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孩子一生的五项特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47:30

王飞博士家庭教育方法课:

                 决定孩子一生的五项特质                

作者:王飞、邱羽    分类:家庭教育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定价29.8


本书是王飞博士“影响教育”系列丛书之一。作者王飞博士是国内著名的学习方法专家。著有《学习快车——优秀学生训练系统》《学习快车——王飞博士问答式学习方法课》等书。作者提出著名的影响教育理论:优秀的学生不是老师“教”成的,而是“影响”造成的。“教”只能几年,“影响”却是一生。


字: 思维 教育 人际沟通 特质 修养 学习方法

       

决定孩子一生的五项特质

在旧金山时,曾听到一个老人讲起这样一件事。他说,在美国,华人是个总能创造“奇迹”的群体。第一代华人刚刚到达美国时,与其他“淘金族”一样,除了梦想剩下的只有力气和活下去的信念。他们去做各种各样的苦力。然而,他们不像其他种族的人那样用挣到的钱追求个人享受,而是节衣缩食,积攒每一分钱,留下最基本的生活费用后,全部投资到子女的教育上。

·          


前言(1

·         前言(2

·          

·         特质一 说心(1

·         特质一 说心(2

·          

·         特质一 说心(3

·         特质一 说心(4

·          

·         特质一 说心(5

·         特质二 读书(1

·          

·         特质二 读书(2

·         特质二 读书(3

·          

·         特质二 读书(4

·         特质二 读书(5

·          

·         特质二 读书(6

·         特质二 读书(7

·          

·         特质二 读书(8

·         特质三 写口(1

·          

·         特质三 写口(2

·         特质三 写口(3

·          

·         特质三 写口(4

·         特质三 写口(5

·          

·         特质三 写口(6

·         特质三 写口(7

·          

·         特质三 写口(8

·         特质四 会玩(1

·          

·         特质四 会玩(2

·         特质四 会玩(3

·          

·         特质四 会玩(4

·         特质五 一路坚持(1

·          

·         特质五 一路坚持(2


决定孩子一生的五项特质 兴趣探源

兴趣是一种个人的感觉:对过去做过的事情非常满意;将来还愿意继续做。兴趣的特点:兴趣是一种“敝帚自珍”的感觉;兴趣是一种“自己跟自己的过去对比”后的成就感;兴趣是一种自我陶醉的快感。希望我们的孩子对自己所做的事都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显示着最初出现的能力。因此,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

·          

·         问世间,“兴趣”为何物

·         如何开启一个兴趣呢?(1

·          

·         如何开启一个兴趣呢?(2

·         附:背《论语》轶事

决定孩子一生的五项特质 下 篇 “影响教育”百花园

我一直认为,学习好的孩子分为两种(王博士说:赏识和严教都能成材)。一种是天赋高,天生就喜欢学,这种孩子属于马不扬鞭自奋蹄的类型,以学习为最大的乐趣,自然是在一片赏识声中成材。另一种是父母严教、影响的类型。小学时,我最好的朋友,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考最好的分数、上最好的初中、高中、大学、考研、考博、出国深造……

·          

·         “影响教育”志愿者感言(1

·         “影响教育”志愿者感言(2

·          


·         花园硕果(1

·         花园硕果(2

·          

·         花园硕果(3


前言(1

在旧金山时,曾听到一个老人讲起这样一件事。

他说,在美国,华人是个总能创造“奇迹”的群体。第一代华人刚刚到达美国时,与其他“淘金族”一样,除了梦想剩下的只有力气和活下去的信念。他们去做各种各样的苦力。然而,他们不像其他种族的人那样用挣到的钱追求个人享受,而是节衣缩食,积攒每一分钱,留下最基本的生活费用后,全部投资到子女的教育上。不管自己受多少煎熬,也要让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所以大部分华人家庭第二代就能脱离社会最底层跻身于上流社会。在高校毕业典礼上,经常有这样的感人场面:

华人学生发表感恩致辞时,都是满面泪水、泣不成声地从后台用轮椅把自己的父辈推出来——刚刚五六十岁的人却是皱面鹤发、佝偻残喘,但老人的目光中却闪烁的是“蜡炬成灰”的爱以及无比的自豪与荣耀……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以前是,当今是,以后也不会变。

现在家长的素质越来越高,孩子的数量较以前越来越少。这为“家庭教育”的实施准备了先决条件。在孩子的幼年时期乃至更早阶段的教育成了一个潮流,甚至成了家长必修课。

每一次我讲完课后,便被围住追问林林总总的问题,概括如下:

“王老师,我们家的孩子还小,我们做父母的也有时间来教育孩子,希望能从小抓起,在孩子的幼年时期多给予孩子些终生受益的东西。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没有你们家做得那么好,把孩子培养得那么优秀,但我们的孩子刚上小学,时间上还来得及,我们今后应该如何纠正偏离的轨道让孩子走上坦途?”

“我们家的孩子现在做得还好,在今后如何将好的方面坚持下去,另外,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朝着哪个方向前进?”

“我们家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该怎么样引导才能让他们对学习产生热情呢?”

……

针对以上问题,我把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及实验方案收录成册。

希望这些文字能如提出“影响教育”理念的初衷,对各位读者朋友产生些微“影响”。

作 者    

2009615日于北京

“影响教育”理念

观念改变人生;方法成就人生;习惯塑造人生。

具体的解释:正观念,追根源;讲方法,重策略;养习惯,纠做法。

首先摆正认识,也就是观念,真正找到所出现的问题的根源所在,把握前进的方向;方法是轨道,正确的方法可以减少“弯路”,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从而事半功倍;沿着正确的方向,用最有效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来替代不好的习惯,纠正了做法,从而把学习进行到底。

伽利略曾经说过:“你不能教会别人任何东西,你只能帮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

爱因斯坦说:“我从未教过我的学生,我只是创造了一个让他们学习的环境。”

王飞博士说:“优秀的学生不是老师教成的,而是‘影响’造就的。教只能几年,而影响却是一生。”

作为外因的老师和家长,只能通过方法由外而内“影响”学生;而学生的改变,也就是通过纠正习惯自内而外塑造自己。

“影响教育”新语录

关于成功

普通人喜欢羡慕别人成功的结果;有心人总是学习别人成功的过程。

成功就是一场魔术,眼花缭乱的表象背后,真相简单得让你失望。

一个人的一生有多大成就,不是取决于你是什么样的人,而是取决于你认识什么样的人。

成功的难度不在于如何做一件事情,而在于你还能再重复做这件事情多久。

 

前言(2

教给孩子知识,他们只能受益一时;塑造孩子习惯,才能影响他们一生。

难是一个人不做某事的借口,同时也是其全情投入的理由。

关于说话

“口”是“心”之声。

未来是“口本家”——以口作为生存资本的人——的时代。

拿破仑说:“历史只不过是被人们承认的寓言故事。”历史是用“口”说出来的,未来也是用“口”说出去的。有“口才”一定是“人才”。

关于读书

读书是很好的学习,同时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读书可以增智、娱心、养性、延年益寿。

关于写作

文字是思想的外衣。

写作训练不是*人真事和亲身体会,而是运用语言技巧对真人真事和亲身体会进行加工。

成功的人未必写日记,写日记的人一定不平凡。

喜欢动笔写作的人即使不是“思想家”也是个“思想者”。

写作可以凝神,可以静气,可以开智,可以怡心。

写作是锻炼大脑的“体操”,收获的是“思想”的能力。

一个人的写作水平,不是取决于你练习写作过多少篇文章,而是取决于你研究模仿过大师的多少篇文章。

关于“玩”

人类在“玩”中开始思考,同时也是在“玩”中学会了思考。

人类是在“玩”中发现了探索真理的方法和途径。

“玩”是一种“学乐交融”的状态。

关于坚持

激情退却之后,剩下的是坚持。坚持的另外两个名称是,毅力和习惯。

没有一劳永逸,但可以一次播种,长久地收获。

关于学习兴趣

兴趣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做你喜欢的事没有用,必须喜欢你做的事。

真正的兴趣与动力不是存在于事情之内,而是隐藏于规则之中。

先喜欢然后去做,可以培养兴趣;先去做然后再喜欢,同样可以产生兴趣。

“成就感”是跟自己的过去进行纵向比较后的满足感。

“优越感”是用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进行横向比较后的喜悦感。

“挫折感”是用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较后的失望感。

关于快乐

四处追求快乐的人都不快乐,因为找错了地点,快乐只在自己的心中。

快乐是自己或者别人“定义”出来的。

快乐是一种心态,而不是一种状态。

关于教学改革

未来的教育模式:教师引路,学生赶路,家长督促。

教育的最终成果:告知正确的方法;培养超级自信;给予一路坚持的理由。

素质,是指一个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把困难分解为具体可以解决的问题的能力。

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可以让你尽情发挥的机会。

什么是教育? 教者做给他看,育者导给他学。

教育的任务是改造人消极的本能。

关于学问

作为“学者”,首先是自己在学习的人,而后才是值得别人学习的人。

“学问”乃“学习”与“问道”者也。

所谓“做学问”,是把别人或自己遇到问题,通过向书本和生活“学习”与“问道”,从而“明道”,进而“示道”“传道”“解惑”。

决定孩子一生的五项特质

家长作为孩子最早的启蒙教育者,作为孩子一生中影响最大的“影响者”,必须知道孩子出生之后,我们该给予他们什么以及该如何给予。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征途上走得更顺更好。

经过我们多年的观察、走访及研究,我们从各行各业的成功者身上提炼出五项最基本的卓越素质。教育者完全可以在孩子的早年时期,运用“影响教育”的基本理念,在正确的观念的指导下,运用督促、引导、分享、榜样等有效的方法,用习惯写入孩子的大脑主程序之中。

决定孩子一生的五项特质:

特质一 说心——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

特质二 读书——获取知识和提高个人修养的能力

特质三 写口——用文字表达思想的高级思维能力

特质四 会玩——对热爱的事情执著追求的能力

特质五 一路坚持——持久的动力与坚忍的毅力

这将是孩子在今后人生的奋斗中能获取优势的最有利的保证。

这将是家长在孩子的早年时期能给与孩子的最宝贵、最实用的财富。

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鬼谷子

特质一 说心(1

说心——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

所谓“说心”,是指用“口”说出“心中所想”。“心”(现代人称之为大脑),首先是自己这个个体的主人,伟大的“心”还能成为其他的“心”乃至万物的主人。不论是普通的“心”还是伟大的“心”,最早都是努力通过“口”向外界表达自己的。表达的好与坏、能力的高与低,直接影响着这颗心的能量。

无论哪行哪业的成功人士,首先要在“语言使用上成功”。语言学家讲,这个世界是由语言符号虚构而成的。你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语言构成的,都是假象。人都是活在一个由语言构成的世界里。拿破仑说过一句话:什么是历史?只不过是一部被大家承认了的寓言故事(What?s history But a fable agreed upon.)。可见语言能力对于一个人,乃至对于人类的作用有多么巨大。

所以,在孩子的幼年时期,家长作为启蒙者一定要有所作为,对孩子实施最早也最重要的影响。

作为一 

孩子开始学习说话时,给他们读故事,而不是讲故事

孩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从孩子开始学习说话就可以加以训练了,下面我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女儿小时候特别喜欢听故事。睡觉前要听,吃饭时要听,出去散步时也要听。还好,她姥姥是个小学语文老师能找到故事。由于那时工作很忙,我和我太太两个人在北京,双方的老人都不在身边,孩子断奶后就一直跟姥姥了。到两岁多才回到我们身边。刚回到我们身边时,也没觉得什么,不就是爱听故事嘛,讲故事不就得了。我太太把她小时候的事讲给孩子听,再往后就是编故事,编了半年后,实在编不出了,最后对我说:“我受不了你女儿了。整天让讲故事,哪有那么多故事讲,你给她讲吧。”我心说那还不好说。我到书店买了一套彩图版的《格林童话故事》,共20本。

刚开始的时候,我太太先自己看然后讲,后来干脆直接照本宣科。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一做法产生了神奇的效果。我女儿总有一天会明白,正是她妈妈的这一做法对她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后我太太和我有了时间就是和孩子一起看书,给她读。她每次都听得特别认真。很多时候一个故事念好多遍。一段时间后神奇的效果出现了。

有一次,一个朋友去我家串门,看见女儿自己坐在沙发上看书,朋友过去问:“你在看什么书呀?给我念念,我看你认识几个字了。”我女儿拿起书开始读,读完一面,翻到另一面。朋友惊奇地大瞪着眼睛,因为他想不到三岁多的孩子居然能认识这么多的字。事实上,她并不认识几个字,只是能把整本书上的故事背下来而已。

我也感到特奇怪,惊奇地告诉我太太。她不屑一顾地看着我:“你终于知道你是多么地不关心孩子了吧。这些童话书里的故事,她都能看着书,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这个好习惯一直这么持续,直到她上学。

我们都没想到的是这一行动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一、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一点对任何人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培养就成了关键。我听到许多对孩子教育有心得的人在谈到这一点时说,孩子在小时候学说话时尽可能地不用类似“吃饭饭、喝水水”之类的话,而是直接用“吃饭、喝水”这样正规的表达。此外,给孩子讲故事时要用标准且有文采的语言。这样的方法说起来容易,而真正做起来呢,做家长的未必就能做到。而我们现在提倡给孩子读书,这样家长只需要认字,有耐心就可以轻松地达到目的。

特质一 说心(2

在这一过程中,可能有些家长也为孩子的口音担心。其实这无所谓。孩子小时候听到学到的口音不是特别的纯正,不必担心,最重要的是语言能力的运用,发音只是语言中的一小部分,等他们长大后一上学就会纠正过来的。我们培养的是孩子运用语言思考的能力,人们不是用发音思考的。

二、自然而然地养成读书习惯

我们从来没有故意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也从来没有敦促她去读书。从小她就爱读书。其实,很简单,每天和爸妈一起看书,尽管她看到的大都是图画不是字,但她的心里很清楚她爱听的故事就在那里,所以,只要有了时间就看书,如果爸妈不在身边她便自己看,回想大人在该书该页上反复讲过的故事。慢慢将之成诵。

