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研究》 笔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17:18
                               《红楼梦研究》笔记



專題一:紅樓述敍

    繼承我國文學的優良傳統,加以創新和發展,放射中華民族的特有光彩。毛澤東曾經把它和地大物博,人口衆多,歷史悠久並提。

一:紅學:就是有關《紅樓夢》的學問
具體包括:有關《紅》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研究。曹雪芹的生平,思想,家世研究。《紅》的版本研究。《紅》的地位和對中國的影響研究。紅學史的研究。《紅》與中國文學及外國文學的對比研究。等等。

二:《紅樓夢》的版本
一是八十囘手抄本系統,因爲有脂硯齋等人的批註,故稱脂本系統。
二是一百二十囘排印本系統,母本是程偉元印,高鶚續,也稱程本系統。

程本的出現結束了紅樓夢的傳抄時代,開始了排版印刷的廣泛流傳的時代。

脂本,最早的1754年,稱甲戌本。最晚的1789年,稱己戊本。
最早名為《石頭記》,也是最接近于曹雪芹原著的。

三:紅學史
1:《紅樓夢》的各種題目:
《石頭記》《情僧錄》《紅樓夢》《風月寳鋻》《金陵十二釵》

2:紅學的起源:
  最早的起源應該就是脂批。與曹雪芹創作同步,範圍不僅對《紅》的評論,還有對曹雪芹的生活的披露;對紅的創作經過的涉及和參與内容的修改。

3:紅學一詞的最早出現:
清 嘉慶道光年間华亭朱子美先生(名昌鼎),先生曰:吾之经学系少三曲者

4:紅學的發展:
1)    早期的紅學:發稿到1904年前,點評爲主,少系統性。
主要有 A:脂批
B:戚蓼生《石頭記序》1766年,最早長篇評論。
C:程,高的《序》1791年。
D:舒坤《擬本隨園詩話》1790年,認爲紅寫了清代的某些大家族的家事。
  這是索引派的發端。
2)    中期的紅學:王國維到民囯
主要有:王國維《紅樓夢評論》1904 以美學,哲學的觀點評論紅樓夢
    胡适《紅樓夢考證》 第一個揭示曹雪芹的家世,也是第一個提出代表性的“自傳說”的論者。

3)    當代的紅學:1949到今
    主要有:俞平伯《紅樓夢簡論》1954
          當年九月李希凡,藍翎發表《紅樓夢簡論及其他》認爲俞平伯的“唯心論”是反對現實主義和形式主義,由此拉開全國性對俞平伯的大批判。
          同期還有:蔣和森《紅樓夢論稿》
周汝昌《紅樓夢新証》
王昆侖《紅樓夢人物論》
          1973年后:主要有:舒芫《說夢錄》
                      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評論》
                      周汝昌《曹雪芹小傳》
                      馮其庸《曹雪芹家世新考》等……
红楼梦是一本问世以来经历最复杂的书,200年来或被严行禁止,或被阉割涂饰,但真正有价值的作品是歪曲禁止不了的,它受到古今中外读者的热爱和推崇。
红楼梦续书有25种,如《续红楼梦》、《后红楼梦》、《红楼后梦》、《红楼重梦》、《红楼复梦》、《红楼再梦》、《红楼幻梦》、《红楼圆梦》等等。所有的续书都忠于一个主题:贾黛二人终成眷属。“非借尸还魂,即冥中另配”(鲁迅)“必生旦当场团圆才肯放手”(鲁迅的《坟》——《睁着眼看》)
《红楼梦补》为黛玉昭雪,把宝钗打下去。。。。
1、旧红学:(索隐派)蔡元培2、新红学:(考证派)胡适
旧红学索隐派:求索本书索隐之事,求索本书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爱情掩盖政治,是索隐派的主要中心。
几个说法:1、顺治和董鄂妃
      2、夺嫡和雍正(这种说法十分荒谬)
      3、蔡元培说法:隐喻康熙朝的政治。吊明之王,揭清三失,宝玉是国玺。
新红学考证派:
自传说用《满洲八旗氏族通》跟贾家的世系对照,得出结论证明曹雪芹就是贾宝玉,红楼梦就是曹的自传。这样牵强附会画蛇添足,大大缩小了《红楼梦》的社会意义。社会意义缩小了,典型意义降低了。
胡适对《红楼梦》的四种贡献:
1、胡看到的这本书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家世兴衰的密切关系
2、他提供了几本脂评本
3、他提出后四十回非出自曹雪芹之手
4、他提供了曹的三个好朋友:敦敏、敦诚和张宜泉

1、 有人考证薜宝钗嫁给贾雨村了(第一回贾作了首诗)
2、 秦可卿是跟贾晋私通。(第五回)
3、 认为贾母还有个老情人张道士。
四:對“與其稱之爲寶庫,不入尊知為土壤”的理解。
稱之爲“寶庫”,是因爲《紅》的成就極大,主題深廣,題材浩大,形象生動衆多,結構嚴謹開闊,藝術成就輝煌,是中華民族藝術中最瑰麗的寶庫。
但是,“寶庫”縂會被挖盡耗竭的,“不入尊知為土壤”的意思有兩層:一是紅樓夢作爲民族文化的結晶,她永存,我們可以永遠的欣賞品閱她,如泥土一般永不枯竭。二是土壤是萬物之母,《紅》不僅給人欣賞還給人啓迪,她有用不枯竭的再生力量。

五、《红楼梦》与世界的交流。据不完全统计,有13种文字,四十多个版本,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文学珍品,应使之传遍环宇。
六、《红楼梦》与海峡两岸:红楼梦所激发起来的爱国热情,反封建思想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语言,茅盾在商务艺术馆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说:进行学术交流以《红楼梦》为最好,香港《明报月刊》登大标题“国共两党合作研究红楼梦”与台湾共同研究之原因:1、共同认为红楼梦是最宝贵的文学遗产。2、共同认为《红楼梦》是反封建、暴露封建社会罪恶本质的。3、大家共同认为《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结晶,世界文学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七、电影
1、 改编成电影不能丢掉名著本身所拥有并为几代人所承认的艺术的韵味。
2、 必须打破原著的均势,重新布局才能完成转换工程,让名著在新的文学式样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3、 必须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要求
4、 反应古人是为了今人,必须注意现代意识的渗透和强化,对于时代的脉搏和群众的要求应该有所理解。


專題二:《紅樓夢》對傳統思想和寫法的突破

其要點在於他如實描寫,不避諱,和以前的小説敍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敍的任務都是真人物。總之自紅樓夢出現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被打破了。

曹雪芹突破的源泉
一:中國五千年文化的哺育
《紅樓夢》中處處閃耀中國古文化,時時可見前代偉人的身影,正是他們,造就了曹雪芹,也間接的造就了《紅樓夢》。
(1):文學方面
(2):哲學宗教美學方面
(3):美學方面
(4):其他
二:家族的熏陶
三:坎坷經歷的造化

創新,正因寫實
一:真假虛實
真假虛實是《紅樓夢》的藝術手段。
開卷第一囘第一段,曹雪芹介紹寫作的緣由時便指出“經歷了一番夢幻,故將真事隱去,借‘通霛’之說,撰《石頭記》一書”故曰“甄士隱”云云。他明白的告訴我們,真事隱在《石頭記》中,而非捨去。對於真實故事的取材又採取“敷演”的藝術手法,改編后的素材稱爲“假語村言”,並且直接化作人物進入故事中。
第五囘照應人間的“太虛幻境”,又提醒人們“假亦真時真亦假,無爲有時有還無”,太虛幻境中的不可完全當作生活記錄,又包含了太多的真實。


