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应注重三种意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1:52:41
中考作文,应注重三种意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道出了教育的根本,做人的真谛。生活中,惟真才善,惟真才美;惟真才坚……

    请以“真”为话题,将你在成长历程中的所遇、所思、所感写下来。(2003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作文题)

    这道以“真”为话题的作文,其特点是含义深刻但又容易作文。深刻在“真”的话题能反映出广大考生对人生真谛、社会万象的感悟,对立身处世的道德追求,对物质社会的价值取向,对人类文明传承的理性思考。容易是因为生活中到处是真人、真事、真情、真心、真理。在阅卷过程中,我们看到所有的考生对这个题目都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而且大多数考生都写的是真实的生活,抒的是真实的情感,这是值得欣慰的。然而,以命题要求与评分标准来衡量这些“写生活、抒真情”的文章,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些文章中还是存在着不少缺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生活,但缺少思考意识

    [考场例文一]

    荷包·手表·饭菜

    江苏盐城市一考生

    当我提起笔答这份试卷时,亲爱的阅卷老师,您知道校门外有多少人在等待我吗?是的,我的一家,无限的期望与亲情,此时仅汇成一点,那校门外的一点。

    闭上双眼,脑海里浮现的全都是昨晚的一幕幕——

    奶奶的荷包

    刚到家,我一头扎进书房,捧起书,准备着我“出征”前的最后一击。这时,奶奶轻轻推开门,“唯真,来歇一下,奶奶给你个东西。”我好奇地走了过去,奶奶谨慎地从衬衣口袋中掏出一个红色的荷包:“乖孙女,这是奶奶去庙里给你求来的‘赐福符’,你明天带着!“我一听,差点儿笑出声来:“奶奶,这没用……”没等我说完,奶奶使劲捂住我的嘴巴,念道:“罪过,罪过,小丫头,听话,带着。”我看看奶奶不容抗拒的目光,只好欲言又止,收下了荷包。奶奶笑着走出了房间,我却叹了口气。

    爸爸的手表

    不多一会儿,爸爸也“粉墨登场”,看见我在读书,他慢慢说道:“唯真,爸给你买了个新手表,明天考试好用”我看了一眼不禁叫了出来:“哇,是今年的NIKE新款呀,要200块呢!”我立即戴上手表,等着爸爸的“叮咛嘱咐”,谁知,他拍了拍我肩膀:“好好考,乖女儿!”随后便出门去了。我的表情立即在空气中凝固,脑子里仿佛长出无数个问号:今天怎么啦?

    妈妈的饭菜

v爸爸刚走,我就闻到了饭菜香。妈妈端着大盘子,笑眯眯地走进来:“开饭啰!”哇!全都是我爱吃的,我立马端起碗“扒”起来。妈妈却拿起纸笔,温和地问道:“宝贝,明天想吃什么,尽管点菜。”我停下来,看看妈妈,半晌也讲不出一句话……

    后记:在奋笔疾书的此时,奶奶的荷包散发着幽香,帮我提神;妈妈的饭菜在不停运动,为我提供着能量;爸爸的手表一刻不停地转动,替我报着时间……

    [评析及启示]

    这是一篇有争议的中考作文。一种意见认为,这篇文章确实写得不错。作者撷取了中考前一天晚上的三个生活细节:奶奶的荷包、爸爸的手表、妈妈的饭菜,描写家人对她的关心,体现一种亲情。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文笔流畅优美。另一种意为:这篇文章的作者写家人对自己如何关心,实际是际,不过对这种关心的认识太肤浅了,没能写出自己深切感情。其实;第一种意见就是这篇文章的“得”,第二种意见一针见血地点出文章的“失”。

    这篇文章在写生活的同时,缺乏对生活的“思意识”。作为一名初三学生,应当有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能力,应当有一定的思想水准。写作文,观察生活是基础,但千万不可误把“写生活”仅仅当作“看生活”,继而在作文中单纯地“写生活”。观察生活的同时,一定要揉合进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认识。