三、自然而然地在做事时能够集中注意力,并养成积累资料记忆的习惯

孩子小时候心里单纯,没有杂念,当他们听故事时,能集中注意力。这种训练的持续自然能锻炼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尤其是他们在重复听喜欢的故事时,不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同样信息的重复使故事在大脑里沉淀析出,从而形成记忆。所以这些训练不需我们家长去精心设计,只须做就可以了。人类的祖先已经通过漫长的进化用本能的形式把这些写入了孩子的大脑程序,原装就有,聪明的家长只需把这些功能激发出来就够了。

我女儿上小学后,有一次我有事去她们学校,路过她们班教室,许多孩子听到脚步声都扭头向外张望,而女儿却丝毫不为所动,专注于老师讲课,老师因此还表扬了她。

四、对语言的超强的理解能力是副产品

前面形成的这些好习惯,使孩子能在上课听讲时高度集中注意力。而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对学习数学产生了巨大的帮助。有不少低年级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数学应用题孩子自己看不会做,但是只要家长读一遍把题意解释清楚就会做了,这其实就是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差造成的。而我女儿从未有过类似的困扰,这也就是源于从小养成的习惯。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任谁也想不到 “孩子父母带着孩子一起读书,有趣的故事反复读”的做法竟能产生这么神奇、深远的效果。

作为二

引导孩子讲故事

孩子小时候,除了长辈给孩子讲故事外,有另外一点尤其不容忽视,就是“让孩子给长辈讲故事”。刚开始时,可能孩子讲得不好,没关系,多鼓励,多表扬。在自己的同类面前表现(或称炫耀,英文里叫showing-off)是动物的共性,不仅限于人类。

给别人讲故事的好处,我做了一下总结:

1. 一种词汇运用能力的训练方法。孩子小时候对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模仿(imitation)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即从“词”到“句”、从“句”到“段”的过程。孩子把听到的故事,运用听到的“关键词”串联起来,用故事情节的意境与情景把它们熔铸到一体。这不就是一篇“无字文章”吗?根据“我手写我口”的原则,所以,凡是擅长讲故事的孩子,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写作的好手。

2. 一条父母与孩子沟通的管道。孩子给家长讲故事,还是懵懂的孩子向家长传递他们对这个他们刚刚结识的人文和社会的初始价值观的“显示屏”。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选择所讲的故事实施“影响力”。孩子给别人讲故事时,最先听到的是自己,受到最大的教益自然也是自己。所以讲故事成了亲子沟通的管道。

特质一 说心(3

3. 一种解释和理解能力的训练方法。把故事讲给别人,当然是把讲者对故事的理解解释给听者。这个语言的组织过程,是讲者以自己所掌握的所有语言技能把自己对所讲故事的认识与见解尽力展示的过程。

4. 一种说服能力和领袖气质的训练。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引导别人思维的人,因为要想把一个故事讲得精彩,他一定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还要揣度听者的感受,从而牵引着听众的思维,最终引向故事的主旨,或引人深思,或令人啼笑,或传播教益。这不就是一个领袖对大众所做的事情——开口就能让公众为之倾倒,而后顺势导引,率大众施展宏图大略吗?

作为三

以子为师——让孩子成为

“主讲嘉宾”

孩子不敢当众讲话,或不擅长讲话,不是性格问题,而是技术问题。

古希腊有个人叫德摩斯梯尼(Demosthenes),他性格内向,还有口吃结巴的毛病,而他的梦想却是成为演说家。刚开始他登台演说时,听众十分不满意,人人在台下喊:“轰他下台……”从那以后他就每天早上边跑步边呼喊。爬上了山顶,就把树木当听众,开始演讲。为了纠正口吃与发音不清楚,他常含着小石子练习讲话。口腔被磨破了,流出了血,可他还是不停地练。为了获得完美的言辞与文采,他到处听有名演说家的演说,背诵那些人的演说词。终于这个性格内向、口吃的人成了古希腊最有名的政治演说家和律师之一。

还有许多讲起话来口若悬河的喜剧演员,如香港的周星驰、美国的金?凯瑞(Jim Carrey)、憨豆先生的塑造者罗文?艾金森(Rowan Atkinson)都是性格非常内向的人,无一不是健谈之人。为什么呢?

说话,尤其是当众讲话,是一项技能。我在很多场合说过,任何技能的习得,必须经过反复地训练。方法: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想让他或她能当众说话,一定要给他或她练习的机会。“缺啥补啥,求啥得啥”。

大概“好为人师”与“争强好胜”是人与生俱来的两个特质。不管什么样的人,只要是发现自己的行为被别人承认和接纳,他或她都会表现出对自己这一行为的高度热情,帮助弱者是人的天性。孩子更是如此。我们在家经常是玩“老师”教“学生”的游戏——女儿永远是老师,爸爸永远是学生,并且还是个“笨学生”。

在上学前,玩这种师生游戏,还有个好处,就是让孩子提前适应和体验学校生活。为他或她上学做好准备工作。女儿没有上过学前班,直接上的一年级。上学的头三天也曾有过哭着闹着不想去的事情,但,三天后开始上学积极了。一问才知道:原来,老师在让同学们轮流到讲台上领读生字时发现她做得最好,课后还主动帮助没有学会的学生,于是把她提拔成了班长,这班长一当就是六年,后来还当上了中队长。

记得女儿9岁时的一个周末的上午,我在备课时,需要引用培根的《论学习》的那段:“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在课堂上我不想念给学生听,于是大声读出来背诵:“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s, and for ability. 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s,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她听到我说话走过来问我在做什么。我说:“我在背英语,太难背了。”她听完煞有介事地感慨道:“哎呀,我的笨爸爸呀,你说你怎么就不知道想想办法呢?”我听完觉得很有意思,连忙问:“宝贝女儿,快给老爸支个招。”她说:“你该先把每个英语句子背过。每句话很短当然容易记住了。再把汉语意思背过。背这么几句汉语你该不会也背不过吧?”我回答说:“能。”她接着说:“这不就完了吗,用汉语意思把英语句子串起来,不就背下来了吗?试一试怎么样?”我又问:“你怎么知道的?这样做能行吗?”她一本正经地说:“当然行了,我平时就是这么背英语课文的。照我说的做就行了。老师会骗你吗?”尽管我的心里在想:乖女儿,背英语就够了,哪有你那么费事,但还是急忙对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这份助人为乐的心肠和遇事总结方法的行为怎能不让我开心呢。

特质一 说心(4

大家都知道《围城》的作者国学大师钱钟书先生。学术圈外的人只知道“围城”一—用以形容圈子里人对现状不满总想走出去,而圈子外的人对里面的事情不了解,拼命想挤进去,这么一个状态——却少有人知道钱先生的生平轶事。学术圈内,先生是个百年不遇的奇才,极具传奇色彩,圈外人士少有人知。我的博士生导师是先生的最后一个学生,他负责整理先生的生平,所以钱先生的事情就知道得比较多。听老师说钱先生是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的。当年先生进清华大学时总分排名第51名。更有意思的是,曾传言先生的数学是0分,英语和国文都是满分。后来经过求证,数学是15分。按道理说这是不可能被录取的,但由于钱先生的父亲钱基博老先生跟当时的清华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院长、非常有名的学者吴宓先生友善,吴老先生深知小钱先生幼时素有“江南第一才子”的美名,在吴先生的斡旋下,先生最后是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终究没有使这位中国学术界奇葩遭受命运的捉弄。

我的博士生导师是哈佛大学的比较文学博士,当今中国的知名学者。社会科学的学者也有头痛的事情。女儿赵心怡要上初中二年级了,不喜欢学习数学。后来把给孩子补习数学的任务交给了我。我的这位小师妹博览群书,小学毕业前就已经读完了四大名著、朱生豪译莎士比亚的散文版戏剧中的大多数,还有许多的中西名著,非常有思想,我们都称她“小才女”。有思想的才女比一般的孩子更为难管。

老师把我介绍给她,走后,她调皮地问我:“师兄,你是我爸派来的第17位说客。他们都失败了,你有信心吗?”

我说:“师妹,你那么聪明,初中的数学也不难,你怎么会学得不好呢?”

“我数学不好,不是因为我不聪明,而是因为我对数学没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她振振有词地回答。

“你不能光说兴趣呀。你初中毕业要上高中,考大学,你数学不好,升学怎么办?”

她接下来的话更让我无话可说。

“我不认为数学不好会成为一个人未来日子的‘绊脚石’,钱先生不就是个例子吗?”

我一看,既然说不服她就不跟她争论了,就说:“好了,我辩不过你。但,老师让我给你补课,我必须做,否则他不让我毕业。希望师妹不要难为我。这样吧,我给你补一段时间之后,你就说我补得不好,把我辞了不就行了嘛,反正我也不是第一个失败的。前面不是已经有了16位“先烈”了吗?”

她眨了眨眼说:“好吧。”

于是,她把代数课本往我面前一丢,说:“你就看着补吧。补哪儿随你的便。”

我说:“你把你最近学到的章节给我讲一下吧?”

她反问道:“我给你讲吗?”

我说:“对呀,你不给我讲我怎么知道你学到哪里学得怎样啊?咱就将就一段时间吧。”

于是她开始磕磕巴巴地讲,我让她只讲会的,不懂的地方跳过去。讲完一节后,我把不会的给她说说就回去了。

第二次见面时,我还让她给我讲,因为我的事情挺多没有时间看她的书,就等着过几次之后她就可以把我辞了。

之后再去时,事情就轻松了。每次她给我讲完,我把她不会的地方给她一解释就结束。

过了几次后补课就更轻松了,我去后,她把学过的内容一讲,都懂了,我也就不用讲了。记得,有一次,老师问我:“你们两个在屋里嘀咕什么?”我回答:“给她补数学啊。”他说:“怎么一晚上光听见她讲话,听不见你讲话?”我笑着解释我是在检查她的学习情况。

特质一 说心(5

一段时间后,小师妹告诉我,她最近一次的数学测验居然得了75分(以前总是考三四十分,还经常不交试卷)。终于小师妹对数学有了兴趣。后来的数学成绩好了起来。

小师妹冰雪聪明,早就看透了我的做法,跟我说:“师兄,你高,你比前面的人都高。你让我给你讲,我就得好好听课。好多时候,我没有听明白,到处问人回来给你讲,生怕你听不懂。”

我笑得前仰后合。

学生都自己主动学习了,老师就不用讲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很多时候,家长或家教总喜欢给孩子讲,讲完之后,孩子说听明白了,实际上连自己都不知道是否真的明白了。

让孩子做“主讲嘉宾”,就能变孩子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重要的是,听者能从讲者的话中知道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可以针对其问题加以辅导。

小结:我们应直面孩子任何方面的能力欠缺,找出可操作的方法,为他们打开练习的大门,引导他们朝着健康、阳光的方向发展。

作为四 

把学到的东西分享给大家——演讲,即练就“口的艺术”,

做一个“口本家”

演讲不仅是一种表达思想、与他人沟通的有用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思维的训练。胡适在自传中举了一个例子:

“所有中国学生大致都知道或多或少有关儒教的教义,但是他们对儒教的了解多半流于空泛、少组织、无系统。假若一个中国学生被请去做十分或二十分钟有关儒教的讲演,只有在这种场合,他才被迫对这题目打个草稿,并从事思考如何去表达自己。他先要想从何说起,想出他自己的意思,他对这题目的认识和印象,然后再加以合乎逻辑的组织,好使听众了解。这样一来,他也可帮助他自己对这一题目做前所未有的更深入的思考,他将来对这一题目做更广泛的研究,也就以此为出发点。”

胡适的意思是,演讲会迫使你对思维进行整理,从而对相关问题有更深的认识。用现代语言说,就是为了演讲,你必须去将一条条内容列出来,从而使杂乱的思想可以变得系统化。不要小看了“系统化”三个字,大到复杂的科学理论,小到个人清晰的头脑,都是从整理思想开始的。

胡适用一句话概括了演讲的好处,我非常同意:

“我发现公开讲演时常强迫我对一个讲题做有系统的和合乎逻辑的构想,然后再做有系统的又合乎逻辑和文化气味的陈述。”

实际上,这句话也说明了成功的演讲应该具备的要素。

我们这里的“演说”或“演讲”,或者称之为“口的艺术”,不只是指站在台上,面对很多人说话,而是广义演讲的含义:生活中无时无刻地说话也是演讲。有人说成功85%靠人际关系,15%靠技术知识。大凡生活中成功的人士,例如政界领袖、商业成功人士、杰出的领导等都善于与人沟通,与政府部门的协调,与客户关系的处理,与行业协会、周围关系的处理,与同事下属的相处,解决别人不能办到的事情等,这都需要沟通。所以演讲至关重要,它是出人头地的捷径。学好它,将得到鲜花和掌声;它能提高个人魅力和领导力;它能为自己赢来财富;它可以为自己化解危机;它能倍增时间,缩短成功的距离;它能帮自己缔造良好的人缘、姻缘、友缘;它是个人事业的基石;它是自身智慧的一颗钻石,它是一生只修一次的课程;它能提高个人潜力,它能提高自信……

在今天这个社会,“口”的艺术不单是领袖的必备素质,也是普通人想在这个竞争白热化的社会获得一份优越的位置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素质。

“口”的艺术,对于未来社会的每一份子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不仅是生存还是谋求发展的资本。有思想的人可以把自己的思想说给别人,用“口”去影响别人;没有思想但拥有“口”的艺术的人可以做个媒体,用自己的“口”去传播别人的思想,同样也可以开创一番事业。

未来社会是“口本家”的时代。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培根

特质二 读书(1

读书——获取知识和提高个人修养的能力

“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汉代刘向语)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语)

