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养生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28:11


    2月4日是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开始之意,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的开始。此刻“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跃跃而试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而“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自然特色。
    一、起居
    立春后,时序开始进入春天,春天是万物生长发育季节,通过精神、起居、饮食、运动及防病保健等调养,为整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这是五行学说,以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
    首先是精神调养,其重点是“少生气、多微笑”,只要无忧无虑地抱着愉快心情去拜访春天,就可增加肝血流量,活化肝细胞,为健康加分。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恬愉的好心态。同时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类修要诀》强调“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虑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就是说合理调控精神和行为对身心健康十分有利。
    其次是起居调养,也就是随时留意日常生活细节,元代丘处机在《摄生消息论》中说:“当春之时,……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风冷易伤腠理,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一重,不可暴去。”这也即是俗话所谓的“春捂”。中医典籍《寿亲养老新书》有“春季天气渐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使人受寒”的说法,就是这个意思。药王孙思邈也说过:“春天不可薄衣,令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这说明注重衣物加减的重要性。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寒乍暖,由于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顿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亦云:“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 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古人说:“阴冷莫过倒春寒”。初春时节,晴时阳光普照、温暖宜人;阴时则寒气袭人,时常有回潮的小股冷空气,还会使人感觉重回冬天。所以,立春之后要本着“春捂秋冻”的原则,注意保暖,适时增减衣服。
    青年女性尤应注意,不可过早地换穿裙装,否则会导致关节炎与多种妇科病。春风于温暖之中暗藏杀机,出汗后应及时擦去,切勿敞开胸怀让风劲吹。春天适当捂一捂,可减少疾病,尤其是常见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发生。
  尽管春天是四时之首,但初春时节气候偶有反常,提醒一些年老体弱或慢性病患者,应随时留意身体变化,一有不适情形,就应立即就医,及早控制病情。

二、饮食
    饮食调养应从享受清爽绿色蔬菜的初春阳气出发,进而达到调养体质的目的。辛甘的蔬菜有助于春阳及护阳,这些蔬菜有葱、芫荽、红枣及花生等,至于胡萝卜、花菜、白菜及青椒等新鲜蔬菜,也有提升阳气之效,不妨适时补充一下。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明确了这种关系,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如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春季养生另一方面,就是要防病保健。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咬春”是指在立春这天吃一些春季的新鲜蔬菜,一般是北方生吃水红萝卜、南方生吃生菜,同时也包括吃春饼。春饼是以麦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饼,多以豆芽、韭黄或韭菜、粉丝、鸡蛋等炒成的合菜作馅儿包着食用。萝卜、韭黄、韭菜皆为辛味食物,有辛甘发散的功效,有利于升发和保护阳气。春季应肝,主升发疏泄,而辛味食物恰好有此作用。故立春养生应多吃辛温发散的食物,如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虾仁等。此外,萝卜、还可与粳米煮粥食或烙制萝卜丝饼,有理气、助消化、补脾胃、祛风寒、祛痰、解毒等多方面功效。
