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月考文言文阅读精选(十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0:52:53
名校月考文言文阅读精选(十一)湖南永州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周行逢,朗州武陵人。少无赖,不事家人生产,尝犯法,配发静江军卒。以骁勇,累迁裨校。王逵攻边镐,行逢别破益阳,杀唐兵二千余人,执其将李建期。当是时,隶朗州刘言麾下者指挥使十人,咸以知兵名,行逢能谋,张文表善战,潘叔嗣果敢,三人多相须成功,而行逢与王逵则又情款甚昵焉。及逵为武安节度使,拜行逢集州刺史,为逵行军司马。    显德元年,拜行逢武清军节度使,权知潭州军府事。潘叔嗣既杀逵,遣其客将李简率朗人迎行逢为帅。行逢入城,或请以潭州与叔嗣,行逢曰:“叔嗣杀主帅,罪当死,若与武安,是吾使之杀主公也。”召以为行军司马。叔嗣怒,称疾不至。乃阳以武安与之,召使至府受命。至则遣人执之立庭下,责之曰:“汝为小校,无大功,王逵用汝为团练使,一旦反杀主帅。吾未忍斩汝,乃敢拒吾命乎!”遂杀之。    行逢,故农家子,起微贱,知民间疾苦,励精为治,公而无私。婿唐德求补吏,行逢曰:“汝才不堪为吏。吾今私汝,则可矣;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与之农具而遣之。辟署僚属,皆取廉介之士。约束简要,吏民便之。    又性勇敢,果于杀戮,将士恃功骄慢者,一以法绳之。大将十余人,谋为乱,行逢召宴诸将,酒半,呼壮士曳下斩之,一军皆畏服。民过无大小俱死,妻勋国夫人严氏谏曰:“人情有善恶,安得一概滥杀?”行逢怒曰:“此外事,妇人何知!”严氏不悦,绐曰:“家田佃户,以公颇贵,不力农,请往视之。”至则营居以老,岁时衣青裙押佃户送租入城,行逢行止之,不从,曰:“税,官物也,若主帅自免其家,何以率下?”一日行逢往就之,劳曰:“吾贵矣,夫人何自苦?”严氏曰:“公思做户长时乎?民租后时,常苦鞭抶,今贵矣,奈何忘陇亩间邪?”行逢命群妾强拥升肩舆,严氏卒无留意,因曰:“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所不欲留者仓卒祸起田野间易逃死尔。”行逢为之稍损。(选自《春秋十国》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骁勇,累迁裨校          迁:降职    B.吾今私汝,则可矣          私:偏爱    C.辟署僚属,皆取廉介之士   署:任命    D.严氏不悦,绐曰           绐:欺骗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乃阳以武安与之/乃敢拒吾命乎    B. 励精为治,公而无私/与之农具而遣之    C. 此外事,妇人何知/若主帅自免其家,何以率下    D. 至则营居以老/咸以知兵名    8.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所不欲留者/仓卒祸起/田野间易逃死尔    B. 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所不欲留者/仓卒祸起田野间/易逃死尔    C. 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所不欲留者/仓卒祸起田野间/易逃死尔    D. 公用法太严而失/人心所不欲留者/仓卒祸起/田野间易逃死尔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行逢出身于低微的农家,年轻时不务正业,曾因犯法被发配充军,后凭着勇敢和谋略成了当时有名的军事将领。    B.潘叔嗣和周行逢都曾经是王逵的部下,潘叔嗣杀了王逵后请周行逢为主帅,后因不听从安排被周行逢骗离驻地杀死。    C.周行逢为官公正无私,以清廉正直和有才能为标准选拔官吏,即使对自己的女婿也不例外,确实难得。    D.周行逢的妻子劝谏丈夫不要滥杀无辜,却遭责怪,后来有提醒他富贵后不要忘本,他仍没有接受意见。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三人多相须成功,而行逢与王逵则又情款甚昵焉。(4分)    (2)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3分)    (3)将士恃功骄慢者,一以法绳之。(3分)    参考答案:    6. A.[迁:升迁。]    7. C[均为疑问代词,什么;A于是/竟然B,均为连词,前者表并列关系/后者表顺承关系;D表目的的连词,用来/介词,凭。]    8. A    9. D.[“滥杀无辜”错误,依据原文“民过无大小俱死”可知;“仍没有接受意见”错误,依据原文“行逢为之稍损”可知。]    10.(1)三人大多互相依靠成就功名,而行逢和王逵又感情深厚非常亲近。(得分点:“相须”“成功”“款”“昵”各1分)    (2)你做官不像样,我按法律不敢宽恕你。(得分点:“居官”“无状”“ 贷”各1分)    (3)倚仗功劳骄横傲慢的将士,全部用法律惩治他们。(得分点:“一”“绳”、定语后置句式各1分)    参考译文:    周行逢,是朗州武陵人。年少时游手好闲,不顾家人和生产,曾经违犯法律,(脸上刺字)发配到静江充军。凭着骁勇,多次升迁后做了裨校。王逵攻打边镐时,行逢分兵攻破益阳,杀了唐兵二千多人,抓获了唐兵的将领李建期。在这个时候,隶属朗州刘言部下的指挥使有十个,他们都凭着通晓军事而知名,行逢善于谋划事情,张文表善于战斗,潘叔嗣行事果断勇敢,三人大多互相依靠成就功名,而行逢和王逵又感情深厚非常亲近。