“学习为保健性的理解力。”(一瑞士人口学者语)。

读书是很好的学习,同时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总之,读好书不仅是有效的求知途径,而且还有益于身心健康,这就如高尔基所说的“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

读书的兴趣培养得越早受益越大。孩子的年龄越小,读书的兴趣越容易培养。在孩子幼年时期,我们的确需要对培养读书的兴趣给予足够的关注。

由家长教孩子的时代终于该结束了,而用“有思想的人”的书去“影响”他们的时代来临了。

关注一

千万不要把母语当外语学习,

注重语言的组织和运用能力

首先,走出“误区”。

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常出现几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重识字

在孩子的学龄前教育中,有很多的家长,尤其是一些“高素质”的家长,让孩子大量识字。甚至有许多的幼儿园以“识字班”来作为商业炒作的噱头。他们声称可以让孩子在上学前学会五六千字。甚至让他们的培养成果去展示:不少的四五岁的小朋友,能够拿着大张的报纸读得书声琅琅。让很多家长艳羡不已。于是那些识字班成了众多家长追逐的热点。岂不知,把孩子给害了。

在台下采访那些“神童”时才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念的内容是什么,他们只是运用老师教的识字的“法门”“读字”而非读书。学过这些技术的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在二三年级前,他们确有识字的优势,四年级之后,优势消失,相反倒成了劣势。因为读书对他们来讲,没有了任何感觉,从而对读书失去了兴趣。

第二个误区:背古诗,学古文

有很多“很用心”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培养了很多的“小天才”。他们能背诵几百首的古诗词。更有甚者,出现了一些“经典诵读班”。这些班的开创者是台湾台南大学的王财贵教授。

我们不是不要传统的“国粹”,而是主张知道什么是主什么是次。太小时候古诗文的背诵主要是锻炼了孩子的机械记忆能力,跟背圆周率小数点后的一千位一样的没有用处。而应该让孩子多说、多读“白话文”。

鲁迅、胡适、陈独秀都是语言大师,都是文言文大家,自小读古诗文长大的,以他们的智慧和见地,既然这么“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在那个时代,自是有道理。

实际上,无论在语法方面,在书写方面,还是在读音方面,世界语言的趋势是越来越简单。语言的功能不是“文字秀”,而是表达思想,快速传播思想。从英国的阿尔弗雷德大帝推广《圣经》,德国的马丁路德翻译《圣经》,到中国五四运动时期的“新文化运动”,都是把文化全都还给大众,让语言更加的简单。

语言简化的趋势,依然继续着。语言正向“直接口语化”迈进。现在因为电脑的普及化,语言已从写字向打字过渡。随着语音录入技术的发展,未来的趋势是只要对着麦克说话,电脑里就出文章,真正的成了“出口成章”。这一天的到来将不会超过10年。有许多的语言学家惊呼这是“倒退”,不管是倒退还是进步,这的的确确是趋势,是潮流。站在整个世界的洪流面前,我们所做的是顺势而为,绝不是逆流而作。毫无疑问,我们的经史子集是人间瑰宝。既然是宝,等到需要的时候,自然人们会回来寻找。一定是“需要的时候”,否则,宝之不宝。珍珠金银固然是宝,但对于不知钱财有何用处的孩童而言,也只能是徒增几件玩具而已;对于沙漠中遭受饥渴煎熬,正在艰难地找寻可以让自己延续生命的水和食物的跋涉者而言,那是累赘;婴儿从断奶到进食,吃的是蔬菜汁和稀粥,而非人参燕窝等大补食品。人只有在衣食无忧时,才会上升到精神层面的追求;需要是探索的动力源泉。

特质二 读书(2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文豪,是二三十岁后才开始进入高深的国学领域,开始钻研经史子集,也成了一代大师。比如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王财贵教授是这么说林语堂老先生的——“鲁迅、老舍,读古书长大的。林语堂、梁实秋,读古书长大的。什么叫白话文?不好好思考这点,万世不得超生!”)。下面是林语堂先生的女儿林太乙女士,给林老先生的名作《京华烟云》的序中的一段话:

“……父亲出生于1895年,在林家六兄弟中排行第五,他的父亲林至诚是一名长老会牧师。自学成才的林牧师把自己一切新知的热爱传给了孩子们,并决定让儿子们学习英语接受西式教育。靠着一笔借款和兄长的资助,林语堂进入了上海的圣约翰大学。林语堂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英语上,同时也涉足了神学,因为他希望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名牧师。但是,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广泛涉猎使林语堂对基督教的教义产生了怀疑,他因此把专业改成了哲学。

1916年,林语堂从圣约翰大学毕业,并接受了北京清华学校的教职。这里有着浓厚的中国历史氛围,他由此认识到所受基督教教育的范围实在太过有限。他知道约书亚以号角吹倒耶利哥城的故事,却不知道孟姜女哭倒长城而寻获丈夫尸骨等的民间故事。语堂决心弥补自己在这方面的缺陷,于是开始流连书肆。他羞于跟他人打听哪些是必读的重要典籍,只好向书肆店员请教这些问题(作者注:从1895年至1916年,此时的林先生已经21岁了)。”

……

(出自英文版《京华烟云》外研社20055月第一版)

文言文和白话文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两种文字,是不同时代的人表达思想的工具。思想是不受语言限制的。语言为思想服务,思想不是语言的奴隶。伟大的思想不会因为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而不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用英文表达出来,不会英文的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一样可以通过翻译理解接受;孔圣人的思想用古汉语写作,不懂古汉语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同样把她评为影响人类的最伟大的思想之一。

同理,伟大的思想当然也不会因为语言变得简单而失去其伟大之处。《圣经》不就是个最好的例子吗?最早用希伯来文写成,后来被翻译成古希腊语拉丁语。在宗教改革中被广泛译成许多国家自己的语言。英文版的《圣经》每隔几年就会修订一次,目的也不外乎使其能更容易、更广泛地流传。

第三个误区:片面夸大电视的学习功能

不少的家长以为电视具有教育和学习的功能,所以在孩子的小时候和孩子一起看电视,等他们长大后,又把他们扔给电视。等孩子慢慢长大后,开始着迷于电视,家长才着急,可已经管不住,特别是放假,家长上班,孩子一人在家,能管住自己不看电视的孩子已经是寥寥无几了。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看电视多了,一是损害眼睛,二是影响学习,其实,电视对孩子的伤害远远不止这些。

(一)爱看电视的孩子身体发育异常

一些本来活泼好动的孩子,一旦迷上电视能12个小时地不离电视,不要说对眼睛,对身体的伤害也是很大的。不好动影响孩子的消化能力,使孩子厌食,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利,对那些消化能力本来就强的孩子,吃饱了,坐着不动看电视,久而久之身体不断长胖。据报导:研究人员经过近3年的时间,跟踪观察了33例肥胖症的儿童,发现除了10%的肥胖儿是疾病引起的,10%属家庭遗传,剩下的80%绝大多数肥胖儿属单纯性肥胖,所有的肥胖儿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看电视。

特质二 读书(3

(二)爱看电视的孩子不爱读书

电视对孩子的诱惑力,是因为电视鲜艳的色彩,不断变化着的画面、音乐、解说,不间断地刺激孩子的眼、耳,兴奋着孩子的大脑,也就是变着花样的吸引孩子的所有注意力,所以爱看电视的孩子,书对他们就失去了吸引力,单调的画面、枯燥的文字,怎能与电视相比,长期下去,孩子对书就失去了兴趣。而电视传播的许多信息,则是片断的、浮光掠影的和跳跃式的,孩子们从中只能得到一些零碎的很不完整、很不系统的知识。

孩子们的任何学习过程,都伴随著一个思维过程,而看电视却没有给他们留下思维的时间、空间,电视播放的所有内容都通过音像一览无余,长此下去,孩子们的自我想象、自我创造、自我发挥的能力必然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电视影响了孩子的思维方式,而爱电视不爱书最终引起的是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学校教育毕竟是书本教育,爱书、读书是一个孩子能否成才的根本。有一名教育专家曾说:“三十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而阅读能力、兴趣和习惯的养成,像获得其它任何能力一样,是需要早期打下基础的,不然或是事倍功半,或是劳而无功。所以孩子因迷上电视造成对读书的不感兴趣,是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几年里形成的,家长尽量做到不让婴幼儿看电视,而尽早的让书成为孩子的朋友,是关系到孩子学习的兴趣与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

(三)爱看电视的孩子兴趣单调

电视对孩子的吸引力使得孩子长时间坐在电视跟前,外界各种事物难以引起孩子的兴趣,这类孩子的家长常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带孩子去学画画、弹琴、下棋、锻炼身体,孩子的兴趣都不高,往往是家长没少花钱带孩子上各种的兴趣班,可孩子总是不感兴趣,学不下去,或不能长期坚持,半途而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电视却是消遣和娱乐,长时间看电视,使得孩子处在一种松散的状态下,自然会对一些需要付出一定脑力和体力才能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产生排斥,所以这类孩子的生活单调,没有朝气。

(四)爱看电视的孩子社会交往能力差

由于大量的时间被电视占据,孩子与家人的交往以及与外界交往的机会减少,长时间的独处,整日与电视为伴,孩子的心理发育发生障碍,时常模仿电视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似乎自己就是剧中人,这种孩子不看电视就会焦躁不安,看电视时讨厌别人打扰。由于儿童的思维能力差,自我控制弱,性格和行为可塑性大,而儿童的模仿性又强,对形形色色的电视信息大多是囫囵吞枣,影响了思维、性格和行为的正常发展,对儿童心理发育会起到负面效应,不断报导的儿童抑郁症、儿童的离家出走、儿童自杀等都与此有关。

(五)爱看电视的孩子难教育

爱看电视的孩子是不加“过滤”地看电视,而很多的电视节目属于“儿童不宜”范围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过多过早的接触到孩子不应接触的各种不良信息,将会给家长和学校的正面教育带来难度,影响孩子做人的原则,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以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所以家长不要小看电视对孩子的影响,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旦孩子迷上电视,娱乐、消遣成为孩子生活的中心,轻者我们家长是培养一个“花花公子”,什么都不会干的多余人,重者将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着迷电视对孩子来说并不只是单纯的爱好问题,他直接造成孩子不爱读书、厌学,以及对孩子整个人生的生活态度造成影响,生活的主要内容到底是创造进取还是娱乐、消遣、吃喝玩乐,这条路是不能让孩子走歪的。

特质二 读书(4

有人说电视能让孩子学到不少东西。但是,电视是一种精神毒品。为了让人们喜欢,他们无所不用其极。其实孩子在看电视中失去的东西,远比得到的东西多。60年代的“电视瘾”,当今年代的“网瘾”。都是媒体商业化的结果。电视节目制作商的任务与教育的任务是背道而驰的。教育是让人克服人性的弱点,理性地提升;而电视、电脑是顺应人性的弱点,感性地堕落。

人在不同的时期的任务不同,电视的功能也有所区别,即节目要有选择。青少年的选择能力差,因此每一位家长为了孩子的前途,对5岁以内的婴幼儿尽量不看或少看电视,而对眼睛发育成熟的儿童,家长对孩子看电视实行“宏观调控”,设法引导孩子常看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较强的节目,如动画片、儿童节目、《动物世界》、《神秘的自然》、《走近科学》、《Discovery》等,既有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又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别指望孩子在看电视时会自我约束,父母应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业余时间尽量少地看电视,而去陪孩子读书、锻炼、郊游、会友,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

然后,导入正途

在这种语言的简单化和口语化的趋势下,在孩子小时候,家长对孩子语言的培养一定侧重“语言的组织运用能力”和“知识的获取和吸收能力”。前者是孩子对听到的词汇和语句的运用能力——听故事和讲故事的训练;后者是孩子对知识的检索和处理能力——阅读(读书)的培养。

具体的方法:教会拼音,引导读书(拼音读本)。

还是以我女儿为例:

女儿没有上过学前班,直接就上的一年级,在上学前,没有太多地教她识字。但这非但没有成为她读书的障碍,反而使她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读书,还让她对读书有了一种酷爱。这得益于我前面讲过的给孩子读故事而不是讲故事。

因为孩子所听到的每一个故事都来自书,自然而然地,孩子想听故事时,第一件事情是去找书。书于是成了她的最爱。诀窍就是:教拼音。

拼音字母就那么几个,相对于汉字的学习来讲,拼音的学习要简单得多了。当孩子学会拼音以后,我开始大量往家里买带拼音的儿童读物。原来,她总是缠着家长给她读故事,渐渐地,大人没有时间读完的故事,她就自己去读。很多故事,大人讲上几遍她就能一字不差地复述下来了。很多时候都能看到她独自捧着一本书在那里读得津津有味、神采飞扬,尽情地享受着读书的快乐。

我太太早晨爱睡懒觉,睡觉时谁都不能打扰,否则她会大发雷霆。于是出现了有趣的事情。早晨,我起来在书房看书写东西,女儿醒来后悄悄起床,到客厅拿出有拼音的故事书自己读,还读唐诗宋词,尽管她自己不知道读的是什么还是像模像样地读,自得其乐。

上学后,看书更成了她的嗜好。每天晚上睡觉前梳洗完毕后的事情就是拿起床头的书看。有时候是她的教材,更多时候是《读者》《小故事》《小学生作文》等等。她在小学一年级结束的暑假里发生了一件事让我非常震撼。

我和太太都是老师,为了生活更宽裕一些,假期里也常出去上课。很多时候,回家比较晚。每次晚回后总看见她在看电视。我决定跟她谈一次话,问道:“女儿啊,你怎么可以这么过暑假呢?爸妈出去上班,你自己在家不能总是玩啊。如果你能把学校的新书预习一下,等开学后,你会感觉很轻松的。”她白了我一眼,到屋里取出了下学期的语文课本递给我,说:“你说背哪一篇?”我将信将疑地看了她一眼,选了两篇文章,她真的背了下来。真的她已经能把第二学期的语文课本的课文都背过了。我无言以对。