    “咬春”也意味着立春养生要忌食酸、滑、苦涩食品。酸味收敛,不利于阳气升发和肝气疏泄。苦味食品有降泄作用,会损伤阳气。
    (一)立春的饮食药膳应以“升补”为主,可选择:
    1、首乌肝片:
     [配料] 首乌液20毫升,鲜猪肝250克,水发木耳25克,青菜叶少许,绍酒、醋、盐、淀粉、鲜汤、酱油、葱、姜、蒜、油适量。
     [做法] 首乌煎汤浓缩,取20毫升药液备用,猪肝剔筋洗净切片,葱、姜、蒜洗净,葱姜切丝,蒜切片,青菜洗净控干。
     将猪肝片放入首乌汁内浸蘸(取一半首乌汁),加少许食盐,放适量淀粉搅拌均匀,另把剩余的首乌汁、酱油、绍酒、醋、湿淀粉和鲜汤兑成滋汁。
     炒锅置大火上烧热入油,待油热放入拌好的猪肝片滑透,用漏勺淋取余油,锅内剩少量油,下入蒜片、姜末略煸出香味下猪肝、水发木耳,暴炒数分钟,将青菜叶入锅翻炒数次,八成熟时倒入滋汁炒拌均匀,出锅前把葱丝下锅,翻炒即下,起锅即成。
     [功效] 补肝肾,益精血,乌发明目。(首乌即能保肝,又可降脂、降压;木耳有通利血脉之效,无病常吃也能健身益寿。)
     2、虾仁韭菜:
     [配料] 虾仁30克,韭菜250克,鸡蛋1个,食盐、酱油、淀粉、植物油、麻油各适量。
     [做法] 虾仁洗净水发涨,约20分钟后捞出淋干水分待用;韭菜摘洗干净,切3厘米长段备用;
     鸡蛋打破盛入碗内,搅拌均匀加入淀粉、麻油调成蛋糊,把虾仁倒入拌匀待用。
     炒锅烧热倒入植物油,待油热后下虾仁翻炒,蛋糊凝住虾仁后放入韭菜同炒,待韭菜炒熟,放食盐、淋麻油,搅拌均匀起锅即可。
     [功效] 补肾阳、固肾气、通乳汁。(韭菜含用大量粗纤维,能刺激肠壁,增强蠕动,故这道菜益可作习惯性便秘患者之膳食。)
     3、珍珠三鲜汤:
    [配料] 鸡肉脯50克,豌豆50克,西红柿1个,鸡蛋清1个,牛奶25克,淀粉25克,料酒、食盐、味精、高汤、麻油适量。
     [做法] 鸡肉剔筋洗净剁成细泥;5克淀粉用牛奶搅拌;鸡蛋打开去黄留清;把这三样放在一个碗内,搅成鸡泥待用。
     西红柿洗净开水滚烫去皮,切成小丁;豌豆洗净备用。
    炒锅放在大火上倒入高汤,放盐、料酒烧开后,下豌豆、西红柿丁,等再次烧开后改小火,把鸡肉泥用筷子或小勺拨成珍珠大圆形小丸子,下入锅内,再把火开大待汤煮沸,入水淀粉,烧开后将味精、麻油入锅即成。
    [功效] 温中益气,补精填髓,清热除烦。
    4、胡萝卜炖牛肉
  原料:牛肉250克,胡萝卜120克,盐、胡椒粉、鸡精、酱油适量。
  制作:牛肉焯水,撇去浮末;凉水放入葱、姜、蒜、胡椒粉、酱油,开锅后放入牛肉,1小时后倒入胡萝卜,炖半小时左右,临出锅放适量盐和味精。
    5、冰糖银耳炖雪梨
    虽然已经立春了,但天气依旧很干,嘴唇经常不知不觉的就裂了一道口子,所以这个周末,做道冰糖银耳炖雪梨,好好滋润一下吧!
   洗好的雪梨,水发过的银耳也要切成小朵,切好的雪梨和银耳一起加水和冰糖,放奶锅里大火二十分钟,小火再十五分钟。水盖过原材料二指距离就ok了。
    功效:消除疲劳,增强体能。
     食物禁忌:
     猪肝忌与黄豆、豆腐同食(同食易发痼疾);忌与鱼肉同食(同食令人伤神)。
    6、立春之后少吃羊肉
    每年冬季,羊肉总能以其鲜香扑鼻、温胃御寒的特性在餐桌上独领风骚。虽然在冰天雪地之时吃羊肉有着种种好处,但立春一过,天气回暖,热气腾腾的涮羊肉、烤羊肉就容易和气候“撞车”,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补过了头。
  确实,羊肉能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是一种优良的温补强壮剂。冬季常吃,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还能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修复胃黏膜、帮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但是,进入正月,特别是立春以后,羊肉就不能作为餐桌上的常备佳肴了,否则会对身体不利。
  春季阳气初升,天气由寒转暖,万物萌发生机,人体阳气得以升发,肝脏得以疏泄,气血趋向体表,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活跃。而人体肠胃经过冬季的长期进补和正月的肥甘美食,积滞较重,因此不宜再吃油腻辛辣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就认为,“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禁吃热物。”而羊肉正是“性热”的代表,多吃很可能会上火,导致胃疼、大便干结、咯血、咳嗽、黄痰、烦躁、失眠、乳房胀痛等症状。“当然,也不是说一点羊肉也不能吃,偶尔吃一点没什么大碍,如果吃羊肉时能配点萝卜,效果会更好。”