二:真假虛實的幾層原因
首先:社會環境的殘酷
    乾隆時代文字獄盛行,知識階層人心惶惶,作爲罪人後代的曹雪芹更不能不謹慎,何況書中又有直接描寫皇宮後院的,所以作者正面聲明故事是“假”之外,還做了“虛”化,為避開朝廷的文化鷹犬。
其次:為親人朋友避嫌
    《紅樓夢》裏有許多的家庭成員惡行累累,故用“假語村言”“賈傢”“賈府”來為長者避諱,免去矛盾。
再次:完全的真實事件必限制作者的創作
    擺脫事實的束縛,加入藝術的虛構,有利於主動調節情節的發展和充分發揮主體。
最後:創作審美的需要
    寶玉等人以“仙人”的形式化身,即解決社會政治和家庭名聲問題,又迎合當時的讀者口味,而真假虛幻也為作品增加審美厚度。




三:《紅樓夢》的真實性
  從《紅樓夢》反映社會現實,人情世故來看,它是極其“真實”的。
首先:人物真實。
曹雪芹創造的不同身份,地位,性格的人物,在作品中極其自然的扮演者自己的角色,哪怕加以“神仙下凡”的身份,也顯得平凡和平常,他們身上各自都打上實實在在的生活的烙印。
其次:故事情節和人物命運的真實
賈史王薛四大家族興旺的時候,演義的故事和家族的人物體現的欣喜,在落敗后人物的命運和情節,就如同生活中的,完全不是作者“貼”上去的痕跡。一切都是實際的,只因爲作者把握生活最自然 的脈搏,雖然外面披有浪漫的紗衾,但是它的下面是“客觀現實”的。
最後:環境的真實
曹雪芹在《紅樓夢》裏為我們展現的社會,政治,文化,風俗宛如清代社會的百科全書。

四:《紅樓夢》在思想和寫法上的突破
首先,它藝術的再現了十八世紀廣闊的清代社會生活,題材的豐富和深刻是前所未有的。
其次,曹雪芹對封建社會的腐朽本質作出的深刻,前所未有的披露,令人信服的揭示了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指出新生力量的可貴和慘遭毀滅的痛苦。
再次,曹雪芹對婦女命運,愛情婚姻表性的極大同情,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沒有哪一個作家對婦女的聰明才智,美麗心靈,純潔友誼,青春的生命發出熱情的謳歌和讚美,又如此沉痛的哀悼。
第四:《紅樓夢》充滿了美學的光輝。曹雪芹借鑑和尋求古典哲學文學藝術釀造而出的典型形象,成群的躍出,在家庭瑣事,閨閣閑情描繪中展現出不平常的思想。
最後,打破了“才子佳人”“千部一腔”的模式,對公式化概念化的尖銳批判。
    《紅樓夢》的形象標誌著他的風格和見地。


專題三:曹學
一部伟大的著作如果不与作者的家世、生平联系起来考察就不能作出科学的评价,所以,作家研究必然成为作品研究并行不悖的一部分。而有他自己的独立性
曹學的研究有助於我們理解《紅樓夢》的時代背景,探討《紅樓夢》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有助於研究《紅樓夢》的創作情況。
《紅樓夢》某种程度上的“自轉”成分,“賈府”中的曹傢的影子,《紅樓夢》的情節和曹傢的遭遇,以及《紅樓夢》的主題是曹生平的遭遇和反思的集中體現,和《紅樓夢》浪漫紗衾下的“現實”内容。

最早研究曹学的是胡适,20年代初就发表了《红楼梦考证》得了六个结论:
1、 证出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
2、 雪芹为汉军正白旗人,曹寅之孙,曹 之子,生于极富贵之家,身经繁华之后过着极穷困的生活,多才多艺,因为不得志所以沦为一种纵酒放浪的生活。
3、 寅死于康熙51年,曹雪芹大概生于此时或稍后。
4、 曹家极盛时曾接驾四次,以后逐渐衰败被抄没
5、 《红楼梦》是曹家倾家荡产后在贫困中所作,约乾隆30年左右,书没写完曹雪芹就死了。
6、 《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序,里面的真假宝玉是曹雪芹的化身,真假雨村就是曹雪芹的影子,这样,曹雪芹才从一个幻影变成一个较明朗的人,我们开始约略知道他的家世生平、交游、思想性格、艺术修养等

一:曹傢的上世
曹雪芹為滿族人,但是遠祖是漢族人。
祖籍辽阳,后加入旗籍,为满洲郑白旗的包衣(奴隶)
旗:军队的编制,和军政、民政、家政三者合一的整体制度,后又建立了汉军旗和蒙古旗,各有八旗,所以满洲有24旗,出于打猎、行围之需要。上三旗由皇帝领导,下面五旗由头臣领导。曹家属多尔衮之下
包衣在统治阶级内部是被压迫的受害者,在外部是压迫人的害人者,一方面是至微至贱的身份,一方面是呼吸通帝座。
曹家的始祖叫曹世选,原籍可能在东北铁岭卫(即辽宁铁岭县),到辽阳一带的地方,大约在明万历47年(1619年)为满洲军队俘虏,属多尔衮之下(正后旗)
      曹世選
        ┃
      曹振彥
        ┃
      曹璽   —————   妻 孫氏(康熙帝幼年保姆)
        ┃
    ┏━┻━━━━━━━━━┓
    曹荃(萱)         曹寅(字子清,號荔軒)
    ┃ ───────過繼 ┃
    曹頫             曹顒
    ┃ ───────過繼
    曹霑
曹雪芹曾祖父曹璽,康熙二年任命為“江寧織造”, 曹璽夫人孫氏,康熙幼年的保姆。
康熙對曹璽的為政很滿意,“賜禦酒,蟒服,加正一品”。 賜禦書匾額“敬慎”。

二:曹傢的鼎盛
曹雪芹的祖父的祖父曹寅,(榮)54嵗逝世。
主要著作:《楝亭詩鈔》《楝亭詞鈔》劇本《續琵琶記》
主持刻印:《全唐詩》《佩文韻府》

曹寅和康熙的關係。
1:曹寅的母親是康熙的保姆,曹寅可能和康熙幼年時就是玩伴。
2:曹寅任江寧織造時候的密折只有康熙知道。
3:康熙六次南巡四次住在織造府。
4:曹寅病重,康熙賜葯,令星夜送往,而且詳細告之服藥的方法。
曹寅和虧空公款。

三:曹傢的敗落
曹寅的獨子曹顒,二十三嵗補曹寅職務,二十六嵗逝世。
康熙批文“曹寅的親侄子曹頫過繼到曹寅門下成爲曹寅之子,任建寧織造。

雍正對曹傢的態度和曹傢在江寧織造任上被查抄的原因和始末。
原因一:說曹頫多報驛馬銀兩,
原因二:曹傢在康熙帝時候留下的虧空公款。

曹傢三代四人任江寧織造六十四年。

四:曹雪芹
名霑,字雪芹,別字芹圃,芹溪,號夢阮。
親祖父是曹荃(萱),父親曹頫。

生卒年
1:甲辰說(雍正二年)1724~~1763/1764
2:乙未說(康熙五十四年)1715~~1763/1764
曹雪芹死在乾隆27年,畸笏叟批语:“能解者方有酸卒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

生活經歷
1:幾位知交:脂硯齋,畸笏叟,郭敏郭誠兄弟。
2:相貌:身胖頭廣色黑
3:勒令北遷:南京到北京。
4:北京生活:青年時代
5:中年時代:困頓,交遊,著書

創造《紅樓夢》的地址在北京西郊黃葉村。
大約在乾隆十六年左右
創作活動大約持續十年,共五次改稿。


《紅樓夢》創作情況及后四十囘問題和中年返回南京問題。
通過脂批我們知道《紅樓夢》原稿百十囘。前八十囘定稿,后三十囘未定稿,被“借閲者迷失”。
曹雪芹中年返回過南京。

