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妙在推敲(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1:12:53
 
2010-11-01 08:07:13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530b18190100mlu4 [查看原文]

推敲“推敲”

文人如此推敲词句的轶闻趣事不少,但大多是在唐朝之后。这不得不说“推敲”这词的来历了。

《辞海》中“推敲”词条的解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岛(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之尹前,岛具对所得词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自此以后推敲引申为对问题的斟酌研究。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提出了与之相反的观点,他认为“推”比“敲”好。原因是山中孤僧,步月而归,自掩自推,可显冷寂之境;“敲”有喧闹之声,有人情温暖,又略显拘礼。他认为用“推”要表达的境界,比用“敲”所要表达的境界要调和些。

揣摩作者意图,不仅要知识经验,还要有生活经验,更要有情感体验。可又有谁完全做到与作者思考一致,情感相通呢?因此只能合理靠近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不能完全掌握作者的意图。朱光潜先生是从思想情感上来推敲“推”和“敲”的,但仅从情感与情境上去分析,有时也失偏颇。我们先看看原诗,从中也可以找点端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朱光潜先生若从主客角度去分析更有说服力。僧是主人,肯定是“推”,“敲”就多此一举了;僧是客人,月夜访友,不“敲”谁为之开门?但从全诗看,“闲居少邻”不等于无人,也许是曾经的居士,不负前言,短暂离去之后,又趁月夜来访呢?长期“幽居”山中,偶有一次小“躁”,不显得山居更幽吗?何况“敲”字有了动感,“咚、咚”几声,山谷回荡,更显空阔;池塘惊鸟,鸣树一匝,复归平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动衬静,不仅不损幽寂之境,而且让全诗更富有张力。

看样子诗词中的字句推敲有些还真不是一“推”到底,一“敲”定音的。关键是在玩味字句时能否生发合理的联想,能否贴合作者的情感,更重要的是鉴赏诗歌的角度和切入点,角度不同,结果就会大相径庭。

当然许多字的妙处是不容人置喙的。如上面所讲的王安石诗中的“绿”字,杜甫诗中的“过”字,还有宋代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春光好》一词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的运用,也令人拍案叫绝。刘体仁称赞之为,“一‘闹’字卓绝千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赞道:“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也。”这些话自然是读者推敲后评语了。



荷塘月色
作词:张超 作曲:张超
演唱:凤凰传奇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
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
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
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
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
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
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
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
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游过了四季 荷花依然香
等你宛在水中央
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
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
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
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
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游过了四季 荷花依然香
等你宛在水中央
recite:那时年轻的你 和你水中的模样
依然不变的仰望
漫天迷人的星光
谁能走进你的心房 采下一朵莲
是那夜的芬芳 还是你的发香
荷塘呀荷塘 你慢慢慢慢唱哟
月光呀月光 你慢慢慢慢听哟
鱼儿呀鱼儿 你慢慢慢慢游哟
淡淡的淡淡的 淡淡的月光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
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游过了四季 荷花依然香
等你宛在水中央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
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游过了四季 荷花依然香
等你宛在水中央
等你宛在水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