  那么,正月立春以后,到底该多惠顾哪些食物呢?春季到来,气温转暖,所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也和自然界生物一样充满生机,这时,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活跃,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给机体活动和生长发育的需要。“而饮食则应遵循养肝明目、减酸增甘、清补养肝、通利肠胃的原则。”比如可以多吃点芽类、豆类食物,或者如韭菜、青菜、香椿头、百合、枸杞头、马兰头、豌豆苗、荸荠、海带、鸡蛋、瘦猪肉、鲤鱼、山药等。不过,春季气候开始转暖,风干物燥,人体发散现象比较明显。故应多吃些多汁蔬果,如西红柿、萝卜等,也能为人体补充水分。豆腐、萝卜、香椿等应该多吃
    (二)春季养生首选山药大枣
    从中医角度来说,春天的饮食是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的事情。春天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点甘味的食品,以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中医认为,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很容易发生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
  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更重要的是要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在这些食物中,首推大枣和山药。此外,甘味的食物还有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豇豆、扁豆、黄豆、甘蓝、菠菜、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圆、栗子等。
  此外,要少吃黄瓜、冬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它们会阻碍春天体内阳气的生发;多吃大葱、生姜、大蒜、韭菜、洋葱等温性食物,能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
  另外,春季很多人常被咽喉疼痛、口臭、便秘等“上火”的症状困扰。适当多吃点养阴润燥的食物,如蜂蜜、梨、香蕉、百合、冰糖、甘蔗、白萝卜等,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草药选择枸杞、郁金、丹参、元胡等。
    食品可以多吃一些益气养阴的,如胡萝卜、豆腐、莲藕、荸荠、百合、大枣、花生、银耳、蘑菇、鸭蛋等,有条件的也可以适量进食一些甲鱼。
    具有清理胃肠湿热功效的低脂肪、高纤维素、高矿物质的食物,比如新鲜的荠菜、韭菜、芹菜、香菜、菠菜和香椿等,日常买菜烧菜时不妨多选择一些。
    另外,绿豆芽、黄豆芽、黑豆芽、蚕豆芽、豌豆芽等豆类食品对肝气疏通、健脾和胃有较大的益处,日常可以坚持食用。有条件的还可以熬些胡萝卜粥、山药粥、菊花粥、枸杞粥、番茄鸡蛋汤食用,同样能达到春季养肝的目的。
    对于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也可以将香菜、葱、姜及适量的醋熬成汤服用,能起到发散内热的作用。
    下面介绍几则立春时节的简便食疗菜:
    1、尖椒干豆腐
    尖辣椒,干豆腐,少量油炒,如觉干适量加水。
    2、炸响铃
    豆腐皮,猪里脊肉,鸡蛋,绍酒,甜面酱(已炒过),葱白段,花椒盐
    制作:将猪里脊肉洗净,切成细茸,加鸡蛋、味精、精盐、绍酒拌匀。把豆腐皮摊开切掉硬边。然后,将拌好的猪肉馅放在每张豆腐皮的小一半上,摊平,卷成不紧不松的筒形,并在卷合处蘸上少许清水,使之粘住。如此制完若干条,用刀切成3厘米长的小段,竖放在盘中待用。
    将豆腐皮卷放入热油中,大火炸2分钟,至亮黄松脆时,即用漏勺捞起,沥干油,装入盘内,与甜面酱、葱白段和花椒盐同食即可。
    功效:滋阴润燥,养心安神。
    禁忌:风寒外感及大病初愈者不宜食用。
    3、水芹炒豆腐干
    水芹,豆腐干,葱花
    制作:将干净水芹入水中焯一下,捞出沥干切成段。加油烧热,放入葱花煸香,放入水芹煸炒后倒入豆腐干煸炒几下,撒上精盐,出锅即可。
    功效:清肺热,养胃,利水。
    禁忌:痛风及血尿酸高者少食。
    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对人体有良好的通便作用,能够降低大肠癌发病率。祖国医学认为不同体质类型的人应选择不同的时鲜蔬菜。
    (三)下面简要介绍几种时鲜蔬菜的食疗作用及其体质忌宜。
    1.荠菜味甘性温。李时珍说:“冬至后生苗,二、三月起茎五六寸,开细白花,整整如一。”荠菜是最早报春的时鲜野菜,因其清香可口,民间常用它包馄饨,或炒野鸡肉,或与豆腐共煮羹。但多数人不知道它的药用价值。临床上常被用来治疗多种出血性疾病,如血尿、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高血压患者眼底出血、牙龈出血等,其良好的止血作用主要是其所含荠菜酸所致。目前市场上有两种荠菜,菜叶矮小,有奇香,止血效果好;另一种为人工种植的,菜叶宽大,不太香,药效较差。
    2.蕹(音wèng)菜又名空心菜,味甘性平。可炒,可煮汤,可凉拌。因为味淡,常不被人们重视,忽略了它的药用价值。嵇会的《方草木状》称之为“南方之奇蔬”,因它能解毒,如解毒蕈(音xùn)类、砒霜、野葛、木薯等中毒;治蜈蚣、毒蛇咬伤;治淋浊便血、妇女白带、肺热咳血、鼻出血及无名中毒。有书记载,用其内服能治热痢,外用能治疮痛肿毒。紫色蕹菜含有胰岛素样物质,故糖尿病病人食用有利于控制血糖。