等到王逵做了武安节度使,任命行逢为集州刺史,做王逵的行军司马。    显德元年,任命行逢为武清军节度使,暂时管理潭州的军政事务。潘叔嗣已经杀了王逵后,派他的客将李简率领朗州人迎接行逢为主帅。行逢进城后,有人请求把潭州交给叔嗣,行逢说:“叔嗣杀了主帅,(按法律)应该判死罪,如果给他武安,这(表明)是我指使他杀害了主公啊。”拿行军司马的职位征召叔嗣。叔嗣发怒,称病不到任。于是假装把武安给他,下令让他来自己的官府接受任命。叔嗣到了就派人逮捕他让他站在庭下,责备他说:“你作为小小的校官,没有大功,王逵任用你做团练使,(你却)突然反过来杀了主帅。我不忍心杀你,你竟然敢抗拒我的命令吗!”于是杀了他。    行逢以前是农家子弟,出身低微,知道民间疾苦,振奋精神进行治理,大公无私。他的女婿唐德请求补充为官吏,行逢说:“你的才能不胜任做官吏。我现在偏袒你,是可以的;你做官不像样,我按法律不敢宽恕你。”给他农具送走了他。他征召任命幕僚和下属,都选择廉洁正直的读书人。政令简明扼要,吏民都感到很方便。    他的性格勇敢,对于杀戮很果决,倚仗功劳骄横傲慢的将士,他全部用法律惩治他们。有十多个大将,阴谋作乱,行逢召集宴请诸将,酒喝到一半的时候,叫来武士把这些人拖下去杀了,全部军中都害怕他服从他。老百姓犯了过错无论大小都判死罪,他的妻子勋国夫人严氏进谏说:“人之常情有善有恶,怎么能够一律滥杀呢?”行逢发怒说:“这是家外的事情,你这个妇女知道什么!”严氏不高兴,欺骗说:“家里种田的佃户,因为您非常富贵,不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请让我去巡视一下。”到了那里就营造居室用来养老,过年时穿着青色的裙子押着佃户送租税进城,行逢过去阻止她,她不听从,说:“税是官府的东西,如果主帅自己免除自家的租税,用什么统率下面的人?”有一天行逢去接她,慰问她说:“我富贵了,夫人为什么使自己这么辛苦呢?”严氏说:“您想起做户长的时候吗?老百姓交租税迟于规定的时间,(您)常常苦于被鞭打,现在富贵了,怎么忘了当时在民间的事情呢?”行逢命令小妾们强行抱着她登上轿子,严氏最终没有留下来的意思,趁机说:“您执法太严格因而失去人心,我不想留下来的原因,(是如果)仓猝之间灾祸发生,田野间容易逃命罢了。”行逢因为她的话而稍微克制自己。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票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⑴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戚,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殊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②,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⑵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逐政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③,欲先发,给事中钟字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尉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简忠介。      (取材自《明史·海瑞传》)    【注释】①脱票: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③纠擿(zhí):举发纠正。    4.下列词语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署南平教谕署:委任    B.墨者多自免去墨:古代刑法之一,在脸上刺字后涂上墨    C.执政阴沮之阴:暗中,秘密    D.素疾大户兼并疾:憎恶、痛恨    5.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    )    ①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②廷臣无敢言时敢者,瑞独上疏    ③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④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⑤为摧豪强,抚穷弱            ⑥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A.③⑤⑥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2)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    参考答案:    4.B(B.墨:贪污,不廉洁。)    5.D(①说明海瑞廉洁为官;③和④分别是从皇上和任江南织造的宦官的反应来间接表现。)    6.C(“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的说法有问题,原文中说“帝犹优诏奖瑞”“……瑞遂谢病归”可作为佐证。)    7.(1)(5分)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是不会逃跑的。