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坛撷英之一佛法常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10:25
                                                                  心坛撷英之一佛法常识                                                                齐志军居士 上卷:佛法认识篇 一、佛法常识
(一)佛法与人生
1、修行人如何对待家庭、事业、金钱?
答:家庭是责任;事业是本分;金钱是工具。 2、姻缘真的是天注定吗?
答:姻缘也是因缘,是他们自己前世结下的,缘熟总逃不掉,说成“天注定”只是容易理解些,其实是他们自己注定的。若不求解脱,生生世世仍在缠搏,直至缘尽。“诸法因缘生,缘尽法还 灭……”  3、结婚后怎么修法?
问:以前虽然发过出家的心,但我现在也深知出家肯定是不大可能的,我的父母不会愿意的!可是现在我对恋爱都有些惧怕,我女朋友老是问我结婚后的生活肯定会与正常人不同吧,对呀,结 婚后怎么办,怎么修法啊,对这个我目前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还望齐老师赐教。
答:既然不可能出家,为什么婚后不能正常呢?
问:谢谢,我知道了!  4、不断夫妻之间的淫欲,能不能见性?
答: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啊!橱具与厕具不宜搭配出售。  5、在教育孩子方面,是用佛教的方法还是现世间的方法?
答:哦?佛教的方法、现世间的方法产生矛盾了么?  6、谈算命
问:有的人算命也很准的。
答:给真修行人算命,是算不准的。袁了凡所遇到的堪称个中高手,照样算不准。
问:这是为啥?
答:修行能消业故。《金刚经》云:“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7、谈出家
问:在家出家如何办?
答:四种出家:
一、身出家心不出家——狮子身中虫。
二、心出家身不出家——外现居士身,内秘菩萨行。
三、身心都出家——法门龙象。
四、身心都不出家——急须发菩提心。皮囊虽臭,也得之不易,倏忽错过,对这臭皮囊不起也。  8、如何是“了生死”?
问:如何是“了生死”?
答:了生死就是亲证本无生死可了。  9、怎么修到开悟证道?
问:我怎么才能知道“体”的存在呢?
答:唯证乃知。
问:怎么修到开悟证道?
答:选一个适合您的法门,或念佛、或参禅、或修密……行起解绝,一门深入。这样才可能有正受(受是感受)。道理上即使弄明白,充其量只能算是正见。正见与正受,如车之两轮,缺一不 可。   (二)佛法与社会
10、修佛有没有可以不了断尘缘的?
答:学佛是要亲证“本无尘缘可了。”  11、作打算是不是“有所求”“有所得”?
问:日常生活中做事情总要有所“打算”,这样不就是“有所求”“有所得”了吗?
答:打算和计划未必就是“有所求”“有所得”。比如作生意,打算作什么生意,计划好怎样去作,这未必就是“有所求”“有所得”呀。若为了求得经济利益,坑害用户,坑蒙拐骗,不择手 段,那才是“有所求”“有所得”。
问:这里还是不大明白。坑害用户当然是“有所得”,如果说不坑害用户合理的报酬不算“有所得”,那什么是“合理”又纠缠不清。
答:释迦世尊收的第一批在家弟子就是商人。经商若不赚钱,怎么维持啊!  12、学佛人体育彩票、股票可以买吗?
答:买的目的是什么呀?
问:做为投资,亏了也无妨,这样可以吗?
答:“亏了妨不妨”且置,投资的目的是什么呀?
问:说老实话,还是谋取利益啊!只是想不用朝九晚五的上班,等同打第二份工啊。
答:那就别说“亏了也无妨”了。  13、并非视金钱如废纸
甲:老师视金钱如废纸,甘于清贫的生活(注:此是有感于当年恩师曾断然拒绝一位朋友所供养的8万块钱一事)。
答:咱们都应该视贪心如废纸,并非视金钱如废纸。  14、为什么说富贵修道难?
答:穷人修道容易吗?好像与贫穷富贵关系不大,关键在修行心呀。  15、世法中善念与恶念怎么区分?
答:善念有三:利人须损己,亦为之,谓之上善;利人不损己,方为之,谓之中善;利人也利己,才为之,谓之下善。恶念也有三:损人又损己,亦为之,谓之大恶;损人不损己,方为之,谓 之中恶;损人须利己,才为之,谓之小恶。
问:何故说不念善恶之念是净念?
