姓的房子拆掉,把地卖给开发商,虽然会有一座座漂亮的高楼代替破烂的小平房,GDP也会随之而涨,但是,如果拆迁是在没有达成公平合理的协议之前即强行进行,被拆迁人拿着不合理的补偿甚至没有补偿,他们却可能从此有了居无定所之虞。
一个家庭里,所有的家庭成员努力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整个家庭的生活品质;同样的,在一个区域或国家内,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民众的生活,并使所有的民众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机会——这一切都需要在保障公民权利的情况下进行。
每个个体的权利都得到充分保障,既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更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只有一切行政行为、民事行为都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社会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如果只有通过强拆,只有通过损害老百姓权益才能有饭吃,这样的发展只会使一部分有权、有钱、有势的人有饭吃,而那些无权、无钱、无势的权益受损者则没有饭吃。这样的发展又有何意义呢?
万载县的这位县委书记不仅颠倒了谁养活谁的问题,而且给拆迁抹上了太多的亮色。在暴力拆迁不时发生的当下,任何试图为拆迁“正名”,给拆迁“涂脂抹粉”的行为,都会受到舆论的讨伐。公众期待那份难产的新拆迁条例尽快出台,期待终结暴力拆迁、非法拆迁,更期待所有的政府行为纳入法治的轨道。个别有此观点的县委书记们更应该扪心自问:究竟是谁在让谁有饭吃?(张楠之 原题:“拆迁养活知识分子”是扭曲的逻辑)


近日,郴州原副市长雷渊利在狱中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进行了忏悔,并编了几句顺口溜,算是对沉痛教训的总结:人生在世难百年,谨慎把握每一天,遵纪守法第一位,钱财女色切莫贪;一旦失足千古恨,身败名裂悔也晚,平淡自由过日子,胜于地位与金钱。(11月2日《检察日报》)
有玩钱、玩权、玩女人“三玩市长”之丑闻的雷渊利锒铛入狱后,曾多次“现身说法”,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忏悔自己的腐败史。瞧那痛哭流涕之状,确实令人扼腕。然公众对此却并不买帐,多以“作秀”、“逢场作戏”来讥讽。
其实,客观地看贪官的忏悔之言,尽管多有如出一辙的雷同之处,譬如“放松学习”、“放弃世界观的改造”、“心存侥幸”等等,有博取同情的作秀之嫌,但也不可否认其中含有“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肺腑之语,让人酸楚、恐惧和警思。
就拿雷渊利来说,其入狱后,现已85岁的老母亲每天以泪洗面,痛不欲生,三年多来竟哭瞎了一只眼睛。而结发妻子与其离了婚,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因贪官的贪腐而支离破碎。面对已凄凉的家境,任凭雷过去如何利欲熏心、荒淫无耻,但为人本性的痛哭和愧疚应该是有的,而由此表露出来的忏悔或多或少带有真实性。“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听听雷的矫情话,或许会对官员产生某种警醒作用。
其实,我们对官员的廉政教育,形式多样、渠道多条,不能仅仅局限于正面引导,有时反面教材的警示作用更有威慑力。近日,窑街煤电集团原董事长李人志便抱怨称自己的腐败缘于组织上没有及时提醒。虽然这种归责的理由荒唐可笑之极,但说明了监督存在漏洞,其中便包括运用反面典型来扯扯袖子、敲敲警钟。
贪官的忏悔究竟对反腐倡廉具有多大效力,虽然尚无定论,但在不断完善反腐机制的同时,充分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教育和监督官员清廉为官,应该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陆志坚)
“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日前到江西万载县给基层干部讲课,号召大家不要去拆老百姓的房子。县委书记对其言论大为恼火,课后如是批驳于建嵘,弄得这位知名学者拂袖而去。(11月2日《新快报》)
就强拆民宅而言,江西是个出新闻的地方。前些时,网上冒出一篇洋洋数千字的奇文,题为《透视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文中有对“强拆”的表白,有对法律“本本主义”的所谓反思,还抛出了一个“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雷人之论。
现在,县委书记将“强拆发展论”与“知识分子吃什么”挂起钩来,当然不是没有原因的──“你这么一讲,下面的干部就不会去执行县委的决定了……”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什么?书记大人虽没明说,但个中玄机不难揣测,那将意味着县里的GDP上不去,本官哪怕再有能力和水平,也未必有什么“政治前途”。这年头,GDP多少与官位大小还是大有关系的。
在“批驳”于教授的这句话里,有两个关键词值得注意,那就是“我们”和“县委书记”。它们似乎在告诉我们,在万载所在行政区域或其他某些地方,县委书记们可能早已达成共识,唯有强拆才是加速发展的硬道理;对于教授这种为百姓说话的知识分子不感冒的,肯定远不止他万载县XX书记一人。正因为如此,才会有此咄咄逼人的霸气。
