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得失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23:22
朝鲜战争得失谈朝鲜战争六十周年祭作者:宋鲁郑来源:作者赐稿来源日期:2010-10-29

  转瞬间,曾影响而且一直影响东亚乃至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朝鲜战争已经过去一个甲子。我们在纪念新中国第一战、缅怀无数英勇献身的英烈之时,无不对这场发生在远东、冷战期间第一场热战再度反思。

  1945年,二战进入尾声,被日本吞并三十多年的朝鲜第一次迎来国家光复的历史契机。 然而,这一契机却由于美国的介入而被意外打断。苏联对日宣战战后,势如破竹,并在追击日本的战斗中即将进入朝鲜半岛。此时,朝鲜的整体光复就在眼前。然而,此时距离朝鲜甚远的美国,却为了自己所谓的远东利益,要求苏联在朝鲜半岛北纬三十八度线停下来。当时美苏同为反法西斯盟国,苏联最终接受了美国的建议。就是美国这个建议,使得朝鲜失去了国家统一的历史机遇。从这个角度讲,美国实是要为朝鲜半岛的分裂负历史责任的。

  1948年,美苏占领军分别撤离南北朝鲜,但三十八度线却依然存在,在各自的支持下,朝鲜出现了两个政权:北部的金日成领导的共产党政权、南部李承晚政权。尽管如此,双方都公开宣布将实现国家的统一。然而,随着冷战的出现,朝鲜半岛成为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世界和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世界对抗的前沿。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东亚和朝鲜半岛的格局、力量对比再次出现重大的转变。

  美国撤离朝鲜时,由于考虑到南方将会主动采取行动,美国为此有意识的拒绝提供各种防御性武器(《我们失败的第一场战争》,作者:博文.亚历山大)。这也是战争初期南朝鲜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之一。1950年1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发表演讲,规划了西方的防御范围,令人意外的是,朝鲜半岛居然被排斥在这个范围之外!(原因是麦克阿瑟没有将朝鲜列为美国的核心国家利益)。而在此之前,杜鲁门总统也发表声明,放弃对台湾国民党的支持。显然,在社会主义阵营看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已经放弃朝鲜南部。这确实强化了朝鲜北部实现国家统一的愿望。也是苏联立场发生改变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朝鲜半岛的分裂,美国是始作俑者。在进入冷战后,又是美国的政策诱发了朝鲜战争的爆发。

  这场战争,对于朝鲜南北双方来说,是国家统一之战。对于美国来说,是捍卫远东利益之战,是防止共产主义多米诺骨牌之战。苏联的目的则较为复杂。推测的话,大致有四:一是支持共产主义运动。二是把西方的力量从欧洲引到亚洲,以减轻它在欧洲面临的西方压力。三是阻止中国的统一。根据史料,无论是朝鲜还是中国,都把统一国家的计划向苏联做了通报。而且中国的态度很坚决,希望统一台湾之后再进行朝鲜统一的战争。考虑到内战时苏联曾劝中共划江而治,不排除这一可能。当然,对于苏联。一个分裂的中国是符合它的利益的。四是削弱美国实力,为苏联争取了时间在二战后的废墟上治疗战争创伤,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应该说,苏联是最大的赢家,这和其实力以及拥有的社会主义阵营话语权密切相关。

  哪么中国的目的又是什么?我们一般都认为是保家卫国,但这个含义却未必能涵盖全部内容。

  首先,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第一个军事反应不是向韩国增兵,而是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这毫无疑问直接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正是美国的这一主动挑衅,从而成为中国出兵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其次,朝鲜半岛和美国远隔万里,美国却仍然动员十五国军队以联合国的名义参战。而中国是朝鲜邻国,从地缘战略来讲,出兵支持朝鲜更是必然的选择。事实上,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对朝鲜反日力量都是支持的。当时朝鲜的流亡政府就一直在大陆得到中国政府的庇护。假使1949年仍然是国民党当政,当朝鲜战争爆发后,国民党也一定会参与。只不过可能支持的一方是韩国罢了。

