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如何面对“从紧的货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9:04:15
股民如何面对“从紧的货币”
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重要信息:已实施了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功成身退”,取而代之的是从紧的货币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明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显然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发出强烈的政策信号。相比前几年,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已有较大不同,这一政策的出台也是基于政府对当前物价连续上涨、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等宏观形势的准确判断。 作为国家通过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货币政策走向与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连。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为应对当时的严峻经济形势,中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1998年至2002年,中国面临通缩压力,那时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是增加货币供应量。2003年以来,面对经济中出现的贷款、投资、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新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内涵开始发生变化,适当紧缩银根,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如何来看待和理解这一信号?有人特别是股民们感到惊恐万分,大有“狼来了”的感受。似乎中国经济又开始“治理整顿”了,甚至经济要走向萧条……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紧张,不论是从宏观经济运行和调控角度来看,还是从企业和投资者利益角度来分析,狼都没有来。
首先,这次调整仅仅是年度经济运行调控政策的调整,一方面它是市场条件下的常见的财政政策的选择和调整,同时这种调整时给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做出的抉择,整体上是在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坚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思路,有利于稳定目前较好的经济形势和国家果业化过程中的高速发展势头,绝对不会出现经济下滑的趋势。
其次,中国近30年特别是近些年的发展,在经济上存在许多非均衡化的矛盾问题,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是制约经济的症结,而所有的深层矛盾问题往往最敏感的反映在货币运行上。与以往不同在改革初期的货币问题往往交织着消费和分配矛盾,最近一些年来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投资性矛盾开始敏感的体现在国家的货币政策上,特别是最年来资本市场(尤其是股市)的活跃,使得其在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权重越重,所以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自然选择货币政策的刚性化。
第三,就中国股市而言,伴随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股市自然开始发育,但由于中国股市“先天不足”,从开始就“官本位”行政权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发育中存在许多顽症和毒瘤,如行政主管部门早期的“寻租”,由于上市公司的“额度”和审批门槛高,使之成为“稀缺资源”,成为人为控制股市的砝码。由此自然过低的估量上市公司的价值,形成巨大不正常的资本放大空间,造成企业只要上市就万事大吉,钞票源源不断,有的甚至夸大上市的意义,掩盖了它的制约性和风险性,这种情况只有在2003年主板市场整顿后才有所改变。也正因为如此的虚夸也在广大股民的思想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只要炒股就能发财”错觉和思想意识。也正是因为如此不断的新股民蜂拥而至,股市热炒进一步强化“炒股发财”神话。
面对亚洲金融风波,由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刚性,国家采取强有力的财政金融政策,才使我国没受更大的冲击。但这既是好事也时坏事,好在经济上震荡不大,可同时却没有因此唤醒国民的金融风险意识,而在沉迷中继续依赖国家政策导向而盲目在股市里“跟风”,一旦出现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失衡的状况,大家都措手不及,悔之晚矣。
中国股民必须进入理智投资新阶段才能真正成为投资者。这次“从紧的货币政策”将会对整个国家的货币金融产生深远影响,也会对中国股市与股民的成熟产生“猛击一掌”的作用。
最后,从股市的走向分析,长时间超常的牛市,在短时间不断刷新新高,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其深层问题和国家的政策导向,证券公司、机构、银行等利益集团庄家炒作,警卫金融投资寡头对中国股市的操控,中国股民的天真、和激情(不成熟)都有很大的关系。中国股市在长期的畸形奇迹般的攀高运行,这在国外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里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弱智的无以复加的人才会沾沾自喜,自欺欺人的沉湎于此大好形势。我国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挤掉一些虚增的泡沫,不仅是“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的具体体现,其实也是货币金融运行中所必需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防止更大的经济震荡,这正是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更深层次的背景和需要。
当然,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绝不等于 “治理整顿” ,不用说在现代市场化程度较高时期不可能采取这种计划经济权力经济采用的手段,就这种政策本身也不可能产生这种效应。更何况中国在实现工业化过程的初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国家和民族利益要求必须保持一定的高速增长势头,再加上奥运在即,国家安全的“和平崛起”战略,都需要这种带有一定“粗放性”的经济热度,所以股民们大可不必惊恐万状,相反在被猛击一掌过后,在更加规范和高质量的经济运行中理智投资,总体上会对中小股民有利。
中国股民面对“从紧的货币政策”,如何从“做梦”到“做事”,从“梦想”到“梦醒”,从孤注一掷的“赌博”到冷静理智的“投资”于国于民这才是可庆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