已出台的物权法对何谓公共利益语焉不详,这就不去说它了。新拆迁条例“研究”“草拟”了将近一年,但至今仍不知何时才能公之于众。如此,即使强拆“拆”出命案来,倒霉的通常是那些打前阵的“临时工”,相关官员顶多负个不伤筋骨的“领导责任”。既然违法成本低得骇人,部分官员能不漠视公民权利,顽固地认定“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么?教授、学者哪怕苦口婆心,讲得再在理,人家哪里听得进。
在此大背景下,于教授不知天高地厚,竟敢当众号召基层干部对“有碍城市化进程”的民宅手下留情,这不是自讨苦吃么?幸亏于教授供职于京城社科研究机构,倘若在当地某机关或企业谋生,哪怕你有一肚子民生理论,说不定哪天还真会面临“吃什么”的尴尬问题呢! 徐林林(媒体工作者)
搜索更多拆迁 官员 的新闻
昨日中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教授在其微博中说:“昨晚深夜赶到(江西)万载县,今天给七百多人讲课,号召大家不要去拆老百姓房子。刚才吃饭,县委书记言称,为了发展,就得拆……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我一怒推椅而起,离席而去。(《新快报》11月2日报道)
于教授是请来的,请来的教授唱反调,这是这位县委书记没有预料到的。于教授的话虽然是大实话,却很尖锐,当然最关键的是于教授的话与他们的拆迁宗旨是背道而驰的。于教授的权力观是以人为本、民本位的朴素认知。
于教授还说,“今天中国的发展,再不能以拆迁为发动机了。宁愿发展慢一点,也要把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放在首位。拆迁可以拆出政绩,可以拆出高楼,拆出超级富豪,但拆走了民心,拆走了这个民族的未来。就是为了公共利益要拆迁,也要有公平公正的司法来解决。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当今中国社会最大的发展。”这话震耳发聩,但却撼不动身陷拆迁利益链中的官员。
就在上个月,江西宜黄官员说“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雷言,舆论还没趋于平静,没想到新的拆迁雷言又在江西响起。官员的雷言是不怕雷死人的。敢如此,一方面说明这些官员的素养低,另一方面也说明官员再雷言,不会损害他个人什么,对于损害政府形象,损害干群关系,似乎对他们都没有多大关系。
其实“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与“没有拆迁,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表达虽然不同,但思维是一致的,清晰无误地表明了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眼中的城市化与硬发展异形逻辑。他们笃信与迷恋强拆,强拆就是GDP,强拆就能大发展。只要发展了,至于公民合法权益的侵害那都是次要的。从官员拆迁的连连雷言,不难看出,一些地方官员已经陷入到强拆就是硬发展的泥潭里不能自拔。也正因为如此,万载县书记才会对于建嵘教授说出如此狂语。(洪巧俊)
“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日前到江西万载县给基层干部讲课,号召大家不要去拆老百姓的房子。县委书记对其言论大为恼火,课后如是批驳于建嵘,弄得这位知名学者拂袖而去。(11月2日《新快报》)
就强拆民宅而言,江西是个出新闻的地方。前些时,网上冒出一篇洋洋数千字的奇文,题为《透视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文中有对“强拆”的表白,有对法律“本本主义”的所谓反思,还抛出了一个“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的雷人之论。
现在,县委书记将“强拆发展论”与“知识分子吃什么”挂起钩来,当然不是没有原因的──“你这么一讲,下面的干部就不会去执行县委的决定了……”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什么?书记大人虽没明说,但个中玄机不难揣测,那将意味着县里的GDP上不去,本官哪怕再有能力和水平,也未必有什么“政治前途”。这年头,GDP多少与官位大小还是大有关系的。
在“批驳”于教授的这句话里,有两个关键词值得注意,那就是“我们”和“县委书记”。它们似乎在告诉我们,在万载所在行政区域或其他某些地方,县委书记们可能早已达成共识,唯有强拆才是加速发展的硬道理;对于教授这种为百姓说话的知识分子不感冒的,肯定远不止他万载县XX书记一人。正因为如此,才会有此咄咄逼人的霸气。
已出台的物权法对何谓公共利益语焉不详,这就不去说它了。新拆迁条例“研究”“草拟”了将近一年,但至今仍不知何时才能公之于众。如此,即使强拆“拆”出命案来,倒霉的通常是那些打前阵的“临时工”,相关官员顶多负个不伤筋骨的“领导责任”。既然违法成本低得骇人,部分官员能不漠视公民权利,顽固地认定“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么?教授、学者哪怕苦口婆心,讲得再在理,人家哪里听得进。
在此大背景下,于教授不知天高地厚,竟敢当众号召基层干部对“有碍城市化进程”的民宅手下留情,这不是自讨苦吃么?幸亏于教授供职于京城社科研究机构,倘若在当地某机关或企业谋生,哪怕你有一肚子民生理论,说不定哪天还真会面临“吃什么”的尴尬问题呢! 徐林林(媒体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