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录之五:论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34:56
对话录之五:论情2010-10-28 16:49
转载自离垢园精舍
最终编辑离垢园精舍
 

对话录之五:论情
文 天风
天云:修行的人需要放下情,而人不需要放下情的。
绽放:楼上所说似乎有点疑问,请问那些居士在家修行,也和乐融融,七情六欲都有,何须刻意放下。合情合理合法,即可。就是真正出家人,也对大千世界充满慈悲的情爱呢。呵呵,万物孰能无情?无情未必真豪杰,处理得当而已罢了。孔圣人曰:发乎情,止乎礼。如此,与大家商榷。谢谢。
天云:情是三界内的存在物质状态,是宇宙特性善在三界内的演化状态,因为三界内比较低级,所以,情在含有善的内容时,也同时有私的成分。所以,人们在享受情的快乐的同时,也会伴随情的痛苦,人世间的情总是不很如意的。
对普通人而言,没有了情,就转换成一种冷漠、冷酷,这也是情的一种变异,是更不好了的情的状态。对修行的人而言,生命处在的超越升华过程中,随着私心的不断修去,情也在逐步淡化,但是,却不是转向冷漠、冷酷,而是上升为更纯净的慈悲状态。慈悲之心,因为更少了私的内容,因而与人相处,会感到更加的善良快乐幸福,纯净之美,祥和美妙。
天风:天云所言“修行的人需要放下情,而人不需要放下情的。”我同意,而绽放讲的我也认为对。这不是和稀泥,而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天云从修行人的角度来谈,而绽放是从智者的角度来论,二者之间是有差异的,可又都是宇宙特性圆融不变法理在不同层次上的体现。
我换个方式,在一个“假定”的基础上来论,或许大家就比较能理解了。
假定人的真正生命是来源于高层空间,比如琉璃世界、极乐世界(佛教中有叙述)或者基督教所言的天国世界等等。显然那个世界中的生命也是非常繁荣和美好的,在其中生存必然会有相应的生活、娱乐方式以及表达美、友谊的具体形式。
想象一下,如果天国世界的生命用那里的语言或礼节来问候人间的世人,或者告诉人们他们的生活具体内容,人会听不懂的。就有点像现代社会中的人到亚马逊原始部落中的时候,给他们讲派对、摇滚等等的事情,他们会完全不懂你在说什么。那么当天国世界的生命,要到人世间中来的时候,就要给自己包裹上一个人的大脑,有人的喜怒哀乐等的情感,这样人才听得懂他讲什么,才能在人中生活。
反过来讲,当这个来源于天国世界的生命在人世间办完他的事情(这是举例啊),要回归他原来的世界的时候,就要将人的这些情感、大脑理性思维等等的人世间所用的都要放下,因为天国世界中这些东西都没有用了。
有点抽象吧?举具体例子来说。一个现代都市比如广州的人,会开车、懂电脑,也明白电视呀、酒吧,包括交通规则、上学就业等等的这一套东西,他才能在广州生活。有一天他厌倦了都市生活,就到亚马逊原始森林中去和部落人生活,那么在真正的与现代社会隔绝的原始部落中,上面的那一套,包括开party、时装秀等等一切在原始部落中是没有用的,一点都用不上!
反过来,当这个人在原始部落中生活了比如二十年,他又想回来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时候,那么大家想一想,原始部落中生存的那一套,又用不上了。因为都市中没有雨林、野兽,当然也不能随地大小便,也不需要你去分辨草药等等,而与原始森林中生活相对应的人之间的礼节在广州也不会有,广州有它的一套生活方式和人们交流的程序。
这是因为广州和亚马逊原始森林这两个空间,所包含的物质要素差异太大了!所以在其中生活的人所要遵循的规律就很不同了。
可是广州和亚马逊毕竟还同在一个地球上,而人世间和修行人所要想去的那些高层空间(天国世界)的物质因素(只能用这个概念了,其实不仅仅是这样的),差异就更大、更大了。比如说在脱离了三界的天国世界中是没有“情”的,就象在广州没有原始森林一样,所以与原始森林所派生出来的比如可以随地大小便、防范毒蛇、分辨草药、在树上作巢等等就没有意义。
可是如果觉得在原始森林中生活的很习惯了,不相信还有广州、上海这样的现代社会,也不愿意去的话,就没有必要放弃原始森林中的礼仪、习惯、嗜好、技能等,更不用学习数理化这些恼人的东西了。
所以佛家讲空、道家讲无,都要修行人放弃人的一切执着,包括情。当然了,放弃了并不是啥都没有了,只有能量。其实天国世界是一个非常繁荣的空间,在其中生活的生命一样会有他们的乐趣,绝不会象那些电视、电影中所写的神仙觉得没有意思了,羡慕凡间的爱情而私自下凡,如何如何的,绝不会!
