姹紫嫣红看苏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41:36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这幽幽的昆曲响起,你便知道,这就是在苏州了。还有那铮铮淙淙的评弹响起,江南水乡的柔软意境便如画卷般铺陈开来。一座城市都有一座城市的色彩。是彼地的风土、当时的天空,沉淀的历史和从古至今行走其中的人交织在一起涂抹出的城色。这座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充满了传说。从彼时伍子胥和吴王夫差,到当下城市新贵的发迹历程,总归有林林总总的口口相传。想了解一座城市,必须行走其间。沉下心来感受城市的颜色。而苏州这座城市,无疑是姹紫嫣红,被历史一遍一遍上色,又在这样的岁月里镶上了一些流光溢彩。我开着这样一辆中式旗袍款涂鸦的甲壳虫穿行于其中,收获惊叹,发出感慨。旧日时光扑面而来,恨不能回到那个传奇的年代。 然后我和装备党摄影师嵇启来小姐一起上路了。这张照片是用来炫耀她的装备的。而你看到的所有照片,都是用最下面那只棕色皮套里的卡片机,由我本人亲自拍摄的。无他,只是为了亲身体会透过镜头,如透过心灵之眼,将所见景色聚焦和记录。用来在以后的时光里反复揣摩和回忆一座城市。那些色彩的碎片,便是天长地久了。 讲起苏州,当然是苏州园林这样最具地域代表的风物首先映入脑海。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而中国的文人,总归要在政坛失意之后才发现生活之美和人生的真义。拙政园便是最贴切的代表: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馈)……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然后,文人们便在这样的园林中体会朴实之人在自家园林中为政的巧意。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瑶圃百本,花时灿若瑶华。”归田园居也是丛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藓然”。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杏花盛开,“遮映落霞迷涧壑”。夏日之荷。秋日之木芙蓉,如锦帐重叠。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独傲冰霜。总归姹紫嫣红,目不暇接,借以忘怀而已。 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是苏州园林最典型而显著的特征。讲的是步步见景、步步倾心。隔着这样的月亮门望过去,对面的人平白增添了几分诗意。 隔着一轮明月般的窗望出去,对面院子中的景色就如画了。也好像是明月中的影子。可以想见清风中竹林的摇曳。明月。清风。还有我。多么干净而寂寞的情怀。只有在江南这种沉淀了长江文化的富庶之地,经历了历史的洗刷。堪破世情,但尚有期待之心,才可能有这样的情怀。 这便是苏州园林的姹紫嫣红开遍吧。花木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亭台楼阁于树影和湖中倒影之间掩映生出风流态度。清冷之中自有另一番热烈气味。正如苏州园林和古时文人的格调一样——他看似已经离开,其实从来不曾远去。他不过就是在不远的地方安静的看着。  狮子林。一个神气活现的名字,但你不要想起武松。 。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珑,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有“桃源十八景”之称。洞顶奇峰怪石林立,均似狮子起舞之状。有含晖、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峰,而以狮子峰为诸峰之首。在小小格局中做出大豪迈气魄的景观,此处也为精绝了。 其实就是这样不经意的一个角落,你也会发现原先的主人都是用过心思的。然后就会“不经意”的被他感动一二。那是种说不清楚的情绪。既有对一种美感的逻辑之精密的赞叹,也有一种对认真生活态度的佩服,但也会有一种对才智被虚掷的惋惜。可说到底,我们如今的时代,也许更需要一种适度的放松,适度的缓慢,适度的浪费。这样你才不会觉得自己变成一座庞大机器上的微不足道的零件。 普通人家生活的园子。从一片幽然潮湿的园林走出来,蓦然见到黑瓦红门白墙,温暖之意情不自禁涌上来。几乎所有的中国人,心灵中都有这样的传统背景的映衬。