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命题艺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49:39
记叙文的命题艺术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为记叙文设计一个有特色的文题,如同一个人拥有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令人心动。

  那么,怎样的文题才能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呢?

  (一)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为了忘却的记念》以“为了忘却”来修饰“记念”,这一组矛盾的概念,发人深思。审读全文,重新咀嚼“忘却”的含义,才理解“忘却”即“摆脱”、“搁置”。“为了忘却的记念”就是要把压抑在心中的沉重、悲哀暂时忘记,轻装上阵,更有效地战斗,以此来纪念死难烈士。由于这种文题含蓄蕴藉,读之,如品味陈年佳酿,久而弥笃。

  (二)巧妙修辞,精彩纷呈

  这样的命题形象生动,令读者耳目一新。如一篇记叙文回归自然,走向生活的游记散文,则采用拟人的手法命题:《倾听大自然母亲的心跳》。

  又如《雄关赋》运用双关:眼前的雄关——历史的陈迹,心中的雄夹——坚定的信念;

  《乌云过后是晴天》运用比喻:落寞的心绪后,生活重新变得愉悦而美好;

  《一片蔚蓝的天空》运用双关:在雨中,那把蓝色的雨伞,撑起了一片晴空,也撑起了男女同学纯洁友爱的世界;

  (三)借用歌词,通俗活泼

  如《青青河边草》以儿时整天超负荷地割草,来反映过去艰辛的生活,表现两代人对青青河边草不同的人生感受。

  《同桌的你》,记叙同学之谊。

  《生活需要七色阳光》,倾诉中学生心声:渴望走出整日读死书的枯燥无味的生活,构建丰富多彩的中学生活。

  《你在他乡还好吗?》怀念远方朋友,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四)在貌似荒诞中求新颖

  有些文题,于理不符,于情相悖,但在貌似荒诞的情理安排中,却给人全新的感觉。如《与李清照约会》叙述一位文学爱好者,敬重李清照人格、才华,以及这位伟大的女词人对他文学的熏陶。

  《重遇屈原》小时候,听屈原的故事,为他“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悲惨遭遇而感慨万千。长大了,学习《涉江》仿佛又与屈原再遇,深深被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所感动。

  (五)借用古典诗词,雅致有品位。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叙减负在校园引起的强烈反响。

  《斯人虽已殁,千古有余情》追忆一个为教育而献身的老教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叙海峡两岸同胞骨肉情深及中秋之思。

  《今霄酒醒何处?》揭露社会上公款吃喝的腐败现象。

  (六)浓缩主要情节

  剪取几个微笑的片断,表现人情的美好。

议论文拟题六要

  题好文一半。好的文题往往是传达文章主旨、内容和意蕴之神的“眼睛”,它可以为文章画龙点睛,增添色彩,从而诱人阅读。就议论文而言,拟题的总体要求是醒目舒畅。具言之,就是要准确、鲜明、简洁、形象、别致和整齐。

    一、准确

    准确的文题就像健康的眼睛,而健康是美感必不可少的要素,是进行审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准确的具体要求是:没有错别字和语病;符合事理,如《没有污泥怎有莲花》之类的文题,与常理明显不符;题与文要一致,即文题要涵盖文章的内容或与其相关,切忌题文泾渭分明,互不相干;给材料议论文中,文题须切合材料的内涵,或抓住材料的中心话题。最后一点与审题正确与否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审题出现偏差往往在文题上有所反映。如果对材料把握不透,最好拟非论点式的题目,如“由……想到的”、“从……谈起”、“有感于……”等。

    二、鲜明

    文题要清楚地向人透露文章的议论话题、大致内容乃至基本观点,使人一看就明白文章的论题,或者是文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简言之,鲜明就是要有透明感和清晰感。如《反对党八股》、《责任重于泰山》、《走创新之路》等。

