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18:45:43

這是作者向昔日恩師墨瑞,一位垂死的老人家,學習生命之智慧的故事。對於「活著」這件事,我們總有自己的哲學,關於何者重要何者可忽視,每個人都有一番說法。然而,作者的恩師,他已能預知自己的死期,由他來說出生命中真正值得重視的課題,告訴我們應該如何生活,我們怎能不安靜諦聽?

====================================================================

 

¯       這是我老師「墨瑞」一生所教的最後一門課,每星期上課一次,地點在他家書房,窗口可看見一株芙蓉,粉紅色的花兒落地繽紛。上課是在每星期二,不用教科書,課目叫做「生命的意義」,老師是用他的人生經驗來教。

¯       死亡是件悲傷的事,但活得不快樂也是悲傷。首先,我們的文化讓人們無法「自知」和「自適」。我們教的東西不對,而你得要十分堅強,才有辦法拒絕這錯誤的文化,才能自己找到出路,創造自己的文化,這點多數人都辦不到。

¯       墨瑞卻說到做到,早在生病之前,他就有自己的生活文化。他寧可花時間吃東西及欣賞大自然,寫信給遠方的朋友,也不浪費時間看電視喜劇或本週精選電影。他建立起人際活動的小天地,談心、交往、關懷,這些活動讓他的生活盈滿。

¯       生命是一連串的來回拉鋸。你想做某件事,但被迫做別的事。某件事傷害到你,而你知道這不應該。你把某件事視為理所當然,但你深知沒有什麼理所當然的事。對立面的衝突,就像拉長的橡皮筋,而我們大多數人都活在其中。

¯       太多人像是行屍走肉,就算他們做著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也似乎是半睡半醒,這是因為他們追逐的目標不對。生命若要有意義,就要投入去愛別人、去關懷你周遭的人,去創造一些讓你活得有目的、有意義的事情。

 

第一個星期二 我們談這個世界

 

¯       「如今我是在受折磨,我比起以前來,更能對受苦的人感同身受。有一晚我在電視上看到波西尼亞人在街上奔逃,槍砲隆隆,無辜的人成為犧牲品…..我就哭起來了。我對他們的苦難感同身受。我和他們素不相識,可是我幾乎是…..一顆心向著他們。」

¯       在人生的終局,死亡讓所有的人變得平等,讓素昧平生的人也會為彼此的命運落淚。

¯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是學著付出愛,以及接受愛。我們以為自己不值得愛,我們以為若是接受了愛,會變得軟弱。不過有個智者說得對:「愛是唯一理智的行為。」

 

第二個星期二 自憐自艾的善用

 

¯       「人都免不了自憐自艾,我摸摸自己的身體,動動手指手臂,動動我還能動的部位,為我失去的東西悲傷。我悲傷我這種緩慢無情的死法,然後我就停止悲傷。」

¯       「就這麼簡單!如果必要,我會好好哭上一場,但哭過後我會專注在生命中仍未失去的種種好東西上面:包括來看我的人、我聽到的事情,還有你(米奇)─ 如果是星期二的話。因為我們是星期二伙伴。」

¯       「我不准自己進一步自憐,每天早上一點點,流幾滴淚,就只是這樣。我想到我認識的許多人,他們有多少時候都在自憐自艾?若是每天限制自己只能自憐多少,該會多有用。只能花幾分鐘自悲自嘆,然後就迎向這一天。」

 

第三個星期二 你的遺憾是什麼?

 

¯       莫瑞以著他的勇氣、幽默、耐心及開放態度,可說是從一個相當不同的角度、一個更為健康的角度、一個更為合理的角度來看待生命。而他就快死了,這和我們所認識的任何人都不一樣。

¯       如果今天是你活著的最後一天,你的遺憾是什麼?我們的文化不鼓勵你思考這些事情,一直到你死了為止。我們整天忙著以自我為中心,關心事業、家庭、賺錢、還貸款、買新車,我們忙著千頭萬緒的瑣事,一天過一天,不習慣退後一步,冷眼旁觀自己的生活,然後問一句:人生就是這樣嗎?我所要的就是這樣嗎?是不是少了些什麼?

¯       雖然如此,想要找到明確的答案,似乎仍遙不可及。你應該關心別人還是關心自己?是要回歸傳統價值觀,還是把傳統當沒用的舊貨丟掉?要追求成功還是追求純樸?就是說不 (Just say no) 還是儘管去做 (Just do it)?

