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留学生代言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33:05
  • 思雯
    选手ID:3134762
    参赛时间:2010-09-14
    年    龄:22 周岁
    留学国家:美洲-美国
    学    校:佛罗里达大学
    参赛宣言:
        That which is good or great makes itself known, no matter how loud the clamor of denial.
  • 2010-09-15生活,永不止步

    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初到美国。从纽约的肯尼迪机场出来,兴奋的心情无法形容。望着湛蓝湛蓝的天空,和低悬着的大片云朵,我告诉自己,新的世界已经铺天盖地地展开了,我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两年后的金秋,我再次回到美国。不同的是,上次来美国的目的是去位于奥兰多的迪士尼实习,而这次,我有了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那就是要顺利完成自己的硕士学位,然后在美国找到一份适合且属于自己的工作。
    两年前的这个时候,我正在新泽西州的Montclair State University接受实习前的学习培训。面对着新的学习环境,我渐渐发现自己的胆怯成了前进的绊脚石。害怕说话,或者说是害怕说错话,害怕被别人笑话自己蹩脚的口语,甚至害怕别人根本就听不懂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两年后的金秋,我在佛罗里达大学攻读自己的硕士学位。不同的是,我根本不再畏惧同任何种族的人交流,我不再担心自己的口语会受到别人的嘲笑,我不再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我不再害怕向任何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因为我知道,不管是在心态上,还是思想观念上,我一直都在经历着一段又一段的变化:心智在成长,思想在成熟,并且始终明白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只有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不曾后悔,不再畏惧,才能让自己到达梦想的彼岸。

  • 2010-09-22我的留学生活,因尊重而不同

    尊重是在我留学的生活经历中体会最深并且最重要的一个词。尊重对于我来说,它不仅表达出对人尊敬的意思,同时还包含着对人重视的含义,它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基础,心与心之间交流的桥梁。
    大多数中国学生来了以后,很少主动去同外国学生交流。他们觉得由于种族不同,文化不同,接受的教育背景不同,很多的价值观念不同,因此同外国朋友交流起来就比较费力,也很难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圈中。当然,我刚来美国的时候也是一样,畏惧同外国人交流,觉得他们也不会接纳我进入他们的生活圈,毕竟中国有句谚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时觉得这应该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吧!但是,我渐渐发现,这样的生活跟在中国时候有什么区别呢?每天和中国朋友一起学习生活,变的只是周围的生活环境。那出国的目的又在哪呢?留学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于是我开始主动学着去开放自己的心态,试着去同他们交流,去了解他们的文化和信仰。哪怕他们的思想观念同我接受的教育,和我的价值判断是相反的,我也不会去同他们争辩,而是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问题。在同外国朋友的接触了解并交流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只有尊重他们的民族,尊重他们的文化,尊重他们的信仰才能建立起同他们沟通的桥梁。
    举最近的一个例子来说吧。在上个月学院的迎新大会上,我新结实了一个黑人朋友。在通过与她的聊天后我发现,大家有很多的共同兴趣爱好,于是我们互相留下了对方的联系方式。刚认识的第一晚,只因为我在迎新会上说自己刚搬入新家还没有买床,她竟然主动给我送来她的气垫床和睡袋,让我感动不已。后来聊天说到信仰的问题,我表示出对基督教的好奇,她就带我到她每周祷告的教堂去参观学习。当我第一次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教堂后,就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我突然觉得自己是这样的特别,因为周围几乎全部都是黑人,有惊讶,有害怕,有忐忑,更多的是不自在。我怕他们把我当成异类来看,我怕他们会排斥我。但是这种担心很快便消失了,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微笑着主动跟我打招呼,同我握手,问我的名字,并且对我的到来表示欢迎。在圣经学习的环节中,他们主动借我圣经看,帮我解答各种疑问,让我感受到他们的友善与热情。自从第一次跟她去教堂参观学习后,每周二的圣经学习我也开始参加,还有教堂组织的其他聚会活动。虽然在国内接受了这么多年的无神论教育,但是我并没有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给别人,取而代之的是我主动去学习他们的文化,了解他们的信仰,因为我发现在对圣经的学习过程中,里面还是有很多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圣经里的一些信条,教我们如何去无条件的爱人,帮助人,让我们学会包容,以积极的心态去生活等。现在,我认识了更多的黑人朋友,这完全打破了我以前对黑人朋友的偏见,比如觉得他们比较危险,难以亲近之类的。相反的是,他们对我非常友好,主动跟我交流,并表示出他们对中国的文化和学习中文的兴趣。我真的是超级开心,因为我觉得自己用对他们的尊重换来了他们对我的尊重与友好。我深刻地体会到,爱真的是超出任何国界和种族的,只要你用包容和开放的心态去了解他们,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个了解你的机会,用对他们的尊重来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那种感觉是非常美好与幸福的。
    我想,在接下来的留学生活中,我是不会觉得寂寞与孤独的,因为我有来自各个国家和不同种族的朋友们,是他们让我的留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与多元化。我珍惜同他们每个人的友情,同时也希望经过我的努力,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的文化与风土人情。