答:哦!不念善恶念解脱啊。不清净吗?
问:为何说学佛不是学得善恶都不分了?
答:不念并不等于分辨不清啊。
问:知善恶是分,不着就停止了再分。是吗?
答:了知善恶未必就是分别,“不着”是“不把它埂在心头”之意。  16、佛教与基督教、儒教等
问:学孔子,学基督,虽然不得究竟解脱,但也是增福德,除习气的方法,福德足了,自然更容易见道,所以我说都是修行方法,当然最好是福慧双修。
答:您解释得很对。佛法本有五乘教法: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其中人、天两乘基于五戒十善,是世间善法。基于四谛法的声闻乘、基于十二因缘法的缘觉乘和基于六度万行 的菩萨乘,才是最终超越善恶的解脱道。
虔心向善,向往人天,五戒十善,不敢少违,这怎么不是修行呢!待人格具足、天心完满,后生方得人天之果,人天之果岂易得哉!别的宗教虽不及讲后三乘解脱道,但世间善法与佛教不悖 啊!所以佛说:凡一切法,皆是佛法。  (三)佛法与科学
17、世界的四大生成顺序,请谁用大白话说说?
答:《楞严经》倒有一段。
问:请老师解《楞严经》的这一段:(下面是 lvm分段作答——编者注)
经:“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
答:先说“觉明空昧”的觉,佛者,觉也,觉就是指佛性。用现在的话说,佛性就是时空与生命的本源。佛性具足三大特点:明、空、昧。①明——毕竟不断灭。即离念的灵知之性。②空—— 毕竟不可得。即无相、清净、空寂的本体。③昧——毕竟含诸有。含诸有怎么能称为“昧”呢?因诸有起源于最初的一念无明。什么是最初一念无明?即“性觉必明,妄为明觉”——佛性本来 就明,却起最初的一念去认这个明。有人问:“性觉必明,妄为明觉”,此“妄”从何而来?就从这个“昧”而来,这个“昧”是佛性的三大特点之一呀,也就是“法尔如是”。
由于“妄为明觉”,这就产生了相对(相待)。一有相对,就动起来了。摇,就是动的意思。“地水火风四大”之风大,指的是运动(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世界的第一个特点就是 运动,或者说运行。
经:“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
答:“因空生摇”——由于佛性本体空寂(前述②),能容得运行,所以就产生了运行。“坚明立碍”——由于佛性毕竟不断灭(前述①),就起现了有质碍的物体在运行,如同捏目,现空中 华,也就是“明觉立坚”之义。“彼金宝者明觉立坚”金宝指的是“地水火风四大”之地大,也就是有实体的物质。“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国土,现在叫做星球。世界的第二个特点就是物 质,这物质可以聚成星球(保持国土)。
请注意:这里并不是先有物质,然后再说物质运动。而是先有运动,然后才起现物质。这物质一开始就是虚妄不实的,如同捏目,现空中华。
经:“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
答:简单说吧:由于物质运动,产生摩擦,于是就产生了温度(“地水火风四大”之火大)。世界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温度。
经:“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
答:更简单地说吧:世界的第四个特点就是变化。(为什么把“水大”说成“变化”呢?哪位师兄替我讲一讲?)(自己嘟哝:若无水大,生命便无从产生。)
问:火光上蒸,而火光为变化性,故水大不得不变化。
答:地大(金轮)保持形体,水大(水轮)形体可变,故称“变化”。  18、四大之首风大,产生的因缘是什么?
答:《楞严经》云:“汝宛不知,如来藏中,性风真空,性空真风,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阿难。如汝一人,微动服衣,有微风出。遍法界拂,满国土生。周遍世间,宁 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问:原来阿难2500年前,就已经问明白了。如果没有产生风大,也就没有这么多事了,多清净。
答:风大不是“产生”的。
问:如果没有产生疑问,也就没有这么多事啦,多清净。
答:是先多事(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而后才有“贪、嗔、痴、慢、疑”的“疑”了。  19、宇宙的本质是什么?宇宙中什么是永恒的?