    3.蓬蒿菜味甘辛性平。早在唐代已列为食疗之品,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称之能“安心气,养脾胃,消痰饮”。蓬蒿菜有明显的平肝、清虚热作用,对肝阳上亢者如高血压头昏脑胀、烦热头昏、睡眠不安及热咳有痰等证有良好的疗效。有润肠通便之功,尤宜于内热便秘者。
    4.生姜味辛性微温。日常在烧鱼、肉、鸡、鸭、虾、蟹等都要放点生姜作佐料。生姜的药效有去寒、去腥、止呕、发汗、止咳、止反胃等。生姜皮利水,可以治菌痢,热痢留姜皮,冷痢刮去姜皮。因生姜性升,不宜晚上吃,因为夜间人气收敛,故不宜反其道而升之。用生姜3片加红枣10枚煎水服,治疗脾胃虚寒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及大便泄泻,常有高效。在此必须说明,内热偏重者及舌苔黄而干者忌食生姜。
    5.韭菜味甘辛性温。韭菜又名起阳草,自古就有长寿菜之称,可以温补肝脏,助阳固精,健脾胃,降逆气,散瘀,提神。是一种良好的振奋性强壮剂,其丰富的胡萝卜素可以预防上皮细胞癌变;维生素C和维生素E能抗氧化,提高人体免疫力,有抗衰老的功效。有健胃、壮阳功能。凡肾阳虚所致梦遗、滑泄、腰酸、小便频数、小儿尿床、妇女腰酸白带多者都可以常食韭菜,如与开洋(虾米)同炒,其效更好。但内热便秘,口干舌燥者忌韭菜。韭菜昏目,有眼病者,如结膜炎等也当忌食。
    6、葱可以发汗解表、散寒通阳、杀菌解毒。葱可以治疗阴寒内盛所致的腹痛、二便不通、虫积内阻和痢疾等。葱内所含苹果酸和磷酸糖等,能兴奋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提高食欲。
    7、立春时节要少吃洋葱。专家认为,本阶段应多吃韭菜、豌豆苗,少吃或不吃洋葱、花椒等。 一般说来,到了立春后,白昼增长、太阳变暖和,气温、日照、降雨都趋于上升或增多。不过,大多数地区仍会有霜冻及雪,天气湿冷。  俗话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点出了立春的养生精髓。中医五行理论认为春属木,与肝脏相应,养生重点在于升阳护肝;此时还容易因风邪侵袭人体,出现伤风感冒等症状,因此要重点预防感冒、流行性的传染病、风湿病和心脏血管疾病等。 
  专家建议,此节气应少吃酸味食品,多吃甜味食品,以养育脾脏之气。宜多吃韭菜、百合、豌豆苗、荠菜、大枣等,忌食洋葱、花椒、肉桂、茴香等。贝类海鲜水产品会加重肝脏负担,引发急性肝炎等疾病,也应少吃

三、运动
    运动调养在于启动身体引擎,活络筋骨。春季是进行运动养生的最佳时机,太极拳、体操、慢跑、散步、郊游、登山及骑脚踏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临床观察不难发现,春季从事运动调养的人,抵抗力强,全年很少罹患呼吸系统疾病及传染病。一天之中,清晨又是阳气始生之时,最适合运动。
    从立春至春分,人体的经气分别运行于肝胆脾胃,如果以上脏腑素有旧疾,则可能在春季复发,所以常做保健操最好。
    (一)保健操
    1.一脚或前或后,轻轻踮起脚跟,再轻轻放下脚跟着地,一脚做几次,再换另一脚,做几分钟以后,感觉头目舒适即可。
  2.两脚张开,约与肩同宽,脚趾稍向外张,以感觉身体舒适的角度为原则,右手上举,位于耳旁,手掌向上,右肩稍向前或向后活动,感觉右肋部有热气冲出来为度,如果没有这种感觉也一样可以做此动作,几秒钟后,右手放松下垂,如此重复几次,然后换左手重复以上动作。
    以上两节保健操有舒肝健脾,舒经活络,消除体内积滞的功效,可以帮您排除冬季体内的积食,是适合春季的养生运动。
    (二)梳头气功
  1.气功预备式。正身站立,两脚分开,双膝稍屈,头正项直,两眼平视前方,全身自然放松,意守腹部丹田。年老体弱者可改用坐式,自然呼吸,鼻吸口呼,要求均匀和缓。
  2.人静放松后,双手缓缓上提,两掌心轻按前额经鼻口轻擦至下颌,再转向头后颈部,往上擦过头顶回至前额。共按36次,首次宜轻,以后渐重。
  3.轻抓头皮。双手十指屈成弓形,自前额发际开始经头顶向后至颈后为止,依此顺序共抓36次。
    4.两掌心贴于头面,自前额始擦至下颌后,再翻向后颈部,复经头顶再至前额止。共按36次,先重后轻。
    5.缓慢收功。收功时宜用梳齿圆滑的木梳轻梳头发,可按本人所需发型梳理。梳时呼吸均匀、动作柔和。
    常练梳头功,可疏通血脉,并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使头发得到滋养,既防脱发又能耳聪目明,并有助于降低血压。还可以起到提神健脑、解除疲劳等作用,从而保持大脑清醒,防止大脑老化延缓衰老。
    (三)干洗脚
    方法是双手紧抱一侧大腿根,稍用力从大腿根向下按摩直到足踝,再从足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同样方法再按摩另一条腿,重复10~20遍。还可采用甩腿、揉腿肚、扭膝、搓脚、暖足、蹬腿等方法来活动下身。
    (四)立春正月节坐功
  此为明朝高濂所著《遵生八笺》中收录的一套养生功法,为宋朝陈希夷所创。这套功法针对二十四节气的养生保健共有二十四势,此为其一。原文如下:“运主厥阴初气。时配手太阳、三焦。坐功;宜每日子、丑时,迭手按髀,转身拗劲,左右耸引,各三五度,叩齿,吐纳漱咽三次。治病:风气积滞,顶痛、耳后痛、肩臑痛、背痛、肘臂痛,诸痛悉治。”