 

第四個星期二 學會死亡,才能學會活著

 

¯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有一天會死,但沒有人把這當真。不然的話,我們就不會這樣,我們對死亡的觀點都是在欺騙自己。

¯       但是有個比較好的辦法:你確知自己會死,並且隨時做好準備,這樣就好得多。這樣你在活著的時候,就可以比較投入。

¯       譬如說:學佛教徒那樣,每天都想著有隻小鳥兒站在你肩上,問著:「就是今天嗎?我準備好了嗎?我一切都盡力了嗎?我是否問心無愧?」

¯       「只要你學會死亡,你就學會了活著。」

¯       如果你真的傾聽你肩膀上的那隻鳥兒,如果你真的接受你隨時可以死去的事實,看事情就會相當不同。你會把一切都剝除掉,專注在重要的東西上,你也可能不會像現在這麼爭強好勝。

 

第五個星期二 我們談家庭

 

¯       「我想,我們這幾個星期討論下來,家庭的重要性是有增無減。事實上,如果沒有家庭的話,今天我們根本沒有立足之地,沒有任何依憑。我生病以來,愈來愈感受到這一點。如果你沒有家人的支持、關愛、照顧和關心,你就幾乎什麼也沒有。愛最為重要,大詩人傲登說:『不相愛,即如死滅』,沒有愛的話,我們都是折翼的鳥。」

¯       「家庭就是如此,不只是互相恩愛,還要讓對方知道你在關心注意著他。我母親過世時,我最感痛失的就是這種感覺,可以說是精神上的安全感 ─ 知道你的家人總是在一旁守護著你。這沒有別的東西可以取代,金錢不行,名聲也不行。」

¯       「沒有別的經驗比得上生兒育女。」就這麼簡單,這件事沒有別的可以取代,朋友不行,愛人也不行。如果你要對另一個人負起完全的責任,學著如何去給予最深的愛與關懷,那你就應該生小孩。

 

第六個星期二 感情與執著

 

¯       「試著超然於經驗之外,這很重要,不僅是對我這樣快死的人重要,對你這樣健健康康的人也很重要。要學著超然而不執著。」

¯       不執著的意思,並不是不讓感覺經驗穿透你,事實上正好相反,你要讓它完全穿透你,這樣你才能將它放下。如果你壓抑情緒,不讓自己完全體驗它,你就無法不執著。因為你害怕痛苦,害怕悲傷。

¯       但你若全心投入這些情緒,讓你自己整個人沒入其中,你就完完全全體驗到它。你就知道什麼是痛苦,什麼是愛,什麼是悲傷。唯有如此你才能說:「很好,我體驗了這個情緒,我認出了這個情緒,現在我就從中脫身。」

¯       孤寂感也是一樣,你放手讓它去,讓眼淚掉下來,完全感受它,但最後你要說:「很好,這是我這一刻的孤寂感,我不害怕孤寂感,但現在我要把孤寂感拋開,我曉得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情緒感覺,我要去體驗它們,但我不會執著。」

 

第七個星期二 擁抱衰老

 

¯       「我是生性獨立的人,因此我總會抗拒這一切 ─ 包括下車要人摻扶、穿衣服要靠別人等等。我感到有些羞恥,因為我們的文化告訴我,如果我們不能自己擦屁股,是丟臉的事。但慢慢,我想:別去管我們的文化怎麼說,我大半輩子都是對這個文化置之不理的。我才不去感到羞恥,這有什麼大不了的?」

¯       「於是奇怪的事發生了,我開始享受我的依靠別人。如今當他們把我翻過身去,在我屁股塗上藥膏以防止發炎,我覺得很享受。或是當他們擦拭我們額頭,或是按摸我的腿,我享受極了。我閉上眼睛,沈浸其中。這些讓我覺得似曾相識。」

¯       「這很像是回頭當個小孩。有人幫你洗澡,有人把你抱起來,有人幫你擦拭。我們都知道怎樣當一個嬰孩,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小孩。對我來說,這只是回想起如何享受它。」

¯       七十八歲的莫瑞,施之於人時他是長者,受之於人時他是嬰孩。

¯       我問墨瑞:你難道從來不怕老嗎?

「我擁抱年老!很簡單,你年紀愈大,就懂得愈多。年老並不只是衰老,它是成長。它不只是年復一年離死愈近的消極面,年老也是你瞭解到你將要死亡的積極面,而你因此更懂得好好過活。」

¯       人們總是希望還年輕,你知道這代表什麼?這是對生命的不滿意,對生命的抱憾,沒有找到生命的意義。因為你若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你不會願意從新來過,你會想到繼續向前。你想要看得更多,做得更多。

¯       如果你一直不想變老,你就一直會不快樂,因為你還是會變老。而且,你總有一天會死去。

 

第八個星期二 金錢無法替代溫柔

 

¯       「我們國家一直進行著一種洗腦。你們知道他們怎麼洗腦嗎?他們把某件事一說再說、一再重複,我們國家做的就是這碼子事。譬如:擁有東西是好的,賺更多錢是好的,置產愈多愈好。總之,多就是好。我們對自我灌輸,也讓別人對我們灌輸,一而再,再而三,直到再沒有人會有別種想法。於是,一般人都被這一切蒙蔽了,他根本看不到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