乙:物质当它分解到最后,只剩下能量!
答:那么,“能量”是什么?
“力、热、声、光、电……”有生有灭,能量却无生无灭。然而,离开“力、热、声、光、电……”往哪儿找“能量”呢!用上喻,知道为什么要见性了吧。   (四)名词解释
20、空
(1)既然一切皆空,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答:在佛教所讲的佛法里,‘空’并非简单的‘没有’,也并非无意义。恰恰相反,‘空’具有时间上、空间上都是无穷的真实意义。简单地说,‘空’具有永恒、博大的意义。这就不仅仅是 人生的意义了。 (2)本来是空,业力从何而来?
答:空是没有么?
问:是业不尽则不能成道,还是成道后业障即如梦幻泡影?
答:本就是梦幻泡影。了则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  (3)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怎么讲?
答:因为“万法即因果,因果即万法”,所以空即不空,不空即空。  (4)造业受罪,佛性受罪否?
答:纵然山崩地裂,虚空曾受损否?
问:如果说佛性不受罪,那受罪的是谁?
答:罪性空且置,即那个“谁”也不可得。请听迦叶佛的传法偈:
一切众生性清净,
从本无生无可灭。
即此身心是幻生,
幻化之中无罪福。  21、因果
(1)因果通三世
问:人死之后是不是还有来世呢?如果死后变成另外一个人,你不是你了,所受所感岂不是也换了成了别人的事了呢?修行又干什么呢?
答:三世因果:唐朝张三造业,宋朝李四受报。
问:张三李四是同一人吗?
答:因果通三世,本就不是仅对某一生(某一个人)说的。  (2)世间因果和出世间因果
问:请老师讲讲世间因果和出世间因果的道理。
答:就是“苦、集、灭、道”四圣谛呀。
苦是世间果
集是世间因
灭是出世间果
道是出世间因
知苦断集,慕灭修道。  (3)用城市来比喻
问:因果我深信,一个人是不可能改变这个世界的因果的,世尊当年也要受果报。他能改变的只有他自己。
答:我们用城市来比喻吧。大家共住的城市,大家都觉得很真实,其实只是个幻境。这幻境大体上有六个区域:天、人、阿修罗、鬼、畜、地狱。通向这六个区域的路,看起来只有两条(善与 恶),其实内含诸多歧途。途中一步一善,必走向天,能尝很多甜头;一步一恶,必走向地狱,必吃很多苦头;善恶参半,则在“人”这个区域里盘桓,有甜头也有苦头……这就是幻境里不可 改易的游戏规则,称之为“世间因果”。只是大家并不知道这个游戏规则,而在里面乱撞,时善时恶,频升频降,头出头没,无有了期。
佛告诉大家游戏规则,好比给了大家一张地图,按地图走,可以避免诸多苦头。然而,这却不是佛的本怀。佛的本怀是指导大家打破这个幻境。由于大家有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性格,佛就告诉大 家八万四千种打破幻境的方法,称之为“八万四千法门”。只要肯按佛教导的方法,谁都能打破幻境。若是不肯,佛也不能代替你打破,就象佛吃饭你不能饱一样!
一旦打破幻境,你见就同佛见,称之为“见齐诸佛”。幻境打破了,还往哪里找游戏规则呀,所以“佛无因果”!并不是未打破幻境就可以不遵守游戏规则。也有些人,未打破幻境就骗自己 说:“没有游戏规则,只管任意行去”(拨无世间因果),于是,便自欺欺人,一盲引众盲,广造恶业,还美其名曰“解脱”。殊不知,那是通往地狱的捷径!还有些人,自己骗自己说:“这 不是幻境。即使是幻境,也无法打破,游戏规则是铁定的,谁都不能打破,佛也不能打破(即:佛也在世间因果里)。”(拨无出世间因果)这就堵塞了离幻之路,一盲引众盲,断送自己和他 人的法身慧命。他若不如此极端,还可以走向天;就这么一极端(以至于谤佛),却是通向地狱捷径中的捷径。
咦!这幻境是从哪里来的呢?别忘了佛啊!佛知道。赶快去问佛——“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哦!原来法界就是幻境啊。
 问:嘻嘻!可是有的人总是在研究地图,倒忘记了地图的作用。
答:嗯,这倒是一记棒喝。  (4)禅宗深信因果吗?