    二、有新意,但缺少整体意织

    [考场例文二]

    谎言也美丽

    江苏盐城市一考生

    对她,我说了一个谎,而我却觉得更真了。

    盼儿 她又站在巷口了,扶着墙向远处望着,眼中,没有失夫的悲伤,没有对世俗的怨恨,只有期望。

    就这么日复一日,风儿吹起她满头的银丝,吹不走她的期望:儿子会回国的。

    拾信 我路过她家门口,一封信插在门缝里,出于好奇,我把它抽了出来,英文写的。我查了一天英汉词典,原来这是一封“死亡通知书”。

    撒谎 我踌躇了半天,最终还是敲开了那扇门。“音儿,是你吗?”她的两只手无助地摸索着。“是我,您的邻居。”她有些失望,这让我更于心不忍了。“奶奶,这儿有封您儿子的信、我念给您听。”我坐下来,片刻,用欢快的语调读了起来:“妈,我在美国住得很好,还买了车,您不要担心……”

    她很开心,像个孩子似的,也笑也流着泪。

    圆谎 以后的每一周,她都会收到一封“儿子”寄来的信,直到她去世。她走的时候,我还在她身边,她走

得那么安详,嘴角还带着微笑。

    我想她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

    [评析及启示]

    乍一看,这篇文章还是不错的——全文构思新颖,颇似电视短剧,人物、场景高度集中,作者采用“反弹琵琶”方式,逆向思维,文中的“我”面对现实,只能用谎言表达真情,这就使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兴趣。然而,如果仔细一读,就会发现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其中最关键的在于作者缺乏“整体意识”,例文好像缺少结尾似的,有一种不完整的感觉。

    那么,应当如何在写作中体现“整体意识”呢?首先,要对全文写什么内容有所考虑;其次,对全文的主要内容安排先后顺序,与此同时,还应考虑到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段落之间的衔接过渡;再次,要精心设计开头与结尾。最起码的要求是,要用一个提得起全文的开头和收得住全文的结尾。

    例文二的开头还是能提起全文的。可以给例文二补上一个像这样的结尾:“思索 在那段日子里,我也曾为自己是否不‘真’了而疑惑。而现在,我明白了:只要用你的真心,谎言也可以变得美丽。”以此收束全文,画龙点睛,升华主题。

    增强“整体意识”,并付诸于实践,那么你的中考作文成绩就能“更上一层楼”。

    三、有情感,但缺少读者意识

    [考场例文三]

    真情无限

    江苏盐城市一考生

    清晨,响起一阵悦耳的电话铃声。“姐姐,你没传染上‘非典’吧?”话筒里传来我那在连云港的妹妹稚嫩的声音。“姐姐好看呢,别担心!”我被可爱的妹妹逗笑了。那边叔叔接过电话关心地询问:“小姐,这段时间可得多注意呀,讲究卫生是最重要的的……”

    不知不觉中,我的眼睛有些模糊。搁下话筒,正欲拭去眼角的泪,我感觉,流到嘴里的泪甜丝丝的。这是幸福的泪,它充满了温馨,蕴含着亲情。是啊!这充满关爱的亲情,近来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不也时常“尝到”吗?

    在学校,工作人员每天为我们的教室清洁消毒,使我们能在良好的卫生环境中学习;老师每天关注我们身体状况,让我们注意保暖、开窗换气;使我们备感温暖;朋友经常友好地找些抗“非典”的小诗,与大家分享,使我们的心田碧波荡漾;回到家中,妈妈见到我的第一话总是“赶紧洗手”,使我无比幸福……

    还有一件事更加深了我对真情的认识。一天中午,邻居阿姨敲开我家的门,送来两包中药。妈妈连声道谢,阿姨却说:“都是一家人嘛,还客气什么!喝点中药,总可以预防预防‘非典’的。”短短的话语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心灵,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在灿烂的明天,花儿依然开放,鸟儿仍然欢歌,只是我们更懂得怎样付出爱和享受爱带给自己的快乐……

