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的入题与基本构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09:52
高考作文的入题与基本构思

(时间:2008.11  地点:天津)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作文命题的要求和方式
2、从作文的基本属性出发,研究高考作文的策略
3、通过示例,学会写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问题回顾

1、什么是作文?(作文的真相)
作文(写文章)就是使用文字从“时间,空间,人事” 任何一个内容上入手,通过在“历时”和“暂时”之间不 停切换的形式,对“时间,空间,人事”进行统一的记录。

2、作文的基本过程是什么?(认识过程、思维步骤)
知、思、悟、行

3、什么内容可以充当文章的内容?如何获得?
文章内容:任何事物皆可入文章
获得原则:对外关注,对内观照

二、天津高考作文命题趋向与对策
2007年题目:有一句话常挂在嘴边
2008年题目:人之常情
命题趋向: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新课标一致)
应对策略: 从个人的生活经历出发,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以小见大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三、行文策略:
类型一: 殊相共性——多种情境(事件、人物)所反映的统一内涵
类型二: 具相特性——由一种事物入手,对其独特的属性进行充分挖掘

类型一行文详解:
知:分析题目中关键词定性、定范、定型,确立主题
思:可以反映主题性质的不同事件、情境
悟:找出上述“不同”之间的联系、共性内涵、产生原因并作基本表述
行:如何在今后的实践中执行所悟的内容
  
如果说理不充分或觉得字数不够可以加入“证:对所悟道理的价值、意义进行验证”
饰: 调整结构,扮靓语言

示例一:有一句话常挂在嘴边
知:“一句话”(定性)“常”(定范)“我不会”(定内容)
思:
情境一:收作业,我没有交,老师询问——我不会
情境二:考试结束后,与同学对题——我不会
情境三:是否在家里洗衣做饭——我不会
情境四:上学路上自行车链条掉了——我不会
悟:“不会”已经成为了自己逃避的一个理由,这个理由使得自己变得懒惰而能力低下
证:围绕“懒惰而能力低下”分析上述“不会”的原因或后果如何改?
行: 今后不会再说“我不会”。

示例二:
知:太难了
思:     
情境一:作业难      
情境二:问题难      
情境三:获得成绩难      
情境四:体育达标难      
悟:这也难,那也难,不是难而是懒
证:进行分析,附以道理论证
行:知难而上,知耻后勇

类型二范文示例:
谦谦君子——袋泡茶
赵 波   
  袋泡茶就是那种小小的袋装茶,包装简易、冲饮方便。
  袋泡茶来自哪里?最先又是在哪里开始盛行?
  我在胡思乱想。它也许来自日本,然后流传至其他国家?在日本,很多东西都小而精致,它不崇尚大的、广阔的、开敞的一面。西方的食品常堆放得高,极力夸张声势、气派,沉甸甸,显得丰饶;而东方的食品则往往趋向于细小和琐屑。在日本尤其能看到这种东方精神。
  如果说小小的袋泡茶是源自日本,那其实又不仅在于尺寸,更因为在日本每一个姿态,每一件物品,似乎都既刻意又讲究(袋泡茶就是有形的约束的,白色,绵软),还带着精确性(袋泡茶也是有精确性的,分量等同,形状单一),以及禅宗的风格:洁净、坦率、若有若无、朴素而日常。泡过之后的茶袋取出弃去,唯留一杯有色的茶水,令人产生幻觉,仿佛斯人已经来过,唯有雪过留痕的寂然。
  简易的包装平易近人,让人产生随时可以与它做伴的心愿,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这只是一袋小小的袋装茶,只愿为人解渴,带来浓缩了的茶香、花香、果香和植物清香。
  我又怀疑袋泡茶不是首先源自日本,而是英国、美国等某个老牌工业国家或哪个速成品的国度。我家的玻璃柜中就有着袋装的英国爵士红茶、立顿红茶,洛杉矶的草本植物茶,以及墨西哥的香草茶。这些茶或浓郁淳厚,或异香扑鼻,同样是一只薄薄的棉纸袋,还有一根细细的线──冲出来的味道却完全不一样。喝这种茶,省却的是讲究水温、茶具等等繁琐的过程,它是息事宁人的,大事化小的贴心友伴。喝这种茶,不会有茶叶末沾在嘴上的尴尬,你尽可享受那种茶香,脑子里却想着完全与此无关的事。袋泡茶不需要人的特别关注,不把它当回事,它不会因此感到委屈,我们也不会因之感到怠慢,这一种投缘与默契,是彼此深交才能达成的共识。
  袋泡茶无疑是简洁、实在的,一袋一袋的小包装挤在一起,连同联结它们的棉线,棉线上系着的小标签,小心翼翼地躺在柜子里一点也不张扬。它们被整齐地叠放在一只方纸盒中,通俗,绝不过分精致显赫。只要撕开,你就能取出它们。不像日本的包装,总嫌过头,一层又一层,没完没了,到头来,也不过是一小包茶而已。袋泡茶是不在乎外表简易的,它的内部却都是真材实料,世风日下,它们坦坦荡荡,是谦逊的真君子。所以即使外表包装简易,它们也不会因此掉价。
  简易的包装平易近人,让人产生随时可以与它做伴的心愿,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这只是一袋小小的袋装茶,只愿为人解渴,带来浓缩了的茶香、花香、果香和植物清香。
  我又怀疑袋泡茶不是首先源自日本,而是英国、美国等某个老牌工业国家或哪个速成品的国度。我家的玻璃柜中就有着袋装的英国爵士红茶、立顿红茶,洛杉矶的草本植物茶,以及墨西哥的香草茶。这些茶或浓郁淳厚,或异香扑鼻,同样是一只薄薄的棉纸袋,还有一根细细的线──冲出来的味道却完全不一样。喝这种茶,省却的是讲究水温、茶具等等繁琐的过程,它是息事宁人的,大事化小的贴心友伴。喝这种茶,不会有茶叶末沾在嘴上的尴尬,你尽可享受那种茶香,脑子里却想着完全与此无关的事。袋泡茶不需要人的特别关注,不把它当回事,它不会因此感到委屈,我们也不会因之感到怠慢,这一种投缘与默契,是彼此深交才能达成的共识。
  袋泡茶无疑是简洁、实在的,一袋一袋的小包装挤在一起,连同联结它们的棉线,棉线上系着的小标签,小心翼翼地躺在柜子里一点也不张扬。它们被整齐地叠放在一只方纸盒中,通俗,绝不过分精致显赫。只要撕开,你就能取出它们。不像日本的包装,总嫌过头,一层又一层,没完没了,到头来,也不过是一小包茶而已。袋泡茶是不在乎外表简易的,它的内部却都是真材实料,世风日下,它们坦坦荡荡,是谦逊的真君子。所以即使外表包装简易,它们也不会因此掉价。
  袋泡茶源自哪里,似乎并不重要,我的胡思乱想似乎也与袋泡茶本身无关。
  一种茶,领着一种生活方式上的小观念走进我们的生活,并且常常相伴,这表示了它的本分。我们用其中一袋泡出一杯热热的红茶,或者把两袋茶包放进盛满冰块的玻璃杯,摇出气沫,滤出茶水,放糖,用切成薄片的柠檬来装饰,然后慢慢饮用、品尝──它传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信息,在喝的时候我们并不会想那么多。

                   《今晚报》2008.10.14
四、练习
选取身边的一件物品,进行深度挖掘、拓展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