  本法以“立春”命名,正是顺应这一时令特点而特定的气功锻炼方法,适宜于立春时节锻炼,可于立春时开始,练至雨水为止。风为令主气,在气候变化上,春季以风的变化较为突出。《素问.风论》说:“风者,百病之长也。”风邪侵袭人体,常表现为游走性的关节疼痛,痛无定处。原书所列本法主治病症,头顶、耳后、肩背、肘臂等处疼痛,均与春令风邪的偏胜侵袭有关,坚持采用本功法锻炼,有利于这些病症的祛除,无病者还有强身防病的作用。
    具体方法为:在每天夜十一时至凌晨三时,运气调息,去除心中杂念,将呼吸调整得极其细长缓慢,然后盘腿而坐,将双手相迭压在腿上,向两侧转动上肢及头颈,同时两肩上耸,身体上提,各三、五次,将口中津液咽人丹田三次,可治:风气积滞,头痛,耳后及肩背疼痛、背痛、肘臂等各种杂病都可以治愈。
    (五)六字真诀养生功
  六字诀养生功是我国古老的一种养生术,由于其功效显著,所以被历代养生家所推崇。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在其所著的《养性延命录》中有较为详尽的论述。书中说:“道者,气也。保气则得道,得道则长存神者,精也。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生。精者,血脉之川流守骨之灵神也。精去则骨枯,骨枯则死矣。是以为道,务宝其精。从夜半至日中为生气,从日中后至夜半为死气,常以生气时正仰卧,瞑目攫固(攫固者,如婴儿之拳手,以四指押拇指也),闭气不息,于心中数至二百,乃口吐气出之,日增息。如此身神具,五脏安,能闭气至二百五十,华盖明(华盖,眉也),耳目聪明,举身无病,邪不干人也。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日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有六者,吹,呼、唏、呵、嘘、咽,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咽以解极。凡人极者,则多嘘。道家行气,率不欲嘘。屯嘘者,长息之心也,此男女俱存法,法出于《仙经》。行气者,先除燎鼻中毛,所谓通神之路。若天露恶风,猛寒大热时,勿取气。”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书中“先除燎鼻中毛,所谓通神”的观点是不太科学的。其它还是完全符合中医的养生理论的。南北朝以后的历代养生家根据此书中的记载,对六字诀功法做了很多修改。所以现在有很多种六字诀养生修炼法。下面我们就向大家介绍现在较流行的一种针对于春季养生的六字养生功法。当然,最好应该参考上面的原文进行修炼:
  首先,双脚叉开与肩同宽,脚趾抓地,闭口,闭目,提肛,拔顶,舌尖抵住上腭,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内侧,身体放松,排除杂念。然后双手重叠,将内侧手掌的鱼际穴(拇指丘)贴在肚脐上。开始缓慢深长地用鼻吸气,将意念随气流沿肝经上升,从大敦穴(脚的每一趾靠近第二趾侧)开始,从脚步的内侧经膝关穴、阴包穴、阴廉穴、阴部、小腹、章门穴、肺、喉咙、额、再到百会穴,然后停一停,缓慢将气呼出(呼气时口向前用力嘟起,嘴角往侧面拉,如发出“嘘”声的的样子,但不要出声,呼气要缓慢轻柔)。并且意念引气沿肺经下降,从中府穴开始(肩膀根部),经手臂内侧云门穴、侠白穴、尺泽穴、孔最穴、太渊穴、鱼际穴、从少商穴(大拇指指腹前端)将气排出。这样反复做六遍。然后进行收功。
  此功法可强壮肝脏,对由肝积、肝虚、肝肿大等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眼睛疲劳及目眩等病症疗效显著。
    在我国传统的健身方法中还有气功、五禽戏、八段锦等,也是春季很好的锻炼项目。另外日常生活中爬楼、甩手、仰卧起坐、退步行走等都是可以选择的项目。

四、防病保健
    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可见春季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春季的健康与上年冬天的养生休戚相关,春天的多发病,如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都与冬季失养有关。春季特别要注意保护阳气,因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而护肝要从调节心情着手,心情舒畅,能防止肝火上升。立春是冬春之交的早春时节,此时或风和日丽,春光明媚;或春雨连绵,冷风袭人。故在我国民间素有“春风如刀刮,死牛又瘦马”的说法。
    防病保健着重于通过自我按摩来预防疾病。常见的按摩灸穴位是百会、大椎、命门、肾俞、合谷及足三里等,可加强身体的自我防卫能力。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
    “春多风病”,春季风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它适于细菌、病毒等繁殖传播,易发生流感、肺炎、流脑、猩红热、肝病、腮腺炎、红眼病等。所以一定要讲究卫生,勤洗晒衣服、被子,除虫害,开窗通风。
    (一)特殊患病人群的饮食也要特别注意:
    1、脑血管病人群除按医嘱外,还应注意情志、饮食的调节,饮食方面应以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为原则,食用乳类、蛋白、瘦肉、鱼类等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及绿叶蔬菜、水果等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以保证排便通畅,疏利通导。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浓茶、浓咖啡、白酒、辣椒等,以防止对脑血管的刺激加大,血压升高。饮食上可以玉米粉粥或葛根粉粥进行防治。玉米粉粥需粳米100克、玉米粉30克、水500-800毫升,先用粳米加水煮粥,煮至米开花后调玉米粉,使粥成糊状,稍煮片刻即可,一日三餐均可食用。
    2、心理疾患人群需慎食大辛、大热的食物。宜服用红枣羹、花香熟水予以防治。红枣羹需红枣30克、葱白7克,同时放入锅里慢煮成羹,此羹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解郁;花香熟水需茉莉花、玫瑰花各3克,放置一件可以密封的500毫升的容器中,用滚烫的水将其浸在其中,满后即刻密封,次日早去花取汁30-50毫升,再加10-20毫升开水混合均匀如茶常饮,可防治郁症及心理疾患。
    (二)慎避风寒防“春瘟”
    春季天气变化无常,传染病将可能流行,所以民谚有“早春早春,慎防‘春瘟’”之说。
    “春瘟”为春天人们感受疫病之气而发生的瘟疫,是现代医学所说的发生在春季多种流行性急性传染病的总称,如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感冒、猩红热、风疹、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等。
    如何预防“春瘟”呢?常见的方法有预防接种、流行时间的预防服药和预防性食疗几法。预防接种是一种好方法,如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感冒、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等均可及时到专门的预防机构打预防针。
    除了以上方法外,做到以下几个预防要点也很有必要:必须重视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对衣物和被褥等必须勤洗勤晒;保持室内空气流畅、新鲜;不带孩子到病人家去串门,尽量不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游玩;在流脑流行区,每天早晨最好用醋在室内熏蒸杀菌。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感冒后抵抗力会降低,容易受到脑膜炎双球菌的袭击而发病。所以要随天气变化增减衣服,早春时节气候变化无常,故应该“春捂秋冻”。俗话说,“春来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令鼻塞咳嗽”。所以春季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体弱多病之人。
    在每顿进餐时,最好喝点食醋,菜肴中宜拌些蒜泥或姜汁,这样可有效杀菌;饭后用盐水漱口,也有利于预防。
    (三)老人保健药方:
    1.细辛散。老人在春天多昏倦,可服之。药方为细辛3克,炙甘草1.5克,川芎3克。水煎热呷.可常服。
    2.菊花散。老人春时热毒气上冲颈项,头痛面肿及风热眼涩,宜服。方为甘菊花、前胡、旋复花、芍药、玄参、防风各30克。共为末,临睡前米汤调3—6克送下。
    3.延年散。老人春时服,进食顺气。方为陈皮120克,甘草60克。共研细末,每次5克。
    4.黄芪散。治老人春时诸般眼疾发动,兼治口鼻生疮。方为黄芪、川芎、防风各30克,甘草15克.白蒺藜3克,甘菊花1.5克共为细末,每次服6克。
    (四)感冒药方:
    1.竹叶汤
    主治:风热感冒。发热重,怕冷轻,鼻塞,鼻涕粘稠,咽痛口干,咯黄痰,头胀痛。
配方:竹叶12克,薄荷3克,杏仁10克,连怨10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2.菊花饮
主治:风热感冒。
配方:野菊花30克,鲜桑叶30克,竹叶12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分二次服。
    3.青果萝卜茶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白喉。
配方:鲜青果4个,鲜萝卜60克。
用法:鲜青果、鲜萝卜水煎代茶。
    4.葱豉黄酒汤
主治:感冒初起之属于风寒型者。
配方:豆豉15克,葱须30克,黄酒50毫升。
用法:豆豉加水1小碗,煎煮10分钟,再加洗净的葱须,继续煎煮5分钟,然后加黄酒,出锅。趁热顿服。
    (五)白喉药方
    1.疫毒犯肺型
症状:发热恶寒,头痛咽痛,咽喉出现伪膜,舌红苔薄白略干,脉浮数。
方药:除瘟化毒饮加减。
配方:桑叶10克,葛根30克,生地20克,山豆根15克,黄芩12克,贝母12克,土牛膝12克,沙参12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二次口服。
    2.疫毒化火型
症状:壮热心烦,咽干疼痛,咽喉伪膜迅速蔓延,色黑,颈肿显著(“牛颈”),舌红、苔黄、脉滑数。