  • 2010-09-28留学生活随感之一

    在国内上大学的时候,每逢过节放假,大家都迫不及待的往家赶。现在出国后,身在异乡的我们,思乡的情节固然是有的,只是没有办法奋不顾身地赶回家,因为地理距离的相隔,因为经济方面的考虑,我们只能选择呆在国外。但是,我们并不孤独。一通越洋电话,一次视频聊天都能传递出我们对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和思念之情。然后大家齐聚一起,用着同样的庆祝方式,共同庆祝中国的传统节日。而每一次的过节,都会让我们这些在海外的中国学子们更加团结。这让我们互相提醒,不会忘记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不会忘记自己的血脉,更不会忘记自己的根。

    刚过去的中秋节,大家以团体聚会的形式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厨艺好的在家宴请宾客,厨艺差点的出去聚餐,家里有音响设备的则邀请大家去K歌,更有些朋友直接出门赏月,享受着分外宁静惬意的团圆夜。当然我们学校的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和华人学生联谊会还合办了一场大型的中秋晚会,在学校的BALL ROOM举行。很开心大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庆祝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因为这不仅拉近了朋友之间的距离,更增添了中国人之间的凝聚力,让我们在国外也同样能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享受节日带来的喜悦。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出国后,我们接受西方的教育,过着西式的生活,留学生会在思维模式和生活态度方面渐渐西化。当然,环境不同,人是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的,整个人的成长过程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转变。但是有些东西,有些价值取向,有些思维模式,不是那么容易就会被改变的,一如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我们来这里学习,学的是别人的长处与优势,为的是弥补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我们来这里生活,为的是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感受不一样的文化氛围;我们来这里交际,为的是认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朋友,与他们互相交流,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纵然西化会体现在一些外在的表现形式上,但我们不会忘记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我们不会背弃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我们将始终自豪于中国人的身份,为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去勇敢拼搏,努力奋斗,Never ever give up!

  • 2010-10-01留学生活随感之二

    自学者和学生的区别,不在于知识的广度,而在于生命力和自信心的差异”,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如此说过。

    在美国读书的这段日子里,我才深刻地体会并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一直以来,我都是以学生的身份在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在国内接上学的日子里,每天听不同的老师讲授着不同的课程,努力去理解并掌握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只是被动信息的接收者,课本就是权威,老师也只是扮演着授人之鱼的角色。而最近在美国的求学过程中,我却越发觉得自己像一个自学者,角色的转换让我不得不努力去调试自己的学习方式,因为大多数的老师讲课时并非照本宣科。于是一开始,我觉得有些无所适从,不明白老师讲课的重点在哪里,他们跳跃式的思维模式让我产生一种不明白事情来龙去脉的茫然挫失感。接下来布置的家庭作业也让我无法单单依据课本的内容来完成。在这种情境下,角色转换便自然而然的发生了。我渐渐发现自己向着自学者的方向去转变,不再如此依赖于课本,因为课本并非权威,老师授课的内容也是建立在基础理论构架上所进行的新的知识构建,他们往往鼓励我们运用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去重新解读已知,探索未知。于是我开始习惯这样的思维模式,去试着摆脱曾经被动学习的方式。尽管有时在理解老师观点方面会有些困难,但是通过对这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我重新建立起对学习和理解新事物和新观念的信心,而非沉迷在沮丧和失落的感情中不能自拔。