特质二 读书(5

读自己喜欢的书和读自己能读懂的书本来就是件快乐的事情。

必须走出让孩子过早读纯文字的书的“误区”,把识字当读书。

有很多的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就让孩子从报纸和满是汉字的书籍中学习语言。对孩子来讲,先不说是不是痛苦,至少不会“快乐”。“语言测试学”中讲:“生词量超过5%的文章一般是不可读的”。语言能力测试时中等难度试题的生词量是3%。试想让一个孩子去读一本有大量生词的书是一件多么糟糕的事情。如果不时地被讨厌的生词生字打断,必如刚刚进入睡眠的人被叫醒一样地陡升懊恼,必如经常被“便秘”困扰的人般烦躁不安。

阅读的快乐不在于认识了几个生字,而是在于能与作者一同天马行空、畅通无阻的遨游意境,在于与作者进行心有灵犀、酣畅淋漓地交流共鸣。拼音的帮助将会使孩子与书籍的沟通变成巨大的身心愉悦。

当我把“教会拼音,引导读书”的做法分享给众多的听众时,有很多家长产生了共鸣。有的兴奋地告诉我,他们也是这样做的,取得了同样的效果,这让我非常振奋,这是一条规律而非特例。很多家长也回去做了,收效也非常大。

去年,在与郑州炮兵指挥学院幼儿园的园长薛平女士交流时,她听后非常兴奋,很愿意把自己的幼儿园当做一份试验田,把这一方法发扬光大。现在已开始在自己的学校推行,并把“幼儿读书班”作为了该园的一个特色和理念推出。在这里也祝福她能把该园办得更加成功。

关注二 

少儿时期,引导孩子对古典名著进行学习时,要首重故事情节,次重名著语言

孩子在小时候应该对中外的古典名著有些涉猎。关键是如何引导和对名著的认识。

首先,名著对一门语言的最大贡献是,丰富了该语言的文化。因此,名著的伟大之处不只在于名著的语言,更重要的是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

家长引导孩子对名著产生兴趣的方法中,我最偏爱“分享”。当你想让孩子读一本好书,或看一部好的电影时,最差的做法是,把书或影碟堆到孩子身边,然后一脸中肯地劝说,甚至强迫。我的做法是,先把书放到孩子能看到的地方,孩子在的时候当着他或她的面自己读书,然后,尽量显现你在读书时的兴奋和欣喜。等孩子感兴趣时,就告诉他们故事情节多么的有趣,还可以把当中有趣的章节段落跟他或她一起分享,来感染他们。记住:千万不要强迫他们去看。如果你想让他们去读,你把故事的精彩之处讲给他们听,讲一段后,一定不要忘掉说:“书里写得更精彩。好多地方我记不起了。太有意思了。”

我为了让女儿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那一段时间几乎天天兴奋地给她讲,里面的夏洛克总能把不讲道理的话说得让人无可辩驳,把威尼斯的*官们为难得张口结舌;里面贫穷的巴塞尼奥多么机智的把美丽的富家女鲍西娅娶到家;后来鲍西娅又怎样地女扮男装在法庭上请君入瓮制服了诡计多端的夏洛克等等。最后女儿多次主动催着我尽快把书拿给她。从那本书里她知道了西方文学史上贪婪无情的文学典型夏洛克,重情重义、为朋友甘心两肋插刀、宁愿付出生命的兄弟典范巴塞尼奥和安东尼奥,还有英语里的成语“一磅肉”的由来等等。

如果孩子还小,不太认识字,可以找拼音版本简略故事书,让他们自己读书的时候一看就懂。有些家长拿着满是半文言文字的《水浒》、《三国演义》跟孩子分享,当孩子自己打开书看时,痛苦得不得了,自然不愿再去看。

特质二 读书(6

只要孩子对“武松打虎”、“倒拔垂杨柳”、“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都知道后,名著的作用就基本完成了。

名著给语言的是典故,是思想。对名著的教育要以故事为主,没有必要去读原著。西方的名著也是让孩子对故事梗概有所了解,知道一点就行,先在他们的大脑里种下种子就可以了。我推荐我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读过一本白话版的中国通史,效果很好,一下她就对中国历代的掌故有了个大概的了解,丰富了历史知识,还增加了其对历史的兴趣。

当然,如果你能让孩子在小学前把名著原著读完也可以。由于年代已久,名著的语言难懂,故事情节也不如现代的小说或影视剧来得直接,读起来一定会相当的沉闷。在引导孩子时要“诱之以利”。我的做法是:读完三部(我没有让她读《红楼梦》,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太难)之后,给她买电脑。家长的正确心态是:只要孩子读了,不必管她读懂了多少。我们只看重过程,不必太在意结果。读了忘了没关系。读过了之后忘掉了95%,只剩下了5%,与只知道5%有着本质的区别。

培养读名著的过程实际上是个培养读书的过程。读书的过程要比读书获取的知识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关注三

用书影响孩子

杭州的一位家长问:王老师,我们就是按你说的那样从小给孩子读书,现在6岁了,基本上自己能独立阅读《杭州日报》、《读者》等书刊,并且培养出了读书的兴趣。现在孩子的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不论什么样的“大部头”她都愿意读,我们特别高兴。今年该上一年级了,我们遇到了一个选择:现在杭州市一所非常有名的私立学校有“全托班”,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去了,是让孩子去寄宿学校呢,还是让她在我们附近的小学,每日有父母相伴读书呢?前者,可以自小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和独立意识,后者可以让孩子多些亲情。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对于这个孩子,我个人的意见是让孩子至少也要到读完小学才可以“脱离父母”。

“影响教育”里讲,家长要用“督促、引导、分享、榜样”各种方法来影响孩子的行为。“行为”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在孩子小时候家长设法“影响”出他们“读书”的兴趣与习惯。这是未来孩子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的“水之源头”、“木之根本”。卓越人生始于斯,成于斯。

关注四

读书的益处

读书促进健康

忘记是哪位名人说过:“吾之身体由口腔进食物以养之,吾之身当由目腔纳书籍以养之。”这句名言颇有见地。

“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刘向语)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语)

“学习为保健性的理解力。”(一位瑞士人口学者语)

总之,读书(指读好的书,下同)不仅是有效的求知途径,而且还有益于身心健康,这就如高尔基所说的“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

读书何以能促进身心健康呢?

医学告诉我们,人的健康有两个方面: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影响。医学家做过调查,大多数喜欢读书和从事脑力劳动的人都具有发达的脑神经,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仍旺盛不衰。人在静中读书,心情平和,精神欢愉,体内各种激素的分泌平衡,各种机能十分活跃,新陈代谢旺盛,内脏功能良好,从而使体内的精气不耗散,外邪无机可乘,这一来疾患无处可生。

特质二 读书(7

读书有益于心理健康。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常见疾病大多与心理因素有关,“人生如良苗,保养仍滋长,苗以水泉溉,心以理文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清代著名戏曲家李渔也以“生无他癖,性好读书。忧藉以消,怒藉以释,牢骚不平之所藉之铲除”赞美读书。

读书还能延年益寿。日本人口学专家研究发现,人群中寿命最长的是哲学家,其次是科学家和艺术家。美国的人口学家预测寿命时给勤奋学习的人加3岁。

读书还和佛家和道家的静坐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篇美文,一本好书,能让读者宠辱皆忘、浑然忘我、身心轻松,从而把读者带入那种虚极静笃的和谐境地里,时常几个小时眨眼过去,极尽欢愉,尽享其乐。

大声朗读更有妙用。从运动器官功能来讲,大声地朗读除了使用眼睛外,还要用嘴和耳朵,也就是通过视觉、听觉以及嘴的发声,使三种器官与大脑联网,其学习效果会大大增强。

中外学者研究证明,朗读能促进人体健康。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英国作家毛姆认为:“读书可以缓和饥饿的痛苦与失恋的悲哀。”说明读书具有增智、娱心、养性等功能。朗读时,除了调动眼、耳、嘴三个器官的功能外,还要配合呼吸,促进肺的运动。经常朗读充满美感的文章、诗词,不仅能提高文学修养,更能令人赏心悦耳。读得琅琅上口,读出抑扬顿挫,读出韵味无穷,甚至可以读得摇头晃脑,这对身心大有裨益,更有延年益寿之功效。

培根谈读书,堪称读书之“顿悟”。

OF STUDIES

论读书

Francis Bacon

弗兰西斯?培根

王佐良译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 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ring for ornament is in discourse and for ability 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

For expert and execute and perhaps judge of particulars one by one but the general counsels and the plots and marshalling of affairs come best form those that are learnedTo spend too much time in studies is sloth to use them too much for ornament is affectation to make judgment wholly by their rules is the humor of a scholar

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They perfect nature and are perfected by experience for natural abilities are like natural plants that need pruning by study and studies themselves do give forth directions too much at large except they be bounded in by experience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Crafty men contemn studies simple men admire them and wise men use them for they teach not their own use but that is a wisdom without them and above them won by observation

特质二 读书(8

http://vip.book.sina.com.cn 2010012714:53 新浪读书

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Read not to contradict and confute nor to believe and take for grantednor to find talk and discourse but to weigh and consider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读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that is some books are to be read only in parts others to be read but not curiously and some few to be read wholly and with diligence and attentionSome books also may be read by deputy and extracts made of them by others but that would be only in the less important arguments and the meaner sort of books else distilled books are like common distilled waters flashy things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淡而无味。

Reading maketh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And therefore if a man write little he had need h*e a great memory if he confer little he had need h*e a present wit and if he read little he had need h*e much cunning to seem to know that he doth not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因此不常做笔记者须记忆力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Abeunt studia in moresLatin studies go into forming one?s character)。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Nay there is no stand or impediment in the wit but may be wrought out by fit studies like as diseases of the body may h*e appropriate exercisesBowling is good for the stone and reins shooting for the lungs and breast gentle walking for the stomach riding for the head and the likeSo if a man?s wit be wandering let him study the mathematics for in demonstrationsif his wit be called away never so little he must begin again if his wit be not apt to distinguish or find differences let him study the schoolmen for they are cymini sectoresLatin: dividers of cumin-seed);if he be not apt to beat over matters and to call up one thing to prove and illustrate another let him study the lawyers?cases so every defect of the mind may h*e a special receipt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需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辩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效可医。

文字是思想的外衣。

——王飞

特质三 写口(1

写口——用文字表达思想的高级思维能力

所谓“写口”,是指用“手”执笔写出“口中言”,从而传达“心中想”。文字是语言运动的高级方式。脑子里出现一个念头后,仅仅用嘴说出来,我们称之为“想法”,只有用文字记录下来,才能成为“思想”。文字的出现使人类伟大的思想的传递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才有了思想的源远流长。

据说曹雪芹写《红楼梦》时,他经常徘徊于市井、茶肆等地,在那里认真地听别人讲故事,还把自己构思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回去之后把别人和自己的“口中言”书写成文。《聊斋志异》的故事,也多是蒲松龄在自己开设的免费茶馆里,把道听途说的各类鬼怪故事,搜集整理记录而成册。外行人以为学者们都是先写书然后才到处讲述自己的理论,实际上,很多情况下是先到处讲述想法,然后再写书,总结成系统的理论。

写口,不仅是孩子练习写作的方法,还是未来的学问与学术之道。

“有话写不出”的困惑

我有一个同事的孩子,由于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参加奥赛补习班,数学成绩“一级棒”,就是不愿学习语文,找不到感觉,尤其不会写作文。老师留了作文,要么只会记流水账,要么就写不出来,愁得直哭。我就此问过语文老师,老师的回答总是“孩子平时写作素材积累得少”、“生活阅历少”“读书太少”“缺乏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不会观察生活”等等。这些回答初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是,当我反问了几句后问题出现了,我问“积累多少素材就够了呢,积累什么就可以了呢,赶紧让他们去积累”;“生活阅历多少就能写出好文章了呢”,“他的同桌比他的生活阅历多吗,为什么他就能写出不错的文章呢”;“读多少书就可以了呢,要读哪些书呢,快把书目列出来让他们去读啊”;“既然不会观察,那就该马上告诉他们如何观察,怎么观察呢?”等等一连串的问题,最后被问的老师哑口无言。

其实检验孩子会不会写作文的方法很简单:看孩子会不会讲话。如果他们能说起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撒起谎来有鼻子有眼,他或她绝对是写作文的高手。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白话文”。推广白话文的目的就在于让语言的使用者做到“我手写我口”。这五个字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中胡适之先生提出来的。“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先生与复旦大学的老校长陈望道先生一同提出“大众语”,也是这个目的。一个会说话且说出的话的每个字都会写的人,当然能书之成文。那么孩子为什么写不出来呢?

第一:语文老师的命题作文限制了本就疏于用文字表达所想这种技术练习的孩子的思维与想象力。大文豪林语堂先生对此颇有感慨。他说:国文(语文)教学中最害人的莫过于命题作文,就连我这以文为生的人都很难做到,所以,出版社找我约稿时,一般我给他的东西都不是他们要的。的确如此。当一个人被要求写出自己不熟悉的东西时,要么写不出,要么写出来“言之无物”,这不就是我们经常批驳的“无病呻吟”吗!?不过可喜的是,现在的中高考作文试题的改革已注意了这一点。命题思路越来越宽,尽可能使题目开放,尽可能给考生以更大的的创作空间。

第二:缺少有效的专项训练,结果是构思的时候思维天马行空,极为活跃,可是一旦坐下来想写时,却无从下手。用文字表达所想是一项技术。Any skill requires constant repetition to become the second nature 任何技能只有经过不断的重复练习才能变成第二本能。

特质三 写口(2

下面就开始训练我们的“写口”能力。

方法一

MP3录音整理文字——

马上“出口成章”,把有声的

语言变成文字

有一位初中生家长讲述过一件很耐人寻味的事情:

“我的孩子不爱写作,令我很‘上火’。于是我守在她身边,逼她必须写,写不出文章不能出去玩。她没有办法,只好坐在那里发愁。我边守着她边做家务。终于她说写完了。我让她读给我听。她拿着文章给我念,我一听,写得挺不错,便说:‘很好,让我看看’。结果,她递给我一张白纸。气得我想揍她。她让我别难为她了,她真的写不出来。”

不止一个家长向我反映:我们不理解这是为什么?孩子说出的话,你一字不动地变成文字就是很好的文章。可是,你让他一写他说都忘记了,还是写不出来,这该怎么办?