(“忤”“市”“遁”各一分,句意2分)    (2)(5分)不久给事中戴凤雨弹劾海瑞庇护奸民,迫害士大夫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改调海瑞去任南京粮储(或“督察南京粮储事官”)。(“已而”“劾”“鱼肉”“缙绅”各占1分,句意1分,满分1分。)    【参考译文】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中举人。代理南平县教谕,迁淳安知县,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告诉别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才买了二斤肉啊。”都御史鄢懋卿巡查路过淳安县,酒饭供应的十分简陋,海瑞高声宣言县邑狭小不能容纳众多的车马。懋卿十分气愤,然而他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    当时,明世宗在位时间长了,不去朝廷处理政务,深居在西苑,专心致志地设圪求福。总督、巡抚等边面大吏争着向皇帝贡献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礼官总是上表致贺。朝廷大臣没有人敢说时政。海瑞单独上疏,嘉靖皇帝读了海瑞上疏,十分愤怒,把上疏扔在地上,对左右说:“快把他逮起来,不要让他跑掉。”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是不会逃跑的。”皇帝听了默默无言。过了一会又读海瑞上疏,一天里反复读了多次,为上疏感到叹息。    隆庆三年夏天,以右佥都御史身份巡抚应天十府。属吏害怕他的威严,贪官污吏很多自动免去。有显赫的权贵把门漆成红色的,听说海瑞来了,改漆成黑色的。宦官在江南监织造,因海瑞来减少了舆从。海瑞早就憎恨大户兼并土地,全力摧毁豪强势力,安抚穷困百姓。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大多夺回来交还原主。徐阶罢相后在家中居住,海瑞追究徐家也不给予优待。推行政令气势猛烈,所属官吏恐惧奉行不敢有误,豪强甚至有的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的。而有些奸民多乘机揭发告状,世家大姓不时有被诬陷受冤枉的人。又裁减邮传冗费,土大夫路过海瑞的辖区大都得不到很好地张罗供应,因此怨言越来越多。都给事中舒化说海瑞迂腐滞缓不通晓施政的要领,应当用南京清闲的职务安置他,皇帝还是用嘉奖的语言下诏书鼓励海瑞。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奸民,鱼肉士大夫,沽名乱政,遂被改任南京粮储。海瑞要到新任上去,正遇高拱掌握吏部,早就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因此遂因病引退,回到琼山老家。    皇帝屡次要召用海瑞,主持国事的阁臣暗中阻止,于是任命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向来苟且怠慢,海瑞身体力行矫正弊端。提学御史房寰恐怕被举发纠正要先告状,给事中钟宇淳又从中怂恿,房寰再次上疏诽谤诬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皇帝下诏慰留不允许。万历十五年,死于任上。    朝廷追赠海瑞太子太保,谥号忠介。吉林实验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 乃者①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窋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②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注]①乃者:往日,上次。②顜(jiǎng):明确。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即召除为丞相史              除:授予官职    B.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按:处置    C.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趣:以……为兴趣    D.然百姓离秦之酷后             离:通“罹”,遭受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至何且死                     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    B.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     参见人之有细过    C.乃反取酒张坐饮               乃请参游园中    D.秦时为沛狱掾                 参代何为汉相国    6.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曹参“清净无为”的一组是 (    )    ①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②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    ③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④吏舍日饮歌呼    ⑤亦歌呼与相应和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司马迁以史学家的眼光,评价曹参战功的获得借助了淮阴侯韩信的才干和力量。    