  第三,新中国刚刚成立,也有一个如何在国际舞台上亮相、如何赢得国际地位的问题。特别是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朝鲜战争给新生的中国提供了一个历史机遇。一个刚刚结束内战、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军队能够和当时最为强大的美军打成平手,震惊世界。其意义并不亚于二战最后的胜利。朝鲜战争的结果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获得巨大威望,中国人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就此形容:“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还有值的一提的是,中国也是交战四方唯一没有被指责屠杀平民的军队。这确实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

  通过朝鲜战争,中国也彻底获得斯大林的信任,苏联也才真正开始大规模的援助中国。据解密的历史档案,自此苏联打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变成第二个南斯拉夫的顾虑,从1952年起开始大规模援助中国大陆建设全面的工业基础,这些援建项目以及1954年定下的几十个工业项目被合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重点项目,为中国大陸打下了冶金、石油、矿山采掘、煤炭、发电、电力装备、机械制造、纺织、造纸、制糖、航空、航天、交通铁路、国防兵器制造等全面的科研生产基础,中国从此开始了独立自主门类齐全的工业化建设道路。

  第四,新中国成立之初,也面临着巩固政权的挑战。而朝鲜战争的爆发,也为采取大规模的肃清行动提供了机会。大规模的镇反行动就在此后展开。

  第五,朝鲜战争的后续影响是长远的。包括中国现在在朝鲜问题的发言权。需要一提的是,当越战爆发之后,美国一直不敢越过十七度线,原因就在于害怕中国的参战。而朝鲜战争时,尽管中国政府一再警告,如果越过三十八度线,中国将不会坐视不管,但美国却根本不预理睬,视若罔闻。到了七十年代,美国终于决定要和中国联手对抗苏联,也应是得益于朝鲜战争的体验。美国这样的国家,只会和强者做交易。

  当然,朝鲜战争也令中国付出相当的代价。最大的代价之一就是没能实现台湾的统一,成为西方主要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一张牌(也被称为国民党的西安事变)。不过,话说回来,台湾孤悬海外及其经济起飞,形成了两岸的一种制度竞赛。一方面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危机意识和改革意识,另一方面也给大陆人民提供了凝聚力。 “一国两制”就是由于台湾问题的存在才创造出来,并且首先应用到了香港回归。在大陆改革开放之初,台湾扮演了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中华民族的复兴也是尽了自己的力量。另外,台湾走向民主化后,成为华人社会唯一的民主特区,其经验教训弥足珍贵。有助于形成中国现行模式的共识。

  最后,朝鲜战争还由于毛岸英的牺牲而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某种影响。由于无法进行推理,只能说这种影响是不确定的。如果大胆猜测,应该不会再发生大跃进、文革,但也未必会出现改革开放。历史不能假设,这里算是姑妄猜之吧。

  朝鲜战争还意外产生了一个受益国日本。这场战争不仅政治上没有令日本得到足够的清算,造成右翼势力的盛行。这也是中日摩擦的主要原因之一。经济上也令其由于接受美国的大量物资采购而迅速复苏,摆脱了战败的悲惨境地。至少从东亚力量对比的角度讲,对中国并非利好。

  在朝鲜战争六十周年之际,也出现了一股否定这场战争的声浪。而否定的理由,则是朝鲜自身的封闭与失败。这恐怕不是一个历史客观的态度。颇有事后诸葛亮的感觉。难道甲午之败,当初清政府就应该不战而向日本妥协吗?更何况,朝鲜战争之后二十余年间,朝鲜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一直优于韩国,难道美国哪个时候就认为支持韩国是错的吗?

  这场战争应该不应该打,或许可从韩战期间担任美国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的五星上将布莱德雷说的一句话得出结论:假如按照麦克阿瑟的战略计划,把在朝鲜的战争延伸到轰炸中国满洲和封锁中国海岸,那将会是在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和中国经常引用的讲法不同:韩战是在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