英年早逝
四十八嵗左右。



關於后四十囘問題
高鶚,字蘭墅,乾隆六十年進士。
  高鶚續書到底是功還是過,很多紅學家認爲后四十囘違背了曹雪芹創作紅樓夢的原意,篡改紅樓夢否定封建現實的主題,但是評論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都不能跳躍歷史去苛求。
首先,高鶚續書而不是改書,紅樓夢只剩下八十囘,情節和内容遠沒有結束,在高鶚續書前紅還只是手抄本,高鶚續完后又和程偉元一起將它刻版印刷,使之能普及流傳。
第二:曹雪芹根據自己的身世,從自己的世界觀,審美思想出發,對紅樓夢由他自己的情節和主題的安排,高鶚則在他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生活和對藝術的理解來進行再創作。而在高鶚續書以來的二百多年中,人們已經不能將他和紅樓夢分開,這也表明了他的續書是成功的。
第三:高鶚的改動是符合歷史真實的,在封建時代一個家族盛而衰,衰而再盛,官員的罷免查抄和復職重用都是可能的。曹雪芹表現的是一面,高鶚表現得是另一個面,他不是曹雪芹自然會有他的選擇。
第四: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賦予的思想和達到的藝術高度都是高鶚不能企及的,但是高鶚在后續中也到達了相當的程度。他塑造的形象和安排的結局也揭示一定真諦和體現了相當的悲劇美感。
第五:為天才曹雪芹的紅樓夢作的後續,歷史上出現不少,高鶚的後續能夠寫到這樣也是二百年來最高的水平。我們應該承認他沒有達到原著的水平,而且有些地方違背了曹雪芹的原意,但我們還是要承認他的價值,作爲續作他還是出色的成功的,他為紅樓夢的流傳立下了歷史的功績。
2007-4-11 23:25 PowerLu專題四:其罕见的复杂性和独特性的主题

主题是作家从生活中选择而借形象表示给读者的东西。是孕育在作家体验中的思想。是作家寓于作品中的主旨。是不以读者和评者的意见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紅樓夢》的主要内容的描寫
1):賈傢的社會生活,與他緊密聯係的王史薛三個家族。
2):賈寶玉的思想性格和他的戀愛生活,這是中興位置和主要情節,串聯起其它的人物和活動。
3):另一組貴族女子,直接或間接的和寶玉的關係。
4):寳黛釵的戀愛婚姻是作品的主要情節。
5):一些和寶玉並不關聯的事情。

〈红楼梦〉是康雍乾统治时期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通过对以荣、宁两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衰亡过程的描写,反应了封建社会末期复杂的社会矛盾。包括主子和奴隶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封建正统思想和反封建思想的矛盾,甚至接触到了农民和地主的矛盾以及当时仍存在的民族矛盾。形象地展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痛绝之情以及他向往自由的幻想和理想。他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历史价值

以宝黛爱情为代表的封建家族衰亡史说(现在承认的)
持这种观点者认为这本书反应了18世纪中页封建末世的诸种社会矛盾及虚伪吃人的封建礼教,男女不同的道德标准、误尽人才的科举制度,真实地、艺术地反应了极为深广的社会生活。荣、宁两府宛如封建政权的缩影,通过贾家由盛而衰的过程,揭露出封建统治阶级反动本质,显示出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必然衰亡的命运。
下面分五方面说明:
1、典型环境的描写:故事开头便写出四大家族一损即损一荣即荣,大家都联络有亲,四大家族如何扩大势力?——老太君是史家小姐,王夫人是王子腾(中央大员)之妹,王熙凤是王子腾内侄女,薜姨妈是王夫人之妹,薜宝钗又成为贾家之妻,这四大家族上通朝廷下接周府,盘根错节,既有世袭的官爵又占有大量的土地,而且又经商放高利贷,这样的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三个一体的剖削集团的兴衰变化也可以看作封建社会的缩影。(第四回:封建恶吏贾雨村送林黛玉到京城,在结构上是线索人物,在典型环境中是封建社会恶吏之代表,由此看出封建社会的吏治高度集中地展现出来了,让我们看到封建社会。他的出现对典型环境的揭露和批判都是极为深刻的。

2、政治危机 (第二回龙子兴说:“谁知这钟鸣鼎食的人家如今养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是点睛之笔。它标志着荣、宁两府已后继无人,在政治上发生了严重的危机,作者写了18世纪贵族阶级垮掉的一代,他们用自己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在挖封建大厦的墙角,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细节写了老爷少爷们的丑恶本质,说明他们已经失去了任何发展前景。

3、经济危机〈红楼梦〉言:人口日多,事务日盛,祖谱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帷谋划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检。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52回写贾宝玉出门)这说明两府的经济问题,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往往是同时发生的,〈红楼梦〉用大量篇幅揭露造成经济危机的挥霍和奢华。省俭和剖削阶级的本质是绝缘的,他们需要用物质上的贪欲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互相影响,恶性循环,从而加速灭亡

4、内部矛盾 伴随着经济危机而来的还有统治集团内部无休止的矛盾和各派系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这些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虚伪的封建家庭的宗法伦常关系早已被剥削阶级个人的利害关系所取代。第72回写了五种矛盾:夫妻、妻妾、主奴、奴与奴、统治阶级内部大鱼吃小鱼的矛盾。
  父子矛盾:贾赦和贾琏 母子矛盾:贾母和贾赦   母女矛盾:赵姨娘和探春
  父女矛盾:贾赦和迎春 婆媳矛盾:刑夫人和凤姐 夫妻矛盾:贾琏和凤姐
  兄弟矛盾:贾宝玉和贾环 妻妾矛盾:王夫人和赵姨娘

5、〈红楼梦〉还反应了复杂的社会矛盾
四大家族不是孤立、静止的,是置之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作者把贾家的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写,把四大家族由繁华到衰败的过程和当时社会存在的诸种固有矛盾交织在一起,看起来写一个大家族,事实上写的整个社会。反应了整个时代的本质特征。
如:A:农民和地主的矛盾(第49-53回)真实、深刻、形象、具体,〈红楼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曲折巧妙地触及到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在〈红楼梦〉中不占主要地位,这不是曹雪芹所要着力反应的,作者完全可以不接触这些,但〈红楼梦〉确实反应了广大农民的血汗是封建统治阶级挥霍享受的主要来源。
B、主奴矛盾〈红楼梦〉塑造了一系列聪明机智、富有个性而又敢于抗争的奴隶们的光辉形象,热情歌颂了被压迫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他的可贵的精神品德。例:48回写香菱。
C、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和市民的矛盾。薜家是现领着内帑钱梁、彩担杂货的大皇商,是大规模的高利贷主,(39回)也反应了王熙凤挪用公款放高利贷的事实。这些剥削对市民、农民的压迫都很重,损失极大。连冯渊(4回)和石呆子(48回)一类的小官宦都家破人亡,劳动人民就可想而知了。例:57回反应了高利贷也透出了其他消息。
D、以贾宝玉代表的初步民族思想和封建正统思想的矛盾。


总结:〈红楼梦〉对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描写是艺术创作的重心所在,若扔掉这一点,其思想价值及惊心动魄之处将大为减色。曹雪芹把这几种矛盾交织起来互相渗透,错综复杂又惟妙惟肖地反应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它写了封建大家族的衰亡,但并未局限于一个家庭,而是和史、玉、薜及江南的甄家联系起来写,揭示了极为广阔的生活面,反应了必然走向衰亡的本质和规律。  



專題五:人物的形象

曹雪芹把善良、刚直、含蓄、深沉、洒脱、豪放的优秀品格给予了所喜爱的人物。这是一种长期的积累之后朝夕揣摩之中的一种豁然的领悟,聚集起来成了林黛玉等众多好的形象。她们不仅是天地山川、精华灵秀之所纵,而且又是源远流长、文化传统的积累、作家个人强烈之感受三者融为一体后的再生。

霛芬秀異林黛玉
1、曹雪芹把他所有的才华和智慧,他把封建时代文人蔑视权贵敢于抗争的精神,聪颖俊逸、高雅倜傥的品质集中,把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艺术经验都调动起来,完成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林黛玉。

2、林黛玉的塑造是一个活的人富有典型意义的性格。她渗透着我国民族的心理气质和文学的优秀传统。她性格中凝聚着中国文化种种富有魅力的特征以及历代知识分子所追求的高尚精神境界。她是文化性格完美的样式,引起历代无数人的共鸣。

