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大“道”,夕死可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1:30:10

朝闻大“道”,夕死可矣

作者:lixinghuiguang   标签:朝闻道耶稣神美好未来孔子2010-10-31 13:22 星期日 晴



朝闻道,夕死可矣!
历史明眸

人生感悟:朝闻道 夕可死 文:贯明 转自逍遥亭

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名传千古的圣人,是因为他的思想境界远远高于一般的人。即使自己身为圣人,孔子仍然心怀谦恭,十分崇敬心中有道的人。孔子对“道”充满了敬畏之心,这可以从《论语·里仁》中看出,他说过:“朝闻道,夕可死。”意思是说,早晨明白了宇宙的真理,即使晚上死去也死而无憾了! 惜道重道之心跃然纸上,值得追求人生真谛的后人去认真的深思感悟道与法的重要性。

人世间无论什么样的人,聪明也好,愚笨也好,大多数都是贪生怕死的。 “好死不如赖活着”就是许多世人的口头禅,意思是说再好的死还不如活在世上受罪好。人们平常所说的害怕,实质就是怕死。如果一个人死都不怕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然而这样的思想境界却不是一般的人所能达到的。

从中国历史上看,崇尚“朝闻道,夕可死”的古人都是道德高尚的忠义之士。据《汉书》中记载,汉宣帝本始二年,汉宣帝下诏书褒扬汉武帝,要求群臣为汉武帝制“庙乐”。大臣夏侯胜因出奏抵制这种做法被以“大逆不道”罪弹劾下狱,当时的丞相长史黄霸因没有附和群臣的落井下石,也被弹劾下狱,等待处死。在狱中,黄霸请求夏侯胜讲授《尚书》,夏侯胜说:“我们都要死了,还讲什么呀?”黄霸说:“圣人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 我愿意学习。” 于是夏侯胜教黄霸《尚书》。到了第二年冬天,关东大地震,死了许多人,汉宣帝于是大赦天下,二人同时获释。又过了一年,黄霸被汉宣帝任命为丞相。

在宋朝的崇宁初年,程颐的儒家学说因被诬蔑为邪说而遭查禁,学徒全部被驱逐。当时从吏部到洛阳担任法曹的马伸,却不畏艰险想要去程颐门下求教。因为程颐怕连累他,就拒绝了的要求,然而马伸求学之心非常坚定,他备好礼物,前后去拜访了十次,一次比一次恭敬,程颐还是没有答应。最后马伸决定要辞掉官职,以示诚意。马伸求道之心的坚定和赤诚使程颐大为感动,就答应了他的要求。马伸还说:“只要能让我闻道,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了,况且未必会死啊!”从此以后,马伸只要一有时间,不论刮风下雨,必定要每天前往拜访求教。一些人用恶语流言诬蔑他,他全然不顾。马伸后来果然在道德修养上受益匪浅。

从“子不学,断机抒”到武训办学,在中国的古代文献中不难发现古人为得真经而孜孜不倦、上下求索甚至舍生忘死的高尚之举。尽管他们并没有得到真经,然而其求道之心的坚定和赤诚仍然足以感召后人。自古求道难,闻道难,得道更难。一个修炼的人一旦达到了“朝闻道,夕可死”的思想境界,任何的魔难和考验都难以再让他动心。因此,每当想起“朝闻道,夕可死”这句古训时,就能时刻激励我在修炼的道路上倍加精進。



朝闻道,夕死可矣! 文:musee

我们这些人,来在这个世界,其实就是为了一件大事,这件事没做,等于白来一世。

1500年前, 有个叫慧可的青年,为人豁达豪爽,博览群书,因不满足于儒道易数,四处访贤求道,听说有位天竺神僧达摩住在少林,便前往参问。但达摩时常端坐洞中寂然面壁,对他的求见视而不见。许多天过去,慧可依然跪在洞外一动不动。那年12月9日夜,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雪花飘飘洒满全身,慧可成了雪人。此时达摩开口问道:“你因何事,久立不去?”慧可毕恭毕敬地答道:“只求和尚为我开示无上妙法。”达摩淡然说道:“诸佛为求真理,不惜牺牲一切。如来无上妙道非同世俗学问,需要具备能行难行、能忍难忍的毅力,以及坚持不懈、百折不回的恒心,方可学修。贪图小智,无德无义,谄曲轻慢者,不能受持。你凭这点小苦功,就想求得佛法吗?除非天降红雪。”慧可闻言,毫不迟疑抽出快刀,一刀砍下自己右臂,顿时鲜血染红雪地,瞬时整个少林寺霞光四射,红雪遍地!慧可把断臂放到达摩的面前,以示求法的虔诚,此情此境感动了达摩,遂把衣钵传给了他。

回首千年前这幕“断臂求法”的历史,不由心生感慨!

