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企孙:中国科技基石的大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6:14:41

叶企孙:中国科技基石的大师

  • 日期:20101029
  • 作者:冯俊霞 整理
  • 来源:大众日报
  • 【 查看PDF版】
  □ 冯俊霞 整理

    一个名字能否钩沉一个消失的时代?一个被人遗忘的教授可否维系一个时代的梦想与辉煌?一个蒙冤 20 年、晚景悲惨的物理学家的命运中潜藏了多少历史的荒谬?一个培养了中国物理学大师群的清华学者,是国民党潜伏的特务,还是中国科技的奠基人?他为何终生未娶?

  叶企孙求学清华

    叶企孙,又名鸿眷,1898年生于上海。叶企孙自幼聪颖过人,其父亦对其教养从严——年少识字,稍长即攻读经书,塑造了其终生的儒雅气质。其父一向推崇西方近代科学及应用,并具有革新思想,叶企孙深受影响。

    1907年,9岁的叶企孙到父亲主持的上海敬业学堂读书。1911年初,清政府将原来负责派遣留学生的游美学务处改为清华学堂,时年不满13岁的叶企孙在父亲鼓励下,报考清华学堂并被录取,成为第一批学生。1911 年,他在清华读了几个月的书,因辛亥革命回家,两年后重新报考,又被录取。1918年,叶企孙从清华毕业,赴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物理,1920年获物理学学士学位,并于同年 9 月进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实验物理大师 P.W.布里奇曼(194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21年,哈佛大学教授 W.杜安主持一项重要物理实验——精密测定普朗克常数(h),邀请叶企孙和另外两位学者参加。研究结果在1921年上半年的美国科学家院刊和美国光学学会学报上发表,很快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当时最精确的h 值并沿用了十多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1935年所著书中称该实验是“一次对普朗克常数最为可靠的测定”。

    执教清华园

    1925年 5月,清华大学部正式成立,开始招生。8月,叶企孙应聘清华大学物理科副教授,并把刚刚从东南大学毕业的赵忠尧、施汝为带到清华做助教。物理系主任一职便由已升为正教授的叶企孙担任。从此,叶企孙就将创建清华物理系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他不仅着眼于教书育人,还吸取欧美名牌大学和著名科学家的经验,谋划建立中国自己的科学事业。

    叶企孙为数学系聘请杨武之和熊庆来,为物理系聘请吴有训、萨本栋、周培源,为化学系聘请张子高、萨本铁。不到10年时间,清华理学院和物理系均成了全国第一。叶企孙为清华大学聘请了一大批名师,正验证了梅贻琦的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928年,叶企孙请吴有训到物理系任教时,把吴的工资定得比自己系主任的还高,以示重视。后来他发现吴有训的工作能力很强,就于1934年推荐吴当物理系主任。1937年,叶企孙又辞去理学院院长之职,推荐吴有训接任。叶企孙的辞职,一不是自己不行,二不是众人反对,三不是已到退休年龄,相反,他辞职时年仅38岁。正是叶企孙的无私举贤,使吴有训脱颖而出,成为后来的中央大学校长,解放后又成为中国科学院的第一副院长。

    1929年到1938年这十年间的清华物理系,是中国高教史上一个不朽的传说。这期间清华物理系共毕业本科生71人,其中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有21人,当选美国国家院士的2人,成才率之高,实为历史罕见。他们中的代表人物有: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反西格马超子的王淦昌,“中国原子能之父”钱三强,有“中国居里夫人”之美誉的才女何泽慧,中国现代光学技术与工程先驱王大衍,我国原子弹氢弹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彭恒武,世界应用数学大师、美国科学院院士林家翘,世界电磁场理论一代宗师、美国工程院院士戴振铎,被周恩来总理所称道的新中国科技的“三钱”之一的钱伟长……

    九一八事变后,国家需要培养航空人才,叶企孙利用自己主持招送公费留学生之机遇,在1933 年第一届招考学生名额中特设飞机制造专业,招 3名学生——钱学森,后成为火箭技术和空气动力学世界一流专家;沈元,后来成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人;1934年,叶企孙指引当时清华物理系学生赵九章转入高空气象学领域,赵九章也成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