B.汉惠帝惊怪相国不理政事,怀疑是轻视自己,于是叫曹参的儿子回家后试着私下随意问问他的父亲怎么回事。    C.曹参代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令,办事无所变更,日夜痛饮醇厚的美酒。    D.曹参起初卑微的时候,跟萧何交好;等到后来一个做了将军,一个做了相国,有了深交。萧何在临终时,向皇上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    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    ②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参考答案:    4.C(趣,赶快)5.D(都是动词“做、当”的意思)    6.C(②表现的是其为官之道④表现的是别的官吏饮酒歌唱)    7. D(“有了深交”错,原文是“有郤,即“两人有了隔阂”)    8.(1)对官吏中那些言语文字苛求细微束节,想一味追求声誉的人,就斥退撵走他们    (2)于是就请曹参到后园中游玩,一起听到了那些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呼乱叫的声音,随从官员们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加以制止    参考译文:    平阳侯曹参,沛县人。秦朝时曹参做沛县的狱掾,萧何做主吏,他们在县里已是有名望的官吏了。曹参起初卑贱的时候,跟萧何关系很好;等到各自做了将军、相国,便有了隔阂。到萧何临终时,萧何向孝惠皇帝刘盈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曹参接替萧何做了汉朝的相国,做事情没有任何变更,完全遵循萧何制定的法度。曹参从各郡和诸侯国中挑选一些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厚道人,立即召来任命为丞相的属官。对官吏中那些言语文字苛求细微束节,想一味追求声誉的人,就斥退撵走他们。曹参自己整天痛饮美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吏和宾客们见曾参不理政事,上门来的人都想有话相劝。可是这些人一到,曾参就立即拿美酒蛤他们喝,过了一会儿,有的人想说些什么,曹参又让他们喝酒,直到喝醉后离去,始终没能够开口劝谏,如此习以为常。    相国住宅的后园靠近官吏的房舍,官吏的房舍里整天饮酒歌唱,大呼小叫。曹参的随从官员们很厌恶这件事,但对此也无可奈何,于是就请曾参到后园中游玩,一起听到了那些官吏们醉酒高歌、狂呼乱叫的声音,随从官员们希望相国把他们召来加以制止。曹参反而叫人取酒布设座席痛饮起来,并且也高歌呼叫,与那些官吏们相应和。曹参见别人有细小的过失,总是隐瞒遮盖,因此相府中平安无事。    曹参的儿于曹奋做中大夫。汉惠帝埋怨曹相国不理政事,觉得相国是否看不起由己,于是对曹窋说:“你回家后,试看私下随便问问你父亲悦:‘高帝刚刚永别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轻,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根据什么考虑国家大事呢?’但这些话不要说是我告诉你的。”曾 假日休息时回家,闲暇时陪着父亲,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曹参听了大怒,打了曹  二百板子,说:“快点儿进宫侍奉皇上去,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谈论的。”到上朝的时候,惠帝责备曹参说:“对曹为什么要惩罚呢?上次是我让他规劝您的。”曹参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谁强?”惠帝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参说:“陛下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惠帝说:“您好像不如萧何。”曹参说:“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况且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  吗?”惠帝说:“好。您休息去吧!”曹参做汉朝相国,前后有三年时间。他死了以后,被谥为懿侯。曹参之子曹  接替了他父亲的候位。百姓们歌颂曹参的事迹说;“萧何制定法令,明确划一;曹参接替萧何为相,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变。曹参施行他那清净无为的政策,百姓因而安宁不乱。”    太史公说:曹相国曹参的战功之所以如此之多,是因为他跟淮阴侯韩信一起共事的缘故。等到韩信被消灭,列侯成就的战功,惟独曹参据有其名。曹参作为汉朝相国,极力主张清净无为,这完全合于道家的学说。百姓遭受秦朝的酷政统治以后,曹参给予他们休养生息的时机,所以天下的人都称颂他的美德。吉林延吉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日“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鲍叔遂进管仲                  进:保举,推荐    B.