我们每个人能在心中种下返本归真的宏愿,坚守向道求法的虔诚,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有着深厚的渊源。为了今天,我们在轮回里辗转反侧,掉头颅,洒热血,生生死死中唯独不敢淡忘“求法”之心,只是为了今天能有足够的机缘,走进大法修炼之门。

《大般涅槃经》载释迦牟尼佛传法49年,魔王波旬看到佛度了很多人,请佛赶快涅槃:“你度了那么多人了,可以涅槃了。”佛觉察到自己与娑婆众生的缘分已尽,就答应了波旬的请求。魔说:“你涅磐后,我一定要破坏你的佛法。”佛说:“佛法是正法,没有任何力量能破坏。”魔说:“到你末法时期,我叫我的徒子徒孙混入你的寺庙内,穿你的袈裟,破坏你的佛法。他们曲解你的经典,破坏你的戒律,以达到我今天武力不能达到的目的……”佛祖听了魔王的话,久久无语,两行热泪缓缓流下。但是——正法确实并非魔可以破坏的!而今释迦牟尼的众多亲传弟子们,已在此世脱下袈裟,俗世修行,即生圆满!而那千年来的辗转,翻来覆去的修行,只是为了今天最后的圆满归位。

历史上那么多仁人义士,那么多高风亮节,那么多文才武烈,生生世世中轮回,都在等待今日得法修行,同化大法,圆满归家。

上穷碧落下黄泉,升天入地求之遍。机缘啊,犹如电光火石,刹那即逝。若错过这一世得法,那种悔恨,青天不足比其深,瀚海不足拟其恨,那真个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而我们又何其幸运,终于能在机缘巧合中偶然得法,经历魔炼,随师归位。看上去很偶然的,听到了,得到了,走下去了,快要证果了...... 而这一切,可知是如何费尽心机,历尽艰难,在缠结遍布的恩怨时空中布下如此“偶然”的一刹,只为等待这些生生世世都在寻求的双足来踏进此门!......

朝闻大“道”,夕死可矣。

那些几千年的流浪,终于有了尾声;所有山山水水的跋涉,都有了结局;所有牵肠挂肚的寻觅,都有了答案;所有的夙愿,都可以尘埃落地。

仰望星空,知道那里不会虚待;回首历史,知道心血不曾虚耗;踏遍乾坤,知道天地间脉络分明,绝无杂乱;张望未来,知道慈悲救度多少,洪恩浩荡,无以言表,足以欣慰。

朝闻道,夕死可矣!


---------

耶稣走向刑场时所说的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转)
2010年09月24日 星期五 20:24
http://hi.baidu.com/bssgb001/blog/item/345795b51de59dc036d3caef.html

在《圣经—新约全书》中有一段话,是耶稣要被钉十字架前走向刑场时的情形——「有许多百姓,跟随耶稣,其中有好多妇女,妇女们为他号啕痛哭。耶稣转身对她们说,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为我哭,应当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哭。(路加福音23:27~28)」 看过《耶稣传》的人都应该记得一个场面:耶稣在被押往刑场的途中,许多人很同情他,为他哭泣。
但是耶稣跟这些人说什么呢,耶稣在痛苦中仍平静地说道:“耶路撒冷的女子们,请你们不要为我而哭泣,你们应该为你们的子孙后代而哭泣,既然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树木青青之时,那么树木枯萎的时候又会怎么样呢?”

耶稣的话很多是用比喻来说的,那么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什么呢?其实在耶稣的眼里象他这样传播正信的觉者将来还会有,但是受到的迫害也许更严重。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句话的深层含义,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他说的“树木”,那么“树木”在这里指的是什么呢?你当然不能用实际树木来理解了,否则的话那不就是指一年的春夏秋冬了嘛。其实“树木 ”在这里比喻的深层含义正是人类的道德,那么“树木青青”就是指人类道德还是很好了,那么“树木枯萎”自然就是指人类道德已经衰败了。 如 果理解了“树木”的含义,我们便可以明白他的整句话含义了。整句话解释出来那就是:耶路撒冷的女子们,请你们不要为我而哭泣,你们应该为将来的人而哭泣, 既然象我这样的悲剧会发生在人类道德还非常好而且人们还在普遍信仰神的时期,那么将来当人类的道德衰败而且人们都不再相信神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呢?从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出耶稣早已料到当今人类的情况和人类要发生的事情呢?

有正信的人都相信,对修炼者的迫害会给一个地区、乃至民族带来巨大的伤害。佛教中把这种现象称为「共业」,就是共同造下的罪业。

在耶稣被钉十字架 后,罗马迫害基督徒达三百年,无数基督徒被烧死、砍头,被野兽活活咬死。于是罗马帝国经历了三次大瘟疫。第一次大瘟疫死了一百万人;第二次罗马人口被灭掉 三分之一,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人口死亡一半;第三次大瘟疫持续十六年,罗马帝国开始衰落。几次大瘟疫,死了许许多多的人,而且瘟疫来得迅速可怕都是让人始料 不及、不寒而栗的,大家可以看看有关记载,这都是有据可查的,当时的人同样也都不相信迫害基督教会给他们带来灾难的。

不能说每一个死亡的罗马人都是po害基督徒的元凶,但是在po害进行时,大多数罗马人都或多或少的从种种不同角度进行帮哄,起着不同程度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由此形成了整体上的一种「共业」,然而正是「共业」造成了这些灾难的发生。

类似的例子在《圣经》中比比皆是,摩西劈开红海带领犹太人出埃及时,那些追击的士兵,或《创世纪》中所多玛和蛾摩拉城的毁灭,无不是受到「共业」的报应。

故人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要不报,时侯未到。其实报应来临之日已很接近了。
不过对于个人来说,这些「共业」在劫难来临之前亦可在很大程度上从自己身上消去的!那就是在劫难来临之前如何按圣者与善者的训导进行反思这样的罪过,如何用实际行动去消除附在自己身上的「共业」,这样自然就能在劫难中留下来,并进入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