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调色完全攻略之理论篇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4:01:48

PS调色完全攻略之理论篇(一)

  

颜色的基本概念

一、光与色
什么是光?光是一种能引起视觉的电磁波。能发出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是自然光源,电灯是人造光源。光具有波的性质,不论什么来源的光,都是些类似水波那样的特殊的波,这种波光叫光波。它由光源向四周传播,每个波的最高点叫波峰,两个波峰间的直线距离叫波长。
在光波中,凡是人的肉眼能看得到的叫可见光,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颜色随波长不同而异,如白色太阳光透过三棱镜时,可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光波,这些光波就是可见光波,它的波长范围在3900~7700/A (A 读作“ 埃” , 1A=10-10m )其中紫光的光波最短,红光的光波最长。在太阳光的光波中,除可见的有色光外,还有波长短于紫光波的紫外光和波长长于红光波的红外光,这些紫外光和红外光,人的眼睛通常条件下是看不见的, 叫作不可见光波.
光线照射在各种有色物体上,被照射的各种物体就要反射出不同的光,这种光反映到人的眼球内,刺激了眼底的视神经,在人的大脑中就有了颜色的感觉。颜色既然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在可见光范围内,光的波长不同,人眼得到的颜色感觉也就不同。如果照射在物体上的光线全部被吸收,这种物体看起来就是黑色;相反地如果照射在物体上的光线全部透过,没有吸收和反射作用,看起来看就是无色,这种物体就叫透明体;如果物体能比较平均地吸收一部分各种波长的可见光波,这时的物体就呈现典型的灰色。
在可见光范围内,一种波段的光能与另一种波段的光混合而成白色,这样两种光的颜色,称之为互为补色。如波长在4350~4800A 的蓝光与波长为5800~5950A 的黄光混合成为白色,因此,蓝光与黄光互为补色光。

可见光的波长、颜色和补色光系列表如下:
光的波长范围(A ) 光的颜色 补色
7700~6050 红 青
6050~5950 橙 绿、蓝
5950~5800 黄 蓝
5800~5600 黄、绿 紫
5600~5000 绿 紫红
5000~4900 青 红
4900~4800 绿、蓝 橙
4800~4350 蓝 黄
4359~3900 紫 黄绿
上面讲到物体的颜色是由于照射到物体上的光波反射出来,作用到眼底视神经的结果,这说明光是产生颜色的外因。而反射光的性能则与物体的本质有关,这是产生颜色的内因。染料产生颜色的根本原因在于染料的分子结构。在染色中所用染料的混合与光的混合是不同的,没有哪两种颜色的染料,可以混合成白色染料。

二、色的基本特性
色的基本特性可用色相、纯度和明度来确定,称为色的三属性。
(一)色相
色相是指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实际是具体的色彩,如:红、绿、蓝、黄等,这是颜色最基本的性质和突出的特点。色相也可称色调,可以用波长来表示的不同色调。

(二)纯度
纯度是指颜色纯粹与否,或称颜色中“ 色素” 的饱和程度。颜色处于饱和状态即为该色相诸色之标准色。光谱色的纯度最高。在纯粹的颜色中掺入白色、黑色或其它颜色,都会使该颜色变暗发灰,也就是被“ 消饱和” 了。纯度可用作区别色的鲜艳程度。

(三)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它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在同一色相的颜色中不同明暗层次的变化,如红色中有浅、中、深暗;国画中有所谓的“ 墨分五色” 等等;另一种则指各种色光本身给人以不同的明度感觉,如从红到紫的可见光谱中,波长5550A 处的黄绿色光明度最高,两侧则下降。
染色工作者通常使用的术语,如“ 色调” 、“ 鲜艳” 、“ 浓淡” 等与上述色相、纯度、明度等有密切关系,但不能一一对应。一个词里往往牵涉到两个至三个属性。在染色时,随着织物上染料量的增加,染色物的明度下降,并逐渐显出所染颜色的正确色相来,纯度也就提高。但当染料太多后,反而会使色相变得不正,纯度也反而下降,所以染料量的变化会引起色的三属性发生变化,这是需要注意的。拼色在染色应用中,人们习惯把红、黄、蓝三色称为三原色,即基本色。实际上,品红、黄、青三种色光的染料是代表色的三原色;其他所有的颜色都可以用此红、黄、蓝三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拼成;等量的三原色相混合可以得到黑色。原色与原色相混合可以得到二次色。两个二次色混合或者以任何一种原色和黑色拼合所得的颜色称三次色。