问:宗门讲因果,恐怕仍只是个信仰。宗门可以“见性”而“解脱”,但是,未必能了“三世因果”。要深信“三世因果”,才能真正身心解脱——即便是开悟的和尚。
答:你太武断,冤煞宗门了!
你这么说,就好比强调“非要背熟《驾驶员守则》,才能万里行车无事故”一样,此话听起来不错,但却不符合实际情况。实际情况是,万里行车无事故的老司机,早已融会贯通了《驾驶员守 则》,而几乎把那些词句忘光了。一个刚从驾校毕业的司机,尽管他背《驾驶员守则》守则的功夫比老司机强得多,但开起车来,就差得太远了!   22、因缘
问:老师能否解释一下“法不孤起,仗缘乃生,缘谢法灭,灭灭非灭”?
答:就拿心密来说吧,心密并不是孤起的,也就是说,并不是因为心密觉得自己好才兴起的。心密是仗因缘才兴起的,什么因缘啊?那就是与心密有缘的众生解脱缘熟,故感心密应世。待当度 者已度,便是缘谢。既然缘谢,便不会再有人修心密了,假名“法灭”。然而,法本不生不灭,心密的修行方法又何曾灭,故云“灭灭非灭”。所以,只要有我们在修习心密,心密便不会灭。 若无人依而行之,即使有“心密”的空架子在,其实已经“缘谢法灭”了。 问:禅宗5家7派,本应该平民派曹洞宗更广流传,为什么相反?
答:当机者已度,门庭也就没大用处了。
问:现在宣传的不多,也是个原因吧?
答:法不孤起,仗因缘生。 问:病是业报,还可以持印为别人治病?
答:业报未离因果,未离因缘所生法。生病是因缘所生,病愈不也是因缘所生吗?并无矛盾啊。  23、受用
问:我总是觉得,受用就是享用!
答:正见和正受,好比走在修行路上的两条腿。内心空净,谓之正受(觉受、受用);五欲(色声香味触)福报,谓之享受。  24、大乘
问:最近我看到一本书:《大念住经心要》,讲的是四念住的法门,次第井然,我觉得象我这样的博地凡夫,谈不上什么大乘,连小乘都还差的远,不如从小乘做起。您认为呢?
答:四念住法门很好。大、小乘主要是发心不同,“四念住”未必只属于小乘啊。
问:那就是说:如有人以大乘之心去修小乘之法,那人也是大乘行者了?
答:大乘行者所修之法,便非小乘之法。  25、大悲
 问:学生心里还是有个疑惑,久久不能解开。每次看到“梦幻空花,何劳把抓”,我便觉得生不起“大悲心”了,梦中的人物本来没有,所以根本不需要度谁,可是为什么觉悟以后的佛菩萨还 要“于本无众生处度化如幻的众生”呢?
答:你可能把“小悲”当成“大悲”了。
有情缘之慈悲为小悲,法缘之慈悲为中悲,无缘之慈悲为大悲。   26、神力、业力、愿力
(1)神通抵不过业力,业力抵不过愿力
问:我常常搞不清业力和愿力的区别。
答:业力体现为世间法,愿力体现为出世间法。
问:真是造化弄人……
答:业力不可思议,愿力更不可思议。愿力、业力、神通力都是心力。神通力抵不过业力,业力抵不过愿力。
问:既然都是心力,区别在哪里呢?
答:既然都是心力,区别就在于发心不同。
问:想发财的心与想成佛的心,二者有什么区别?
答:发财有我,成佛无我。这就找出区别了。
问:愿力还有差别吗?比如以妄想心发一个愿和以清净心发相同的愿,二者有差别吗?
答:愿力是无为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既是“皆以”,当不止是“二者”,而是千差万别。  (2)“神通第一”的目健连尊者那样示寂,旨在显示什么?
答:当然是自在无碍。若安详示寂成了死标准,活着的时候天天为死时担心,岂不正是挂碍么?享誉“神通第一”的目健连尊者这样示现,旨在显示神通力抵不过业力,警醒人们莫以神通为究 竟。尊者完全可以安详示寂,但也完全可以象他示现的那样示寂。关键在于如何用了,怎么样有用,便怎么样办。  (3)佛学中的“神通”和特异功能是一回事吗?