    [评析及启示]

    小作者在文中写“学校、家人教我 抗非典”,尽管写得简单,但却写得很“生活”,也是大“实话”;写“邻居送中药”,虽然写得粗糙,但也不乏真实。然而这篇文章不足之处是十分明显的,即作者在写作时缺乏“读者意识”。

    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在写作时要想到,文章既是写给别人看的,就应该清新流畅地吐露心声,让别人轻轻松松地明白你的意图。

    例文三的考生如果有点“读者意识”,可能就会在“教我抗非典”行为细节后添上这样简单的一笔:

    这些真情如蜜糖,我总喜欢把它们藏在心灵里。因为它们使我相信:阳光永远在我身边,心灵不会潮湿;爱时刻与我相随,心中总是溢满感动。

    如果考生有点“读者意识”,就会在“邻居送中药”细节后,可能会补上这样的一段:

    当“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向我们袭来时,我们的步履曾经变得蹒跚,我们的眼神曾经充满恐惧,我们的笑容曾经变得凝固……但是,与此同时,我们的勇气和信心也在不断地增长……这勇气和信心来自关爱,来自于真情的力量。有了真情,阳光永远在我身边。

    总之,通过以上这三篇考场作文的得失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写好中考作文并不难,只要我们注重文中所说的“三种意识’,扬长避短,努力实践,就能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成功,就会悄然向你走来。

    一组让你怦然心动的作文题

    1

    每天,我们都在感受着爱与被爱。爱在我们身边,爱在我们的心里。爱与世界、与时间同在。请你以“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字。

    提示:面对一个大的话题,在一系列的追问中,好的选材和构思就会在激活思维的指引下凸现。对于“爱”,在一件事中,谁是施爱者,谁是爱的承受者?用什么方式、什么样的言行施爱?“爱”不仅是物质上的援助与支持,更是精神上的关心。同学遇到困难时,你想方设法去帮助他解难,给他出主意,想点子,竭尽全力帮助他走出困境;朋友受挫时,你给他送去安慰,鼓励他战胜挫折,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引导他走向成功;好友失意时,你送上浅浅的一笑,多开导开导他,让他知道“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引导他走出情绪的低潮,走出阴影,走向光明;朋友身体小恙,你送上一杯热茶、一束鲜花,陪他一会,扶他一把。还可以发问,怎样回报爱,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在一系列的追问中,你的思路会逐渐明朗。

    2

    以“身边的老师”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字数在600字以上,诗歌不少于20行。

    提示:要仔细琢磨“身边的老师”的含义。“老师”可以是人,但写人时要跳出“学校里传道授业”这一旧案,只要在学习上、生活中给予教育、鼓励、启迪的人,不论年少还是年老都可以称为“老师”。

    “老师”可以是物。经常无声无息帮助你的书籍,如各类工具书;提醒你及时起床,不贪床,提醒你及时睡觉,帮助你养成好习惯的小闹钟;从瓦砾间顽强地探出头,蓬勃生长,生命力旺盛的小草;楔而不舍、不达目的不罢休地一次又一次织网的蜘蛛;团结协作、搬动比自己身体大几十倍重物的小蚂蚁;虽遭重创,仍热爱生命的蝴蝶……

    “老师”可以是事。前进中的挫折,生活中的教训,震撼你的心灵的场面,引人深思的事……比如因为你没有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就胡乱猜疑人,真相大白后,结果是你误会了别人,伤害了别人,这使你深深地后悔。经过这件事后,你吸取了教训。正所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正因为有了痛苦经历,警戒你今后少走弯路,这难道不是你“身边的老师”吗?怎样才能从具体的事物中感悟出深层的道理呢?方法是:要运用好“联想”这一武器。由具体到抽象的联想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由个别到一般的联想。 如上文第一例中,“某种东西”比“分数”的范围更大;“更珍贵的东西”比“品德”的范围大。 二、由此到彼的联想。这里的“此”与“彼”必须是相关的事物。如第二例中,由太婆“生活的可悲”联想到“生命的伟大”。 三、类似联想。如第三例中,由“炊烟”想到“风筝线”的形似,由“炊烟”想到“诗篇”的神似。第四例中由“蛛网”想到“生活中的网”。