¯       「我這輩子不管在哪裡,碰到的人都是想東想西、要這要那。例如,想要一輛新車、想要一棟新房子。然後他們會迫不及待地告訴你買了這個、買了那個……..」

¯       「你知道我怎麼解讀這種情況?這些人都是渴望『為人所愛』,才拿這些東西做替代。他們擁抱物質,以為這樣自己就獲得擁抱,但這樣做沒有用。物質的東西永遠無法取代愛,或是溫柔、親切,或是同胞手足之情。」

¯       「金錢無法替代溫柔,權力也無法替代溫柔。我坐在這裡,離死不遠,可以坦白告訴你,當你最需要溫柔的時候,不論你有多少的金錢或權力,都無法給你那種感覺。」

¯       「在我們這個國家,對於我們想要的東西或我們需要的東西,常常分不清。例如:你需要食物,你想要一客巧克力聖代。你必須對自己誠實,你不需要最新款的跑車,你不需要佔地最廣的房子。」

¯       「說真的,你無法從這些東西獲得滿足。真正給你滿足的是不吝將自己擁有的東西與人分享。」

¯       「我指的不是金錢,我指的是你的時間,你的關懷。有很多地方可以讓你這樣做,你不需要太大的才能,他們要的也許只是有人作作伴兒。你和一個孤單老人玩玩牌,你就贏得自尊,因為有人需要你。」

¯       「要找尋生命的意義,就要投入去愛人,投入去關懷你周遭的人,投入去創造一些讓你活得有目的、有意義的事情。注意!這其中沒提到賺錢。」

 

第九個星期二

 

¯       「我不會擔心死後會被人淡忘,我曾和那麼多的人有過深刻又親近的交往。愛讓你活在人間,就算你死了也活著。」

¯       「米奇,我們所進行的這些談話,你回家後不會有時聽到我聲音嗎?當你一個人的時候?也許坐飛機的時候?也許在車上的時候?那你就不會等我一死就忘記我。你想到我的聲音,我就還活著。」

¯       當莫瑞和你在一起,他是真的和你在一起。他會直直看進你眼裡,聆聽你講話,彷彿全世界只剩下你們兩人。如果我們每天早上第一個碰到的,不是女侍或老闆的臉色,而是像莫瑞這樣的人,世界會變得多美好。

¯       「我相信人要『全神貫注』。這是說,你應該和你眼前的人同在。我現在和你講話時,我試著全心放在我們之間的溝通上。我現在跟你講話,想的就只有你。」

¯       莫瑞生命最後幾個月中登門造訪的許多客人,有不少不只是出於他們對莫瑞的關心,也是為了領受墨瑞對他們的關心而來。這個瘦小老人承受著病痛死苦,但他們從他那邊得到他們一直想要的東西,也就是一個可以傾聽他們心聲的人。墨瑞是大家心目中的理想父親角色。

 

第十個星期二 婚姻

 

¯       婚姻,我認識的幾乎每個人,都有婚姻問題。有人的問題是結婚,有人是離婚。

¯       「我替你們這一代的人感到可悲。在這個文化環境中,你們滿心企望找到一個所愛的人,因為整個環境最欠缺的就是愛。他們不是太過自私,無法真正的愛人與被愛,不然就是興沖沖結了婚,六個月後就離婚。他們不知道自己想從對方身上得到什麼,他們不知道自己是誰 ─ 所以他們又怎麼知道和自己結婚的是誰?」

¯       「我知道愛情和婚姻有幾條不變法則:如果你不尊重對方,你會有很大的麻煩。如果你不懂如何折衷,你會有很大麻煩。如果你們之間不開誠佈公,你會有很大麻煩。而如果你們的生命沒有相當的共同價值,你也會有很大麻煩。」

 

第十一個星期二 不要為文化所欺騙

 

¯       墨瑞相信人性本善,但他也看到他們會改變。

「人們只有在受威脅時才變得醜惡,這是我們的文化所致。因為他們隨時擔心丟掉飯碗。你若感覺受到威脅,你只會先顧自己。你開始把錢奉若神明,這都是這個文化害的。」

¯       「我說要建立自己的次文化,意思並不是要你對周遭的規定都置之不理。舉例來說,我不會光著身子到處跑,我不會闖紅燈。這些小事我一定遵守,但大的事情 ─ 我們怎麼想,我們看重什麼,這些你得要自己選擇。你不能讓任何人或任何社會,為你決定這些事情。」