现在的孩子学习语言的渠道很多,所以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但不太习惯于用文字表达。既然“出口能成章”,就先借助记录工具——录音设备(MP3MP4等电子学习工具)。把自己的录音整理出来,再加以润色,不就成了很好的文章吗?

让孩子明白他们不但能写出来文章,还能写出不错的文章。这一点对于建立自信尤为重要。

练习整理别人的录音,根据自己的笔记,尝试回忆别人讲话的内容。这样还可以培养记笔记的习惯。

记笔记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一步。上完每节课,根据自己记录的课堂笔记的提纲尝试回忆把老师讲过的话尽可能的用其原话记录下来。这也是一种训练方法。另外,这种方法还可以增强记忆效果。

语言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口语化”和“电子化”。人们坐下来用手写作的能力会被逐渐弱化。随着语音录入技术的发展,今后人们的写作方式将会变成对着麦克风说出自己的想法,电脑自动生成文章。这是趋势,只是今天还没有达到,必须由人工辅助。

方法二

把讲过的话反复讲两遍后再写出来——训练“大脑复读能力”

用了上面的方法1反复训练一段时间,建立起信心之后,开始方法2

大多数的人都是口语好于写作,当然有些职业的作家和科学家等人士除外,那些人不需要我们这样的方法练习。对于“口大于手”的学生来讲,让他们试着“重复自己刚刚讲过的话”。

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动笔写字的时候不多,所以,大脑思考完要说的内容之后,就通过口说了出来,然后再去组织新的内容。进行重新再整理说过的话的训练比较少,当然这项能力就比较弱,经常是说过之后马上就忘记了。经常说话时头头是道,一旦坐下来想动手写下来时,只能回忆起自己讲过的话中的只言片语,不知从何写起。或者解释为,脑、口、手的协调能力远远逊于脑、口的协调能力——想和说的时候顾不上写,写的时候思路就断。

任何能力的提高都必须经过反复地训练。我们需要练习“重复自己刚刚讲过的话”,把自己讲过的话的内容在大脑里面清晰地固定下来——即大脑能够把在“无重复意识”情况下说过的每句话每个字能“复读”出来。直到自己能够把说过的话非常熟练,即使坐下来写字时都不至于忘掉时,就成功了。其实,我们是在训练大脑的“录音”功能,相当于给大脑配了个“复读机”(本人一直以为,复读机的出现是语言学习的一个技术突破)。

这项能力说起来好像很复杂,实际上任何人在有意识地练习之后,在短期之内就能掌握和运用。而这种能力一旦拥有,就真正做到了“出口就能成章”。

方法三

“成章就能出口”——

特质三 写口(3

 “外语口语”的训练法门

汉语是母语,口语的练习很难有什么心得可谈。英语是专业,很像母语,而日语、法语和意大利语等外语口语的学习和练习让我对“外语口语”的训练有了很深的体会。

我发现,跟别人交谈时,爱表达的话题几乎是相同的,只是表达的语言不同。当我想与人沟通时,会在日语、法语和意大利语中去找跟英语中相同或相近的那门语言中地道的句式去表达,而这些句式又恰恰是我说汉语时经常在口语和写作中运用的。当然我这里的“口语”不是仅仅指那些简单的“你好”、“我的名字叫什么”、“天气如何”、“再见”等日常用语,更多的是指语言交流和思想沟通等语言句式。

基于上面的发现,我在我的“英语口语训练营”中的做法不是让孩子去大声地说一些简单的How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等低级的只练发音的句子,更侧重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的系统表达能力。

方法四

突破“无话可写”——

做“联词造句”的练习

纵观写作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无话可写;第二阶段,有话肯写;第三阶段,有话就写。下面就在各个阶段采用不同做法来养成习惯。

第一阶段:跨越无话可写

这是没有写作习惯的人,第一个面临的问题,往往是拿起笔来就发愁写什么,思前想后,实在是没的可写,就开始萌生退志。实际并非真的无话可写,而是可写的东西太多了,都想写出来,一下思绪的闸门被塞住了,疏导的方法:第一步先建立信心——我能写。

方法五

“联词造句”在英语写作中的运用

英语在初高中阶段的写作(writing),从严格意义上讲叫作文(composition)。只要求用简单的话来表达一些最基本最简单的意思。现阶段注重的是表达意思,而不是语言本身的美。所以在初高中阶段英语写作时,一定尽量用简单的词汇、词组和句式,英语中的成语(idiom)尽量少用,以免错用扣分,正所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平时多积累一些基本的词汇和句型结构。先用它们单个的造句,造完后与书本上的例句对比;也可以模仿造句。通过所造的句子与例句的对比体会其用法。同一个词组多造几个,也是“一题多遍做”的方法。

方法六

学会思考,大胆仿造——走出“真人真事和亲身体会”的写作练习误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冰心

基于上面的说法,很多人得出结论:如何写出真情实感?*人真事,亲身经历。

果真如此吗?

且看一个家长和孩子的事情:

一个孩子不会写作文,家长很是头痛,听说要想写出真情实感,须*人真事和亲身经历。并且也有内行人士给出建议,要尽可能地让孩子多参加社会活动,这样会对孩子的写作有所裨益。暑假里花了3 000元钱,让孩子参加了一个旅游夏令营。实指望能对孩子的写作有所启发,至少对生活经历是个丰富。孩子回来后,妈妈满怀兴致地让孩子谈谈感受。没想到的是,孩子一脸疲惫,说道:“没意思。夏令营的组织者偷工减料,好玩的地方不让去,去的地方不好玩,无聊得很。”

妈妈听完,尽管心里不乐意,还是笑容满面地启发道:“没关系,写篇文章吧,你就把你的真实感受写写就好了。”

“无聊透顶。没什么好写的。”

妈妈还是不死心地说:“写写吧,不管什么感受,写写就行。”

特质三 写口(4

 “真的,除了觉得没意思,就是觉得上当。没什么好写的。”

妈妈实在按捺不住了,说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家里花了钱让你去玩,竟然换不出你写几句话。你知道吗,你不写点东西,就是浪费家长的血汗钱。”

这一句唠叨可惹恼了孩子,他马上反驳道:“浪费?那也是你们浪费。我本来就不愿去,是你们逼我去的,反过来又赖我。以后,这种事情少找我。”“咣”地一声关上门出去了。剩下妈妈在后面气得一个人流泪。

这是怎么了?为什么有了真人真事,也有了亲身体会,也写不出隔壁足不出户的孩子的“山水游记”呢?不是写“真人真事和亲身体会”就能写出真情实感吗?

其实,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写作中的真情实感与真人真事和亲身体会是两回事。

写作之愉悦

温斯顿?莱奥纳德?斯宾塞?丘吉尔

世上最幸运的人群,在我的心目中,世上唯一真正幸运的人群,是那些他们的工作同时也是他们身心的愉悦的人们。这个层次的人数量不大,甚至比人们想象得还要少。可能作家是该群体中的中流砥柱之一,至少在这个方面他们真正在享受着生命的和谐。在我看来,工作能否成为你身心的愉悦,是世界上的某个人群值不值得你拼死拼活地跻身于内的标志。那些人们太幸福了,他们在无比欢欣地抒发自己的想象,并从中找到了生存方式;他们劳动的每段时光都是享受;哪怕是必要的休息他们都觉得是不愉快地打扰;甚至他们把假期当做对他们享受的剥夺。所以他们经常招来别人的嫉妒,我对此毫不奇怪。一个人不管写得好还是坏,要说得多还是少,如果全力以赴地去写,他都将尽享作文带来的欢欣。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有上四个钟头,清清爽爽安安静静,不为琐事相烦,备足上好的纸张,握一支吸饱墨水的笔——那才叫真正的幸福。思维完全沉浸到无比惬意的事情之中,哪里还有更多的奢望呢。外面发生什么事情有什么要紧?下议院随便爱做什么做什么,上议院也一样。世界各地的化外蛮夷可能又在犯上作乱;美国市场可能赔得掉了底;政府的无归偿期债券可能下跌了;也可能想参政的女权主义者人数又飙升了。一切无所谓。无论如何在这四个小时内,我要从这个毫无起色、治理无方的乱世中抽出身来,用想象的钥匙去打开那座“宝柜”,所有无限美好的事物会从中滚落出来。

说起自由,尽管没有人真正自由,但你能说作者不自由吗?尽管没有人真正安全,但你能说作者不安全吗?他开拓事业的工具普通、廉价,根本谈不上什么商业价值。无须堆积如山的原材料,无须精密的仪器设备,无须人畜侍奉两旁。

他的职业除了自己别无他求,身外之物无关紧要。在他的王国里他是主宰,一切自给自足、泰然自若。没有人会觊觎他的财产,在交易中没有人会剥夺他所得的份额,没有人会强迫他去做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没有人会迫使他改变自己的选择。这支笔就是人类和民族的伟大解放者。锁链不能束缚他;贫苦不能扼制他;税收不能限制他思维的尽情挥洒;纵使泰晤士读书俱乐部对其所获的影响,充其量使其略感沮丧。不管他的作品是好是坏,只要尽力而为就幸福快乐。我之所以常把自己囿于政治生涯的捉摸不定和殚精竭虑之中,是因为我坚信,我拥有一线归处,我可以隐退到一个祥和富饶的国度,在那里没有恶人可拘,那里的人从来不会感到烦闷无聊,权力在那里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到那时,我才切实无比虔诚地感谢自己生来喜爱写作;到那时,我才真正感激每个时代和地域的所有英勇而大度的先人,他们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换来了如今这毋庸置疑的手中之笔的自由驰骋。

特质三 写口(5

英语是一门多么尊贵的语言啊!我们的母语丰富多彩,灵活且不失深邃,如果不能从中实实在在体验到喜悦,想写出一页文字都是不可能的。如果英语作家不能用英语,简单的英语,写出自己必须要说的话,或许你是因时因事——那东西可能不值一提。不去更深更广地研究英语,太可惜了!我不想攻击传统教育体制。一个对文学稍有一点点品味的人,绝不会漠视古希腊与古罗马的魅力。但是我要说,在我看来,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令人非常担忧。我们的体制一心扑到大量宝藏上,而这些宝藏只为极少数的权威和才俊所推崇,学生却勉强为之,不知所云,我认为这样的体制不好,甚至可以说不合理。对绝大多数到公立学校来就读的孩子而言,我们的传统教育从头到尾都是在教那些没有用处、毫无意义、不着边际的长篇大论。要是有人告诉我说,课堂是英语学习的最好准备,我的回答是,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学生完成了学业,然而这个预备阶段依然不完善,结果并没有带来我们承诺的任何好处。

有些人不是大学者却与古代的作家们在很大程度上相知相惜,是否可以说他们也真正掌握了英语呢?从院校毕业的年轻的绅士们中,有几个能够信手拈来一句拉丁诗句用上一用呢?这足以让沉睡墓中的古罗马人为之动容。又有多么可怜的几个人能写出几个优美的句子,或者一个半个的朴实无华、无误易懂的英文段落呢? 尽管我必须听取其他人的说法,但我现在依然由衷地羡慕古希腊人。我很乐意看到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至少在一点上以古希腊语为榜样加以效仿。古希腊人是怎样把他们的语言变成以优雅简洁著称于世的语言表达典范的呢?他们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研究面前的语言上了吗?他们锲而不舍地钻研以前朝代的语言起源演变了吗? 根本没有。他们就是研究了当时的希腊语,研究了他们自己的语言。他们热爱她,珍惜她,修饰她,扩展她。那就是古希腊语典范长存流芳百世的原因所在。我们的母语已经在现代世界里为自己赢得了一个无比强大的帝国。毫无疑问,我们至少可以向古希腊人学习这个经验,在教育的几年中抽出一定比例的时间多留意一门语言的学习,可能这门语言在未来人类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我们须明白一点,作家永远能够尽其所能。他没有任何借口可言。伟大的板球手有不在状态的时候;有名的将军可能会在决战的前夕害上严重的牙疼病,也可能赶上自己的队伍是一群乌合之众;海军上将也可能会晕船——我就是其中之一,不过我还是能够很满意地处理那种偶发事件;鲁宾逊得过黏膜炎;哈肯史密德也有感冒的时候。对于做演讲的人而言,光思维良好和真实还不够,还必须敏捷。速度是演讲者的生命所在。有感而发更是雄辩健谈的标签。所有这些各种各样的行动力都需要实施者自身在某个特定时期处于最佳状态,但这种状态最终可能还要受制于所处的环境,不是由自己说了算。作家的情况就不是这样了。他总是在万事俱备之后才示于众人,也总是能够处于最佳状态。他的成功不是靠某一天的某个最佳时机,因为他完全可以集合起20天内的各个最佳时刻。他没有任何借口可以不全力以赴。写出伟大的作品是他的机遇,也是他的责任。有个人的名字我记不清了,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语言是唯一永恒的东西。”我一直认为,那是一种透彻的思想。由人力植入石头中的最耐久的铭文,最坚固的权力丰碑,最终也会化作尘土,然而,那些娓娓道来的话语,那些对人类转瞬即逝的灵动思想的表述,不会像过去的回音一样会随风逝去,也不会像考古得来的古玩和古老的遗产一样会腐朽破败,而是拥有一种生命和力量持久地新鲜和强大;有时候,那些话已经远远超越了刚刚说出时的意义,它们跨越了三千年的历史鸿沟,在今天为我们点亮了世界。