尝与鲍叔贾                    贾:做买卖    C.鲍叔不以我为贪                以……为:认为    D.管仲因而信之                  信:相信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鲍叔牙“能知人”的一项是(3分)(     )    ①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② 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③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④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⑤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⑥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鲍叔牙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之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    B.管仲执政善于顺应民情,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而且深知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C.在柯地会盟中,桓公背弃了曹沫逼他订立的盟约。而管仲劝他信守盟约,说明管仲能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    D.司马迁认为管仲能够顺势助成君子的美德,纠正挽救他的过错,值得赞颂。这一点与孔子见解不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鲍叔终善遇之。(2分)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4分)    (3)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4分)    参考答案:    4、D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信守    5、B(①表现鲍叔的为人;②是管仲的作用;⑥是管仲对如何执政的认识)    6、C(原文是“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只是想法,还没变成现实。)    7、(2分)(1)鲍叔始终对他很好。(得分点:“遇”)    (4分)(2)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却称赞鲍叔能够了解人(识别人才)。(得分点;“多”“而”“知人”)    (4分)(3)百姓所向往的,就因势而给予;百姓所不赞成的,就将它除去。(得分点:“俗”  “因”“去”)江苏沭阳县修远中学2011届高三9月月考    平安,滁人,小字保儿。建文元年,伐燕,安以列将从征。后为先锋。燕王曰:“平安,竖子耳。往岁从出塞,识我用兵,今当先破之。”及战,不能挫安。燕王失道,从者仅三骑。安击败燕将。燕王见事急,亲冒矢石力战。马创矢竭,剑折不可击。走登堤,佯举鞭招后骑以疑敌。会高煦救至,乃得免。当是时,诸将中安战最力,王几为安槊所及。    明年,燕败盛庸,回军与安战。安大破之。再战滹沱河,又破之。安于阵中缚木为楼,高数丈,战酣,辄登楼望,发强弩射燕军,死者甚众。滹沱之战,矢集王旗如猬毛。王使人送旗北平,谕世子谨藏,以示后世。顾成已先被执在燕,见而泣曰:“臣自少从军,今老矣,多历战阵,未尝见若此也。”    八月,安及燕将李彬战于杨村,败之。四年,燕兵破萧县。安引军蹑其后。燕将白义、王真、刘江迎敌。安转战,斩真。真,骁将。燕王尝日:“诸将奋勇如王真,何事不成!”燕王乃身自迎战,安部将火耳灰挺槊大呼,直前刺王。马忽蹶,被擒。安稍引却。已,复进至小河,张左右翼击燕军,斩其将陈文。寻何福军亦至,与安合。燕军益大惧,王昼夜擐甲者数日。    福欲持久老燕师,移营灵璧,深堑高垒自固。而粮运为燕兵所阻。安分兵往迎,燕王以精骑遮安军,分为二。福开壁来援,为高煦所败。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夜令军中闻三炮即走。翌日,燕军猝薄垒,发三炮。军中误以为己号,争趋门,遂大乱。燕兵乘之,人马坠壕堑俱满。安等三十七人皆被执。安久驻真定,屡败燕兵,斩骁将数人,燕将莫敢婴其锋。至是被擒,军中欢呼动地,曰:“吾属自此获安矣!”燕王惜其材勇,选锐卒卫送北平,命世子及郭资等善视之。    永乐七年三月,帝巡北京。览章奏见安名,谓左右日:“平保儿尚在耶?”安闻之,遂自杀。命以指挥使禄给其子。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四十四》    6.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矢集王旗如猬毛                              集:聚集    B.王使人送旗北平,谕世子谨藏                  谨:严谨    C.顾成已先被执在燕                            执:捕捉,逮捕    D.