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际研究的薄弱和缺失导致中国无法享有国际话语权 - 田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9:43:02
在草根网看到郑永年先生的文章《中国实现“大国大外交”几个条件》,深有感触。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为世界经济复苏做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反过来西方国家却一同声讨中国,埋怨是中国导致世界经济失衡。资源控制和管理本是任何国家进行资源出口的必备手段,中国进口铁矿等备受阻挠,但中国对稀土进行管理却引来世界一道的批判,“自己的资源,但话语权好像在别国的手中”。我们到非洲投资,对非洲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贡献,但却被别人扣了一顶“新殖民主义”的帽子。

  我们目前清晰地看到西方国家围堵中国,一起声讨中国。这不由地使我想起二战前的德国。作为后来居上的强国,德国在二战前不也遭遇过同样的事情吗?最终怎么样?最终德国人把希特勒这个民族主义狂热分子送上了“元首”的位置。可以这样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英法美等诸国实施围堵造成的。但愿中国人有智慧,既能打破西方列强的围堵,又不走上这样的不归路。我认为要打破被围堵的局面,不至于使中国在围堵中激发严重的排外和对外仇恨,走上与西方国家相对抗的道路,争夺话语权,占领话语的制高点至关重要。只有有了话语上的优势,有了道德上的优越,那么理性的情绪就会上升,外部围堵的势力就会消弱。

  从最近全球变化和减排、后金融危机经济复苏、汇率、钓鱼岛、南海、投资非洲、天安舰事件、稀土出口、矿产资源进口等诸多事件中,中国在国际话语权上捉襟见肘,处于疲于应付的窘境。为什么作为一个经济规模世界第二,出口第一,人口第一的世界性大国在国际话语权争夺上却如此不堪?除了长期以来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国际地位处于弱势地位、目前与美国的实力差距仍然较大等原因外,还与我们对其他国家研究和了解比较少有很大的关系。一直以外,我们专注于国内事务,忙着一心一意谋发展,而忽略对其他国家的研究。我们对其他国家所知甚少,研究水平低下,认识程度有限。以至于我们不能提出有力的证据、有效的手段去争夺国际话语权。在这一方面无论是研究和认识都亟待提高。

  曾经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版网站上看到李泽厚的访谈,他认为美国普通人对中国的了解远远比不上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甚至100年以后亦如此。以我在美国的经历来看,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对于普通人而言,中国老百姓和美国老百姓对对方国家的了解差不多,都是道听途说,大而化之,简单化和模式化。然而,精英阶层则大大不同。美国精英阶层对中国的研究在很多方面甚至比中国人自己的研究都深入。因为研究深入所以能够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给我影响最为深刻的是,美国的整个学术界、政界和商界经常举办各种论坛、讲座对国际事务进行探讨,对其他国家开展研究,有些看起来与美国毫不相干的事情美国人也进行深入的研究,比如与美国无关的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美国的很过学术机构都无比关心,不亦乐乎。而且很多研究都带有明确的政策导向,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我在马里兰大学和华盛顿特区参加了几个讲座,逐渐明白美国人为什么会有国际话语权,为什么能够领导全球。

  中国的研究多数囿于自己国内比较狭小的空间。然而,这是全球化的时代,任何国内事务都可能演变成国际事务,而且国内事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际事务延伸而来的。不仅如此,我们出国留学生、在国外做研究的华人很少有人把其他国家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出国做研究仍然集中在国内事务上。这里我忽然想到季羡林先生,他为什么是特别的,特别不仅仅是因为学术成就,还有一点他在德国没有象一般中国人选择中国及其文化作为研究对象,而是选择了梵文。

  中国的研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其国际地位的变化,以及国际对其的关注程度。我们需要加大对看似与我无关的国际事务的研究,目前来看这是利益攸关的。没有对其他国家的知己知彼,怎么能有充足的话语弹药,怎么能够驳斥别人,怎么能够说服别人,怎么能够拥有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