呵呵···,有兴趣的博友可以参考我写的这几篇博文《两种人生观》《两种道德观》《科学与宗教》《趣谈进化论》《成长》《假如》《从十亿光年到0.1飞米》《三言两语:境界》,都与这个主题相关。

绽放:天风所云我也明白,好比同一个世界,我们能说我们就理解了蜜蜂王国?理解为何蜂王就是天生的?我是不相信我的祖先是猴子的。呵呵
我想生命的过程尽管是轮回不断的,不过在某个瞬间,我们总属于某个特定的世界,在这个特定的世界,我们需要遵循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行事。我们可以把握的只有现在,活在当下,展望未来,珍惜过往。如果我们为了来生,放弃了今生,是不是有点可惜呢?生命的每个状态都是可贵的,都是短暂的,体验的过程也是提升的过程。心理咨询提倡,屁股坐在理性上,一手握住感性,一手握住悟性。这样也许更现实点。
修行的人追求永生不再轮回,这点可以理解。不过修行的人也生活在当今世界,用天国的一套行事,凡夫俗子当然不能理解了,呵呵。人的基本的心理现象喜乐悲惧是天生具备的情绪,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催生出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我想天国也不仅仅都是祥和一片,对应人间的悲欢离合天国的故事也很精彩,区别的是,天国的神灵顺应天命,乐于体验等等吧。
我尊重任何宗教,那些让人心向善的故事也同样打动着我。
天风:绽放所言的,我也认为对,的确是智者所言。然而道理可以是不断升华的。
的确,我们活在当下,在这样一个物质世界之中,要遵循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这个地球空间内,的确是“万物孰能无情?无情未必真豪杰”,也确实是有“居士在家修行,也和乐融融,七情六欲都有”。这个我承认啊,睁开眼睛看看,绽放所言比比皆是!
可是,对于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而言,有些是非此即彼的,而有些则是可以兼容的,而且这个庞大的“游戏规则”有没有边界?在这个边界之外又是什么呢?却值得深思啊!我也来说一说这个“游戏规则”吧。
如果把地球视为一个大舞台的话,古往今来,这个舞台上一直在上演着两出戏:一是入世间,二是出世间。一种理解是:一方面生入世间,另一方面死离世间,这个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我要说的是指第二种理解,是指人的心或者说人生的追求,是世间的身家国、名利情(世间戏)?还是解脱烦恼、跳出轮回(出世间)?
对应于这两出戏,就有两拨人在演。一拨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平民商贾、学者等等;另一拨则是和尚、道士、修道士、牧师、居士、信徒等等。其实千百年来,这两处戏一直在演着,并没有停止过。
对世间戏而言,这游戏规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了,千百年来的故事、爱恨情仇、功名利禄各种角色,各种版本的剧目那是太多了。这其中的规律各位博友即使不能非常清楚的归纳出来,也能在感觉上,在自己的人生阅历中有123乃至789的总结。在此就不从细节上去论。
而对出世间来说,人们也都有在历史中奠定的文化上的感性认识,譬如济公的故事、西游记、封神榜、八仙传说,更深一点大家可能也都翻看过六祖坛经、道德经、易经甚至于更多的,那么对于修行也会有个大概的映像。在这里也不从这个角度来论了。
我想要说的是,人世间的“游戏规则”其实只是宇宙特性在地球上人这一层的体现。而地球是存在于宇宙之中,不是孤立的,是先有宇宙才有地球和人类的。也就是说这个世间游戏规则的深处、外面就衔接了出世间戏的规则,他们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但出世间戏的规则包括了世间戏的内容,却有更大更深的内涵。这仅仅是比喻啊,是用大家习惯的思维来解说时的方便法,实质上和这个比喻的差异很大。
正如绽放也认为人不是猴子进化而来的,那么人间之中,世间戏中的各种角色和规律,其实只是布景,真实的人类空间存在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那些出世间的生命!
那么对于出世间的修行人而言,他毕竟是活在这个世界之中,确实“可以把握的只有现在,活在当下”。但在本质上,他的目标是解脱轮回,着眼点和世人是不一样的。虽然他可以选择出家修行譬如佛教,或者在家修行譬如佛道教的居士或者基督教的信徒,但是必须要达到出世间的标准才能圆满功成的,不然的话照旧入六道轮回。
如果出家了,仅仅是穿上出家人的衣服,按照出家人一些戒律比如不吃肉、早晚课,但心里面对是否有天国世界尚存怀疑,对佛道神是否存在不能完全肯定,对于佛法、道法不能当作真理在一切时日中努力去尊奉,心里对于世间的各种滋味,比如好吃的、好穿的,名声、欲望等等,还比较多,甚至于还很强烈的话,那么这些人,还只是要开始在解脱的路上前行,本质上变化的还很少很少,甚至于只是身体出家了,心并没有出家。还是一个常人,只不过换了一种生活而已,就像那个电视剧中的和尚演员,只不过在演出家人而已。
而有人虽没有出家,可他坚信佛道神的存在,对于佛法、道法能够理解,并按照所理解到的坚定的去奉行,虽然有时人心上来压不住,会犯错。但他心里知道,这是错的,争取下次做好!那这样的人是真正的走在出世间修炼路上的人。虽然他有工作,但他知道信仰的基点是正义,从做好人开始走向解脱,当然这里的正义和好人都是以是否符合宇宙特性来判断而不是以常人或者小团体的观念来衡量。而且也知道一个真正的修炼人,一定是有师父在管的,该有的必然有,不该有就不会有,就是静心内修、随份应对。既然选择在家修行,有工作就要干好工作,着眼点在干好工作本身,并不在名利。那么有官当,就当好官,有工做就做好工人、职员,有书教就教好书,仅此而已!
如果他结婚了,那就尽好丈夫或者妻子的责任,管教孩子孝敬父母都根据亲人、朋友同事的接受能力,在利益、情感、社交上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先考虑他人,再考虑自己。遇到矛盾的时候,先想自己所为是不是符合佛法、道法在家修行人的标准。
这样的人,虽然可以有很多钱,但他不执着钱;可以有名声(或者没有),但他不执着名;虽然关心别人、态度友善,却不为人情所带动,就是按照事情本有的理去做,这样的人是不会和正常的人情有冲突的,但他却不在人情中(刚开始还不能完全做到的,要有过程的)。当然了,除了必须的工作、生活内容,在世人的眼里他的外在表现就是清净,是身在红尘心在方外的真修者。
呵呵···,佛法和人情不矛盾,在家一样可以来修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