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经典的九类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36:14

当年的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并且别有用心地称赞子贡贤于孔子。忠实的弟子子贡坚决地回答:“不要这样做!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就像太阳和月亮,无法超越。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然而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这只能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
那么,面对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经典,如今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一种态度呢?我在这里归纳为九类。

第一类:淡然漠然
这是普通的人群。大家为生活奔波,为俗务劳累,随波逐流,什么文化什么经典什么精神世界,似乎没有要求没有兴趣也不会想起。

第二类:心生向往
许多人对现实世界既感觉精彩又感到无奈,困惑困顿中,希望得到指点,但没有读书的习惯,于是电视讲座极大地影响了他们。于丹的话言之有理:“我所讲的《论语》心得,就是希望在传播语境中完成一次文化基因的唤醒。为什么是唤醒呢?因为这种文化基因就蛰伏在我们的血液当中,人人都有。比如说孔夫子,没有人不知道。”

第三类:追逐潮流
国学热不断升温,渴望补课的人群越来越大。许多商界、企业界的成功人士,越来越意识到不仅要成为一个有金钱的人,更要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这就给了很多大学一个机会——不断开办国学班,并且收费特贵。可以说,自古以来,中国人教中国人学习自己的文化经典,从来没有要到今天这个价钱。但这并不是完全的坏事,因为成功人士带头,有利于带动更多的人关注中国文化。其中一部分人是真正想得到一些智慧,只是在从前的教育中,从未系统学习过中国文化的经典,最多就是为应付考试囫囵吞枣读了点语文课本中的“节选”;还有一部分则是附庸风雅,不过多少也能够补一下课。

第四类:剪刀糨糊
这类人虽然通读过《老子》或者《论语》这些经典,但因自身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已经失去思辨的能力,更无什么生命的境界,著书立说几乎就是剪刀加糨糊,人云亦云,什么“一分为二”啦,什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啦,基本没有自己的观点,著书的目的就是评职称。这类学者可以说有他无多缺他不少。
第五类:自矜自长
他们似乎有自己的观点,但因为读经典的目的如孔子所言:“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不是为了学会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丰富内心世界的公民,而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学和聪明,更为了给别人上课挣些银子来花,所以不愿或者没有能力从经典的字里行间去体会去感受去领悟,并且习惯表现自己比古人高明。而他们那点小小的聪明,面对人类社会无与伦比的文化经典,“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也有人似乎怀揣一颗平常心,表现出自己在与先哲平等地对话,似乎那些民族的先哲与自己也差不多。比如强调孔子无非一“丧家狗”。这种做派,很有些迷惑人。倘若我们只是强调孔子的失意,那么毫无疑问会对普通的人们造成极大的误导。如果说孔子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找到实现自己理想的位置如同“丧家狗”,那么孔子也是有着极为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伟大的“丧家狗”;而中国今天太多的人,彻彻底底丧失了精神的家园,那才是一条真正可怜可悲的“丧家狗”!

第六类:审问批判
这类人或深受西方文化影响,或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彻底失去了自信。他们不能从根本上理解中国文化,更不能理解生命的智慧,如《克雷洛夫寓言》中所讥讽的:公鸡只认得谷粒,竟把珍珠当作垃圾。
直到现在,中国的许多人一直都没有完全摆脱殖民地的心态,一切以西方的观念为最后依据。在我看来,他们不是在学习和理解,而是像个代表“真理”和“正义”的法官,竟然把历经几千年岁月检验的经典,当作囚犯一样来审问和逼供,还自以为是“创新”、“创造”的表现。犯了这一种通病的人们,这正好对应了老子所说的“下士”,对应了庄子所说的“井蛙”、“夏虫”、“曲士”,他们将永远处于孔子所说的“中人以下”。
爱迪生曾经提醒人们:“最卓越的东西也常是最难被理解的。”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则指出:“对传统的理解越是粗暴,引进西方就越肤浅!”
对这类随意攻击批判文化经典和先贤哲人的人中“下士”,我们不妨送他一句吕不韦在《吕氏春秋》中所说的话:“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当然,真正的人类文化经典是玷污不了的。谬误想吞噬真理,却总是做了真理的养料。所以伽利略告诉我们:“真理就是具备这样的力量,你越是想要攻击它,你的攻击就愈加充实了和证明了它。”

第七类:恶搞一族
这类人很可能本来就玩世不恭,“狂而不直,侗而不愿,         而不信”,如小人一般,“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所以,一有土壤,他们就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前的中国,只有“阶级分析法”一种解释独霸天下,造成了“解释学”死于单调;而现在正好相反,越是“新奇古怪”的解释越能得到市场的鼓励,于是过多过滥的“解释”正如“劣币驱逐良币”,让“解释”本身变得面目可憎。让“解释学”死于狂欢,似乎就是恶搞者的目的。这正是蒲伯所言:“天使不敢践踏的地方,蠢材蜂拥而至。”

第八类:敬畏景仰
这是有良知有责任真正懂得文化的人们。他们深知金鸡独立式的文明,必然不会长久,况且物质文明的进步愈来愈依赖于精神文明。他们懂得:没有孔子,就没有今天的中华文化;忽视孔子,就是自我忽视;轻薄孔子,就是自我轻薄;尊重孔子,就是自我尊重;失去了孔子,就失去了民族自尊!
面对日月的光辉,面对巨人的智慧与境界,敬畏景仰先贤哲人和文化经典的人们,总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迁善心态,端正态度,绝不以现代人的浮躁之心投机取巧妄自尊大。

第九类:身体力行
他们是老子所称道的“上士”,闻道即“勤而行之”。他们努力学习、领悟秉天之德和顺天之情,如孔子的弟子颜渊那样喟然感叹:对于导师的学问与品德,越是抬头仰望,越是感觉高远;越是努力钻研,越是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就在前面,忽然又像存在于后。所以自己想停下来都不可能,直到用尽了全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