    【作文练习题】

    下面四题,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短文。

    1、起跳之前 2、最可敬的人 3、雾 4、门

    欲擒故纵,后发制人

    擒,是抓住。纵,是放开一步。欲擒故纵,是先将对方放开一步,然后再抓住。拳击者使拳,往往先将拳收回,再猛力击出,这样使出的拳更勇猛有力。《水浒传》上的洪教头不谙此道,他与林教头放对,一味地喊“来来来”,将棒使老,被故意退让的林冲看出破绽,就势里一棒,扫得他仆地便倒。这种后发制人的方法,又称之为“欲进故退”法。

    议论文写作也用得上这种方法。欲擒故纵的笔法能使论述更加全面周密,使要强调的某一方面更加突出,或在驳论中能更加有力地驳倒对方。下面以课文为例,谈谈如何使用欲擒故纵法。

    一、在立论中如何使用欲擒故纵法

    例如九年义务制教科书初中第六册中的《工作的大小》一文,为了推出文末的观点──工作“从本质上看来都没有什么大小高低之分,我们所要问的只是他们为着什么做”,写法上采用了纵(退)──擒(进)──纵(退)──擒(进)的方法。

    文章开篇以设问提出:“工作有没有大小的分别?就一般观念来说,工作似乎是有大小的分别。”因为依有的人看,大事的贡献大,小事的贡献小,所以他想做大事,不愿做小事。这是先“退”一步说,然后大步迈进:憘以“在军界做事”为例,做“不要脸的”“不抵抗的大将”,却远不如“淞沪抗战时十九路军的一个小卒”,这么说来,“一个小卒的工作对于国家民族的贡献反而大”。接着又退一步:“也许你要驳我,说对民族敌人不抵抗的大将”当然是对国家民族不能有什么贡献”,“但是如果做了真能抗敌卫国的大将,那便有了较大的贡献了”。然后又奋力前进,先肯定其说有一部分的理由,再用“不过”一转,进行剖析:“一个军队必然是有兵有将,才能作战。”倘若全军队都是大将,或者是小卒,这战事是无法进行的。所以在抗敌卫国的大目标下,大将和小卒在与敌作战的军队里各有其机能。在本质上,工作的大与小,贡献的大与小,原来就没有什么分别的。接着顺水推舟地用论点归结全文。

    这是欲擒故纵,先退后进的写法。这种写法能使论述周密、全面,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作者开篇不先退一步说,又怎能使自己的论述更有针对性呢?议论文就是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有感而发的,而且,先要把“有的人”的理由充分展现出来,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剖析。作者在以军队中大将与小卒的例子论证工作无大小之分后,如果不退一步,故设“也许你要驳我”的疑问,自己又怎能进一步点明将与卒各自的机能,从而使论述做到天衣无缝呢?

    由此可见,欲擒故纵的笔法,的确不失为写立论文的一个高招。

    二、在驳论中如何使用欲擒故纵法

    例如初中第四册中的《个人与集体》一文,作者先摆出谬论:人人为自己,也就是为大家”。然后尽力为这种说法铺设理由:

    像那种损人利己,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是很卑鄙的,我也痛恨那种人。但我又想,一方面大家都不剥削人,谁也不占谁的便宜,另一方面也不必为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各人付出足以换来自己生活需要的劳动就可以了。这样,我们都为集体做了事,也就取得了自己应得的一份;从表面上看,是人人为自己,实际上确实是人人为大家,这不是也很好吗?