答:不是一回事。只是误解为同一回事的人太多,大多都当成同一回事了。神是本体,通是妙用。
问:还真不一样。佛教的神通,是自己通,是自然通,是时时通,是圣边末事。特异功能,是禅定副产品很多是鬼神附体,不是自然通,不是时时通,是他们的末边圣事。
答:“圣末边事”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的方便说法。
由于众生总是认为特异功能是神通,随他的所知量,把他认为的“神通”说成是“圣末边事”。 “应无所住”曰神,“而生其心”曰通。这不是“圣末边事”了吧。  27、妄念(妄想)
答:妄念,指的是贪、嗔、痴、慢、疑、恶见。恶见,指的是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 问:怎样对治世智辩聪?
答:若能离开妄想执着,世智辩聪当体就是妙用,对治它干什么!须要对治的是妄想执着。
问:心意识会逐渐淡化吗?
答:是妄想执著会逐渐淡化。  28、死尽偷心
问:佛法的“同义词”太多了,比如佛性、自己面目之类。以后我明白了此类,就把此类都整理一下。 
答:哈哈!那你把三藏十二部整理一下吧。或者把众生八万四千种心整理一下。
问:老师警醒的是,我差点入海筛沙。将来还可能遇到类似的"同义词"所迷惑,但基本路线决不动摇。何况有个掌舵的撑腰,我只需尽力划桨就行。
答:你须自己掌舵才行。
问:我这辈子是套上您了,您甩不掉了。
答:那要我吃你能饱才行。
问:要您不时地瞅着俺吃。别让俺吃错了、吃慢了就行。
答:越是时间紧迫,越不能急着吃。不然的话,饥不择食,即使不是毒药,吃呛了也会出问题的。
问:那我留意,不过我目前只有懈怠得份,还达不到您说的精进程度呢。
答:那就先死尽偷心吧。    29、如果多闻不修又如何呢?
答:阿难尊者不是在《楞严经》已经现身说法了么。    (五)其他问题
30、居房紧张,佛像如何在卧室供养?
答:那就加个帐子围住佛龛吧。拜佛时拉开帐子即可。31、为何菩萨现慈悲、怒目不同相?
问:如何为菩萨现慈悲相?如何为菩萨现金刚怒目相?
答:慈悲相正如母亲哄小孩,金刚怒目相颇似父亲打儿子。
问:母亲为何要哄小孩?父亲为何要打儿子?
答:哄他,有益于他健康成长;打他,旨在去掉有害于成长的因素。  32、舍利是怎么一回事?
答:若无修行,便不可能出现舍利。然而,成道者却不一定总是千篇一律地都示现舍利。  33、修“财神咒”会先有祸事,有这回事么?
答:我没修过这个咒,没这个体验。然而,贪心陡起者,乃至不择手段,则必有祸事。  34、念阿弥陀佛算不算找事?
答:那就是借你愿意找事的牢固习惯,给你找一个大大地好事。
问:阿弥陀佛!  35、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什么关系,及之间怎么称呼?
问:我爸开始发心学佛,刚刚问了我一个问题,把我难住了!本师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什么关系,及之间怎么称呼?
答:哈哈!你就说咱们好比是学生,释迦牟尼佛好比是咱这儿的校长,阿弥陀佛好比是外地名牌大学的校长。咱这儿的校长说了,愿意转学的,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转过去上学。  36、尊敬佛法僧三宝
甲:活佛与乌龟无二无别,同具佛性故。
乙:这种说法很危险。莫以分别心说无分别。
丙:什么是危险?
答:危者,危言耸听;险者,铤而走险。
丙:有人侮辱观世音菩萨,怎么办?!
答:呜呼!他真是一个可怜的人。
丁:我问过菩萨了,菩萨并不介意
答:菩萨当然不会介意,只是因果饶不了他。  37、菩萨为何应世度生?
答:因为众生心里有菩萨的位置。  38、学佛为什么会这么复杂?
答:其实学佛并不复杂,是人心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