最主要的二次色和三色可以以下式表示:
三原色(基本色) 红 黄 蓝 红 黄
二次色 橙 绿 紫 橙
三次色 黄灰 蓝灰 红灰
由于染料的力份大小和色的混合关系比较复杂,现有染料反射出的光谱带相当宽(即染料的饱和度低)。用这纯度不高的三原色染料进行拼色,大大削减了它们的混合范围。
拼色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本身的色相是属三次色,而且色光较难掌握的情况,这种情况最好是立足三原色拼色,或者用一种原色加一种二次色(或三次色)的染料,一般不允许用全部是三次色的染料来拼色,例如:
来样要求: 采用拼混染料的色光要求:
色光鲜艳的大红 带黄光的红+ 少量的橙
偏蓝光的红色 带蓝光的红+ 蓝或紫
深蓝 蓝+ 黑
海军蓝 红+ 带绿光的蓝
草绿色 蓝+ 黄+ 红
棕色(咖啡) 红+ 黑+ 黄
拼色所采用的染料、色别、种类越少越好,这是一项比较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在拼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拼色用的染料要属于同一类型,便于使用同一方法进行染色
2 .拼色用染料的性能要相似。例如染色温度、亲和力、扩散率、坚牢度等都要相似,否则会形成色差或洗涤后不同程度的褪色现象。
3 .拼色染料的种数要尽量少。一般以三种以下拼混较好,便于控制色光,稳定色光和减少色差。   用ps校正图像偏色,没有理论指导行不行?肯定不行!不了解ps中有关颜色的理论,调色只能凭感觉。% U6 r) m% I* j/ @. J# @9 a

玩得再烂熟,没有美术理论作指导,手绘只能乱涂!

两者是同样的道理。

按理论来吧!问题来了:在RGB色立方体空间中RGB有1670万种颜色,你找得准吗?R、G、B中的灰阶值1670万组数据你都记得住吗?当然不行。
所以要在ps中寻找校正图像偏色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有关调色理论,老邮差先生在“以中性灰为依据”一文中说:中性灰是我们校正图像偏色的重要依据。先生指定的是R=G=B的中性灰。* m' C; V8 Y
大艺网站的当家理论是:R:G:B=1:1:1。实质是一样的。

有人指出:中性灰理論是正確的...但是能夠用在實際應用上嗎...因為現實中根本沒有中性灰。
说得也有道理。一张特写的脸上,找不到中性灰。怎么办?
两种观点都有理论的支持,在这里发生了碰撞!

R=G=B是什么?是所有“黑-白-灰”的色点。这些点,在颜色空间中仅仅是一条对角线。相对于空间来说,“体积”确实很小很小。

当然R=G=B,不是数学上的R=G=B。只是说R、G、B大致接近。如果能找到中性灰的点,是可以“以中性灰为依据”来进行调色的。"
如果找不到,愚认为也是可以用其他的RGB值来作为“依据”的:好在调色也不需要调到1个色阶也不能差的地步。

颜色色相是有“连续性”的。比如植物的绿色:G(96-160)正负误差30个灰阶左右,R(50)正负误差30个灰阶左右,B(50)正负误差30个灰0 ^7 d$ f! J' b

阶左右。这样的误差可是够大的。

G(96-160),R(50),B(50),表示的是一个“植物绿色团(色域)”,其体积就比R=G=B大得多了。
嫩绿色选G(160)、翠绿色选G(128)、深绿色选G(96)。(正负误差30)4 ]3 e' _, H1 }2 ]" `

又比如军色,一般就在:RGB(131 131 30)附近,正负误差30个灰阶以内。出入不会太大。

这样就把“依据”扩大了一些。其结果,也许具有更好的我作性。
如果平时积累一点有关的数据,搞一个“自定义依据”,这样既有了“个性”又不失“理性”,难道不好吗?!

许多人对调色感到难,愚以为,除我作方法外,瓶颈是对色立方体中的颜色太陌生的缘故。因为很多时候你不知道这种色的RGB值应该是多少。
往往找不到调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