    从所引文字看,作者是尽力为对方说话,而且为对方说尽说透,然后针对这种道理进行反驳。这是所谓纵,放开,放开他不是目的,而是要抓住他。好比鹰发现了目的物,在飞下来博击时,先在空中盘旋,看清猎物的要害,然后突然冲下来一击就中:

    这就是说: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作者从对方的理由中引申出一个荒谬的论点,然后用反语讽刺:

    您瞧这公式多妙!

    接着作者连用三个假设与三个反诘进行驳斥:

    假定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那些年月里,假定我们人民在四大家族的压榨下挣扎呻吟在死亡线上,假定在向秀丽的工厂里,即将爆炸的那段危急时刻,如果大家抱定“人人为自己”的态度,请问,还有没有我们民族的独立与生存?有没有人民的解放?能不能避免许多生命财产的毁灭?

    作者在反诘之后,水到渠成地归结正面论点:“人人为自己,就是害大家。”这才真正符合实际。

    由上文看来,在驳论中,欲擒故纵的“纵”,要“纵”得彻底,要替对方把话说完,再进行反驳,这样才能击中要害,让对方心服口服。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写立论还是写驳论,我们使用欲擒故纵法,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观点与理由要站得住脚,否则能退不能进,能纵不能纵,反而会弄巧成拙。

    【不妨一试】

    材料:老师发现有些学生喜欢穿名牌、用名牌,便在班会上号召同学们要养成节俭的好品德。而有些同学说“时代变化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何必节俭呢?”

    请你运用欲擒故纵法写篇驳论文,驳斥这种说法。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中学生作文亟须克服几种偏激情绪

    徐斌

    我们在阅读学生作文时经常可以感受到一些偏激情绪,这些情绪反映了同学们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些偏颇,使用带有这些偏激情绪的材料作论据在逻辑上必会留下漏洞,使论证乏力,难以令人信服。下面列举几种加以说明。 1、仇富情绪。仇富情绪可能与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重农抑商”的文化背景有关,与早些年“极左”思潮影响下“越穷越光荣”的思想有关,在这种背景和思想的影响下,商人虽然有钱,社会地位却低下,再者商人通过“巧取”达到暴富就容易引起人们的仇恨情绪。这种仇恨情绪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普遍反映。例如有学生在《人生与幸福》的文章中写道:“富翁的人生只是表面的,他们的内心是空虚的,心灵是寂寞的,爱情是虚伪的,亲情是虚假的,他们每天生活在名利荣誉的争斗中……”而且还为他们敲定了人生归宿:“……他们不珍惜拥有的幸福生活,被一些不良因素所腐蚀、变质,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仇富情绪激昂,以偏概全,判断、论述极其武断。

    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我们应该与时俱进,重新认识商人、富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财富不是罪恶,商人和富人也不是罪人。相反,我们在作文中还要把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创造精神拿来作论据,为我们的论证服务。

    2、反美情绪。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有其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一面,而且长期与我国有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外交上的磨擦,我国社会上反美情绪时涨时落。中学生思想上也受到影响,作文中一提到美国就是“悍然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充当国际警察角色”,有一位学生在一篇题为《人类会毁灭地球吗?》的文章写道:“……尤其是美国这个军事强国,凭着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目无国际法律,无视人类安全,不顾地球存亡,到处使用毁灭性武器。”这里对美国的指摘是毫无根据的,运用这个论据,对自己的论证不仅毫无帮助,反而给人留下口实,陷自己于被动。

    3、厌学情绪。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少,是学习的大好时期,学习也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可是在中学生群体中滋生一种厌学情绪,至少在学生作文中厌学情绪表现得较为浓厚。他们反对记忆,不愿做作业,未出茅庐的学生娃仿佛是资深的教育家,对遵循教育规律展开教育工作的老师大加挞伐,他们向老师和家长呼吁“留给我们一点空间”,好“让我们能够快乐地、轻松地度过花样年华”。

    诚然,应试教育下的过重的学习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这种局面是要扭转,但把基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把对学生基本的要求和管理一并反掉,这种把孩子和洗脚水一齐泼出去的做法,是不是有点矫枉过正呢?以这种论点和论据组成文章不仅不能服人,反而使人反感。

