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频道网友说话栏目当周5佳言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6:12:49
 
2008年02月22日10:19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第一名:副书记被害案情尚在调查 “烈士”何来?
网友:马龙生
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王志平被害案尚在民间传得沸沸扬扬,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已经作出批复,追认王志平为革命烈士。2月16日,呼和浩特的几家报纸都刊发了王被追认为烈士的消息。据了解,呼和浩特市四大班子近日将为王举办追悼会。(《广州日报》2月17日报道)
追认革命烈士,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也有着严格的程序要求。《革命烈士褒扬条例》第三条对追认做出了条件限制,其中第四款为“因执行革命任务遭敌人杀害”。但是,由于“执行革命任务”的规定比较笼统,民政部于1982年4月23日发文,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执行革命任务”做出了进一步明确:因在边防、海防执行巡逻任务而被杀害;因侦察刑事案件,制止现行犯罪或逮捕、追捕、看管刑事犯罪者被杀害;因维护社会治安同歹徒斗争被杀害。此后,民政部又于1983年8月19日针对此条款发布补充解释:因执行军事、公安、保卫、检察、审判任务而被犯罪分子杀害;因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革命原则,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被杀害。显然,王志平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是依据两次补充解释之后的《革命烈士褒扬条例》做出的。
但此事令人疑惑的是,王志平唯一适用的“因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革命原则,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而被杀害”,是需要调查结论来支撑的。可是,在“王志平生前办公室尚封锁,警方也在做进一步调查”期间,这样的批准行为则有些令人不可思议——真相没有调查清楚,枪杀成因都还是未知数,怎么就能认定是符合了上述条件呢?如果被杀地点在其办公室就能认定是“执行革命任务被害”,那死在工作岗位的人多了,是不是都能成为烈士呢?在王志平的被杀现场,不就有一名女税务干部也一同被杀吗?王志平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这位女税务干部为什么不仅没被追认?而且连姓甚名谁都没能公布?在追认烈士这件事情上,难道也要搞官民有别吗?如此急匆匆地给王志平追认烈士,是为了表明市里的一种态度,还是为了给家属一个安慰?态度也好,安慰也罢,为什么不能以法定调查结论为依据来做出呢?
王志平是否应该追认为烈士,并不是此事的核心。真正值得关注的,是追认烈士的申报、批准是否存在程序漏洞。依据现有法规,我以为追认应该循着两个思路来考虑:一是稍安勿燥,一切等案情查明,确属符合“因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革命原则,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而被杀害”的条件再申报;二是如果王志平生前确实非常优秀,可根据一定的民主程序,按照《革命烈士褒扬条例》中“本条例第三条规定以外的牺牲人员,如果事迹特别突出,足为后人楷模”者申报烈士,交由国家民政部批准。
编辑点题:
市委副书记被害,本来已经很轰动了,又传出了被追认烈士的消息,更加让人摸不着头脑,案件不是还在调查中吗?何来的烈士?其实,好与不好,公道自在民心,何必非要头衔加身,好领导即使没有烈士称号也活在百姓心中。
第二名:《士兵突击》跻身"最烂"捅了"马蜂窝"?
网友:乔志峰
由《中国青年报》主办的“2007我最不喜欢的电视剧”评选活动显示:琼瑶的《又见一帘幽梦》以101797高票当选为“冠军”,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创收视新高的由王宝强主演的《士兵突击》,竟当选为“亚军”。同时上榜的还有《天龙八部》(张纪中版)等。对此结果,《又见一帘幽梦》的制作方以及《士兵突击》导演康洪雷、《天龙八部》的导演张纪中都表示严重质疑。(《华西都市报》)
《士兵突击》跻身“最烂”,一下子捅了“马蜂窝”。且不说其导演要跳出来“严重质疑”,其忠实拥趸更是比自己受了侮辱还愤怒,怀疑、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在一些知名网站上,还爆发了规模不小的口水战。
想想也是,《士兵突击》再“烂”,也不至于“烂”到跟琼瑶和张纪中的大作并驾齐驱的程度吧?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可是,不接受又有什么办法?结果就是如此。这样的结果,并非媒体和相关部门“钦定”,也非一小撮专家精英臆断,而是通过45天观众投票选出来的,“民意”使然啊。何况,《士兵突击》也是一部电视剧,不是啥子神圣不可侵犯的“金科玉律”,凭什么就不能当“最烂”呢?