    三、简洁

    写文章要求“文约而事丰”,拟题亦然。要用简明的文字,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以少少许胜多许”。文题要有简洁之美,可用概括的语言勾勒出文章的缩影,使人一目了然,即“弱水三千,我自取一瓢饮”,如《自知者明》、《良心无价》等。也可引用蕴含哲理的古诗文名句做文题,如《满招损谦受益》、《祸患常积于忽微》等。

    四、形象

    形象的标题最具感染力和吸引力。拟题力求形象,必须避免平、实、熟和抽象。平常或一般化的题目,太实在的题目,常见的题目以及抽象的题目,要尽量给它们披上形象的外衣,使人一见而生清新之感。如《人生离不开自立》可改成《自立——人生的风帆》,《谈理解》可换成《搭起通向理解的五彩桥》,《环境影响人》可形象化为《近墨者黑》,《走出自卑》可修饰为《天空中也有你的星座 ——走出自卑》。

    五、别致

    文题要醒目,吸引人,必须有点别致,产生悬念效应,让人看其题就一定要读其文。文题别致,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其一,把一些不相关的概念、事物或现象组合进文题,产生错位感,如《文学与出汗》;其二,题目貌似不和谐,产生突兀感,如《金钱颂》、《猴子屁股》;其三,仿词成题,如《享福和享苦》、《消除“前怕”心理》;其四,巧用谐音,如《近水楼台“贤”得月》、《呼唤“民”牌》;其五,引用或化用流行语句,如《真情不“下岗”》、《更新我们头脑中的教育“软件”》、《该出手的不出手》等。

    六、整齐

    如果文题内容较多,可运用对偶或对举的手法,显示出整齐之美。如《走出呵护 展翅蓝天》、《公仆·公款·公愤》。

    高中记叙文的“三味”

    云南省曲靖一中 任玲

    从小学就开始写话、写日记、写作文,写到高中,记叙文已是再熟悉不过的文体了。但有时很困惑:许多学生的记叙文写得连初中水平都没了。究其原因,恐怕很大程度在于,这些学生并没有意识到什么才是高中记叙文的档次,也未曾为跨上这一档次而真正扎扎实实地努力。什么样的记叙文才算上档次?说来标准也多,在这里,且不说选材典型、组材有方、多种表达方式灵活运用,就结合自己进行作文指导的体会,谈谈高中记叙文应具备的“三味”吧。

    其一,“哲理味”。说白了,就是文章要“有思想”。虽说记叙文写作的关键在于选材,但在多数学生生活面毕竟很窄的情况下,只强调选材的典型性还不能解决问题,还应当让他们学会“挖掘”,学会从日常小事中挖掘出新意、深意来。高中记叙文,已不能满足于把事件本身记叙清楚,如果只停留在平铺直叙一个过程,那么叙述得再清晰也是不够的。写作时应当让事件载着自己对生活的关注、认识与思考,展示自身思想成长、升华的过程,并且用恰当的抒情、议论表现出来。其实,事无巨细,只要懂得去开掘,哪怕是最寻常的事,也可以表现出自己富于个性的感悟来,也能给人许多回味与启迪。有时甚至仅是微琐细节,也可以掘出有价值的主题来,使文章因为“有思想”、有深度而登上新的台阶。若写作时不会往深处挖一挖,即使有好的素材也会写得俗之又俗的。每每读优秀作文,都不难发现,大凡成功之作,其实都是小作者生活积淀中形成的独到见解的抒写载体,或是对自己参透的人生哲理的具体诠释。请看以下几例记叙文中的点旨之句:

    1、 懒汉不思成材,懦夫不敢成材,庸人不善成材,成材是强者的事业。

  2、 坚韧是什么?坚韧就是不埋怨命运的坎坷多舛,不叹恨生活的无情磨难,坚韧就是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坚韧就是突破,就是追求,就是创造,就是希望。