你现在尽可以去喜欢那些高级公寓楼、联排别墅。但,随着年纪慢慢变老,这种中式传统宅院才是心灵的归宿。没有什么比一进院子更让人有家的安全感了。那是文化的DNA。只要看见它,莫名其妙就心安了。 当然,也有很混搭的。看来很多年很多年前在中式装饰界就有mix &match了。这是太平天国的忠王府所在。铸铁水晶吊灯和山大王的正堂还有皇上的龙椅构筑了一个奇异的世界。这是一种多么拧巴的心情啊。怪不得。。。你懂得的。 当然,当代的苏州建筑一样有可圈可点之作。苏州博物馆新馆由著名华裔设计师贝聿铭亲自操刀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是拙政园和忠王府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尽管白色粉墙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 这是一座在古典园林元素基础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由铺满鹅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桥、八角凉亭、竹林等组成,既不同于苏州传统园林,又不脱离中国人文气息和神韵。北墙之下为独创的片石假山。当问及为何不采用传统的太湖石时,贝聿铭曾说过,传统假山艺术已无法超过。一辈子创新的大师,不愿步前人的后尘。这种“以壁为纸,以石为绘” ,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使人看起来仿佛与旁边的拙政园相连,新旧园景笔断意连,巧妙地融为了一体。  博物馆内部始终贯彻了几何和线条设计的独特肌理结构。呈现出一种理性的气质。而,这样人文的温软的环境和丰富纷呈的文化,与之形成的是鲜明的对比,让你始终意识到自己在穿梭古今。 博物馆内的旧式书房布置,其头顶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 与传统经典的木质家具,制式门窗形成鲜明对照。奇妙吗。美好吗。 藏品之一。 《元赵天裕、柯九思、赵原、顾定之、张绅、吴镇六家墨竹卷》(《七君子图》)元赵孟頫书《兰亭序》卷、王蒙《竹石图》轴、清王石谷《水竹幽居图卷》,明吴门四大家沈周、文征明、唐寅、祝允明及清初石涛、八大山人、“四王吴恽”、扬州八怪等人作品;五代越窑青瓷莲花碗、元釉里红蓝地白花盏托、明正德釉里红白鱼暗花盘;唐宋经卷、嵌螺甸漆经盒、檀龛宝相、丝绸刺绣、真珠舍利宝幢……这些听着就足够神往了。这座城市的颜色,你明白了吗。 这便是苏州城的气质和颜色了。不紧不慢,有急有缓,但总归都是气定神闲的。这是传统的怡情惬意的写照。至于如今的苏州人怎么看自己的城市,请看下一张图。  在一面墙上发现了小学生们的作品展览。这是他们笔下的苏州。你会发现,即使出现了甲壳虫、海宝、苏州博物馆等现代元素,但孩子们的心中仿佛天生就有一种传统而古典的情怀:依然是白墙黑瓦、小桥流水、花样年华……这其实是件让人特别愉悦的事情。这座城市注定要姹紫嫣红下去。因为它有传承。 这就是苏州最有名的那座道观了。从从前到现在,观前街都是苏州最重要的商业街区之一。,“白相观前街”一直是苏州人津津乐道的一项休闲活动。上世纪30年代,苏州文怡书局出版的《新苏州导游》中已有这样的描述:“观前大街为全城最繁华处。车马毂击,人踵相接。商肆骈列,争异斗妍。市招临风招展,可拂人额。入夜电炬照耀,恍如白昼,远望则如繁星点点,闪烁隐现。人比之上海霞飞路,谓颇有异国情调焉。 文昌殿前的红烛,在雨中静默摇摆。我相信念力是可以穿越时空存在的。这一切真叫人着迷。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我们今日比较幸福,是因为有高科技。比如在这样阴郁的天气中可以开一辆姹紫嫣红的甲壳虫游览寒山寺。但其实从心境上来说,现在的人和一千年两千年以前的人并无太多分别。同样爱游历,同样在这样的游程中感受人生。有快乐有忧伤,有离愁别绪,也有相见欢。只是,我们依然要上路,就是为了看更多的风景,见过更多的人生,看更多城市的色彩。然后变得更加坦然面对生活。 番外:奉献苏州设计精品酒店图片。这是如今的苏州,婉约之外另有奇突趣味。夜店一样的前台。  酒店的电梯。。。上楼电梯是开国大典主题。墙上有主席头像,两侧是标语浮雕。液晶屏上永远滚动播放开国大典纪录片。下楼的电梯则是太空主题。做成舷窗状的液晶屏幕里则永远播放Discovery的太空录像,你可以看到火星的喷发和地球滚滚而来,配上电梯的控制面板,俨然觉得自己在乘坐太空舱离去。这样的城市色彩。。。也算拍案惊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