特质三 写口(6

The Joys of Writing

By Winston Leonard Spenser Churchill

The fortunate people in the worldthe only really fortunate people in the world in my mindare those whose work is also their pleasure The class is not a large one not nearly so large as it is often represented to be and authors are perhap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n its composition They enjoy in this respect at least a real harmony of life To my mind to be able to make your work your pleasure is the one class distinction in the world worth striving for and I do not wonder that others are inclined to envy those happy human beings who find their livelihood in the gay effusions of their fancy to whom every hour of labor is an hour of enjoyment to whom reposehowever necessaryis a tiresome interlude, and even a holiday is most deprivation Whether a man writes well or ill has much to say or little if he cares about writing at all he will appreciate the pleasures of composition To sit at one?s table on a sunny morning, with four clear hours of uninterruptible security plenty of nice white paper and Squeezer penthat is true happinessThe complete absorption of the mind upon an agreeable occupationwhat more is there than that to desire What does it matter what happens outsideThe House of Commons may do what it likes, and may the House of Lords The heathen may rage furiously in every part of the globe The bottom may be knocked clean out of the American market Consols may fall and suffragettes may rise Never mind for four hours at any rate we will withdraw ourselves from a common, ill-governed and disorderly world and with the key of fancy unlock that cupboard where all the good things of the infinite are put away

And speaking of freedom is not the author free as few men are free Is he not secure as few men are secure The tools of his industry are so common and so cheap that they h*e almost ceased to h*e commercial valueHe needs no bulky pile of raw material no elaborate apparatus no service of men or animals He is dependent for his occupation upon no one but himself and nothing outside him that matters He is the sovereign of an empire self-supporting self-contained No one can sequestrate his estates No one can deprive his of his stock in trade no one can force him exercise his faculty against his will no one can prevent him exercising it as he chooses The pen is the great liberator of men and nationsNo chains can bind, no poverty can choke no tariff can restrict the free play of his mind and even the TimesBook Club can only exert a moderately depressing influence upon his rewards Whether his work is good or bad so long as he does his best he is happy I often fortify myself amid the uncertainties and vexations of political life by believing that I possess a line of retreat into a peaceful and fertile country where no rascal can pursue and where one need never be dull or idle or even wholly without power It is then indeed that I feel devoutly thankful to h*e been born fond of writing It is then, indeed that I feel grateful to all the br*e and generous spirits who in every age and in every land h*e fought to establish the now unquestioned freedom of the pen

特质三 写口(7

And what a noble medium the English language is It is not possible to write a page without experiencing positive pleasure at the richness and variety the flexibility and profoundness of our mother-tongue If an English writer cannot say what he has to say in English, and in simple English, you may depend upon itit is probably not worth sayingWhat a pity it is that English is not more generally studied! I am not going to attack classical education No one who has the slightest pretension to literary tastes can be insensible to the attraction of Greece and RomeBut I confess our present educational system excites in my mind gr*e misgivingsI cannot believe that a system is good or even reasonable which thrusts upon reluctant and uncomprehending multitudes of treasures which can only be appreciated by the privileged and gifted few To the vast majority of boys who attend our public schools a classical education is from beginning to end on long useless, meaningless rigmarole If I am told that classes are the best preparation for the study of English, I reply that by far the greater number of students finish their education while this preparatory stage is still incomplete and without deriving any of the benefits which are promised as its result

And even of those whowithout being great scholarsattain a certain general acquaintance with the ancient writerscan it really be said that they h*e also obtained the mastery of EnglishHow many young gentlemen there are from the universities and public schools who can turn a Latin verse with a facility which would make the old Romans squirm in their tombs How few there are who can construct a few good sentencesor still less a few good paragraphs of plaincorrectand straightforward English NowI am a great admirer of the Greeksalthoughof courseI h*e to depend upon what others tell me about them-and I would like to see our educationists imitate in one respectat leastthe Greek example How is it that the Greeks made their language the most graceful and compendious mode of expression ever known among menDid they spend all their time studying the languages which had preceded theirs Did they explore with tireless persistency the ancient root dialects of the vanished worldNot at all They studied Greek They studied their own language They loved itthey cherished itthey adorned itthey expanded itand that is why it survives a model and delight to all posterity Surely wewhose mothertongue has already won for itself such an unequalled empire over the modern worldcan learn this lesson at least from the ancient Greeks and bestow a little care and some proportion of the years of education to the study of a language which is perhaps to play a predominant part in the future progress of mankind

特质三 写口(8

Let us remember the author can always do his best There is no excuse for him The great cricketer may be out of form The general may on the day of decisive battle h*e a bad toothache or a bad army The admiral may be seasickas a sufferer I reflect with satisfaction upon that contingency Caruso may be afflicted with catarrhor Hacken-schmidt with influenza As for an oratorit is not enough for him to be able to think well and truly He must think quickly Speed is vital to him Spontaneity is more than ever the hallmark of good speaking All these varied forces of activity require from the performer the command of the best that is in him at a particular moment which may be fixed by circumstances utterly beyond his control It is not so with the author He need never appear in public until he is ready He can always realize the best that is in him He is not dependent upon his best moment in any one day He may group together the best moments of twenty days There is no excuse for him if he does not do his best Great is his opportunitygreat also his responsibilitySomeoneI forget whohas said Words are the only things which last for ever。” That isto my mindalways a wonderful thought The most durable structures raised in stone by the strength of manthe mightiest monuments of his powercrumble into dustwhile the words spoken with fleeting breaththe passing expression of the unstable fancies of his mindendure not as echoes of the pastnot as mere archaeological curiosities or venerable relicsbut with a force and life as new and strongand sometimes far stronger than when they were first spokenand leaping across the gulf of three thousand yearsthey light the world for us today

人类是在“玩”中发现了探索真理的方法和途径。

——王 飞

特质四 会玩(1

会玩——对热爱的事情执著追求的能力

“玩”是一种忘我的状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玩自己的玩具时,玩得废寝忘食,玩得浑然忘我,乃至忘了整个世界;我们曾耳闻有的孩子在游戏机旁几日几夜地沉浸到里面,直到身体无法承受;我们也曾听说牛顿在实验室里经常通宵达旦,需要助手提醒他吃饭和睡觉的时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娱乐方式,它使自己能游离出现实而得到极大的休息……这都是“玩”。 “玩”绝不是不认真,恰恰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

“玩”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人正是在这种投入的状态中,“玩”出了认知,“玩”出了门路。孔子曰“玩索而有得”;美国莱特兄弟在玩滑翔中做出了飞机;德国的贝尔在玩无线电中发明了电话;国学大师林语堂说,学问、思想是在燕居闲谈时切磋出来的……人类在“玩”中开始思考,同时也是在“玩”中学会了思考。人类何尝不是在玩中发现了整个世界呢?

“玩”是一种“学乐交融”的境界。明代的王心斋曾写过一首《乐学歌》:“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他把学和乐视为一物,的确是极好的见解。

“玩”也要会玩。方法就是:将兴趣专业化,培养“研究”的习惯。

既然是玩,

就要玩出些知识来

杭州的一位家长如是问:

我儿子要升五年级了,特别爱读武侠小说,并且醉心于自己写武侠小说。老师说,这样做会耽误学习的,该怎么办?是不是要把这一嗜好给他停掉呢?可是也有人说,这是件好事,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我的观点:这是件好事,要鼓励,更重要的是加以正确地引导。

阅读武侠小说是很多男孩和女孩在青春期的一个钟爱。少男少女们在里面能找到自己的偶像,找到那种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侠义精神”——大仁大义(中国成年人口中常说的为人要仗义,处朋友要义气等等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这应该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积淀了吧);同时,少年人的汪洋恣肆的想象,与天真烂漫的理想都可以在那里面得以实现(武侠小说多数都是少年人经历了多灾多难的童年后,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习得了通天彻底的武功,最终成就了大事业,实现了人生的终极梦想)。其实这样的故事受欢迎又何止在孩子的武侠世界呢。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曾有过类似的说法,他说,不论种族,不论文化背景,不论地域,不论时代,都喜欢听一个故事:一个人在遭遇了千难万苦之后,奋而抗争,最后获得了成功。前一段热播的韩国的电视剧《大长今》、军人题材的《士兵突击》等等励志故事,无一例外。孩子们之所以喜欢武侠因为多数故事都是在讲述自己同龄人的奋斗故事。再有,当今盛行的网络游戏,也都是这样一个历程:虚拟的人物,也都是要自己从一个小角色,经过对网络里事件的参与(或杀怪,或过关)最终胜出,从而使自己的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在精神世界里,人的任何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理想和抱负都可以得以实现,精神重负得以解脱,心中郁结得以释放。当人类永生的奢望不能得以实现时,当人类对于现世的苦难无能为力时,成年人去求助于宗教。人类对于梦想的追求从没有停止过。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以“有涯”之生命,去搏斗“无涯”之造化,遭遇挫折自然会远远多于所谓的成功。用想象来安慰自我,以便自己能以更大的勇气和力气去面对未来的挫折和无奈,何错之有?可歌可泣呀。剥夺一个人的理想和想象是多么残忍的事情啊。

特质四 会玩(2

当然,让孩子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打打杀杀的故事里,与现实完全脱离是不行的。引导他们去学习更多对今天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就成了我们“教育者”,即家长和老师的任务了。

孩子爱写武侠,这是件天大的好事。说明他们已经从被动的欣赏进入了“主动参与”阶段。事实证明:主动参与比被动陶醉更能让人更大程度地享受过程。因此,编故事比听故事、做游戏比听说教有更大的*,因为在这当中,人的想象能得以更大程度的实现。所以,对于只是爱读武侠的孩子,一定要引导他们去自己创造。对于开始去试着创造的孩子,要引导他们朝着专业的方向走。

要让孩子对武侠小说不能只停留在“读”和“写”的初级阶段,要上升到“欣赏”与“创作”的层次。

读武侠,要读好的作品,从中体会作者的各种写作技巧、故事套路、谋篇布局、文化内涵等等。当把这一切“门道”读出来之后,自己再去创作就有路可循了。自己去创作时,虽不见得能写出精品,但一定可以写得有模有样。

第一点:一个武侠作家要有足够的历史知识。想写出一部有点样子的“武侠作品”,不是简单几个人物,打几场架就完了。聪明的作者都会把人物和“打架”放到一定的历史背景里去,这样做可以增加故事的真实性;作者还可以借此“投机取巧”。作者可以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去虚构众多的人物,很多的场面可以根据历史文献,按照现成的历史线索根据自己的想法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丰富再创作。我把这种方法叫做“借尸还魂”。经典范例有很多。

梁羽生先生最是具有代表性。他的大多数故事都是这么创作的。《江湖三女侠》当中,就是借用了清史“文字狱”中的受害者大儒吕留良的事件,虚构出了他的女儿女侠吕四娘的故事;还利用清帝雍正正值壮年却神秘死去的历史事件,说成是被吕四娘为父报仇将之杀死;借助这一段历史巧妙地把自己虚构的人物唐晓澜、冯琳、冯瑛与雍正之间的感情纠葛融入到里面。根据清朝才子纳兰容若、将领楚昭南的故事增进去自己虚构的凌未风等人物,创作出了《七剑下天山》;根据唐代武则天的宫廷故事,创作了《女帝奇英传》等等。

金庸先生自己声称不爱用历史背景写故事,我们依然发现:《碧血剑》中的袁承志是明代抗清将领袁崇焕之子;用乾隆是汉人的野史资料创作了《书剑恩仇录》;用康熙清除鳌拜的故事在《鹿鼎记》杜撰出了脍炙人口的韦小宝;还把崇祯帝的女儿长平公主改造成了一代女侠“独臂神尼”……

这当中最具创意的还属黄易的《寻秦记》。他干脆就把一个香港特警项少龙放回了秦代,参与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吕氏春秋》的编写、焚书坑儒等历史事件了;无厘头搞笑的是,把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居然说成是香港特警的后代,令人忍俊不禁。不止如此,他的另几部玄幻故事《成吉思汗》和《大唐双龙传》无一不是如法炮制。

孩子如果有创作武侠小说的欲望,我建议从这种方法入手。这种方法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还便于操作。一篇长篇武侠小说的整体布局,场面宏大,完全由自己完成,对于初级作者来说不是件易事,为什么不找一栋“大楼”(历史故事框架),然后展开想象去进行设计装修(去构思丰富小说的事件)呢?