    原来主动追求知识的人是幸福的,自信让他无所畏惧,他通过一步一步不懈地努力探索,扫除前进道路上的一切绊脚石,勇敢地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并朝着自己梦想的方向不断奋斗。

  • 2010-10-02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当一个人的时候,我喜欢在家静静地听着音乐,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今天是十一国庆,每年的这个时候自己都异常兴奋,尤其是在北京读本科的那段岁月,总能感受到特别浓烈的举国同庆的气氛。记得去年祖国母亲60岁生日的时候,我们全班同学齐聚一堂,观看国庆演习。开心、激动、兴奋、自豪的感情交织在一起,贯穿始终。盛大的开场,精彩纷呈的演习,振奋人心的演说,传递着每一个中国人骄傲自豪的心情,同时也展现出中国日益繁荣强大的综合实力。此刻身在异乡的我,虽然无法置身现场去感受国庆的节日氛围,但是看到网上的新闻,听着电话那头朋友兴奋的心情,我怀着同样喜悦自豪的感情为祖国的生日而祝福,为祖国的明天而骄傲。

    而此刻,一个人置身海外,看着国庆的视频,突然感觉有些寂寞。但是当我看到朋友给我的一段留言之后,寂寞的感觉便荡然无存。他说“许多事情并不需要太多花哨。就象当年‘迷茫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我们这一代人都太容易寂寞,又太害怕寂寞。社会使然。我们没有兄弟姐妹,我们没有追求我们缺乏信仰,我们甚至没有选择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我们可以诅咒,我们可以抱怨,我们是社会的牺牲品,可是这样的抱怨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社会转型是历史的必然。但这不是结束,我们完了吗?傻瓜,才刚开始哪!‘有些鸟是永远都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我们有理由逃离有理由去改变这个让人窒息的社会,我们不要做寂寞的俘虏。象星爷所说,人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分别?还是发哥说的对:你信不信有神?...我就是神,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就是神!”

    是啊,选择出国后,远离自己的亲人,朋友和自己曾经熟悉的一切生活环境,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面对一群陌生的,和自己拥有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接受西式的文化教育,在这种心态和思维转变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和坚持去面对困难,因为只有内心足够强大的人才能最终顺利完成这个转变。当今的留学生真的应该庆幸自己能够有机会出国,去自由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国家的富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才让我们在国外的学习生活更加如鱼得水。在此,希望每一个留学海外的人都能够珍惜祖国为自己提供的每一次机遇,用自己辛勤耕耘的果实来回报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因为正是她含辛茹苦的培养,不辞辛劳的工作,才为我们创造了出国深造的条件,才换来我们追求个人幸福的物质基础。

  • 2010-10-04留学生活随感之三

    “顺其自然,争其必然,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这是最近在豆瓣上看到的一句话,细细品味,感慨万千。
    先谈谈自己对顺其自然的感受吧。第一个跳入脑海中的词汇便是感情。留学生的爱情,是苦?是甜?是幸福?还是煎熬?周围的朋友,尤其是刚来美国读书不久的人,很多大都正在经历着距离的考验,相思的煎熬。Long-distant relationship,of course, for most of us is hard to keep.当然,能够成功坚持下来的人也还是有的,对这些经历过爱情考验的情侣们,他们的爱情果实自然会更加的甜美。当时间一步步瓦解、侵蚀爱情基石的时候,很多人放弃了原本的爱情,也许他们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人,也许他们只是渴望一份触手可及的感情,也许他们只是害怕独自面对虚无缥缈的未来而厌倦了等待,如此种种。所以,对待感情,顺其自然是最合适不过的选择了吧!不用去纠结于选择,徘徊在现实和未来之间。多花点时间去做一些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用的事情,这不是功利,不是自私,这只是现实留给我们的实实在在的选择。只有自己准备好了,等到爱情来临的时候才能够全心去投入,去努力经营。