方药:白虎汤、犀角地黄汤合普济消毒饮加减。
配方:生石膏20克,知母12克,生地20克,水牛角10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板兰根20克,玄参15克,银花15克,山豆根15克,牛蒡子12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二次口服。
    3.肺气阻遏型
症状:伪膜迅速增大,咽干喉紧,犬吠样咳嗽,喉间有痰,呼吸急迫,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
配方:麻黄6克,杏仁12克,石膏15克,甘草9克,浙贝母12克,山豆根15克,葶苈子10克,川军10克(后下),土牛膝根15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二次口服。可配服竹沥膏、鲜竹沥水。
    4.阴虚肺燥型
症状:咽干口燥,伪膜千黄,大便燥结,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减。
配方:生地20克,玄参15克,麦冬12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浙贝母12克,黄芩12克,山豆根15克,土牛膝15克,板兰根15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二次口服。
    5.心肾亏损型
症状:面色苍白,精神麻木,心悸胸闷,舌淡苔白,脉结代或数急。
方药:炙甘草汤加减。
配方:党参15克,炙甘草15克,阿胶12克(烊化),麦冬12克,生地20克,麻仁15克,瓜蒌15克,薤白12克。五味子10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二次口服。
    6.毒窜经络型
症状:语塞咽梗,呛咳或口眼歪斜,肢体瘫痹,舌淡红、苔白、脉细。
方药:养正汤加减。
配方:熟地20克,首乌15克,玉竹12克,麦冬12克,山药30克,白芍12克,桑枝10克,木瓜12克,鸡血藤15克,丹参20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早晚分二次口服。
    (六)百日咳
※ 西药治疗:早期可用抗菌剂,首选红霉素,30一50mg/kg/日,也可用氯霉素,30—50mg/kg/日,增效联磺片也有效。控制痉咳可酌选皮质激素、维生素K1,对百日咳脑病抽风,可用苯巴比妥钠5mg/kg肌注,或安定每次0.1—0.3mg/kg静脉注射,另用甘露醇或山梨醇每次1—2g/k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静脉点滴以降低颅内压。
※ 中医辩证分型治疗:
    1.风邪袭表型(初咳期):
症状:咳嗽初起,微热或体温正常、流涕,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方药:止嗽散加减。桔梗、紫苑、荆芥、百部、陈皮、杏仁、桑叶、乌梅。
用法:水煎服,早晚分2次口服,1日l剂。
    2.肺热壅盛型(痉咳期):
症状:反复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入夜尤甚,痰多而粘,常伴呕吐,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则:清热、止咳、化痰。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桑白皮、川贝、黄芩、杏仁、葶苈子、冬瓜子、百部、枳实、青黛。
用法:水煎服,早晚分2次口服,1日1剂。
    3.气阴亏耗(恢复期):
症状:阵咳次数减轻,咳而无力,痰稀少,易出汗,声音低微,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舌苔少,脉细弱。治则:益肺健脾。
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人参、麦冬、五味子、沙参、白术、茯苓、川贝、百部、陈皮、炙甘草。也可用补肺汤加减:人参、黄芪、熟地、五味子、紫苑、桑白皮。
用法:水煎服,早晚分2次口服.1日l剂。
    ※ 单方验方:
    1.百部,每次3克,每日3次.水煎服。现代研究证明,百部根主要含百部碱,该碱能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故有镇咳作用。体外试验表明百部煎剂及酒浸液对百日咳杆菌等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2.大蒜,2—3头切片与白糖120克同煎,3岁以上l天服完,2岁以下2天服完。
    3.何首鸟6一12克,甘草1.5~3克,水煎服。
    4.马鞭草,每日15—30克,水煎服。
    (七)猩红热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1.邪在肺卫型:
症状:突然起病,发热,头痛。怕冷,咽红肿痛,甚则溃烂,恶心呕吐,皮疹稀少,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有力。
方药:银翘散加减。银花20克.连翘20克,射干10克,桔梗10克.马勃10克,生甘草6克。淡豆豉10克,牛蒡子15克,荆芥lO克,赤芍9克,大青叶30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2.邪入气营型
