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寒天才:小城故事(4)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13:39

少年不知愁滋味。
 
出道之初得两位重要音乐老师提携,
“娃娃天后”在台北歌厅当红走场,
感受人生冷暖。
为歌唱弃学,邓成为一位初中未毕业的巨星
邓丽君的表演天分与歌唱实力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展露。1966年,邓丽君加入当时台湾著名的“正声广播公司”的第一期歌星训练班,进入正式体系学习歌唱技巧,这是她在歌坛绽放光芒的重要转折点。
台湾早期富有盛名的作曲家翁清溪,慧眼识英雄,不但全力指点邓丽君的歌唱技巧,有时甚至因为爱才心切而免费教学,这些都为邓丽君的歌唱奠定了良好基础。邓丽君在歌唱训练班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后,以优异成绩毕业。
根据台湾知名导演李行的回忆,邓丽君的歌唱道路走来相当稳健,初期得自台湾两位重要的音乐老师翁清溪(汤尼)、左宏元(古月)的提携,由这两位元老级的台湾重量级音乐人士为邓丽君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歌艺之外,这两位知名词曲创作人的作品,更让邓丽君的星运一路顺遂,后来包括左宏元所写的《彩云飞》、《海韵》和《千言万语》,翁清溪所写的《小城故事》和《原乡人》,都成为邓丽君传诵一时的百万金曲,直到今日还广为流传。
除此之外,《生命如花篮》的作曲者梁乐音,也是邓丽君歌唱路上的贵人。梁乐音曾经带着邓丽君和另一名得意高足一块儿上“台视”《艺文夜谈》接受访问,让邓丽君得到一次在电视上亮相的机会。
后来,在台北东方歌厅老板的赏识下,邓丽君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她先是获邀在下课后前往东方歌厅客串歌手,演唱一些小调歌曲,立刻大受欢迎。在歌厅老板的节目设计下,她时常与另一位女孩歌星“婉君”搭档,演唱小调歌曲,邓丽君常反串男装,演出古装剧《凤求凰》、“梁祝”黄梅调《草桥结拜》和《十八相送》等节目,获得众多好评,每次开演都获得满堂彩。掌声不断让邓丽君的商业演出越来越火热,也有更多的商家老板希望能请到邓丽君到场客串。当时邓丽君驻唱一场最高的费用约为新台币一千到两千元之间,几乎已经是一般人家半个月以上的生活费了。
这个时候的台湾,正值经济开始起飞之际,台北似乎一夜之间变成一个象征着机会与梦想的地方,各类歌厅、夜总会与餐厅应运而生。这些店家都希望借着人潮来烘托人气,商界人士边听歌边谈生意的情况也相当常见,因此能否请来大牌红星登台演唱,成为歌厅是否卖座的第一关。

1967年,于台湾日月潭。
 
邓丽君的年纪虽小,但是扮相清秀可人,一张圆圆的小脸配上大眼睛,歌艺又好,早已成为卖座的保证,因此名气越来越响亮,包括第一酒店、夜巴黎歌厅、七重天歌厅等首屈一指的登台地,都纷纷重金礼聘,邀请她拔刀相助。才念初中的邓丽君,小小年纪名号就被排到海报最显著的位置,被封上“娃娃歌后”的称号,只要有她登场,现场绝对座无虚席。
虽然一度其他歌星因为看到邓丽君被礼遇而眼红,加上邓丽君一直是歌厅的头牌红星,一度遭到同行排挤,但邓丽君还是靠自己扎实的歌艺与人气,渡过这段刚起步的难关。甚至还在歌厅的要求下,一晚连赶多场。这不但让邓家的环境大幅改善,并有助于邓丽君更上层楼。
邓丽君的魅力已经开始蔓烧,不但在北部的歌厅纷纷要求她挤出时间,以歌声助阵;台湾南部的大都会高雄等地的大歌厅,同样也是对邓丽君礼遇有加,希望藉她拉抬声势。平常生意清淡的歌厅,只要邀来邓丽君,一定会卖个满座,邓丽君的声势一路扶摇直上。
但是,成为世界知名的唱片歌手后,邓丽君回忆起这段在歌厅走唱生涯时,不胜欷地表示:在成名前,特别是在以台语歌曲为主调的台湾南部,自己也曾经历过一段巴望着有歌能唱、不敢计较排名先后的苦日子。年幼时遭遇的这些人情冷暖,让她相当感慨,她曾说,尤其是许多老板只要看红牌歌星到场,还会临时支开她这种小牌新人,不让她登场,常让她感到委屈不已。

