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的阴影——小论助人的几个陷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54:40

 

        助人,虽不能说是每个人的迫切愿望,却是隐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意愿。很多时候,当我们自己还在心灵低谷徘徊挣扎时,确实没有精力去帮助他人。送给他人自己没有的东西,是不可能的。

       当一个人已经拥有内心的平静和喜悦,心中充满爱时,就会有将爱传播、与他人一起沐浴在爱的阳光中的愿望。帮助他人、与他人共享爱,这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人们常说助人为乐,确实如此。

       然而,如果真把助人当作只有阳光没有阴影的唯美之举,就又走了极端。助人的过程中常会出现几个陷阱。

 

双向依赖

 

我的一位朋友对多年的婚姻产生了厌倦,再加上工作上的矛盾,陷入痛苦之中无法自拔。我爱她,所以竭尽一切努力帮助她。我们之间距离遥远,又有时差,于是我不仅挤出所有的空闲时间,甚至放下很多应做的事情,以通话和邮件的方式陪伴她、安慰她,帮助她了解自己的情感,告诉她可以做什么、怎么做等等。当她终于走出低谷时,我开始试图恢复自己日常的生活节奏,试图弥补这期间‘耽误’的事情和不足(对他人的忽略)。因为我的邮件开始减少,通话也不再频繁,朋友伤心了,她说:“为什么你现在对我不象以前那么好?”虽然我有做过解释,也依然没有消除朋友的被遗弃感。事后回想一下儿,那个时候的我,并不是在帮助朋友,而是在替她生活,造成了她在生活上和情感上的依赖感,当她需要靠自己继续人生路时,却不适应了。

这是被助方对帮助一方的依赖。与此同时,帮助的一方也会对被助方产生依赖感。当被助方希望独立、不再依赖时,帮助的一方反而不适应了,甚至会产生无所事事的空虚感。如果我们懂得帮助他人是助他人生活,而不是替他人生活,就不会在时间和情感上有大量的消耗,也不会使双方产生互相的依赖感,保持了双方都应有的独立自主性。

 

剥夺他人的独立自主性

 

        在他人彷徨无助征求你的意见时,要记住你给别人的只是建议,他人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听从你的意见,不要因为他人不采纳你的建议而失望甚至气恼。虽有旁观者清这一说,但你并不比一个人更了解他/她自己。你并不是时时刻刻在他/她身边,你听到和看到的,只是片面的信息,更何况你根本无法真正完全了解一个人内心的情感和感受。有个形容婚姻的说法:‘婚姻如鞋,只有穿的人才真正知道个中滋味。’情感也如此。所以不要强迫对方听从你的建议,不要认为你比他自己更了解他。一个智慧的人,只会让对方看到采取不同决定时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形,不会告诉对方应该采取什么决定。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独立自主地生活,暂时需要你帮助的人也如此。

 

令人思考的助人方式

 

        曾经,我帮助人的愿望极其强烈,甚至有‘不择手段’的倾向。当时我得知某人失业,立刻提出帮助,以资金帮助对方,希望对方能够以那笔钱作为启动资金,开始一个小小的事业。事实证明我的方式不当,很多人需要的其实是坚强,不是金钱。这里我不是说不能以资金为帮助形式,比如捐款等,我自己也时时捐款。我要说的是,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对方有了钱就能使鬼推磨,其实并非如此,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钱真的不是万能的,更不是解救人的灵丹妙药。

 

好心做坏事

 

        帮助他人多出于好心,但好心却不见得就真的带来好的结果。庄子寓言‘混沌之德’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中央之帝混沌一向善待南海之帝倏和北海之帝忽,为了报答混沌,倏和忽说:“人人都有七窍,唯独混沌没有,让我们来帮他凿出七窍。”于是他们每天凿一窍,七日后,混沌身亡。看了这个故事后,我们或许会笑倏和忽,可是,我们自己是否也常常扮演倏和忽的角色呢?避免好心做坏事的方式之一就是不要从自身的角度来评判什么对他人是好的,你不是他/她,也无从决定甚至强迫对方接受什么,更不能打着爱的旗号,来控制对方。

 

在助人过程中迷失自己

 

飞机起飞前,总会有安全演示。其中有一点,携带儿童的乘客一定要先‘武装’好自己再帮助孩子。助人也如此。我们必须自己先有爱,照顾好自己,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人。我们常常因着爱与同情,不顾一切地投入到被助一方的情境中,她哭我也哭,她笑我也笑,她需要我的时候我就一定会放下一切事情出现在她身边。正是这种投入,不仅使对方缺少应有的自由空间,我们自己也开始以他人的生活为支柱,开始忽略自己,忽略身边其他需要关注的人,直到自身陷入困境,筋疲力尽,亦不再有帮助他人的精力。想想看,一只燃尽的蜡烛又如何能照亮他人?

 

只给予不接受

 

很久以前看过瑞士心理学家库伯勒—罗斯的一个故事,一位女士,一生中做了许多善事,她充满爱心,帮助了身边的许多人,所有认识她的人都深深地爱戴她。她刚刚步入老年阶段时,忽然瘫痪了,只能终日在轮椅上度日。她的女儿问上天:“为什么?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她那么好,却为什么遭受瘫痪之痛?”回答出现了:“万事万物都处于一个动态的永恒平衡中。爱也如此,也是一个给予和接受的平衡。对爱的体验不只停留在给予上,对‘接受爱’的体验也是必须的。在这一生中,她拒绝了许多人希望给予她的帮助,所以现在她坐在轮椅上,不得不接受他人的帮助,体验接受的美。”这不是原话,是我根据依稀的记忆自己写下的,虽然用词不同,本意未变。我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只肯给予不肯接受的人,记得当初看到这个故事后(我不相信偶然,在茫茫文海中却偏偏看到这则故事也不是偶然的。),大骇,心想:‘坏了,坏了,希望我不要去坐轮椅。’骇过,也就忘了。几年后的我,忽然再次认识到自己不肯接受他人帮助这一点,立刻开始行动,结果呢,我比以前更开心了。接受他人的帮助真是一种美丽,美丽的连接,美丽的互动,让人深感温暖的美丽。

 

带着目的助人

 

想想我们为什么帮助人?认为他人需要帮助?助人使自己感觉良好?助人可以获得他人的好感?为了报答他人?还是创造他人回报的机会?所有的目的都伴随着期待,当我们带着目的或期待去助人时,失望就悄悄地等在了前方。以雪中送炭为例,看到一个人在寒冷中发抖,不带任何想法自然而然地将炭放在他身边,是最美的。如果抱着‘我多高尚,帮助了他人’、‘我送他一些炭,他就会喜欢我’或者‘如果我现在送炭给他的话,或许他会送给我一样我正需要的东西。’等等的想法,将炭送入他人手中,你帮助的就不是他人,而是自己。有句话说得好:当你认为自己在帮助他人时,就已经不是帮助了。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想,天啊,助人这么复杂?其实不是的,助人很简单:爱自己,任自身的喜悦和爱自然而然地照亮他人;懂得我们和他人本就是一体,其实本就没有什么助人一说,一切都是互动。

助人是爱的自然流动,不是刻意的举动。助人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