3、肖像及出场
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地、时隐时现地进行着。到了贾府后才从宝玉的眼中完成了出场的描写。
肖像的描写作者写林黛玉时感到了写实的困惑和局限,从而使用了写意的手法,使林黛玉具有空灵难以捉摸的美:“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4、以落花自喻
落花是一个无法由自己主宰的命运。封建社会的一切精神文明都是绞杀灵魂的绳索。黛玉身处逆境不屈地反抗,越被人践踏越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这是林黛玉从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秉承的性格和气慨,于是无奴颜媚骨的林黛玉征服了无数古人今人。

5、 纯真的感情
不失赤子之心的纯真之情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性格的特征,黛玉的纯情是一种未被封建社会玷污的高尚的感情,她一切根据个性的好恶,毫无顾虑地率意而行,没有任何伪饰也没有半点掩盖。心中所想即为口中所说。口中所说又是别人所不肯说的生活中的真相。这也是林黛玉独具魅力的原因之一。林的形象像孤峰独秀,优点是:可接受日光月华天光流云,但也必须接受暴雨狂风,雷轰电击。

6、 诗人林黛玉
林黛玉没有那个社会所需要的“德”,却有那个社会所不需要的“才”。在封建时代,精神越丰富就越痛苦,越高尚就越不幸福。几乎没有一个天才不是带着忧伤痛苦走完一生的。林黛玉那瘦弱的肩上正背负着几千年来伟大的孤独和寂寞,而“冷月葬诗魂”正寒森森地唱出她的人生归宿。

7、 林黛玉的爱情
曹雪芹把古往今来各式各样惊心动魄的爱情消化后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像封建社会少男少女的独特的表达方式。
8、 黛玉之死
林黛玉像一片落花,落到了人生的风暴里,她的死是人间永恒的遗恨,她的悲剧是性格与时代的矛盾造成的。黛玉之死是作者对女性的理解扩大到当时社会全面的观照,依托着作者对封建社会的认识和批判。
理想与光芒贾宝玉
特有的文学魅力走到世界文学不朽形象的最前列,一种天然的神韵令万众倾倒。不能模仿,无法因袭。智慧、才华、眼泪、心血孕育而诞生的典型,体现着作者全部的对人生的全理想。

一、肖像和出场
在惊奇、误解、传闻和议论的悬念中出场的,《红楼梦》中没有第二人。
肖像:浓墨重彩写宝玉的外貌、神情、体态、气质和服饰,这是现实主义的艺术杰作。
宝玉的形象是二百多年来最动人的少年形象,前文的悬念也为宝玉的出场作了反面的衬托。在后面的二首《西江月》里作者用了很多反语,从反面对宝玉形象的赞美,也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力量的偏见的讽刺和藐视。

二、性格形成和发展的特殊条件
一般条件是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熏陶;
他的性格的形成的特殊条件是内在的、多方面的。
1、由于贾母的溺爱和庇护,使宝玉得以在内帏厮混,因此没有过早地受到封建礼教的熏染和玷污。使他得以保持了那个社会最容易失去的天真和单纯。保持了那个时代一些难能可贵的品质。
2、贾宝玉虽然有不少公子哥的习气,但他究竟和贾珍、贾琏和薜蟠不一样,甚至他对封建社会某些腐朽面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因此产生反感。
3、在贾母、王夫人的双重庇护下,他得以保留自己小小的精神活动的空间,使他追求个性自由的要求有了一个发展的时机和缝隙。
4、但他又是极不自由的,他是所有目光集中的焦点。宠爱、期待太多了,自由空间就越来越小。

三、严酷的现实是性格发展形成的催化剂。
严酷的现实主要是指封建家长对宝玉“软硬兼施的两手”以及身边发生的一系列悲剧。
软是家长们对他的特殊的关怀和给与的特权。
硬是种种的限制,暴力手段的扼制,清除宝玉周围的同道,晴雯,金钏,鸳鸯,司祺等一些女们的悲惨结局,以及黛玉最后死去,让宝玉彻底的绝望,他“仰面大笑”者走出荣府,遁入空门是对封建社会最后的决裂。在这个意义上,现实的环境是宝玉性格形成的最重要的催化剂。

四、宝玉的精神寄托和社会对其影响
优秀的古典文学、哲学形成了优美的情操与性格。他的精神寄托在一群女儿身上,与他们在一起是最快乐的,并情愿在她们出嫁前自己先死了。而与黛玉的爱情是他更重要的精神支柱,佛学哲理和道家的学说同样是他的寄托,当最后家破人亡,诸芳散尽后一无留恋,遁入空门。
社会的影响首先来自家庭中姐妹丫鬟们,让他觉得女儿是圣洁的水做的,家长们的影响另宝玉没有做出十分激烈的反抗,珍、琏、薛蟠的影响使宝玉有些贵族公子的纨绔习气。现实的环境之外还有宝玉读的书对他影响深远,一系列的影响使宝玉的性格最重成型。

五、爱博而心劳
爱的内涵是包括对周围一切不幸者的关切之情。
宝玉所爱者,外有秦钟、蒋玉菡,内有群芳诸艳。心劳者因为爱这些人,敬这些人,然而却又保护不了,今日这个挨打,明日那个遭撵,他的“忧虑日甚” “爱博而心劳”体现了作者的美学理想。维护人的尊严、肯定人的价值、实践人的全面发展的任务还远远没有解决。所以贾宝玉这个特点是弥足珍贵的。
六、性格形成总述
林、宝的爱情描写打破了金榜提名的俗套,爱情描写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新高点,林的死猛烈地撞击了贾宝玉的灵魂,随之,贾宝玉对生活美好的憧憬与之同归于尽,随之,元妃、舅舅等人相继死去,所以,重振祖业,克振家声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贾宝玉身上,又有袭人、宝钗劝他,终于一跃而起把一切扔掉,带着永恒的憎恨削发为僧。可以说,仕途经济更紧迫地向他逼来,他哪管世人诽谤,要求着生活自由,不能安分守纪,要求思想自由,只念木石前盟,要求婚姻自由,所以贾宝玉是一个新人萌芽的典型,是个具有冲破民族主义思想的贵族阶级的叛逆者。



对林、贾的评价:
1、他们身上的民主的东西无论怎样微弱,总是新的东西,所以是可贵的。
2、说贾宝玉是叛逆是对他过奖了,他最多有点内心的不满和行动上的逃避,他对自己生活的时代并不理解,也没有深入理解的愿望和要求。
3、对林黛玉,第一阶段认为其性格有些可厌,第二阶段是厌而不腻,第三阶段是在叛逆的路上找到了方向。林黛玉便是如此不断向前进入叛逆性格的。

光景长新薜宝钗
这是一个最难有一个标准,争议很大的人物。鲁迅说:美恶并举,美丑泯绝
性格的两重组合——美恶并举
薛宝钗是历来有争议的一个典型,书中贯穿始终的人物,一位鲜艳妩媚的少女,雍容大度的风采,华贵端丽的形象。
她经史子集,融会贯通,诗词歌赋,博收广记。所有红楼梦的女子中,她的才华是最全面深广的,从“德”来说,作者把封建社会最完备的美德给了宝钗。
但是作者我们揭开了宝钗性格深层的帷幕,一个矛盾交织的网,宝钗的性格,在不同的视角下呈现出多重的意义。薜宝钗的貌:第四回:肌肤莹润,举止娴雅,28回:面若银盘,眼如水杏
薜宝钗性格里有冷也有热,
冷:金钏跳井,王夫人心理负担,其劝之
热:42回指出黛玉差错,说“男人们读书理国……”
49回劝史湘云,说“一个女孩儿……”
32回劝宝玉,
70回柳絮辞中透露出最灼热的人生理想。
薜宝钗的德:虽有百万家资,但她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素养,的确相当高洁,(28回薜蟠过生日。40回其室内摆设之俭朴,说明她守节安贫,气敛神藏,内蕴外朴)
薜宝钗的爱情:(8回识金锁,20回,与宝玉同路,21回,看戏,28回)
薜宝钗露出深层结构的心理活动表现在两次:
一次勃然大怒,29、30回
一次失声痛哭,34回