特质四 会玩(3

家长的引导方法:鼓励孩子读史书。

首先肯定孩子的做法予以支持,引导孩子读精品,学会欣赏。然后,到书店买一本《中国白话通史》(该书我曾引导女儿去读,收效甚佳),让孩子先对历史有个概括的了解,然后从中选择“多事之秋”,动荡时期,历史事件比较多,创作空间就会更大。

第二点:一个武侠作家要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每一部小说不单单是一个故事,那样就太单薄了。我们可以通过大师的作品来领略个中的奥妙。

金庸的小说之所以成为经典,自然除了侠义精神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积淀,令人百读不厌,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这是所有经典必备的一点。比如:《射雕英雄传》中的洪七公,此人平生两大爱好,一曰“武”,二曰“吃”。在吃上的研究,金庸借助洪七公的口说出了“叫花鸡”的做法的每一个细节,讲述了南宋时期的宫廷菜肴的种类及做法,还有黄蓉为了让洪七公教靖哥哥“降龙十八掌”,每天不重样地给七公做美味菜肴,每个菜的精细考究,绝对不都是作者的杜撰,一定是有案可查的;再如:《笑傲江湖》的“梅庄四老”对琴棋书画的见解,我最不忍释卷的是老四丹青生对葡萄酒的那番认识与见解,把世界“酒文化”嵌入当中,爱酒的人“品”了一杯“文化酒”,大快朵颐。为了写出更好的作品,金庸研究了10年的佛经,因而他后期的小说里又充满了禅机。

黄易的《寻秦记》中,项少龙在纪嫣然的雅湖小筑之中与战国时代“先贤”们的辩论里,儒家的仁爱治国、韩非的法家学说、阴阳家邹衍的“五德始终学说”、近代的“三权分立”学说,都有所出现。由此可以看出,为写此书,作者一定曾对诸子百家的学说进行过一阵“恶补”。

古龙早期的作品中,对武打路数的描写也是传统的武侠路子——各种名目的武功名称,纷繁复杂的武术招式。他真正成熟,拥有自己特色的小说当是《多情剑客无情剑》、《楚留香》系列、《陆小凤》系列等等。这些小说摒弃传统的武打描写路数,不再大篇幅地武打场面描写,改为“一招制敌”、“不战而胜”、“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等交战中心理描写,从而反衬出交战的激烈与惨烈。另外,故事情节悬念迭出、匪夷所思,绝不落入俗套。前者的灵感来自日本的武士小说《宫本武藏》,后者来自西洋的诸如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之类的悬疑推理小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部非常流行的网络小说《鬼吹灯》,讲述的是一系列古墓探险的故事。当中除了故事跌宕起伏,还涉及到了很多的考古知识,古尸研究,使小说除了神秘之外,又平添了几分科学色彩,更加的严谨可信。如果作者不积累丰富的考古方面的专业知识又怎么可能写出这么受欢迎的作品呢。

家长的引导方法:鼓励孩子根据自己创作的故事的细节去搜集文化知识及常识。

引导孩子做个有心人,平时读书要面广一些。不能只读书不思考。要做“读书笔记”,记录读到的小说中写的精妙之处;做“剪报”,把未来可能有用的文献资料、视听资料、网络资料收集好。或边发现边用,或分类搁置,留待日后使用。其实所做的一切正是未来写论文的做法。高质量的四五十万字的博士论文是不可能熬上几个通宵就能拼凑出来的。都是这样边读书边学习,边搜集边整理,最后把这些材料与自己的观点融合而完成。这就是“学问之道”。

特质四 会玩(4

第三点:找出武侠的“老套路”。其实武侠小说看多了,不难发现当中的绝大多数武侠故事的共同手法。记得广播里曾有过如下“戏说”(虽说是戏说,但很有意思)。

武侠世界大观:

1. 孤儿的世界。大侠们“清一色”的都是“倒霉蛋”。在自己出世后没几天,父母及亲人死尽。不管仇敌多么的厉害凶残,总能被一个家奴给偷着送出。

2. 大侠一般都不是好“学生”。每个大侠很少是靠自己的刻苦努力成才。多数都是靠“百年老怪”传输内力,或吃个“火龙丹”、“毒蛇胆”、“大力丸”之类的东西后,一步登天。

3. 吃烧烤。大侠们一般不喜欢吃正常人喜欢的食物。都是躲到荒郊野外,找几根树枝烤野鸡,烤青蛙,烤田鼠。先不说不卫生,还不环保。没办法人家是大侠,与我们凡夫俗子当然不同。

4. 英雄会。少年大侠都爱凑热闹去出席“丐帮大会”、“杀狗大会”、“联合国大会”,在会上三拳两脚击败所有武术大家,名满天下。而会议结果往往是:虽然击败了普天下的武林高手,却被一个几乎不会武功的小女子(这女子就是他爱的人)一剑刺伤,之后草草了事。

5. 爱情故事更简单。天涯处处是芳草,我自独爱仇家女。

……

列出了十几条。武侠迷们看后会莞尔一笑。这也难免,其实展开故事情节的方法就这么几种,出现重复在所难免。只要能有动人的故事就够了。大师们都用的手法,初来乍到的新手们干吗不尝试着用一用呢。

家长的引导方法:给他一个“老瓶”让孩子装自己的“酒”。

第四点:长篇小说的写法:片段完成,整体拼放,反复修改。

创作长篇小说时,专业的作家,会在创作之前列出个大体的思路,然后边写细节边对照大纲。业余写手往往可以有个模糊的想法后就开始写,随着自己的想象往后续。金庸先生的好多小说在刚开始时是在《明报》上连载的。今天写多少就载多少,有时好几个小说同时写,根本就没有整体的安排,甚至有一段时间他出门在外不能写了,让别人替写(《天龙八部》中有一段就是由卫斯理写的,后来又由他自己补上了)。明天故事发展到哪里,自己都不知道,只知道今天这一段一定要写得吸引人,否则就没人读了。关于这一点,读者可以在《倚天屠龙记》里感受到。刚开始一大段写的是峨眉女侠郭襄与少年时张三丰的故事。写了一段之后,进行不下去了,干脆重敲锣鼓另开张,写起了张翠山与殷素素的故事。并且,你会发现,小说中很多个人物的出现前面都没有伏笔。很明显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不过金庸先生这么多年没有写新的作品,一直在修订原来的作品。

家长的引导方法:鼓励孩子放下包袱,大胆去想,放开去写。写一段算一段。最后都完成后统一进行整理。我个人的体会:用电脑写作。你可以任意的改变写作的顺序,自由的删减内容。更便于日后在网络上,或出版社发行。

孩子有两项基本品质是要教育者培养的,一个是学习,一个是读书。读书是很好的学习,同时又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上面的例子,我想说的是,不论孩子现在喜欢什么,都要设法把这一兴趣引向更高的“追求”。追求的实现途径就是“学习”。学习是探索,探索自己喜欢的领域是最大的快乐,这是人的本性。探索的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读书”。通过读书可以向任何领域“渗透”。 就像是一滴滴的地下水,不论道路多么的曲折,都能顺着树的小小的根须,走向主根,走向树干,走出地面,直到树顶见到阳光。

从爱好向专业方向引导,查漏补缺,向更宽的领域渗透,培养读书的习惯,学会研究的方法,最终将他引向正规的学习途径。

把兴趣引向读专业书,请教专业人士。

既然是玩,

就要玩出健康向上的情趣来

郑州一家长在听完我的讲座后,谈起孩子目前的情况时,说道:

“我儿子小学四年级了,非常聪明,家长教育起来挺难。比如,他做错了事情后,我一着急就爱批评他,他马上说:‘别喊,你不是听了赏识教育报告了吗,专家说要翘起你的大拇指,你做到了吗?’我好言好语他根本不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他平时做事情不认真、不主动。每次只是到考试的前一段时间才急来抱佛脚,考试的成绩还不错,但不是特别优秀。我让他把精力多往学习放一些,就是不听,尽是搞闲篇。比如电脑。他整天催我买,我不答应,怕他玩游戏上了瘾更不学习了。尽管如此,他在学校还是电脑专家呢。学校上电脑课时,别的孩子有了处理不了的问题都来问他。他告诉别的孩子说我们家没有电脑,别的孩子都不相信。

既然是玩,

就要玩出些名堂来

不管培养孩子的什么兴趣,最终目的都是让孩子掌握学习的流程与方法。我个人把学习方法,或者称之为“治学研究方法”,做了个抽象的概况如下:

学习(治学研究)的基本流程

1 向专业问路——向专业人士、专业书籍求教,多问、多记笔记。

2 记录思考轨迹——写日记、读书笔记。

3 为想法的实施找资料与方法。

4 向外界公布成果。

5 再回到第一步,向更高的层次迈进,周而复始地循环。

既然是玩,

就要玩成个“人才”

人人都喜欢玩,说起“玩”,津津乐道。玩是人的天性,玩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有的孩子都是在玩中长大的。玩,使孩子体验快乐,玩伴随孩子健康长大,孩子在不断地玩中得到充实,在玩中受到启发。玩会拨动孩子酷爱学习求知的那根兴奋的神经,让孩子在全情投入的玩中不断地创新。可我们大部分的家长却不这么认为,有的认为,玩只是小孩子的游戏,孩子高兴就好,玩什么无所谓;有的认为,玩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因而极力反对。那么,在孩子成长的岁月里,到底该不该让我们的孩子玩呢?

坚持就是胜利。

——毛泽东

特质五 一路坚持(1

一路坚持——持久的动力与坚忍的毅力

所谓“毅力”,只不过是坚持的别称,是指一个人不停地重复一件事情的能力。一个人想做成大事,这一点是最基本的前提。成功的难度不在于如何做一件事情,而在于你还能再重复做这件事情多久。坚持是一项能力,做到坚持同样需要方法。

孩子必须从小学会做到“坚持”的方法。

激情退却之后剩下的叫做坚持,它使成功成为了可能

在第二期的家长“体验式训练营”开始上课前,我让各位参加者看看自己身边,每个组的8个人还剩下几个。我是要让人们通过训练营真正体验到什么是成功,怎么样能够做到成功。当大家看到周围的人越来越少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成功需要的第一个条件是耐心,然后才是方法。

很多人知道苏格拉底,他是西方的“文圣人”,弟子也有几千人。他在西方历史上的地位很像孔子在中国的地位。苏氏有次在上课的时候问大家想不想健康与长寿。学生们100%都把手举了起来。他说其实长寿很简单,你只需要在每天早晨的时候,把你的双手朝前挥动300次,再朝后挥动300次就可以了。然后问谁能做到。所有的人都把手举了起来。一周以后,他又问,我上次说的长寿的方法有谁在做请举手。当时有七八成的举了手。他说:“很好,祝贺你们。”又过了几周以后,他又问:“上次我说的事情谁还在做?”当时举手的只剩了三四成。又过了几个月以后,他又问时,只有10%的人在做。一年过后的一天,他突然说:“我说的健康与长寿的运动,大家还记得吗?”很多人都已经忘了。然后他问:“谁还在做,请举手!”在座的那么多人中,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人的名字叫柏拉图。所以柏拉图最后成了苏格拉底的众多弟子当中成就最大的一个。今天他是我们听到的很多学科,比如哲学、伦理学、物理学、法学等的奠基人。他是西方历史上最伟大的哲人之一。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有些想法了。大家第一次来这儿的时候,都是抱着同样的目的——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变得更好。现在我们再问自己一下“你真的想吗?你真的愿意做吗?”再过一星期以后,再在夜深人静时问问自己这个问题。我们的孩子在一星期内能获得成功吗?一周能做到什么?再想想,当我们自己一本正经地批评孩子做事三天热血,要立长志而不是常立志时,在教导孩子做事要有始有终,绝不能虎头蛇尾时,我们自己做事又是怎样的呢?当我们自己知道了该怎样帮助孩子时,我们只做了一周或两周后,就没了声息。这么重要的事情,一两周就掉队了,还谈什么教育?连一棵小草都养不活。倘若人的生命只有一两周,你也没有必要这样做了,但是人的生命不是这么短,按照中国人的平均寿命72岁算是3 754周。其实,孩子真正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养成好习惯的时间,满打满算,也不过18岁以前这18年。扣除过去的几年,还剩下个十年八年,也就是500周左右。这500周中,你只需要坚持十分之一就够了。孩子的好习惯一旦启动,你就可以抽出身来了。

普通的人不成功,是因为不努力;努力的人不成功,是因为没方法;成功的人不卓越,是因为耐不住寂寞。

“成长日志”——大脑的“贴身秘书”

特质五 一路坚持(2

 “金庸迷”们对《射雕英雄传》中的“老顽童”周伯通的“双手互搏术”肯定还是记忆犹新。周伯通在桃花岛囚禁的日子里,整日里烦闷无聊,没人解闷,于是开始一个人玩两个人打架的游戏。最终练成了“一心二用”之术,他的两只手居然能像两个人一样,独自按照自己的套路打出完全不同门派的武功。后来,他将这一功法传给了小龙女,小龙女在恶战金轮法王的时候,左手以“全真剑法”,右手以“*剑法”运用“双剑合璧”击退了金轮法王。可见这“一心二用”之术非常厉害。而这一门心法的练习是从“一手画方,一手画圆”开始。

当然这只是金庸先生用天真烂漫的想象,以浪漫主义的手法虚构出来的。“双手互搏术”自然是不可能做到的,但书里面说“一手画方,一手画圆”是人们做不到的,这一点却是有些问题。我做个很多次试验,10个人中有七八个人能当场做到,剩下的两三个人回去后稍加练习都能很轻松地做到。下面我把实验的操作程序介绍如下,读者一试便知我所言非虚。

“一手画方,一手画圆”游戏

(一)左圆右方

第一次试验:实验者蹲下来,全神贯注在地上左手画圆,右手画方。这时实验者的注意力会放到左手画圆上,致使左手的圆画得不圆,右手的方也没能画方。感觉仿佛真的是不能做到。

第二次试验:开始之前,先做准备工作:左手在地上不停地画圆。先让左手的画圆成为习惯性的无意识的动作。之后,让左手不停地画着圆,把注意力放到右手上,你会发现右手不但可以画圆,还可以画比圆更加复杂的动作,比如画五星,甚至可以写英语。

(二)左方右圆

这一个试验要明显比上一个难度大,需要反复训练。训练的方法:先练左手画方,只要能轻松地画出来,然后练右手画圆,跟上面一样,让右手的画圆成为习惯性的无意识的动作。之后,开始试验。这时要把注意力放到左手画方上,不必想右手的动作。动作协调能力好的人一两分钟就能做到;动作协调能力差的人回去集中注意力练习一两个小时也能做得很好。

在一本叫做《奇人奇事》的书中看到过一个记载:有一个西班牙人,能用一张嘴同时说出两种不同的语言——左嘴角说出的是意大利语右嘴角说出的是西班牙语,并且内容不同。这是传闻,不知道是真是假。有一点可以肯定,“一心二用”一般的人做不到。

“成长日志”——一路坚持的“轨道”

如何使用“学习成长日志”培养做任何事情的持久的毅力呢?