    对于争其必然,有些机会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作为自费出国读研的留学生,我们承受着更大的来自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我们当然希望可以通过勤工俭学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但是根据美国对持有F-1签证的留学生所作的一些规定,大大的限制了这种可能。不过,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上个月,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份临时TA的工作,帮助一个教授解答有关SPSS的一些问题。虽然这份工作只是暂时的,可是我仍旧很高兴,因为我觉得运用曾经学过的知识去帮助别人,是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一种肯定,是一件令人格外觉得幸福的事情。所以不要放过任何一次的机会,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我们的坚韧可以享受着世界所赋予我们的所有,我们的执着可以为我们赢得步入梦想剧场的入场券。

    最后,关乎“得之坦然,失之淡然”,这是一个心态方面的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总有很多事情让人觉得不公平,其实那是因为自己的心态没有摆正。跟有钱的人比,觉得自己穷;跟漂亮的人比,觉得自己丑;跟学习优异的人比,觉得自己笨;跟正在经历幸福的人比,觉得自己是如此的不幸,“羡慕嫉妒恨”于是成为当今频繁出现在网络上的流行词汇。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明白的,只是就是有些人不知足,得不到的哀婉叹息,失去的又痛哭流涕,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何必呢?有时特别羡慕美国人的心态,他们不计得失,生活的很知足,从来不会因为别人的眼光而去改变自己的价值选择。于是我也渐渐的明白了这个道理,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全力以赴,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 \

    祖国母亲,生日快乐!今天我们因你而骄傲,明天,希望你会因我们而自豪!


  • 2010-10-21奉法者强则国强

    最近,在异国他乡,总是被一些事情所烦扰。尤其是学习,到了期中考试,每门课都格外具有挑战性。像我们这样的留学生,在国内接受了十几年的应试教育,到了国外突然感觉有人为你松了绑,任由你随意发挥自己的才能,使得自己以一种无所适从的心态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考试。
    前段时间,在我们Advertising Planning的课堂上,老师跟我们说了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在我们小组做的一个广告策划项目中,一个学生在公共社交网络Facebook上用我们策划项目中的公司名称注册了一个公共主页,然后在上面发布一些跟我们策划项目相关的内容。我们的导师知道后说,如果你没有经过该公司的批准,是不可以擅自使用该公司的名称通过个人行为去注册与该公司相关的任何东西,这是触犯美国法律的。而且,即使通过了该公司的同意,在网站上发布援引的各种消息,都是需要明确注明援引内容的来源的。于是该同学下课后迅速回家把注册的内容全部注销,才得以在还没有发生任何更坏结果出现的时候把自己迅速解脱出来。通过这件事情,我们看到了美国公民知法守法的意识,因为正是班上的美国学生为她感到担忧然后才将问题迅速汇报给老师的。
    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了一个小故事,说一名中国青年到德国留学。他才华出众、相貌英俊,很快就结识了一位德国姑娘,两人双双坠入爱河。一天,两人上街,遇到一个小问题。他们要过街时,两边没有车,但是行人过街的信号灯是红灯。小伙子在国内已习惯于“过街看车不看灯”,于是就大踏步地走了过去。德国姑娘看得目瞪口呆,等变灯之后才走过去,颇有些不好意思地对中国青年说“拜拜”!其理由是:这个人太危险!他连红灯都敢闯,什么事情干不出来啊!中国青年伤了自尊,决心不在德国找女朋友。他潜心学习,三年之后学成回国。没过多久,他结识了一位北京姑娘,两人双双坠入爱河。一天,两人上街,遇到了相同的问题。很巧,他们要过街时,两边没有车,但是行人过街的信号灯是红灯。这一次,中国姑娘毫不犹豫地走了过去。然而,小伙子在德国生活三年,已经习惯于过街看灯,就站在路边等候。姑娘很不耐烦,问他在等什么,他说在等绿灯。待他终于过街之后,姑娘很不高兴地跟他“拜拜”了。其理由也很简单:这个人太没用!他连红灯都不敢闯,还能干出点儿什么事来?
    同样,今年暑假,我的一个美国朋友来中国旅游,我陪他去了北京和我的家乡安徽游玩,开车途中,我们聊到交通问题。我说中国的交通有点乱,在我们这边当你试着过马路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发生车让人的事情,他说,其实你们也有交通规则的,问题是没人遵守。你看这明明是个红灯,在美国的时候我们离指示灯一段距离的时候就会减速慢行,但是在这里有人看着红灯还继续行驶。的确,我们不是没有规矩,规则是我们定的,法律是我们编的,但是,为什么我们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让别人笑话我们呢?我们也不是无知,但是很多人却宁愿选择无知,选择漠视。当灾祸发生的时候才追悔莫及,痛哭失声。“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就是说,如果在一个国家里,遵纪守法的人能够成为强势群体,那么这个国家就能保持强大;如果在一个国家里,遵纪守法的人属于弱势群体,老老实实按规则做事的人却成为吃亏倒霉的群体,那么这个国家就不能保持强大。中国要建成现代法治国家,就必须在我们的社会中做到“奉法者强”,就必须建立“奉法者强”的社会行为环境。
    我希望我们更多的留学生要意识到具备法律常识和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尤其是当我们在一个与自己国家拥有不同法律规则的地方生活学习,更加需要我们增强知法守法的意识。同时,树立起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良好形象。因此,我们需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记住,在国外我们的身份并非独立的个体,而是一群关乎着中国国际形象的留学生团体。