    叶企孙与李政道

    叶企孙去世后,人们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张保存了六十多年的考卷。上面写着答卷人的名字:李政道。叶企孙在西南联大时期,发现并培养了后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政道。

    李政道入学不久,叶企孙即发现他的理论基础高过同辈,自学能力超常,便要他不必听他讲授的理论课了,但实验课一定要认真学。有一张李政道当年理论课的试卷,卷面只扣了两分,总分却只有83分。李政道因为总是拿满分而在学校小有名气,但实验成绩不好,叶企孙把他的两门功课加起来算分,提醒他,理论要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

    1945年,西南联大物理系的吴大猷教授接到国民政府的通知,让他挑选两个学生去美国留学。吴大猷找到了物理系的助教朱光亚。叶企孙知道了这个事情以后,就找吴大猷,向他推荐李政道。李政道这时才上大学二年级。朱光亚是符合程序的,李政道是破格的。

    那一年夏天,李政道去拿护照,管事的人一看说,怎么来了个童子军啊。因为李政道年纪很轻,19岁,穿着条短裤去的。

    19岁的李政道离开叶企孙,去美国留学的时候,心里除了庆幸,更多的是感激。60年后,叶企孙的母校上海市敬业中学,召开纪念叶企孙诞辰100周年大会,李政道对叶老师在他念大二时破格推荐他赴美国留学感恩备至,他说:“没有叶老师的推荐,我不可能去美国留学,也没有今天!”

    大师终身未娶

    叶企孙终生未娶,视学生如子女,殚精竭虑,心无旁骛,以一生心血培养出大批高科技人才。叶企孙的侄子叶铭汉对叶企孙一拖再拖、以致终生未娶解释:

    叔父叶企孙就任清华大学时,为创建清华物理系殚精竭虑,为清华网罗人才而奔波,短短几年内“中国物理学的栋梁泰斗半出自清华”。这期间极少有时间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

    我曾听祖父讲过,他曾作过努力,在上海教书的学校里相中了一位女士,托人为叔父说媒。女方母亲认为年龄相差十多岁,不合适,没有答应。以后祖父并未再作努力,他说子女大了,应自己解决。抗战时清华南迁,颠沛流离,叔父自顾不暇,更无力组建家庭。叔父终生未婚,是因为他有更高的理想,从小立有奇志。

    清华园学者终身未娶者,除了叶企孙,还有陈岱孙、金岳霖。他们都留学欧美,可能受到当时西方不婚思潮的影响,从胡适留学日记中的记载可以看出,有个别留学生抱定独身、不婚,将全部的精力专注于事业上。

    “文革”中被逮捕

    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掀起了改造知识分子的政治运动,是为“洗澡”。在“洗澡”的过程中,有的学者学会了察言观色,落井下石。疾风知劲草,叶企孙的独立观点和自由思想一直没有被改造掉。

    一直到1951年,叶企孙还在倡导“高校教学与科研要自由、民主”,而与“集体主义”、“阶级斗争”、“一边倒”等官方理念格格不入。他遇事都要“独立思考”一番。

    1967年,69岁的叶企孙被红卫兵揪斗、关押,停发工资,接受改造,并被送到“黑帮劳改队”。1968年 4月,70岁的叶企孙被逮捕关押。1969年,叶企孙获释,但仍然接受隔离审查,一直过着悲戚乃至乞讨式的生活。1977年 1月13日,叶企孙在北医三院昏睡中去世。他离那个姗姗来迟的科学的春天只有一步之遥。

    叶企孙一手创建的清华大学物理系在1982年恢复了建制。1984年,在各界的强烈呼吁之下,清华大学物理系正式复系。1992年,海内外127位知名学者联名向清华大学呼吁为叶企孙建立铜像,1995年在清华大学举行了隆重的铜像落成仪式。叶企孙先生的铜像安放在门厅一侧,或许,只有那些已经步入暮年的人才知道,当年,先生就是这样看着他们的。

    《浪淘尽:百年中国的名师高徒》

    刘宜庆  著

    华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