拿出“成长日志”,看下面的内容。

“成长日志”由总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组成。

在校的学生刚开始培养订计划的习惯时,只要做周计划就和日计划就可以了。不用订立太长远的计划。

我碰到过一次这样的事情:一个家长在听完一个“人生规划”教育专家的课后,领着自己的孩子到了专家面前,让专家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帮孩子做个人生规划。专家也煞有介事地问孩子多大年龄了,孩子回答15岁了,专家说,好,现在做规划最好,然后就大谈未来。

我们的家长真是太投入了,此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孩子这么小,未来无可限量,怎么可能有人能为他做出规划呢。全世界能够规划一个人的未来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上帝,他还不轻易接见你。专家自己的未来还没有安排好怎么可以为别人规划未来。

我们好多人希望别人规划自己的未来,甚至找人预测未来,卜算未来,千万别这么做了。当人知道了未来后绝对不会是幸福,相反是恐惧。试想,当你知道30年之后你跟现在没有什么两样,你是什么感觉,当你知道40年后你可能会遇到一次车祸,你有什么感受。倒不如,踏踏实实,快快乐乐地活在当下。

坚持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做习惯

不在乎你每天做多好,只看你能做多少天。你只要天数做够了,其他也就慢慢做好了。

漂亮的“成长日志”会吸引你把其余的空白填满。刚开始“成长日志”是空的。我们把它叫做习惯的真空。当人天天去接触一个空的习惯的时候,时间久了,你就会被这个习惯牢牢的吸进去,最后,连自己都控制不住了。

比如“刷牙”习惯的养成。

刷牙是个好习惯,并不是每个孩子一开始就有这个好习惯。多数的孩子都是在小时候看到大人刷牙觉得好玩,就也想刷牙。这时往往当妈妈把牙具放到他或她的面前后,拿起挤有牙膏的牙刷往嘴里一放时,觉得有辣味,就不想刷了。不管怎么样,家长都会劝说他们坚持下去。当然要免不了每天的监督。几年之后早成了习惯。现在让他或她停止刷牙三天,他们本人的感受是痛苦,因为已经成了习惯。

什么叫做习惯?某种行为高度熟练,以至于有意识地控制不再起作用,这就是习惯。只要你一天天去做,到最后他想不做都已经不可能了。

问世间,“兴趣”为何物

兴趣是一种个人的感觉:对过去做过的事情非常满意;将来还愿意继续做。

兴趣的特点:

兴趣是一种“敝帚自珍”的感觉;兴趣是一种“自己跟自己的过去对比”后的成就感;兴趣是一种自我陶醉的*

希望我们的孩子对自己所做的事都产生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显示着最初出现的能力。因此,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

——杜威

做教育的人都爱说:“要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兴趣是什么,或者说兴趣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成了教育工作的关键。这个问题不解决,恐怕后面的工作没有办法开展下去。

如何开启一个兴趣呢?(1

http://vip.book.sina.com.cn 2010012714:53 新浪读书

人们做事动机的思考

我每次用一个假设来与大家做互动,得到的基本是同样的回答,这是我们对做事动机的思考的源头。

案 例 甲

你的隔壁住着一个美国老头,现在他们家没有人,没锁门,在他的书房的桌子上有一张电脑光盘,现在要你去拿给我。我保证你的安全。

情形一:请问你去吗?

人们一般都说“不去”。因为不经过别人的允许到别人家拿东西叫偷。这是最起码的道德问题,所以不能去。

情形二:现在我告诉你,这个老头是美国的一个军事专家,这张光盘里有一个军事计划,名字叫天罗地网。里面记录了美国对着中国的所有导弹的布置情况,如果中国军方能获得这个情报,就可以避免中国遭受毁灭性打击。你的做法是为了中国的国防,请问,我现在让你去拿,你去吗?

都说“去”。因为你拿到它之后就变成了“民族英雄”,为中国人民做了一件大大的好事。不要说安全有保障,就是冒着生命危险都要去。

情形三:现在我告诉你,这个老头是美国的一个军事专家,这张光盘里有一个军事计划,名字叫“天罗地网”。里面记录了美国对着伊朗的所有导弹的布置情况,如果伊朗军方能获得这个情报,就可以避免伊朗遭受毁灭性打击,整个*世界会把你当英雄来崇拜。请问,我现在让你去拿,你去吗?

多数人回答:“不去。伊朗跟我没关系,我为什么要去偷。”

情形四:现在我告诉你,这个老头是美国的一个军事专家,这张光盘里有一个军事计划,名字叫“天罗地网”。里面记录了美国对着伊朗的所有导弹的布置情况,这个情况是美国用来误导伊朗军方的反间谍措施,如今伊朗军方不知实情正在千方百计地找寻,因为你是个中国人不会引起美国军方的怀疑。请问,我现在让你去拿,你只要把光盘给了伊朗你将能得到美方的1 000万美金酬劳,并且可以移居美国,FBI从此负责你的安全。你会做吗?

可以考虑。

我们来看,就是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做起来的难度没有任何的改变,而人们的态度却时左时右,有天渊之别。

结论:

人们做事的动机,是由其注意力的最终落脚点决定的。

人们只在乎结果使自己感觉的好与坏,并不在乎事情和过程本身。

案 例 乙

你拿了一大堆游戏光盘去你的美国朋友家玩,回来后发现你错拿了朋友的爸爸的一张光盘。你对光盘里的内容一无所知,光盘被你的爸爸拿去了。

情形一:

爸爸告诉你,这张光盘只是一张普通的游戏光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你朋友家有很多类似的东西,还与不还没关系的。你的个人感觉是什么呢?

“没什么的,只是一件小事而已。”

情形二:

爸爸告诉你,你的朋友的爸爸原来是美国的一个军事专家,这张光盘里有一个军事计划,名字叫“天罗地网”。里面记录了美国对着中国的所有导弹的布置情况,中国军方获得这个情报,事关中国的国防大计,非同小可。你感觉如何?

为祖国立了大功了。自豪感,荣誉感,爱国主义都来了。马上决定把它送交中国军方处理。

情形三:

爸爸告诉你,你朋友的爸爸是个美国军事专家,这张光盘里有一个军事计划,名字叫“天罗地网”。里面记录了美国对着伊朗的所有导弹的布置情况。如果你不把这张光盘还给你的朋友,他的爸爸将被送上军事法庭,一生就完了。你什么感觉呢?

如何开启一个兴趣呢?(2

http://vip.book.sina.com.cn 2010012714:53 新浪读书

责任感,兄弟义气马上来了,无论如何要送回去。

结论:

事情做完后的感觉,不是事情本身产生的,而是我们后来添加或提前赋予的。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人们做事的动机与事情本身的难与易没有关系(难是不做的借口,也是做的理由),只在乎结果让自己感觉好与坏,而感觉是提前赋予或后来添加的。

定义快乐(幸福)

在英语中,快乐与幸福是一个词,都是指人们开心、满足的感觉。

人们做事的动机永远只有两个:一为追求幸福;一为逃离痛苦。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主要是前者,令他们感到快乐(幸福)。

人们在什么时候感到快乐呢?

西方有一位哲人曾说过:幸福(快乐)不是富有的产物,而是最近变得越来越富有的产物。(Happiness is not the result of being rich, but of h*ing recently become richer。)一句话道出了幸福(快乐)的真谛。这里的富有当然不只是指财富的富有,同样指知识、阅历等林林总总的收获。幸福的关键在于跟自己的过去相比,收获要变得越来越多,才快乐;反之,人们会越来越痛苦。

想让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失去兴趣,甚至放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感到“每况愈下”(the result of h*ing recently become worse)。有一个这样的小故事: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个单身的老太太,因为厌倦了都市的喧嚣把家搬到了远离市区的郊外,希望能够享受郊外的宁静。刚开始几天过得很满意,可是好景不长。她家门前的一块空地被一群小男孩选做了足球场。孩子们每天放了学就来这里踢球。他们跑啊喊啊叫啊,玩得特别开心。这可苦了爱清静的老人。老人也曾尝试在门口写标牌,让人遣散他们,但孩子们不听这一套,还是该玩的玩,该喊的喊。最后老人想了个办法。

她把孩子召集到一起,告诉他们:“孩子,我是个特别怕寂寞的人。你们每天来这里玩给我添了很多的乐趣。我想雇你们每天在这里给我表演足球比赛。每天踢一场比赛我给你们每人发一元钱作为报酬。你们同意吗?”

孩子们听后觉得非常开心。之后孩子们玩得更开心了。老太太开始每天出来看他们比赛。

过了几天之后,老人又把他们召集到一起,说:“孩子们,你们踢得非常好,我非常满意,但有一点,我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每场比赛给一元钱有些太多,我承受不起,这样吧,以后每场比赛每个人我只能给50美分。”

孩子们听完后,尽管不太高兴,但还是接受了。比赛依旧每天进行。老太太也像以前那样每天来观看比赛。

又过了几天。老人又把他们召集到一起,说:“孩子们啊,尽管你们的表演非常卖力,我不得不告诉你们一件事,我的退休金出了些问题,以后我不能付给你们钱了,我希望你们每天还能来踢球。”

孩子们开始不乐意了。不给钱,我们凭什么还给你表演。

第二天,老人又来看比赛时,没有看到一个孩子来玩。之后,他们再也不来了。

老人笑了……

附:背《论语》轶事

http://vip.book.sina.com.cn 2010012714:53 新浪读书

女儿背《论语》的那一段时间,有一天,我们一家三口在饭店吃完饭,我随便开了句玩笑,说:“我请你母女俩吃饭,你们连句谢谢都不说,真让我伤心。”

“有什么好谢的。你是一家之主,这样做是应该的。”我女儿不以为然地说。

“你怎么能这么说呢,不管怎么说是我请你们,我花了钱,你居然这么想。唉,当真如夫子所言‘天下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我说。

没想到我的这句话招来了女儿的一大串反驳。她说:“你引用孔圣人的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我一愣,问道:“那你说什么意思?”

“这句话根本就不是你说的那个意思。全文是‘天下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当中的‘女子’并不是现代汉语中女人的意思,而是指“没有完全离开母亲照料的孩子”。女子指女人是现代汉语的用法。孔夫子是把孩子与小人相提并论。孔圣人怎么能像某些人那样歧视女人呢?”

我顿时觉得好奇:“有道理,你是听谁说的?”

“网上有啊,《时代华夏》杂志的一篇叫做《发现论语》的文章中说的。你还自称做学问的人呢,怎么可以这么信口开河呢!”

我被她抢白了一阵子,觉得很有意思,解释说:“我没有歧视妇女,我只是想让你们体谅我,我为你们付出了很多,我也不易啊!”

“为什么让我们体谅你,你就不体谅我们呢,我们也不易啊。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才是你应该做的呀!”

……

我投降,但我高兴,她居然会用孔圣人的话辩论了,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啊,真的也像她讲的那样——“不易啊”。

“影响教育”志愿者感言(1

http://vip.book.sina.com.cn 2010012714:53 新浪读书

以下内容是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体会和感言,可以说他们的话都是发自肺腑的。

还有一些孩子的习作,它们虽然稚嫩,但却充满真情和感动。……

也许这点点滴滴对你、对我都有所启迪。……

我之所有,我之所能,都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

——林肯

以下是第一期“影响教育”志愿者体验式训练营上,志愿者发言选登。

●翟翠娟 —— 一位郑州市的孩子家长,“影响教育”志愿者

各位亲爱朋友,大家晚上好!我自己自告奋勇第一个上来,如果讲不好,我不认为老师会给我扣分,因为我是很勇敢的。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翟翠娟,很多人把我叫成瞿翠娟。我教大家一个怎么样记住我姓名的方式,大家都学过高中的历史,学过墨子名翟,它的“翟”就是我翟翠娟的“翟”。我的名字里有四个“习”,加到一块是一双翅膀,这也是我的父母希望给我一个人生的翅膀来展翅高飞,请大家下次一定要记住我的名字。另外是我对教育的认识和困惑,我想大家都经历过小学、初中和高中,大家的年龄应该都差不多,可能很多人对教育的认识跟我一样。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小乡镇里,小的时候上学是自发性的学习,父母在教育方面对我的帮助是非常小的,他们只能给我提供生活上的帮助。但对我来说,父母给我最好的是一个人格的培养。对于教育,我上学的时候一直是文科非常好,理科非常差,我时常想为什么我的理科学不好。结果生完孩子之后,3岁就把他送到数学班去学习,我怕他遗传我——文科好,理科不好。可是现在颠倒过来了,他是理科好,文科不好,现在听了王飞博士的“影响教育”,首先我要感谢李龙老师,是他到公司去给我们讲到“影响教育”,当时他并没有提出品牌。在他的讲课中,给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连词造句”,让不愿意写作文的孩子,慢慢演变成爱写作文,最后家长非常感谢他。当时我也非常感兴趣,我想哪怕再上一次当,我也要买票来听,结果听了之后当时我跟我的同事说,这次讲得太好了,所以我要感谢李龙老师,当然我也要感谢我自己对教育的深厚感情。

每听一次王飞博士讲“影响教育”的课,我都有深刻的认识,因为我相信听过很多知识讲座的人都有一种感觉,听的时候热血沸腾,出门之后就没有感觉了,所以它缺乏一步一步扎实的根基,出门之后大家就感到茫然,茫然之后就忘完了,而我回家之后就按照这个方式教育孩子,我的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我就是从王飞博士讲的方法给孩子读故事做起,我的孩子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原来我一直以为他不爱看书、不爱学语文,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他竟然主动要求听,坚持一个星期之后,他主动要求说“妈妈,你再给我读吧!”我觉得这个方法真是太好了,一步一步地来。

我相信大家不单单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教育,有了这么好的方法,我希望更多的孩子受益,我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期望,对吗?如果我小的时候就得到这样的教育,我一定也可以把理科学得非常非常好。

至于我人生的座右铭,我不像邱羽老师那样有超强的行动力,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一个外国人说的,我不知道是谁了,他是这样说:“我希望像蜜蜂一样地工作,像蝴蝶一样地活着。”他的意思就是说工作的时候拼命地工作,生活一定要丰富多彩。但是我把这句话给我的一个同学说了,他说你怎么喜欢的都是*的呀!最后我仍然还是要说感谢,不管未来的路怎么走,不管是像蜜蜂一样还是蝴蝶一样,我还是非常感谢“影响教育”给我们这样一个美好的未来,至少会给我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我相信,并且在我自己影响孩子的基础上影响我自己、影响我家人、影响我周围的人。还是一句话,感谢“影响教育”,感谢王飞博士和邱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