燕军猝薄垒,发三炮                          薄:迫近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3分)    A.安以列将从征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B.安及燕将李彬战于杨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福开壁来援,为高煦所败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D.顾成已先被执在燕,见而泣日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    )(3分)    A.平安率领先锋部队伏击燕王。作战时,燕王因为有些轻敌,被平安打得大败,后来制造假象,迷惑对方,才得以逃脱。    B.作战时,平安在阵中把木头绑缚在一起,成为楼台,高达几丈,战争进行的激烈时,就登楼眺望,并向燕军发射弓箭,射死了很多敌人。    C.平安在与燕王的战斗中,多次打败燕王,并斩杀燕王的爱将。后来他与何福的军队会合,使燕军非常害怕,燕王一连好几天都没有脱铠甲。    D.因粮草运输遭燕军阻截,平安分兵前往迎战,燕王用精锐骑兵拦截他,使平安军队 一分为二。第二天,燕军又突然迫近军营,发三炮,致使安军大乱,燕兵乘机进攻,平安被捕。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走登堤,佯举鞭招后骑以疑敌。(3分)    (2)福欲持久老燕师,移营灵璧,深堑高垒自固。(4分)    (3)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夜令军中闻三炮即走。(3分)    参考答案:    6.(3分)【答案】B  【解析】谨,小心、谨慎 7.(3分)【答案】D  【解析】而,都是承接关系。A凭借……身份;表承接,来B介词,在;介词,对于C介词,表被动;动词,成为。8.(3分)【答案】A  【解析】燕王逃脱是因为高煦救兵到来。9.(10分)【答案】⑴(燕王)飞奔登上大堤,举起马鞭假装招引后备骑兵来使敌人迷惑。(“走”奔跑,1分,“佯”假装,1分;“疑”使…迷惑,1分。语意不通则该句不得分)   ⑵何福想要用久守的战术使燕军疲劳,就把部队转移到灵璧, 深挖护城河(壕沟) 加高城墙来使自己的城池坚固。(“持久”用久守的战术或持久作战,1分;“老”使…疲劳,1分;“深堑高垒” 深挖护城河或壕沟 加高城墙,1分;“固”使…坚固,1分。语意不通则该句不得分)  ⑶众将谋划转移军队到淮地以获得粮草,命令部队听到三声炮响就迅速出发。(“移军淮河”省略“于”1分;“就”获得,1分;“走”迅速出发,1分。语意不通则该句不得分)    附文言文翻译:    平安,滁州人,字保儿。建文元年,攻打燕国,平安凭借列将的身份跟从出征。后来担任先锋。燕王说:“平安,竖子罢了,以前跟随我出塞,识破我用兵的计策,我要先打败他。”等到打仗的时候,不能挫败平安。燕王迷了路,只有三个骑兵跟随他。平安打败了燕国将领。燕王看到情况紧急,亲自上战场冒着箭雨、飞石奋力作战,燕王的马受了伤,箭也用完了,飞奔登上大堤,举起马鞭假装招引后备骑兵来使敌人迷惑,恰好高煦救兵来到,才得以幸免。在这时,平安作战最为尽力,燕王差一点就被平安的兵器伤到。    第二年,燕打败了盛庸,调军和平安作战。平安大败他们。又在滹沱河作战,又打败了他们。平安在阵中把木头绑缚在一起做成楼台,达几丈之高,作战激烈时,就登上楼台眺望,用强弓向燕军发射,燕军死了很多。滹沱河这场战斗,箭射在燕王的旗帜上就如同刺猬身上的刺那样多。燕王派人送旗帜到北平,告诉世子要小心收藏,将来把它拿给后人看。顾成在这之前已经被捉到了燕国,看到旗帜就流下了眼泪说:“我从小参军,现在年老了,经历了多场战争,从来没有见过像这样(激烈)的。”    八月,平安和燕将李彬在杨村作战,打败了他。建文四年,燕军攻破萧县。平安带领军队跟随其后。燕将白义、王真、刘江迎击敌人。平安辗转作战,斩杀王真。王真,是一员骁将。燕王曾经说:“如果诸位大将都像王真一样奋力勇猛,什么事情做不成呢!”燕王于是亲自迎战,平安的部将火耳灰手持长矛大声呼喊,径直上前刺杀燕王,这时,身下战马突然跌倒,火耳灰被活捉。平安稍微引兵退却一些。过了一些时侯,又前进到小河旁,从左右两路夹击燕军,杀了它的大将陈文。不久,何福的军队也到了,与平安的军队会合。燕军更加害怕,燕王一连几天几夜都穿着铠甲。    何福想要持久作战使燕军疲劳,就把部队转移到灵璧, 深挖护城河(壕沟) 加高城墙来使自己的城池坚固。粮草运输遭到燕军的阻截 。平安派兵前往迎接,燕王用精锐骑兵阻截平安军队,使他一分为二。何福打开壁垒前来救援,被高煦打败。晚上众将谋划转移军队到淮地以获得粮草,命令部队听到三声炮响就迅速出发。第二天,燕军突然迫近军营,发了三声炮,士兵误以为是自己的信号,争着赶赴城门,于是军队大乱。燕兵乘机进攻,平安军人马纷纷跌落壕沟,把壕沟都填满了。平安等三十七人都被捉住。平安在真定驻扎了很久,多次打败燕兵,斩杀了好几员善战的大将,燕军将领没有人敢触其锋芒。现在被捉住,军中士兵欢呼震动天地,说:“我们这些人从此就安全了!”燕王爱惜他的才能和勇气,选精锐士兵护送他到北平,命令世子和郭资等人好好照顾他。    永乐七年三月,皇帝在北京巡查,批阅奏章看到平安的名字,对身边的随从说:“平保儿还在啊?”平安听说了这件事,就自杀了。皇上命令用指挥使的俸禄给养他的儿子。 原文链接:http://www2.upwebflash.cn/peradmin/htmlfile/hongpx/201010311938127132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