  • 2010-10-24何处月最圆
    • 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这话有时候还真是的。据天文专家说,去年啊,月亮最圆时刻出现在农历8月16(10月4日)14时10分(望)。中国各地都看不到最圆的中秋月,而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可看到最圆的中秋月。预计到2011年,中国中秋才会出现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那么究竟是不是国外的月亮就比国内圆呢?在北京上了四年的大学,我觉得北京的天空可能由于气候的缘故,风沙很大,空气污染也相对严重,大气里有很多颗粒物,到了晚上,会在月亮的周围形成一些晕,整个月亮的边缘于是就模糊了一些,看上去就不是那么圆。而在国外,空气质量高一点,看到的月亮的边缘是很清晰的,所以到了十五,看上去就比国内的圆一些。其实,除了天文上出现的一些天体个例外,我认为月亮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圆的。月亮圆的比喻大家都一清二楚。我们要正视的是这句话的内涵。有人曾经对我说:"你以为你出国就了不起了?" 出国的人其实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出国以后,我们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很了不起。如此说是因为,我们有着其他人不能体会的辛酸和孤独,也看过和经受过一些气愤和无奈。可是从来不愿说起,或者应该说,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想如何诉说。不论是自己向往,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来到国外,从到了异国他乡的第一步,我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外国人。外国人,顾名思义就是外面国家的人。租房子,进学校,找工作……就连消费都包括在内。外国人这个名字,随时提醒着我们这里不是家,所以不要幻想处处平等,不要奢望别人同情。必须渐渐学会自己疼爱自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想家的感觉很美,就像圆月的深夜,想要沉浸在这个美丽中,却有冷风时时提醒自己,月亮再圆这是外国的月亮。家,对我们来说,是藏在心里最暖的一个寄托,不敢打开这个盒子,一旦打开,眼泪就会有流下来。然而,外国并不需要我们的眼泪,只需要我们的努力和我们汗水。

      虽然北京的月亮有些朦胧,但是,可以给我许多遐想,在仰望一轮明月的时候我可以心静如水,没有离别的伤感和想家的愁容,2011十五的月亮十五圆,一定回家看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