文艺作品这东西,从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的一部作品,在有些人的眼里简直是西子现世、惊为天人,可在有些人的眼里,便连东施、无盐都不如。要不,怎么会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样的老话呢?也许,参与投票的观众当中,不喜欢《士兵突击》的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出现这样的结果并不为怪。
《士兵突击》绝非完美之作,自有其让人诟病之处。比如不少观众指出“煮鸡蛋成为暴露目标的热源”、“实兵对抗”等细节有“失实”之嫌,进而直指其主创人员“根本不了解部队”;比如太“男人化”,造成情节过硬、过于粗糙等等。可能有人认为作为一部艺术作品,有点小问题瑕不掩瑜。可对那些严谨的观众来说,某些瑕疵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到他们对作品的评价。 平心而论,《士兵突击》并不像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的那么“烂”,也不像有些观众所推崇的那么完美,它只是一部近年来引起较大关注的电视剧。好的艺术和烂的艺术,有时只有一线之隔,恰如天才和疯子很多时候极难区分一样。何必争论?又何必上火呢?喜欢,就欣赏;不喜欢,尽管换台——遥控器在您的手里攥着哪!
编辑点题:
《士兵突击》挤身“最烂”,其实没什么大不了,那句话说得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人家怎么说就随他们去吧!
第三名:习近平强调树“六个导向”正确用人
网友:沈宏胜
要全面正确地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2月20日《人民日报》)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要全面正确地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要树立注重品行的导向,注重选拔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干部;要树立科学发展的导向,注重选拔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要树立崇尚实干的导向,注重选拔求真务实、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不事张扬的干部;要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注重选拔在基层和生产一线的优秀干部,选拔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优秀干部;要树立鼓励创新的导向,注重选拔思想解放、作风扎实、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干部;要树立群众公认的导向,注重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能为人民造福、得到群众拥护的干部”讲话,不仅让人感到犹如一股清风拂面,而且顿觉这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和对培养干部确定的新标准。
首先,在用人和选拔干部问题上,“六个导向”仍然坚持了党在用人问题上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一名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应该注重品行、清正廉洁,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其次,就是要做到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人民造福,得到群众的拥护。
由此可见,党中央再一次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做不到这“六个导向”,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干部,至少可以说,不是群众喜欢的干部。一名领导干部得不到群众拥护和达不到中央规定的标准,那么这样的干部迟早要被淘汰出局。依笔者之见,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六个导向”,有三点值得人们思考和认真对待。一是选拔用人问题坚持原则不能放松,严格按照党的干部标准选好人、用好人,确保党的干部队伍的纯洁性;二是对各级组织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选人用人问题上,一定要用创新精神和发展眼光去考察干部,既要把有真才实学的人选拔出来,又要不放松对干部的品行要求。一个没有品行的干部,就是再有才,也不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相反会误国害民,只有选拔出合格的干部,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于国于民才有利;三是,把握好“六个导向”,就能培养和造就出新时代人民群众满意的干部。
同时,在贯彻落实“六个导向”工作中,要抓好落实,否则,会“空对空”。如果选拔的干部不称职、不为民办事,那么这样的干部算什么干部?因此,抓好贯彻落实才是硬道理。
编辑点题:
“六个导向”,再次明确了我党用人的标准与要求,希望中央的英明决定能扎扎实实的一竿到底,不给投机者机会!
第四名:是什么让市委书记“不堪回首”?
网友:张森林
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用“大危局”三个字形容春运,称“几十万人拥在那里,不堪回首,触目惊心。我们经历过抗洪,春运时人就像洪水一样涌过来,要保证他们的安全,这是个大危局”。(2月19日 新快报)
面对50年一遇的特大雪灾,各级政府全力以付,作为灾情严重的广州市更是取得了十分瞩目的业绩,但市委书记朱小丹却用“大危局”来形容春运,并称之为“不堪回首”,其中折射出的执政理念和忧国忧民情怀令人钦佩,透露出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更是不容忽视!