在同期歌星的眼中,多觉得这个“娃娃歌后”既进取又活泼。老牌歌星谢雷回忆,邓丽君在出道之初,与其他女孩组成“巧克力姐妹”,以活泼可爱的形象备受各界肯定;各类黄梅调、反串、地方戏曲,更是邓丽君的强项。有同期艺人透露,邓丽君不仅外形健康活泼,意外的是,胃口也相当好,可以连吃几碗面而面不改色。
为了全力在歌坛冲刺,邓丽君终于面临课业与歌唱生涯无法兼顾的困境。据邓丽君的小学老师的回忆,邓丽君虽然功课不很突出,但是上课很用心,也会自动写作业,无须老师太过操心。但对学生课业与生活管理相当严格的金陵女中,则认为邓丽君缺课时间太多,因此要她放弃歌唱,专心课业。这一度让邓家与校方关系紧张。甚至传言邓丽君的父亲曾为此直接到金陵女中与校方协商,希望校方不要这么严苛。但后来邓丽君与父亲商量后,由于对歌唱的热爱,加上校方坚持邓丽君必须二择一的立场并未改变,1967年邓丽君终于忍痛从金陵女中办理休学,并正式加盟宇宙唱片公司,专心在歌坛发展。不过初中生涯不能与她的同班同学一起毕业,也成为邓丽君心中的长痛。
邓丽君决定以歌唱为终生志业后,表现更为积极,在1967年9月推出第一张黑胶唱片《邓丽君之歌——凤阳花鼓》,展开她的唱片歌手生涯。由于受到相当好评,同年宇宙唱片又打铁趁热地出了第二、第三张唱片。并且随着这类曲风广受肯定,邓丽君在歌唱生涯初期即以“小调歌后”的面貌示人。
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
儿呀,郎有情,儿呀,妹有意
两角菱像是同日生,我俩一条心
这首《采红菱》让邓丽君顺利踏进台湾歌坛,成为备受瞩目的新人,也因此在邓丽君早期的歌唱生涯中,演绎中国传统小调与黄梅调等流行的曲风,包括《凤阳花鼓》、《小放牛》、《踏雪寻梅》、《桃花江》等,都成为她的招牌歌曲。甚至因为从小就深谙台语,邓丽君在出唱片与登台时,也经常演唱台湾民谣,如《烧肉粽》、《丢丢铜仔》、《天黑黑》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模仿地方小调的发音方式,全力把尾音拉高的唱法,带点童音,对年幼的邓丽君而言,丝毫没有做作的感觉,也成为她扬名立万的一大利器。少女时期的她,略带童音的腔调让她显得更活泼可爱。炙手可热的小邓丽君,最高纪录曾应台湾的“中国广播公司”之邀,在六个现场直播的节目中演唱,由于现场节目无法NG重来,一切要看临场的实力与台风,这也让邓丽君再度向外界展现了她惊人的歌唱实力。
多次在梦里相见落得热泪满襟
到何时在何处,才能找到我亲爱的母亲
母亲母亲孤零零,像海角一盏孤灯
为了寻找晶晶,春夏秋冬黄昏黎明
这首由左宏元作曲、文奎作词的名歌,充分发挥了赚人热泪的特质,更让台湾民众为之疯狂,纷纷打探这个年轻女星的底细,更称誉邓丽君是“天才女歌手”,终于让邓丽君顺利地大红大紫,以不到十七岁的年龄就开始走红港台,开始她灿烂的歌唱生涯。
不过,在邓丽君逐渐开拓市场至海外,后又转往日本发展、接受日方的训练后,为了打入国际市场,跟上世界潮流,她就逐渐改掉这种模仿地方小调唱腔,改为自然腔调发音的唱法,并带动了国语歌坛的新唱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