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哲:何妨以“政治化思维”回应“奥运政治化”(南方周末 2008-2-2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46:46
[方舟评论]何妨以“政治化思维”回应“奥运政治化”
南方周末    2008-02-21 15:05:08
□本报评论员史哲
北京奥运会最近有个小故障,这个故障叫“政治化”。在斯皮尔伯格辞去奥运会开幕式艺术顾问之初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中国官员、世界政要,还是诸多体育明星,每每谈及奥运难免提到“政治化”三字。尽管他们大多表达的是“体育非政治化”的理念,但“政治化”看来都难以和本届奥运划清界限。人们愈呼吁“非政治化”,愈说明“政治化”乃奥运难以去除之魅。
其实,现实中又有哪一次现代奥运会能完全摆脱“政治化”?是殖民主义大本营的伦敦奥运,是二战前夜的柏林奥运,还是冷战中的莫斯科奥运、洛杉矶奥运,抑或宣示战败日本新生的东京奥运?……
自现代奥运会诞生以来,虽然它始终高扬着非专业性、非商业性和非政治性的大旗,但现代奥运走过的路却证明它始终在这三者的“是”与“非”之间苦苦挣扎。奥运赛场上的专业色彩越来越浓,而观众却乐于从更高水平的对抗中享受到乐趣;商业性日益浓厚,但巨大的奥运商机却从来都是申办国不加隐晦的动机;至于奥运会的政治负累究竟有多重,人们已很难讲清。然而,恰恰是这种挣扎成就了奥运会,让各国政府与民众趋之若鹜,成为奥运的魅力所在。
既然“政治化”已经和北京奥运如影随形,我们又何妨在此刻还“政治化”以本来面目。
在大多数国人的认识里,“政治化”主要是指用那些与奥运、体育不相干的政治议题杯葛中国政府,体现为外部的干扰和压力。但是,这也只不过是“政治化”的表现形式之一,甚至可以说,单纯将之解读为“政治化”其实是曲解了政治的本义。
现代社会早已赋予了“政治”已有之义,那就是“为民之政”,意即寻找一种适合人类发展生存的社会组织模式。如果我们从不讳言,我们费尽心力争取到的奥运是世界给予中国的一个机会,是一个让中国能够更开放,让中国民众生活得更好的机会;如果大多数国人确实希望将北京奥运变成一个“饱经沧桑之后的中国向世界展示其美丽的一次盛世舞会”,希望向世界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从而恢复大国的荣耀,那么,这一切又何尝不是“政治”?
而且,我们也希望达成这样目标的“政治化”。事实上,中国政府与民众已经寄予了奥运这样的期许,我们目前所进行的一切努力也是朝向这个目标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当然可以调动足够资源来保证“上下一心”,但却很难要求世界按照中国传统道德来“成人之美”,所以,中国必然回成为世界评说的标靶。
不过,既然奥运真正拉近了中国与世界最大多数普通人的距离,既然奥运真正提供了一个让世界拿起放大镜对中国进行全方位审视的机会——过去,即便中国社会制度迥异,即便东方文化风情万种,即便中国创造了3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但真正的中国和普通外国人实在遥远;既然我们早知道奥运会为各国“批评家”提供一个公开指责的机会,一点点缺陷都可能惹来议论纷纷,我们又何妨坦率地面对这一切“政治化”,如果别人指出的缺陷我们真的存在,我们则能更好地让“奥运政治”真正变成“为民之政”。
在一个注重表达自由的现代社会中,批评与质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用狭义的“政治化”概念反唇相讥并不足以应对,尤其是当质疑与批评中含有客观与善意的时候。
我们关注的是“政治化”之后。即便是怀有恶意的“政治化”,所损害的也只是我们的“面子”,对我们自己而言,更需要警惕的反倒是另一种“政治化”,那就是把“奥运”当作政绩工程,当成政治运动,当成压倒一切的“政治正确”,并为此不惜成本透支行政权力、透支公共资源、透支公众热情、透支民众权利。这恰恰是把奥运所能体现的应有的政治之义引入歧途。
暂时禁止车辆上街不会带给民众永远的便利,奥运期间限制企业生产不会带来永远洁净的空气……我们需要实践的“奥运”政治是始终以民众的幸福与福利为依归的“政治化”,这样的“政治化”足以抵抗任何来自外界的恶意的“政治化”。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80221/pl/200802210042.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