症状:高热,烦躁不安,口渴欲饮,因喉极度充血,鹿茸桃体红肿并有白色渗出物,皮疹猩红弥漫,舌质红绛起刺状如杨莓,舌苔黄糙.继之剥脱,脉洪数。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大青叶、鲜生地各30克,石膏20克。丹皮9克,赤芍9克,知母9克,黄芩10克,淡竹叶9克,玄参15克,桔梗5克,生甘草4.5克,黄连3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3.邪毒内陷型
症状:高热,烦躁,昏迷,谵语。抽搐,皮疹呈紫红色或伴有瘀点,舌红绛,脉细数。
方药:清营汤加减。广犀角10克,鲜生地30克,紫草30克,银花9克,连翘9克,丹皮、赤芍各9克.黄连3克,竹叶卷心9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4.余毒未尽型
症状:发热,心悸,胸闷,神乏,多汗,肢节疼痛,舌苔薄,脉数无力或结代。
方药:炙甘草汤加减。甘草15克。人参10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生地12克,麦冬15克,石斛10克,五味子10克,柏子仁10克,桂枝5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5.肺胃阴虚型
症状:纳呆神疲,唇口干燥,或有干咳,皮肤脱屑,舌红少津,脉细数。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20克,天冬10克,麦冬15克,石斛15克,玄参15克桔梗10克甘草6克。芦根lO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荆。

五、房事篇
    春季到来,大地一派生机盎然,人们普遍感到心情舒畅。春心萌发,性生活也开始活跃、增多,这是适应春季生发之性的表现。然而,春季气温由寒转暖,天时由阴转阳,房事由少增多,尚需调摄,切不可任意放纵,耗伤自己的精气。
    新春佳节,是中国传统婚嫁的吉日良辰,处处都有新婚之喜。新婚燕尔,性生活开始,在初尝性欢悦之际,兴奋而又激动。往往有新婚之期性交过频的情况,有时也会发生新婚射精过快的现象。在新婚期性生活要掌握频率和速度,适可而止,以免耗散精、气、神,妨碍夫妻双方身心。
    对已婚夫妻而言,在春风吹拂、阳光和煦之期,由于性兴奋的潜在萌发,有时会有“即兴做爱”的要求,这是春心情感冲动所激发。诸如当妻子正在梳装打扮或沐浴时之时,丈夫会突然要求做爱。在感情融合的配偶中,此时常会热忱地予以接受。使情感更加融洽和恩爱。但在情感基础薄弱的夫妇中,常会有拒绝甚至更加反感的表现,使对方升发的情感急转直下,会对性兴奋引起抑制,可由此引起性,功能障碍。因此在中年夫妻中,这种即兴做爱不能单纯依靠性欲,而是要立足于感情基础上,被动的一方也应考虑到双方的感情基础,不能一味以自己的心情或事务而推诿,而要尽量满足对方。
    老年夫妻在大地春回之际,同样也会有性兴奋,然而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的自然减退,在性欲冲动上可能有所减退。性周期的各种反应,无论在速度上,还是在强度上,都有削弱,由此性兴奋时间延长,故春季的老年人性欲萌动仍可保持夫妇间的性和谐。
    我国古代养生术中,极其重视房事与节气的关系。认为人应当随四季节气的变化而控制性生活的频率。《养性延命录》中说:“春三日一施精,夏及秋一月再施精,冬常闭精勿施。夫天道,冬藏其阳,人能法之,故得长生。冬一施,当春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养生家认为,一年四季中,春季是应当性交频率最高的季节。但也告诫人们应该三日才能泄一次精,要适度。按照我国的阴阳八卦说法,立春时节刚刚进入有已有三个阳的“三阳开泰”时期,时临“泰”卦。从卦象上我们可以看出,卦上有三阴三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此时阳气渐渐强盛,正处于即将强于阴气的过度时期。所以人在生理上开始出现性欲的萌动,但此节气中,还是应当适度为好,因为阳气还未强盛于阴气。适度的性生活,会有助于阳气的发散、强壮,对人身体是有很大好处的。
    不过,光是性生活适度,对身体达到更好的养生保健还是不够的。重要的还要求性生活要有正确的方法。《子都经》上说:“施泻之法,须当弱入强出,(何谓弱人强出,纳玉茎琴弦麦齿之间,及洪大便出之,弱纳之,是谓弱人强出。消息之,令满八十动,则阳数备,即为妙也。)”此处所讲的是告诉人们,性交时,要采用弱人强出的性交方法。即在性交时,男子要在性交结束后仍然保持阴茎的强壮。如何保持呢?上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纳玉茎琴弦麦齿之间,及洪大便出之”是告诉我们性交要浅,性交过程中阴茎极其强壮快要射精时便停止性交。“弱纳之”是说待阴茎变软时再进入进行性交,如此,在女性达到高潮后,男子便可保持“强出”。此处要强调一点的是,古人所说的“春三日一施精”,指的是男子射精的意思,而不是告诉我们三天才可进行一次性生活。因为我国古代是一个多妻制的社会,如每交必泄,男子们恐怕吃不消。所以老子说:“弱人强出知生之术。强人弱出,良命乃卒,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