站在封建正统观念这个制高点上,对贪婪横加揭露,对落釜身亡加以嘲讽,宝钗也表现出忧国忧民的襟抱,也正是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封建思想是多么深的荼毒了她的灵魂。
她表面的冷不能掩盖她一种对封建社会最高理想追求的热,她是按封建社会的德,才培育的活生生的典型。
总之,她是体现着封建贵族的理想和愿望而诞生的完美的人格,在多方面地表现了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积极因素的同时,又表现了它的消极方面,在她身上闪现着作者理想之光,同时又宣告理想破灭的必然趋势。

薛宝钗人物形象的价值: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只有性格是神圣的,曹雪芹写出了成群的逼真鲜明的人物性格,这是中国小说史上的辉煌。由于作者的启迪,我们会透过人物性格的表面去发现蕴藏在性格深层的更为丰富的矛盾因素。
曹雪芹首先从理论上确定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是单一的,它是正反各个因素组成的复杂体。他塑造的形象中肯定中包含了否定,否定中有肯定的“美恶并举”的真实形象,他笔下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几乎没有只是反映社会一个方面的抽象化的形象。
我们在薜宝钗性格中正反两种因素的冲突,如热烈与冷静,优美与丑恶,真诚与虚伪等,既是深化统一,又呈现出多种交织,这在宝钗感情的闸门失控的时候,真情才能比现,才能看到性格的深层部分。使有限的形象展现出无限的内涵。这是中国小说史上美学的光辉。


末世强人王熙凤
文学史上最具时代特色,最有思想深度,艺术光彩的动人形象。
一,    出场的先声夺人式
浓墨重彩描写人物的服饰、体态、音谈、举止、神情、韵味写出一个光彩照人,华贵艳丽的形象。
二,    模样、才能与个性
模样儿极标志,言谈极爽利,心机极深细,男人万个也不及她。在各种各样矛盾中,游刃有余胜券在手。
表现其主要个性和才能的,通过“协理”,“设局”,“弄权”三个情节。
“设局”显出心思之果决——贾瑞调戏王熙凤,被王熙凤布下陷阱,直至整死。
“协理”:女强人的管理才干——宁国府千头万绪的杂务,整理得有条不紊。
“弄权”贪财狠毒的女强人——铁槛寺中,谋用官府力量害死两条人命,并坐收三千两银子。
三,    封建末世货币经济发展的时代,折光映照出王熙凤的形象,表现了她对金钱的狂热追求。
四,    纵情享乐的少妇,超越礼教的界限,表现出肆无忌惮的苗头,是一种新的畸形。
五,    凤姐有新旧两方面的特点:凤姐是旧封建家庭的女子,不曾读过什么书,但却经常看戏,生活在文化修养极高的贵族,也具有才干,正谓“不知书却能达理”。
凤姐性格中大多属封建社会少姐奶,但有些新特点:
1,对金钱的狂热追求
2,管理中不懈情面的作风
3,为探春庶出鸣不平,也是那个时代离经叛道的
4,资本理财思想
5,追求进口洋物品,不排除其身上商品经济的影响
六,    凤姐的悲剧意义
首先凤姐的才干做派,在古老的封建社会没有生命的活力,窒息了她的才干。其次,凤姐一生害人不少,制造了许多悲剧,而自己的结局也是悲剧,悲剧的制造者也同样制造了自己的悲剧。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令我们思考启迪。


万艳同悲的群芳形象
“原应叹息”贾氏四春
贾元春
  寂寞深宫里锁住的可怜的灵魂。少女时代对生活的憧憬,教幼弟诵读时的乐趣,楼台轩馆的记忆,到死也没有让她说出她要说的话。
“不得见人的去处”,揭示出皇权的不合理,元春用自己的青春生命为代价,换来贾府的一道屏障。用贵为皇妃的手法,写出更为凄惨的人生道路。(反封建的内容)

贾迎春
  非常酸楚的形象,一个性格温和的懦小姐,气质平静,没有强烈的喜怒哀乐,也没有色彩迥异的表情。懦弱,庸散,懒于计较的“超然”清态。迎春的“懦”不是她悲剧的主要原因,作者十分尖锐的通过孙绍祖这个形象讲出了这个少女牺牲的代价。
父亲以伍千两的银子将其“嫁”给了“中山狼”孙绍祖,后被折磨至死。迎春的悲剧是曹对封建宗法,伦理道德的控诉

贾探春
  作者着意刻画的一个。敏捷的思维,不凡的情怀,作者用“见之忘俗”说明她给人的感官。
才自清高志自高,住房布置行为处事反映个性志气,探春理家显出严于律己,全无私心,诗气豪迈,具雄大气概,都给人“不俗”的印象。
她最大的不幸是庶出,是她最大的痛苦和矛盾。她一直谨慎的维护着自己小姐的身份,因为她的身上流着父亲赐予她的贵族的血,她挺起胸膛做人,一步一个脚印。她给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打出了凛然正气,探春头脑清晰,审时度势,对家族的必然败亡看的清清楚楚。她说“……”
作者给这个女孩子这样的一个名字,叹息春天逝去不可挽回的命运。 “一帆风雨路八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作者发出“女权、人权”的呼喊。“意趣,理家,抄检”

贾惜春
没有母亲,父亲抛家求道,惜春孤僻冷落,抄检大观园时,她不肯留下入画。她好像一盆很少晒到阳光的花,别人没有给他温暖,她也不愿给别人春意。
她最终选择“独卧青灯古佛旁”,实在是她看不到更好的人生前途。(后四十四回大用笔墨。有理想敢于坚持的遁世者)

不由自主地沉醉——史湘云
自小无父母的湘云来贾府小住,是其最幸福的时光,她的个性充满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这位有男儿风貌,少女情怀的姑娘,没有忸怩作态,个性开朗,顽皮耿直,有点孩子气的天真。他性格中的无拘无束,几乎湘云的出现,都和美丽的画面相伴。后嫁于人品不错的卫若兰,但后守寡。(周汝昌探佚:宝、云最后结合)

无法抗拒的吸引——妙玉
脱尽凡俗,寄情缥缈的妙玉,偏偏在环境和现实中面临着精神和肉体的矛盾和分裂。“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陇翠庵的山门挡不住人间的七情六欲,与宝玉的关系微妙,凹晶馆联诗,她热切的感受着人生的快乐和痛苦,不能抑制得心愿和要求。妙玉是没有四大皆空,作者也感叹的说“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可惜高鹗后续,妙玉结局惨不忍睹,但曹的判词中妙玉依旧是“到头来,风尘肮脏违心愿。”太悲惨了。(品茶,乞梅,叩芳辰是其正文)



无声的血泪——秦可卿
  
深沉的悲鸣——李纨
  一个活生生的个性被礼教匡助而窒息的经过,一条漫长,寂寞的路从天到地,从脚下开始,一直到坟墓。李纨的文学评论,鉴赏,口才都有一定的水平,她有时也会玩的忘乎所以,(宝玉生日开夜宴),她没有青春丧偶那种变态的心理,即不泥古也不刻板,和别人相处关系融洽,心底也善良宽厚。但是封建宗法制度使她的青春,红颜,诗情画意,都随失去的丈夫一起埋葬了。

地平线上的两极——贾母和刘姥姥
出生金陵史家,嫁到贾家,贾代善的妻子。“连头带尾五十四年”成了这个家族的“太上”。
如果把贾府比作金陵塔,贾母就是“这座宝塔的第十三层的尖端,又有一个高高在上的金顶”贾母的特殊地位是没有人可以逾越的,从贾母的丫头鸳鸯和主子凤姐,李纨一个桌子吃饭都可以从一侧面来看出贾母的无上尊荣。
贾母疼爱孙子宝玉,居然帮着孙子瞒骗自己的儿子,宝玉挨打,心疼得一下子失去了理智,胡搅蛮缠起来。把祖母的纵容写得逼真,比一个祖母的爱写透,这是有别于父母的爱,表示出一个独特的典型。
年轻时的贾母从公公,丈夫那里看惯了创业主的恢宏气度和锐意进取,她身上也保留了这些素质,这种朝气和升腾的力量,保持到晚年,成为一个无可匹敌的贵族老妇人的典型现象。