    议论文中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但有失偏颇会使人陷入绝对化的境地,有损于论证的严密性。克服这些偏激的情绪有助于我们持论公允,冷静地分析问题更有利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作文出新技法例谈
作文要有新意,不论是立意、选材,还是遣词造句,都有新颖的要求。主题落俗,材料陈腐,语言干瘪,是学生作文中较普遍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有意识地在方法技巧上指导学生写出新意。

    1、突破定势立意。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认知方式,即定势。立意深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立意平庸,缺乏新意,不论其语言如何优美华丽,都谈不上是一篇好文章。立意要出新意,就必须突破头脑中的思维定势。

    怎样突破呢?在众多的方法中,运用逆向思维,迎着人们的习惯思维或既有的思维定势,从反方向立意,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有效途径。如,人们常说:“酒好不怕巷子深”,这是一种传统的习惯认识。如果我们从反面的角度进行分析,就可能得出一种新的立意:“酒好也怕巷子深”,这就突破了历史的局限,使立意具有了新的时代色彩。

    运用逆向思维成功地创造出立意上的新颖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我们一般习惯于把“梨花”比作“白雪”,但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却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过来把“白雪”比作了“梨花”。诗人逆向立意的结果是,肃杀的冰天雪地隐现出春的信息,令人读来,浑忘了严寒中的凄凉,而代之以蓬勃向上的情怀。

    逆向思维,能够从两极世界中的另一极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以弥补单向思维的不足。运用逆向思维,突破思维定势立意,常能产生出奇制胜、标新立异的效果,甚至可以从“陈言旧事”中翻出崭新的时代精神来。

    2、转换视角选材。

    材料是作文的基础,观点的形成和表现都有赖于材料的选用。材料缺乏新意,作文必是千人一面。材料出新,当然与平日的善于观察和勤于积累紧密相关。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养成随时做读书笔记、日记和札记的良好习惯,为作文积累丰厚的素材,获得深刻而新颖的材料。除此之外,树立“多角度”意识,转换视角去运用熟悉的材料,也是一种推陈出新的好办法。

    转换视角选材,就是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用“陌生”的眼光看熟悉的事物,去发现、挖掘材料内涵的另一面,通过观察点的变化使材料常中见新。如,“金子不论放在哪里都会发光”这样一则材料,我们通常用它来证明“只要有真才实学就能有所作为”的观点,但如果我们根据市场经济的时代特征,换一个角度来分析,就会发现:金子埋在地下有光也是看不到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用这则“旧材料”说明新的观点:学会推销自己和掌握真才实学同样重要。转换了视角,“旧材料”也就“不旧”了。

    作文离不开创新思维。在人们司空见惯,甚至自己都觉得“毫无用处”的材料中去发现新东西,得出具有创新意义的结论,就更加离不开开拓性的思维方式。即使是陈旧的题材,也应融入时代的精神,多换几个角度去思考,“化腐朽为神奇”不是没有可能。

    3、模仿生活用语。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好的作文应有好的语言。但要求学生在语言方面出新,难度较大。怎么办呢?从模仿入手的方法不妨一试。

    生活中经常流行一些精辟的用语,这些用语只要经我们稍作改变或调整,就有可能另现一个新的境界,或闪现智慧的光芒,或产生极大的震撼力。如,化“我们面前有困难”为“困难面前有我们”,则畏难情绪变为迎难而上的豪迈;用“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代替“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又可表达一种为人景仰的高尚情操均是成功的典范。

    模仿,需要联想,需要张开想象的翅膀,需要学会发散、多维、求异、灵活、幽默的思维方式。运用模仿的方式刷新语言常能于平淡中见神奇,展示语言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作文时语言出新的难度。

    训练学生作文出新,其实就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化时代,是不断革新的时代,要求新一代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如此,则语文教师培养学生作文出新,其意义当远不止于作文本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