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功高著春秋——中国历代名相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30:11
鹤渡寒塘 【转】治国功高著春秋——中国历代名相纪作者:鹤渡寒塘 | 阅读原文 - 发给好友 - 收藏取消 - 加标签 | 更多共 16 张图片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我国古代的宰相,其职务和职权都很像我们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在古代所有的... 全文↓作者:鹤渡寒塘 | 来自:鹤渡寒塘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我国古代的宰相,其职务和职权都很像我们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在古代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权力的缘故。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担任宰相职务的称为“中丞相”。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左右丞及参知政事。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清沿明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 历史上有名的宰(丞)相很多,我们从中选出了最受人尊崇的十六位:


1、  
                         西周的周公  周公即是姬旦,武王的弟弟,协助武王伐纣,因成王年幼,周公旦“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直到7年后,成王长大,周公旦还政于成王。在此期间,周公奉命东征,抓获了叛乱的东方5国首领,为巩固西周王室立下伟绩丰功,教化国民,以礼治国。《左传·定公四年》说“周公为太宰”.后世“宰相”由此演变而来。

2   
                                                         齐国名相管仲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管仲有百步穿杨之勇,有经天纬地之才,到齐国后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齐桓公拜管仲为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3、     
                                 秦朝丞相李斯  李斯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李斯在秦做官曾遭排挤,但他写下了反逐客令,为秦朝吸引人才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方略,表明了他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他用各种手断对六国进行分化瓦解,提出立郡县、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昭示了他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而他为了利禄屈节逢迎,为谋宠诬陷贤良,不仅断送了秦王朝的基业,也断送了自己。功名昭著,却遭杀身灭族之祸,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4  
                                             西汉第一贤相萧何 刘邦的评功大会,十分热闹,诸将"拔剑击柱",但是刘邦还是作出了萧何功为第一的评价。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收取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知民间疾苦,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萧何推荐韩信为大将军,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汉建后,采摭秦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被拜为相国。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卒。
5、    
                                     汉初名相周勃  汉高祖刘邦的大将。周勃的祖先原是河南卷县人,后来迁到了沛县。刘邦起兵反秦时,他就跟随着南征北战,建汉后,又参与平定诸王的叛乱,最后封为绛侯。他先后俘虏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郡守各三人,独自击破敌军二支,攻下城池三座,平定五个郡,七十九个县,可谓战功赫赫。周勃为人朴实忠厚,刚直无私,刘邦对他很信任,认为国事可以放心地委托他去办。周勃后来病死,谥号为武侯。
6、  
                                                            汉初名相陈平  他足智多谋,锐意进取,屡以奇计辅佐刘邦定天下,汉初被封为曲逆侯。汉文帝时,曾升为右丞相,后改任左丞相。 而汉初三杰,韩信受谤,被擒于云梦泽,死于钟室;萧何遭谗,曾械于牢狱;张良惧祸,托言闲游。陈平却久居相位,且得善终,足见他官场权谋之老道,远在三杰之上。
7、  
                                                          蜀国名相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千百年来一直做为智慧的化身,其传奇性故事为世人传诵。从民间传说到小说话本,从文学典籍到戏曲剧艺,遍及历朝历代。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是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在成都武侯祠正殿有一副长联,比较完整的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业绩:“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定西蜀,伏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内,卜金木土行爻卦,水里偏能用水攻。"
8、
                  初唐名相房玄龄   唐代初年名相,房玄龄博览经史,工书善文,18岁时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记室。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贞观三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十一年封梁国公。至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曾受诏重撰《晋书》。太宗征高句丽时留守京师,二十二年病逝。
9、
                            大唐名相狄仁杰 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政治家。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届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处理了前任遗留下来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后人据此编出了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
10、  
                          北宋名相寇准 景德元年称相,时值辽兵来攻,寇准力排众议,坚主抵抗,促使真宗前往督战,与辽订"澶渊之盟",后王钦若陷害寇准,被罢相。寇准居官清廉,为世代楷模,他终生不蓄钱财,家中无歌伎,"有官居鼎鼎,无宅起楼台",是时人对他的形容。
11、  
                                                     北宋改革家王安石  中国十一世纪一位伟大的改革家,在众多的贤臣良将中,一力主改革的胆识和业绩,受到列宁的称誉,他是唯一一个。王安石不仅以“改革之功”称著于世,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他的“天人相分”,“变无穷已”的朴素唯物史观;他的“相克相治、新故相除”的辩证观,形成了北宋新学派-“荆公新学”的思想体系。他的诗凝练豪放,从容雅丽;他的文恣情纵横,据理致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古之取士,本于学校”的办学治学主张,成为我国古代教育家的佼佼者。
12、    
                           元代名相耶律楚材   出身于契丹贵族家庭,生长于燕京(今北京),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成吉思汗时,被召用,随后双扈主西征,观天象,卜吉凶,力劝成吉思汗不要妄杀无辜,得成吉思汗信任,遂为成吉思汗股肱大臣,尊宠至极。耶律楚材,上谏针贬时弊,保江山稳定,改革税制,武功文治,使蒙古统法收到极盛之效。为推动国家统一,解民与危难,用汉文化促进多民族进步繁荣作出了卓越的历史功绩。
13、  
                          明代名相张居正  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万历初年,与宦官冯保合谋逐高拱,代为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隐瞒的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练兵,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亦颇有成效。万历十年卒,赠上柱国,谥文忠。死后不久即被宦官张诚及守旧官僚所攻讦,籍其家;至天启时方恢复名誉。张居正作为一名改革家,不在王安石之下,他没有贸然全面整顿财政,避开了统治势力的"痛处",改革成功,国富民安于一时。张居正作为一代宰相,为国于民鞠躬尽瘁。
14    
                         清代名相刘墉   清乾隆、嘉庆两朝重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峭直敢谏闻名于世。其书法味厚神藏,有廊庙气度,是清代最有名的帖学大家,作书喜用浓墨,故世人又称其"浓墨宰相"。
15  
                                                     清代名相曾国藩    清代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