她以一个穷苦乞食者的眼睛来看贾家,以便成为家族落败的目击者,因此她一进,二进,三进,历经盛衰。另外,作者从贵族的天堂掉落罪民的地狱,也尽力困苦中的互助,和见肝胆的友谊,他把这些珍贵的记忆载入卷册,借以说明作者的人生感受和美学追求。
一进荣府:提心吊胆,几经曲折,迈出了艰难也是胜利的一步。见到凤姐,拿到二十两赏银时,兴奋得不知道怎么说话。
二进荣府:贾母正好要找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说话,刘姥姥来了,被放到贾母的身边来表演,性格也进一步发展。在贾母身边,进大观园,吃饭时候,大扮滑稽样,逗得贾母和小姐们的开心。刘姥姥是聪明人,她需要满载而归的赏赐,舍得老脸为争来的银子让一家子不用为柴米担忧。
三进荣府的时候,贾家已经事败,机关算尽的凤姐也撒了手,刘姥姥不忘旧恩,怀着无限的同情,想方设法就出巧姐。
用善德来赋予贫穷的刘姥姥,作者的态度不是嘲笑,而是赞美。

紫鹃
黛玉的大丫环,她的身上突出了“忠善”她对黛玉无微不至的关怀,冷暖吃药,劝慰开导。和宝玉争吵之后的劝解,使任何人都不会说的,紫鹃给了黛玉姐妹般的温暖。
紫鹃也处处卫护着黛玉,为探出宝玉的真心,编出回苏州的谎话,害宝玉大病一场,闹得贾府混乱一片。有时她比黛玉更勇敢,大胆开放。她劝黛玉早做打算向贾母挑明,公然向薛姨妈要求做红娘代黛玉向贾母作媒。
黛玉临死只有紫鹃在陪伴,这一美丽的心灵同贾家上下漠视冷淡鲜明的对比。在黛玉死后,紫鹃决然出家,这位善良正义的姑娘以弃绝红尘的抗争结束了她在红楼梦里的演出。

晴雯
她是薄命司判词中第一位出场的,她的判词里充满了同情和遗憾。
“身为下贱”却是“心比天高”,绝不随人俯仰。“撕扇”表现出她出人意料的大胆和放肆,她虽身为丫环仍旧敢作敢为,这种赞扬的个性深的宝玉的喜欢。“补裘”则是表现出了“嘴硬心慈”的一面,虽然嘴上说着讽刺的话,却是挺着重病补了一夜。“探病”临死的晴雯再也不能抑制自己,她愤恨自己被人诬陷,同时用指甲为爱情的表征送给宝玉并哭道“既担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她的一生清白却冤屈而死,美丽刚烈的晴雯赢得读者的心。

小红
管家林之孝的女儿,口才和机灵是我们见到的丫头里最好的一个。小红有野心也有心计。一次机会让她得到凤姐的赏识。
她和贾芸的爱情也显示她的机智。她在爱情和事业争取到了暂时的胜利。
司棋
迎春的大丫头,王善保家的外甥女。司棋有些粗线条,脾气火爆,敢做敢当,司棋的故事主要是大闹伙食房,因为伙食不满意居然带着一帮小丫头到伙食房大打出手。另一个故事是她和表兄潘又安的私情,当私情被发觉之后,表现得比晴雯还勇敢,潘又安的逃跑让她含恨,但对自己的选择并不后悔。当最后其母亲不同意他们的结合时,两人一并殉情而死。司棋的故事让人神魂颠倒,她和金钏,鸳鸯,晴雯等人和演了大观园里那些小姐们不敢演得动人悲剧。丫头只是他们的身份,奴隶不是他们的灵魂。
香菱
全书中香菱用了三次名字,她在第一回出场,是甄士隐的女儿,名叫英莲,谐音也叫真应怜。三岁被拐卖,后来被卖给了冯渊,谐音也叫逢冤。同时又卖给了薛蟠,两家为此争夺,薛蟠打死了冯渊夺得英莲,替她改了“香菱”。薛姨妈将香菱长得好,人也好就给薛蟠作了妾。后来薛蟠娶了正妻夏金桂,夏金桂处处打压排挤香菱,还改了香菱名字为秋菱。
曹雪芹在判词中写香菱“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我们可以得知香菱是被夏金桂害死的,高鹗的续书已经背离的曹雪芹的创作原意了。
香菱跟着黛玉学诗,可以看出她一来聪明,二来刻苦,三可见她的高贵,诗在《红楼梦》中是象征着品味的,而她见到薛蟠哼出“一只蚊子哼哼哼,两只苍蝇嗡嗡嗡”的“杰作”该是多么痛苦的。

袭人
本来是贾母的丫环,后来给了宝玉,袭人本来也不叫袭人,因为姓花,宝玉因“花气袭人知昼暖”而替她改了袭人。袭人因为服侍宝玉很好所以得王夫人和贾母的信任,有意将她给宝玉作妾。袭人是宝玉众多大小丫头中最“素日殷勤小心”的人。
暗中,袭人是第一个和宝玉有性关系的丫头,曹雪芹在其判词里也流出感情色彩不佳的句子。历来评论者认为袭人是宝钗的补充,不只是因为她与宝钗一样待人温厚,也因为她内心很同意宝钗劝宝玉读书的话。袭人最后嫁给了优伶蒋玉菡,从和宝玉的关系来看她有一定程度的背弃,作为当时年代的一个角色,有尤三姐,司棋等角色的背景下,读者对袭人多少还是有点不满的。

尤二姐
个性懦弱,对贾琏抱有幻想,宁愿为妾,在贾府中受尽王熙凤的虐待,戏弄后吞金自杀而死,一切幻想以悲剧结束

尤三姐
  “终身大事,一身至一是,非同儿戏。“自由婚姻的大党的呐喊。柳湘莲欲推托这桩婚事,辜负一心等待他的尤三姐,三姐在悲痛绝望中自杀,柳也无限追悔而遁入空门。




焦大:
曹雪芹用一千字写出一个人的一生,由于作者的启迪,我们会透过人物性格的表层,发现隐藏在人的性格深层结构中更为丰富复杂的矛盾因素。焦大的性格世界就是一个各种矛盾的张立场,他那富于开拓性的创业精神和现实环境的矛盾日益加深,这对善良、热情、自尊心、进取心都极强的焦大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嗜酒把性格中的积郁完全勾勒出来,裸露出一个受了创伤的灵魂。他性格中的美、丑、爱、憎。积极与消极、狂悖与守理都在内心演算互相渗透交织,作者从他一生的经历中,从他现实处境中综合了纵的和横的各种因素所提取出的精华,却是一个人本质的突现。焦大年轻时可能有三种想法:1、立战功,封妻荫子,2、主奴意识不平等。3、劳动人民的善良