一是面对可能发生的严峻挑战,政府准备好了吗?朱小丹之所以对春运“不堪回首”,关键是几十万人拥在那里,似乎出事很必然,不出事则属于偶然。尽管最终没有发生大的事故,但回想起来依然心有余悸。不过,历史的“偶然性”不可能一再重演,各级政府应树立起强烈的忧患意识,超前考虑、细致规划,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应激机制,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严重的公共安全危机,避免再次“不堪回首”。
二是面对人民群众的需要和期待,政府的服务到位了吗?毋庸置疑,政府的服务还存在着许多欠缺之处,比如车站滞留人员的生活有保障吗?对那些响应政府号召春节不回家的群众,政府是否安排妥当,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了吗,他们的生活踏实吗?显然并非十全十美,否则也就不会有人呼吁“政府要兑现承诺”了!可见,政府的服务与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在还无法一一服务到位,这就是差距。
三是面对政绩,政府官员的观念和认识提升了吗?应对雪灾胜利之后,在许多官员忙于总结成绩的时候,朱小丹能够直面问题、剖析不足,着眼于工作的改进和能力的提高,精神难能可贵。在“政绩”问题上存在两个误区,一个是偏面强调发展经济,而忽视了社会和谐与群众利益,另一个是为“政绩”而追求“政绩”,千方百计挖掘工作“亮点”,而忽视工作失误、不足乃至群众意见。这些都不是从群众利益着眼考虑的,因此对群众而言没有多少实际价值。
换一种角度看,朱小丹的“不堪回首”也包含着太多让人感动的愧疚,不仅是因为对缺乏应急机制而痛心疾首的反省,也是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和人民公仆,见到群众在雪灾面前受苦受难的强烈自责。雪灾就像一面“镜子”,只有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才能做到如此真情流露,才能知不足而奋进,带给群众更多的惊喜与实惠。
编辑点题:
50年一遇的特大雪灾,带给我们太多困难,也留下无数动人的瞬间,灾难面前党和政府的坚定果断,百姓们的守望相助,军民间的雨水之情,希望真情永远涌动在人们心中,盼望灾难能远离每个生命。
第五名:仇和为什么敢于“摁下牛头喝水”
网友:黄草坪
近日,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巿委书记仇和要求,各县(市)区、各部门“一把手”要在新闻媒体上公开亮相,作出公开承诺,并将姓名和联系方式一并公布,接受群众监督。昆明市委、市政府下发通知,要求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保持24小时通讯联络畅通,违反规定造成工作延误和损失的,要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2月16日,昆明市正式向社会公布了副处以上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的姓名、职务、分工和工作电话号码,并将制作成《市情手册》公开出售。当天,《昆明日报》用4个整版公布了从市委书记、市长到5区、1市、8县及市直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电话,同时详细刊登了各领导的职务分工情况。
仇和的这些新举措,犹如“摁下牛头喝水”。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迫使每一位领导干部要把工作注意力向下,全心全意地放到广大人民群众那里去。仇和的新举措,是把领导干部晒到阳光下,让老百姓容易看到、找到领导干部。领导干部要想少有人找你,就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百姓,真心实意地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真正做到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为群众排忧解难,成为老百姓的真朋友。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虽然把“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漂亮的口号挂在嘴上,写在纸上,但在实际行动上,还是两眼朝上的。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只顾上级领导的感觉,不管百姓的感受;只顾上级领导咋看的,不管群众咋说的;只考虑自己有没有政绩,不考虑群众有没有利益;只揣摸上级领导的意图,不问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只看上级领导的脸色行事,不按百姓的需要作为。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抛在脑后,做表面工作,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华而不实,广大人民群众早已反感之极了。像仇和这样“摁下牛头喝水”,对于纠正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不失为一个好举措,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仇和敢以如此强硬的手段“摁下牛头喝水”,充分表明仇和同志自身硬得起来,有底气。俗话说:“打铁必须本身硬。”仇和敢用强硬的手段,迫使各级领导干部把工作注意力向下,一是自己带头做到了,在公布信息时,昆明市的市委书记、市长电话全都公布出去,为了方便群众,还增设了书记、市长的热线电话。二是他自己确实是真心实意地心怀百姓,仇和的这些新举措,虽然可能让一些官员“不舒服”,甚至可能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但百姓满意了舒服了,刊登领导干部信息的《昆明日报》当天就被抢购一空,就是明证。三是仇和没有以权谋私的打算,只有无私才可能无畏,仇和同志敢于“摁下牛头喝水”,就是要求下属各级领导干部要围着百姓转,不要围着身为昆明市“一把手”的自己转,表明他在昆明就是要全心全意地把百姓的事情办好,自己没有任何的私心杂念。
但是,“摁下牛头喝水”仅仅是第一步。牛喝不喝水,关键还在自身的内在因素,被外力摁下头,并不能完全彻底地改变其内在因素,也许有些“牛”本身就是喝水的,对新举措是适应的;也许有些“牛”一喝水就尝到甜头了,然后继续喝水,并在喝水过程中大有作为;也许有些“牛”浅尝辄止;也许有些“牛”表面上把头埋下去了,把嘴放在水面上,实际上并没有真心实意地喝水。所以,笔者希望在“摁下牛头喝水”以后,相关的制度措施及时跟上,充分调动起“牛儿们喝水”的积极性。
编辑点题:
接受群众监督,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仇和书记的带领下有了新内容--公开“一把手”联系方式,这个在群众中叫好又叫座的举措究竟效果如果,我们将拭目以待,那些原本心存侥幸的领导也该悬崖勒马了,这回我们百姓可不光看得见还有地方“申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