¯       「以我的情況來說好了,人家覺得我現在本該不好意思的事 ─ 沒辦法走路、沒辦法自己擦屁股,有些早上醒來只想哭,這些事本質上都沒什麼丟臉或不好意思的地方。」

¯       「女人不夠苗條,或是男人不夠有錢,也都是同樣的道理。我們的文化要你這麼想,但不要上當。」

¯       「生命一開始時,我們是嬰孩,得要靠別人才能存活,對吧?到生命盡頭,你若變得像我一樣,你也需要別人才能存活,對吧?」

 

第十二個星期二 寬恕

 

¯       「在你死前寬恕自己,然後寬恕別人。」

¯       「心懷仇恨或頑固執拗,有什麼好處呢?我真後悔自己生命中的這些事情。傲慢、虛榮,我們為什麼會做出這些事來?」

¯       「我們要寬恕的不僅是別人,我們也要寬恕自己。寬恕自己沒去做的事,寬恕自己本應該去做的事。你不能因為任何事而終身抱憾。」

¯       「寬恕自己,寬恕別人,不要遷延。不是每個人都像我有這段長時間,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幸運。」

¯       「我悲歎自己所剩不多的日子,但我也珍惜這個機會,它讓我可以把事情做對。」

¯       「要有惻隱之心,彼此照顧扶持。只要我們學到這一點,世界就會變得美麗許多。」

¯       「不相愛,即如死滅。」

 

第十三個星期二 如何設計完美的一天

 

¯       「昨晚我發作得很嚴重,持續了好幾個小時,我真的不曉得自己是不是撐得過來。我喘不過氣來,整個人都快窒息了。一度我開始意識模糊…..接著我突然感到一陣平靜,我覺得自己準備好要走了。」

¯       「那是一種難以置信的感覺,感覺對當下發生的事坦然接受,完全心平氣和。我那時想著上星期作過的一個夢,夢中我走過一座橋,前往未知的所在。不管那會是什麼,我都準備好了要踏出那一步。」

¯       「對於死亡要感到心平氣和,那就是我們要追尋的。如果我們到最後知道,我們可以安然接納死亡,那麼我們就可以做到那件最大的事 ─ 安然接受生命。」

¯       「死亡是自然的。說真的,我們對死亡大驚小怪,因為我們不把自己視為自然的一部份。我們覺得自己是人類,所以就高於自然。其實,我們並不高於自然。凡有生,必有死。」

¯       「只要我們彼此相愛,並記得我們有過的愛的感覺,我們就雖死猶存。你所曾激起的愛意,都仍存留於世,所有的記憶都還在。你應沒有死,你仍活在那些你曾經打動的人,曾經互相扶持的人們心中。」

¯       「死亡結束的是生命,不是關係。」

¯       作者問墨瑞:如果有人可以揮舞魔杖,讓你好起來,你會不會想要變回從前的你?

「我不可能變回去的,我現在已經是不一樣的人。我的態度不一樣了,我對自己身體的看法不一樣了,我知道了自己以前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我努力想解答人生的大問題、終極問題,那些終日揮之不去的問題。一旦你開始思考這些大問題,你就再也抽不開身了。」

 

第十四個星期二 我們說再見

 

米奇最後一次去看墨瑞,並沒有真的上課,因為墨瑞已不太能講話。墨瑞只能啞著嗓子說:「愛…..你!」「我們…..這樣子…..說再見!」於是相約下星期二再來,但這卻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墨瑞在那週的週六便過世。幾天後舉行了告別式,墨瑞葬在一處林蔭綠草、山巒起伏的墓園裡。葬禮後米奇在心裡和墨瑞說話, 似乎得到墨瑞的感應,因為墨瑞曾答應過他:「你說話,我聆聽。」米奇突然明白了為什麼,那天正是他們約定的第十五個星期二。

 

後記

 

從本書描述的「最後十四堂課」中,我們聽到一位長者的肺腑之言。但相對而言,這十四次聚會也是對一個垂死者的臨終關懷,使他含笑而終。

 

由於長期生病,墨瑞才會徹底覺悟而變成完全不同的人,才會有截然不同的關於生命的看法。正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書中所指「錯誤的文化」是指美國的資本主義文化,但何嘗不是今天的世界文化?而台灣文化豈不更糟?我們只會把資本主義的缺點全盤吸收,社會上充斥著冷漠、現實和功利。我們若不及時挽救,20年後到今天的中生代退休的時候,台灣的社會問題就會全部出現。

 

「希望園區讀書會」以及「生活小品」的宗旨就是要走出今天的劣質文化,培養一個覺醒的、關懷的和利他的次文化。今天,讀書會的伙伴們都分享了這個次文化的果實而在成長的生命中充滿了喜悅。我們的終極目標是,有一天這個次文化也會變成台灣的主文化,使台灣也能成為一個樸實、祥和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