贾府那些泥做的男人几乎都是秉赋邪气而生的,但每个秉赋的百分比又是如此的参差不齐,所以张三要四各具面目。即使出现在同一阶级、同一环境、同一本质的千差万别的男人们,他们的思维方式、感情方式、实践活动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性格因素中的多少、大小、软硬、强弱的不同,就形成众多的性格差异。
2007-4-11 23:25 PowerLu专题六:《红楼梦》艺术欣赏
一、《红楼梦》心理描写
特点:
曹雪芹以人物内心的千变万化来反映客观现实的丰富多彩,纵横变幻的心理活动都说明了人的思想感情是客观外界的“物”的一种反映,不仅没有游离出反封建的巨大思想轨道,反而因为想象弛骋,联想自由,把古今、虚实、天上和地下、过去和未来一一有机地结合,表现得内涵分外饱满,容量超过负荷,给人以虽缤纷而不乱,虽形散而神聚的艺术享受。
红楼梦的心理描写逼真细腻,表现出人物四时朝暮,风霜雨雪的各种心理变化。
1、    咏怀式——最多最自然的一种“意识流”从作品中的人物主观出发,用意识流的方式揭示其内心的活动。红楼梦用这种手法,塑造被封建礼教压制心灵的少女,在诗的国土上,宣泄和表白,在林姑娘的诗中,我们可以听到她心灵的呼喊。《葬花吟》中“埋葬落花”的伤感形象暗示,象征了绝代悲剧形象林黛玉。
2、    梦幻式——描写梦境的意识流具有生活的依据。“病潇湘痴魂惊噩梦”中,笔势跳跃,种种联想,黛玉梦中的内容和情节却不是天外飞来的,是黛玉在贾府种种揭去面纱后的原形,她的梦简直就是那个社会宗法制度,伦理道德,恋爱,婚姻妇女一些问题的缩影。
3、    心理独白式——三十二回,宝玉在人前赞黛玉,而黛玉恰好听到,黛玉不仅又惊又喜,而且又悲又叹,淋漓尽致的泄露出深阁少女永远不会向任何人倾诉的秘密。
4、    复杂微妙的交叉式——开拓了艺术视野,用极细腻的手法,艺术再现了生活的真实。二十九回张道士给宝玉提亲,回来后宝玉不快,和黛玉争吵了一回,其实二人的心里“早存一段心思,只是不好说出来”宝玉的内心和黛玉的内心复杂又微妙的交错着,而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却显得不再重要了
5、    “潜流式”——在人物间歇的活动中暗暗呈现。在宝玉挨打之后,黛玉前去探望,之后宝玉便托晴雯给黛玉送去了旧手帕,在这题帕特定情之后,宝黛爱情绕过了激流险滩,两心默契,意识的交流不需要独白等方式,完全在一般的描绘中渗透出来。
6、    具有民族精神和气派的心理描写——对山川风物的感怀,忧国忧民的襟抱,幸福自由的向往,暴戾淫放的反抗,坎坷不幸的哀伤,表示出我们伟大民族的心理性格。曹雪芹为我们揭示封建末世的整个社会,也写出了第一流的典型人物和他们的心理世界。

二、《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通过作者的描述和描绘,一切情景如画般呈现在我们面前。
1、    逼真的传神美——
特点1、着色不多,神形兼备——描写环境方面,很少使用静止的描绘,而是在情节的进展中点染。
2、不分美丑,贵在独特——美的要写,丑的也要写,关键在于写出独特的气氛。晴雯被逐后宝玉去探视,那芦席,灶台,吊子等一些毫无光彩的破摆设,围绕着晴雯之死而写出,突出了浓郁的悲剧气氛。
    3、渲染烘托,情景相生——潇湘馆的描写,作者精心设计了和主人公气质相契合的环境,竹,梨香,一切都显示出和黛玉性格协调的色彩。在潇湘馆静深深的底色里是黛玉心灵的寂寞和忧伤。
2、漫画式的幽默美——诙谐,辛辣的语言后面是严肃的内涵,曹雪芹常在红楼梦中漫画的手法,勾画人物喜剧性背后的揭露和讽刺。写薛蟠生日的那一回,作者让他出尽了洋相,把“唐寅”读成了“庚黄”。而在“呆霸王调情遭毒打”一回里,作者表达出了鲜明的爱憎,,读者在滑稽可笑中感到封建社会的溃疡。
3、人物对话的个性美——个性独特的语言,准确描绘人物的独特气质。被失落感占据了心灵的李嬷嬷用谩骂的口气来迁怒袭人的话。到处钻营的贾芸遇到凤姐后奉承拍马的话。通过人物的语言,只几句话就把人的身份,地位,目的,心里都描绘得活灵活现。
4、含蓄的回味美——之所以富有回味美,因为既有丰富的内容又有丰富的内涵。如元妃省亲一回,作者写道“那不得见人的去处”正是封建高压下锁在深宫里的少女的命运。作者的话里掩盖着无穷的回味。
5、《红楼梦》是语言的海洋——朴素的,华丽的,流畅的,简练的,以及诗词歌曲,俗语,酒令等等都体现着语言的博大精深,有待我们学习研究,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
三、《红楼梦》的虚化艺术
虚化艺术是古典诗歌里的文学意境。钟嵘的“文已尽而意有余”曹雪芹将它嫁接到《红楼梦》中。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诗意美感不停留在艺术形象本身给予读者的美感力量上,而是发挥欣赏者的主观能动作用,让读者以自己不同的思想修养,文化水平、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去体会“余味”去补充作家所创造的形象意境,这种深刻的触发作用,使作品的艺术生命生生不已,光景常新。
1、    在人物的形象描写上,抓住审美对象的特征本质后,用极少的具体启示留下极大的遐想空间。如黛玉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2、    在景物描写中提炼最得神的一笔,之后让读者去审美加以现象,使读者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3、    写情不出出求现,二十若隐若现,把深刻的认识和缜密的浓缩提炼后在奉献给读者。

四:结构的宏观和微观
作品的宏观视角
1、    作品多层面多侧面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同一时间众多事件一一穿插。一件事情纵向发展的同时,横向盘绕着其他线索,交错重叠,不宜透视。
2、    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宝黛钗爱情婚姻为纠葛,及大观园的生活,众多年轻女子的青春悲剧相互穿插,所以红楼梦如一张多面的立体的网。(一树千枝)
  《红楼梦》与其他的作品不同在:《三国》以汉朝的衰亡,三国的鼎立,到统一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三个国家始终朝着历史的方向前进。《水浒》是以众多的好汉逼上梁山为线索来发展的。《西游记》更是以取经为目的开展的一系列故事。唯有《红楼梦》是每个人物在故事中独立又交织,成为《红》的一个部件,组成《红》的整体。
3、    前五回的统领性。它如同全书的朦胧缩影,是人物形象的蓝图,前五回每一回都是独立的结构,对于主题有重要作用。
第一回:甄士隐的形象对读书人起了一个象征作用,英莲对全书的少女定下了悲剧的基调。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对故事的背景和人物有了交待。
第三回:宝黛初会,以黛玉进荣国府的目光,转述了环境及人物的出场。
第四回:介绍“护官符”及薛家出场,红楼梦的人物有了更具体的典型环境。
第五回:全书的提纲,大量的人物判词,预言了故事,人物的发展和结局。
4、    全书的段落:
第一段:1~5回,全书的提纲,揭开结局的钥匙。
第二段:6~18回,秦可卿出丧,元妃省亲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开始,故事的沿主线发展。
第三段:19~54回,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豪华景象,宝黛爱情从曲折发展到相互默契,也为后来乐极生悲,“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伏笔。
第四段:55~80回,探春理家虽有成效,当无异补天,“试玉”为宝黛爱情悲剧埋下伏笔,“抄检大观园”有自杀自灭,树倒猢狲散的趋势。
第五段,81~120回,因为原稿失佚,后续也多违背作品愿意,虽然保持了悲剧结局,但是最终不得而知了。
作品的微观视角:
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细微又具体的安排,在主要情节的发展中的某一点派发出几条线索,然后几条线索交错展开,推动情节的向前。或在偶然性的“巧”上,有集中了必然性的“真”不会让人长生失真的感觉。

历史的作用:《红楼梦》结构的成功,如同他的人物,场景,细节一样,给我们留下精彩,辉煌的经典。是我们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研究,有了取之不竭的土壤,使我们在其中尽情地培养我们的艺术细胞,使千秋万代得以启迪和发展。


