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润燥去火专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6 05:07:46
  

秋燥时节,人们往往容易出现低热、咽干、便秘等上火症状,中医专家建议,可用针灸、按摩、拔罐等方法来“灭火”。

如果上火的症状较轻,最简单的办法是用“皮肤针”在大椎、曲池、合谷、曲泽等穴位敲打,直到穴位出现淡血色,可以起到较好的去火效果。

如果上火症状较重,可以采用拔罐和刮痧的方式去火。先用润滑油或食用油涂在身体上,沿着背部膀胱经或心包经走罐或刮痧。根据上火情况每天进行一次或隔天一次,直到皮肤潮红,或有红色的痧点即可停止。

如果上火症状很重,且持续了较长的时间,还可以考虑“点刺放血”,即用银针在大椎、曲池、合谷、曲泽等穴位轻刺出血泄内火。这种方法去火效果很明显。

按摩解秋燥的3个特效穴位


  入秋后,早晚温差大,天干气燥,人们很容易上火。专家指出,上火的病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肺热,有的是胃热。每天经常按摩以下3个穴位,可以起到除燥下火的作用。
    1、太冲穴(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


  太冲穴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每天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即可。

2、内庭穴(位于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见上右图),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

 

3、合谷穴(位于虎口处):

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并且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你有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头痛、咽喉肿痛、便秘、发热、口干,或者脸上的青春痘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往外冒,就可以按合谷穴来消消火。每天有空的时候按一按就可以了。


  由于每个人的上火症状各有不同,在用针灸去内火的同时,也可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如果咽喉干涩较为严重,可以经常按摩鱼际穴、少商穴、廉泉穴;如果大便干燥,可以经常按摩天枢穴;如果内热而外畏风,可以按压外关穴、风门穴。

 

值得提醒的是,秋季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态的平和和饮食的滋润,尽量避免内火的大量蓄积。

 

按摩防秋燥:


  1、摩鼻:不少人鼻腔对冷空气过敏,秋季一到便伤风、流涕,经常按摩鼻部可缓解症状。具体做法: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至有热感后,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迎香穴20次(迎香穴位于鼻唇沟与鼻翼交界处)。每天1至2遍;
  2、摩喉:上身端直,坐立均可。仰头,颈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到胸部。双手交替按摩30次为一遍,可连续做2至3遍,可适当用力。这种方法可利咽喉,有止咳化痰作用;
  3、深吸气:每日睡前或起床前,平卧床上,行腹式呼吸法,深吸气,再吐气,反复做20至30次。该方法有助于锻炼肺部生理功能。注意呼吸一定要缓慢进行;
  4、捶背:端坐,腰背自然直立,双目微闭。两手握成空拳,反捶脊背中央及两侧,各捶3至4遍。捶背时要闭息(即不呼吸),同时叩齿5至10次,并缓缓吞咽津液数次。捶背时要从下向上,再从上到下,沿脊背捶打,如此算一遍。先捶背中央,再捶左右两侧。这种方法可以畅胸中之气,通脊背经脉,预防感冒,同时有健肺养肺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