  3、 我要学会忍受,学会把伤痛转移,就像珍珠贝一样,重塑自己的伤口,在伤处磨练出一颗又大又亮的珍珠,闪闪发光,照耀自己的人生。

  4、 我一直感叹生活于我只是严酷的沙漠,现在才知道,那是因为我心里没有绿洲。

  5、 那一段充满阳光、鲜花和赞誉的日子已成为永久的历史。它已被我紧紧地收藏在心灵的最底层,因为我明白,它很难成为自己成功之路的一级级台阶,却往往会成为通往成功的一个个温柔的陷阱,使自己在享受心灵的满足时,不知不觉地一步步走向后退。

    人们读到这样的文章,犹如与小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一同品味生活,感悟人生,挑战命运,产生心有灵犀的共鸣。而这一点,小学生、初中生一般是无法企及的。高中学生就应该这样,发挥自己生活阅历相对丰富、知识积淀相对深厚,感悟能力较强的优势,有意识地从事件中提升出一些带哲理意味的思想,让它成为记叙文的灵魂而闪耀光彩。

    其二,“散文味”。即文章读来韵味十足。韵味之一来自“真情实意”,优秀作文中,凭着它取胜的多乎其多。正如年幼时弹琴只能弹准音符,而长大后可以在音符中传达无尽的意味一样,高中记叙文应该在字里行间蕴含丰富的情感。叙说事件时,不能只是干巴巴毫不动情,不能只是用“笔”去写,而应该用“心”去写,用自己的动情去打动别人,感染别人,把读者牵引到自己创设的特定氛围之中,与自己同喜同悲,同乐同愁。即使文学功底不是很强的学生,只要能将真情倾注于事件之中,渗透于字里行间,也能得到好的表达效果。韵味之二是语言的意味深长。高中记叙文的语言除了具备初中时准确通顺的要求之外,要力求“美”起来,力求蕴藉、凝练、含蓄,以有尽之言达无尽之意,给人回味与思考的余地。每一句叙述都不只是简单直白地交待事件过程,而是包含深意且伴有浓重的抒情。

    请比较以下几组文章的起始句:

    第一组:

  1、 我没有故事,只有实实在在的生活。

  2、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

    第二组:

  1、“路有点长,夜有点微凉,心情迷迷惘惘,和天空交换沮丧……”此时,也许只有这首歌能表达我因为考试的失败而带来的伤痛。

  2、 期末考试失败了,我心情很差。

    第三组:

  1、 五年前那个云霞灿烂的傍晚,在我的一生中是那样暗淡无光――不幸的车祸降临到我的身上。

  2、 五年前的一个傍晚,我不幸遇到了车祸。

    以上三组的每两句话,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但表达效果却相差甚远。第一句的表达不仅给人一种文学韵味十足、语言优美的印象,而且能立时扣住读者心弦,激荡起读者的情感。

    其三,“小说味”。就是高中记叙文要有适当的虚构。也许有人要说,这不是鼓吹让学生来虚的吗?其实高中生的认识能力,远比初中时候强,他们已不再是只会就某一具体的事件认识点滴的生活真意,而是能以较为合理的、综合的、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生活。初中生可以不明白文学源于现实却高于现实的道理,可以不明白将张三的鼻子、李四的嘴巴、王二的额头、孙五的眼睛合成一个人的写法,高中生却必须明白,而且也能做到,这是对文学有深入认识的表现,也是具备了一定文学素养的体现。高中记叙文应当可以适当虚构,也许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断、一个镜头、一句对话、瞬间情景,却可以加以想象,扩充成丰富而完整的事件;也许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却可以放到自我的生活中去抒写;也许是不同的人经历的事,却可以综合到一个人身上来表现。只要是不违背生活去瞎编乱造,只要是具备生活的真实,把存在的、可能的、甚至希望存在的现实写出来,未尝不是对生活有深刻认识与思考的体现,未尝不是具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体现,未尝不是语文功底深厚的体现。如此,高中记叙文的事件会更有典型意义,形象会更丰富,内容会更充实,主题也将更有现实意义。

    高中记叙文若做到“三味”俱佳,就算到了“火候”了,这样的文章也一定会成为同龄人中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