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两“峰会”之间的处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12:43
 美国入主东盟,中国坐冷板凳

  近期东盟领导人在纽约和河内召开了一系列峰会。10月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东南亚国家领导人在纽约举行了第二次美国-东盟峰会。10月28日,第17届东盟首脑会议在越南河内国家会议中心闭幕,会议通过了“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等文件。

  中国因为朝鲜问题得罪韩、日政府,因为钓鱼岛问题与日本政府交恶,因为南海诸岛争端与越南及菲律宾政府翻脸。

  此次东盟会议,就算是没有形成围攻中国之势,中国毫无疑问是坐了冷板凳。而美国则趁虚而入,前有希拉里亲临河内,后有奥巴马坐镇纽约,美国入主东盟,进而宣称自己是太平洋国家,欲成为亚太地区“领导”。

  有媒体称,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是“脱欧入亚”,这种提法未免过于夸张,准确地说,应该是“由欧入亚”,把亚洲作为他们的外交重点地区。

  奥巴马有言为证:“作为一个太平洋国家,美国与亚洲民众,以及亚洲的未来利益攸关,亚洲有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购买了许多美国的出口商品,支持着美国的就业。”
  “作为(美国)总统,我已经清楚地表明,美国有意在亚洲发挥领导作用。”“为此,我们加强了既有同盟,深化了新的伙伴关系,并重新密切了与地区组织的关系,包括东盟。”

 

  东盟应声就美,各国以美抑华

  与会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贸易的增长可以带动东盟与美国之间的更多合作。

  越南国家主席阮明哲表示,东盟迫切希望将与美国的关系“再上一个台阶”,以“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
  据悉,此次峰会,部分东盟国家企图推动峰会声明提及南海问题,但未能实现。

  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在23日则鼓吹,如果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使用其地区大国影响力,“那东盟就要表现出是一个集团。”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24日说:“与会者中,包括我本人,谈及了南海海上安全问题,并提出了对解决‘争议’的各自看法。”

  只有两个东盟军政府国家缅甸和泰国不愿意东盟在此次峰会上咄咄逼人地针对中国。

  泰国外长则明言,不希望峰会有遏制中国的迹象:“我们已经在东盟地区论坛上讨论了南海问题,与‘争议’相关的所有国家都是这个论坛成员。如果东盟在没有中国出席的情况下与美国讨论这个问题,那可能不大恰当。我们不希望被认为是试图拉帮结派,并与美国一起对抗中国。”

 

  中国南下受阻,美俄挤进东盟

  今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出席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时曾表示,美国深切关注中国与东盟“在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的争端”,因为“争端妨碍了海上贸易的开展”,事关美国“国家利益”。此言从而获得东盟国家的好感。

  希拉里最近称,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此语不仅给日本人撑腰,而且强化了日美同盟关系。

  纽约签署的《美国-东盟峰会联合声明》共有条款25项,洋洋万余言。内容包括双方在贸易、经济、气候变化、安全等领域的合作。《洛杉矶时报》则认为,措辞最终软化了的联合声明,依然将矛头清晰地指向中国。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陶文钊说:“现在美国拉拢这些国家,实际上是想利用这些国家为美国平衡、牵制中国服务;”

  俄罗斯再度重返金兰湾的传闻,使越南副国防部长还专程来华向中国进行解释,表示越南永远不会与别国建立军事联盟,不会允许别国在自己国土上建立军事基地。但俄罗斯有意在东盟及亚太地区展示他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

  同时东盟峰会根据上一届峰会的决定,同意邀请美国和俄罗斯从2011年起正式成为东亚峰会成员国,从而使东盟“10+6(中日韩印新澳)”变成东盟“10+8”,中国所指望的东盟“10+3”早已成昨日黄花。

  媒体分析,温家宝的越南之行,有助化解东盟忧虑,但至于在何种程度上能够“解困”,尚未看到成果。

 

  欧盟闭门开会,中国背影远去

  与东盟峰会的同时,10月28日,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秋季峰会。

  此次欧洲峰立足经济问题。希望通过经济治理改革方案,并原则上同意对《里斯本条约》进行“有限”修改,以建立一套永久性的危机解决机制,避免希腊债务危机重演。

  此次欧洲峰会的背景是在欧洲经济有所好转的情况下召开的,虽然法国罢工示威不断,但欧洲经济危机已经过去。因此,中国的身影已经远去。

  去年以来,中国似乎以“财主”的姿态出现在欧洲,但欧盟希望以自己的力量来化解欧洲自己的问题,连国际货币组织都不想让其插手,更别说中国。温家宝访问希腊,并未给希腊政府带去实质性的好处。现实使希腊政府意识到“靠借债度日”是没有希望的,必须在紧缩自己的财政开支上动真功夫。

  此外,欧盟领导人还将为年底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协调立场,并为即将与美国、乌克兰和俄罗斯等战略伙伴召开的峰会做准备。

  中国历来不是欧洲盟友,政治理念相去甚远,加之挪威及瑞典“授奖”事件,中欧之间旧伤发作。毫无疑问,中国外交的“西进”策略也同样受阻。

  南下不成,西进受阻。中国在两“峰会”之间竟如此失落,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中国政府与全世界到底是怎样一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