五、肖像和细节
1、《红楼梦》肖像描写就有刻划人物性格,展开故事情节,推动矛盾冲突,揭示主题的意义。
2、肖像描写的手法
(1)、侧重点不同的肖像——宝玉第一次见到黛玉的时候,只有容貌和神仪的描写,而略去了衣着服饰,在宝玉凤姐等眼里,再好的衣服也不足为奇,而吸引宝玉的是黛玉绝代姿容和卓越的风采。
(2)、情节中流动的肖像——肖像在情节发展中突然出现,它与人物的命运性格结合,并触动情节的发展。74回,王夫人把晴雯叫了来,对晴雯的一席肖像描写,不仅突出了晴雯的性格,让王夫人一看更加觉得晴雯的“妖艳”,带坏了宝玉。而且夹杂在绣春囊事件里,触发了故事中矛盾的激化。
(3)、语言行为刻画肖像——结合人物语言和行动,突出其本质的特征。在两宴大观园后,贾母偶染小恙,王太医出诊一段,作者用体现本质的语言,行动,写出了贾母慈祥,安富尊荣,吐属不凡的形象。
(4)、肖像描写中的一石三鸟——“羞笼红麝串”中,宝钗的肖像描写,引起了宝玉的痴念,从中也写出了宝钗少女的娇羞和幸福感。。同时迎来了黛玉的妒嫉,生气和点破报复宝玉的办法。她声称要看“呆雁”,故意将手绢一甩,打在宝玉脸上,这样的肖像描写,不仅表现了人物性格外貌,还写出来一组人物的心理。
(5)、画眼睛——《红楼梦》中一再出现描写宝玉的眼睛“晴若秋波”“目如点漆”眼睛的描写表达出宝玉本质的性格,因为他的眼睛通向心灵的世界。
(6)、反复皴染——这是前后照应,内外互补的方法,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更加清晰,让人看到具体生动的特写和局部的细微。第三回力凤姐出场时的举止打扮,一个光芒四射的外在形象,第六回刘姥姥见到凤姐时珠光宝气的少妇形象,到了三十六回撒泼大骂时“把袖子挽了挽”的泼妇形象。
(7)、不脸谱化、极端化——《红楼梦》里的奸雄,邪佞并不是在脸上打了印记,豺狼本性的贾雨村在书中作者也没有丑化他的形象,一个“言谈不俗”的正人君子样,夏金桂泼辣淫邪,曹雪芹笔下也是“鲜花嫩柳,与众姐妹不相上下”。作者不落俗套,写出了生活中的真人。
(8)、虚实相生的肖像——/《红楼梦》里写尽美女,而后来居上的宝琴,则是用了贾母的态度,宝玉的惊叹,探春的总结“别人都不及她”,而宝琴到底如何的肖像作者没有交代,而宝琴立雪图,让读者根据曹雪芹的意图,去进行美的创作。
(9)、服饰的作用——曹雪芹笔下的人物服饰都是经过精心挑选,与人物身份,地位,风格相吻合。王熙凤年轻少奶奶,粉脂堆里的英雄,大红大亮的云缎,珠光宝气的首饰。而黛玉的给人感觉就是超逸,淡雅,玉树临风。尤三姐和袭人。

细节的作用——
1、    艺术形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真正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一例外都是生活赋予的。作家必须熟悉他笔下的人物,不能只看到他的正面,还要看到他的侧面,背面,因此细节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写环境不仅要大出着笔,还要小处落墨,作者把纵横穿插的各种社会关系,用细节描写,一一展现,活画出那一段历史的社会风貌。
3、    情节方面,除了大起大落的主线外,千丝万缕的脉络层层叠叠,每一个发展中的细节都有过度作用。


六、红楼梦的共同美
1、美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同阶段之间是否有一些共同的美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2、《红楼梦》超越时间,空间的阻隔,冲破阶级,民族的局限,从而获得更广阔的共鸣。
3、《红楼梦》表现出进步的政治道德观,它代表了人民的理想和愿望,直至今天依旧吸引和激励我们
4、曹雪芹不仅发现美,欣赏美,而且创造美,读《红楼梦》就是美的享受。

以上是《红楼梦研究》的六个专题,这么多的笔迹量让我感到有点后怕,当时是怎么考出来的。


楼下是华师大中文系关于《红楼梦研究》课程的总复习和补充资料,可能和我们自学考试有点出入,但是总体还是用帮助的。
2007-4-11 23:26 PowerLu红楼梦判词 你要知道写的是哪些人













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渲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写的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是: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也有一首歌词云: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写云: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曰: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 湘江水逝楚云飞

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其断语云: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其书云: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 哭向金陵事更哀

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其判云: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其判云: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红楼梦>>十二支
< <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 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乐中悲]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喜冤家]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还构。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

  [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 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锈帐鸳衾。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第一章绪论
1 、解释“红学”
2 、论述:为什么人们常常感叹“说不尽的《红楼梦》?
第二章《红楼梦》的时代(无)
第三章《红楼梦》的作者
简答:曹雪芹一生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第四章《红楼梦》的版本
1 、解释:脂评本、
2 、解释:甲戊本
3 、解释:已卯本
4 、解释:庚辰本
5 、解释:甲辰本
6 、解释:程刻本
7 、解释:王瀣评本
第五章《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1 、论述《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2 、论述《红楼梦》每一回至第五回的作用。
3 、简答:小说第一回的《好了歌》与《好了歌注》有何作用?
4 、简答《红楼梦》借助爱情笔墨掩盖政治描写的特点。
5 、解释:《石头记》《情憎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
6 、简答:《红楼梦》中为什么首先出场的是刘姥姥?
7 、简答:第九回“闹学堂”的描写意义?
8 、简答:描写秦可卿之死的意义?
9 、论述:元春省亲是贾府的大喜事,为什么元春却以泪洗面,泣不成声?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10、简答:关于贾府败落的描写特点。
11、宝玉挨打的原因及意义?
12、宝玉挨打后,如何理解林黛玉的话语?
13、红楼二尤的描写意义?
14、抄捡大观园的经过及情节意义。
15、《芙蓉女儿诔》的寓意。
16、高鄂续写《红楼梦》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17、贾府衰败的原因是什么?
18、贾府权势丧失的原因有哪几个方面。
19、论述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特征。
20、宝玉在婚姻爱情问题上表现其性格的三点局限性。
21、为什么《红楼梦》重点写爱情婚姻问题?
22、《红楼梦》关于爱情描写的作用?
23、《红楼梦》描写贾府衰败的典型意义。
第六章《红楼梦》人物论
1 、解释“情不情”或“情情”
2 、简答《红楼梦》人物序列的几个特点。
3 、简答为什么说宝玉身上放射着“童心”的灵光?
4 、宝玉“弱的天才”的性格特征。
5 、《红楼梦》中各种“贾宝玉”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即贾宝玉的性格作为矛盾
的统一体是如何构成如何表现的。
6 、论述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7 、简答黛玉性格中的叛逆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8 、分析宝钗的性格。
9 、论述宝钗性格中的两重性(矛盾性)。
10、论述分析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第七章《红楼梦》的艺术论
1 、为什么说《红楼梦》是一部诗体小说。
2 、什么是《红楼梦》的矛盾主线?
3 、在《红楼梦》里,荣国府主要存在着哪些矛盾?
4 、解释:复观、辐射、流动、切入、融化、凝聚
5 、什么是曹雪芹眼中的“人生有价值的东西”?
6 、曹雪芹眼中的“人”究竟什么样?
7 、为什么说《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悲剧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8 、《红楼梦》是怎样表现历史的真实性?即真实性与必然性。
9 、为什么说《红楼梦》是几乎无事的悲剧。
10、论述为什么说《红楼梦》是历史意识的投影?
第八章《红楼梦》的地位与影响
1 、《红楼梦》的艺术影响。
2 、古典小说与古典戏曲之间的联系。
第九章《红楼梦》研究概况
1 、解释:旧红学、评点派、索隐派、新红学
2 、脂评的发现在红学史上的重大意义。
3 、评点家王希廉、张新之、姚燮的主要观点。
4 、考证派主要集中于哪些方面问题对《红楼梦》进行探讨?
5 、胡适对《红楼梦》研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6 、晚年的俞平伯对《红楼梦》研究的历史作了言简意赅的概括。主要表现在哪里?
7 、王国维对《红楼梦》研究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