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学会等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09:17

教师要学会等待

 

   某老师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会物质的量时,花去十多分钟时间,听课的老师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不应该让学生在感悟物理量时花这么多时间,一种认为应该等待,要给学生自主感悟的时间。我不了解具体教学内容和要求,无意对这两种意见妄作判断,但问题的争论却反映了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常常遇到的两难选择。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学会等待是必须的。学生因基础、能力、性格、情绪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包括记忆、理解、领会、操作、模仿等)速度方面也存在差异,学会等待应是因材施教应有之义。启发式教学,讲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也包含着对启发时机的等待。从分层教学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都内含着对学生的等待。思维不敏捷的学生需要等待,思维敏捷的学生同样需要等待,只是等待的时机和程度不同而已。不少思维敏捷的学生,常常失之肤浅、粗心,而要使学生细致、深刻同样要等待。其实等待是成人对儿童的尊重和理解,是教师对学生差异的尊重和理解,也是教育的耐心与宽容,同时也是对育人规律的遵循。人的成熟和成长是个过程,过程的快慢有其内在规律,而且这个快慢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尊重这个差异,学会等待,自然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无视这个规律急于求成,容易拔苗助长、欲速不达。

  当然,这种等待不是不讲进度和效率。第一,进度与效率要以效能为前提。没有效能的效率,再快也没有用。教师不能仅按预设时间完成教案进度而自慰,而应以达到课程目标为己任。那种没有经过自己刻骨铭心学习的自悟过程,硬塞的知识结论,快则快矣,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后继的巩固运用以及克服学习的惰性,所要花费的时间可能更多。有的教师总是不理解,为什么一个知识点,讲了、练了、复习了,强调了多少遍,学生仍然一知半解,不能学以致用?我想这与教师没有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的养成给以必要的过程培养和等待不无关系。第二,等待是有积极教育干预的必要的等待,不是无所作为的自由放任。其“必要”的限度是:等待的成本代价要少于不等待所造成的成本代价(应该从一个过程看)。就教学而言,特别不能为了快,教师就不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改变旧有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和质疑,要待以时日。开始可能会慢点,影响一点教学进度,但长远看,随着学生学会学习,教学进度可以加快,这已为很多教改实验所证实。对于具体的课堂,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等待多久才是合理的,并没有一定之规。具体到一节课,哪些地方需要等待,等待多少时间是合理的、必须的和有价值的,都要视情景而定。只要课程理念和思想方法正确了,经验可以积累。常见那些有经验的老师,在课堂上常常抑扬顿挫、欲收欲放,以静侍动,不急于求成,有大将风度;不“图穷匕现”,能游刃有余。这是经验,是艺术,是把握,更是既定的教育追求和理念。他们深知,比教学时间预设更重要的是学生真正有效的参与和获得。

  当然,这种等待不是消极坐等,不是守株待兔。就教学来说,需要依据不同情况,为学生克服思维的困难,提供各种条件,或设置阶梯,或运用直观,或类比启发,或相互交流,或思路点拨,或指点迷津。方法多样,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就思想教育来说,则需要寻找时机,耐心细致,创造情景,入情入理,似春风化雨,作润物细无声的努力。

  总之,摈弃拔苗助长的欲速,坚持瓜熟蒂落的等待,才能如愿以偿。教学如此,育人如此,做其他事情大体亦如此。

  《中国教育报》2004年12月31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