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官员“写作成风”?引起网民热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2:28:37
2008年2月18日,《人民日报》 第11版发出人民网记者杨彦的报道《如何看待“官员作家”》,人民网也即时发出,许多网站转发时,使用了《陕西官员写作蔚然成风 副省长发表长篇小说》这个标题。报道赞扬“陕西省大批公务员,尤其是许多担任了较高职务的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公务之余,纷纷拿起手中纸笔进行文学创作,发表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引用 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乐生的话说:“在陕西,官员写作非常普遍,从基层到厅局,从乡镇到省委,可以说已成规模了。”
报道说: “如何看待官员写作现象?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对此现象的评价言简意赅:‘谁都可以写作,我只看作品不看人。’另一位著名作家陈忠实也表达了与此相类似的观点:‘爱好文学的人不分职业,公务员也是社会成员中的一部分,所以他们拿起笔来写作没啥可奇怪的。’”还有杨乐生认为,“大部分官员排除了“靠写作成名”的功利思想,所以他们的作品往往语言朴素,文风朴实,多是真性情的流露,“没有真性情,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只有心底的东西才能打动人,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杨乐生把官员大量加盟作家队伍的积极影响概括为“为文坛增添了新鲜的陌生感”。(全文)
但在杨彦的报道在网上发布后,当即就有众多网民提出批评,(详见:陕西官员写作成风 网民批其“不务正业”)在搜狐论辩平台 ,不到一天时间,有14794人参与讨论,其中批评官员不务正业的反方力量有13835人,支持官员写作的正方力量尚不及千人。
也有网友呼吁官员写作要利用身份优势“为老百姓的利益抒发自己的感情,为老百姓利益而呐喊”。支持作家贾平凹的说法,“任何人都可以写作,只看作品质量就可以了。领导写作是好事,但并不值得炫耀,不需要炒作。”红网”介绍了正反双方的观点:
正方
武汉市网友[已隐藏]2008-2-18 10:59
中国古代很多官员都是文人。在当今写作不仅可以激发官员读书,思考,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官场风气,摒弃打麻将等没落的习俗。而且,写作是一种真情的流露,培养官员善良、爱民之心,也是官员坦露胸怀,走向民众,融合民众的一种方式。从大的视野看,官员参与文学创作,也是百花齐放的表现。
西安市网友[已隐藏]2008-2-18 9:47
文化是亘古不变的会说话的东西,写作的过程是疏理心情的过程,作为一方父母官,有此“雅兴”有什么不好?
阜阳市网友[已隐藏]2008-2-18 9:53
写作是个好事,总比利用业余时间去泡舞厅、喝酒、搞腐败的好吧。
但是呢,话又说回来,写作作为业余爱,偶尔动笔好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写长篇、出散文集等行为出现了下属拍马屁,去购买领导的作品,这事就有点暧昧了。而且把写作所用的时间用在关心老百姓的民生问题上、用在基层蹲点调研联系群众上,岂不是更好!
芜湖市网友[已隐藏]2008-2-18 10:46
干部也是人,也应该有放松的方式,整天绷得紧紧的干工作,未必是好事,效果也不会好到那儿去。选择写作作为业余生活方式,比起那些胡吃海喝、沉湎麻将歌舞的干部们不知强了多少倍!
写作的过程,也是调查积累、研究思考的过程,本身是无可厚非的,既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寻计问策。如果是作为工作的一种补充,应该是相得益彰的事情。当然,如果干部们特别是头头们热衷于写作,那就弃官从笔吧!
反方
深圳市网友[已隐藏]2008-2-18 11:30
写作是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的,特别是长篇小说,如果官员都把精力花费到这里来了,如何还能关心民生?不知道这些官员如何对得起纳税人,如何面对组织和国家!
湘潭市网友[已隐藏]2008-2-18 10:54
一个在职的省部级领导,有时间写出长篇小说,反过来说明他在实际工作上花费的时间是不多的。据我所知,省长们都是很忙的,根本没有正常的节假日和休息时间。
红网还发表了马而立的评论《官员热衷创作别成为“官场现象”,说的有理,现将其主要内容转发如下:
官员搞文学创作不该是个问题,这是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从古至今,官员成为文学大家的不是少数,柳宗元官至柳州刺史,政绩卓著,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作为党的主席,其词和书法作品艺术造诣堪称一流。然而,大批公务员热衷文学创作,就要警惕“文学现象”演变为一种“官场现象”。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因为楚灵王喜欢看到臣子们有个婀娜多姿的细腰,满朝文武大臣便千方百计地减肥,结果文武官员个个面黄肌瘦、形容枯槁、成了弱不禁风的废物。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很难说有的官员喜欢文学创作,是真正出于对文学的爱好,并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而不是投上级领导之所好,为求得“共同语言”采取的“旁门左道”。
文学创作是个文雅之事,比陪领导喝酒、跳舞显得更有档次、更有情趣,在群众眼里也显得卓尔不凡。通过此道就能接近领导,赢得欢心和宠信,毫无半点巴结、阿谀之嫌,何乐而不为?如果再给领导的作品写一篇吹捧文章,替领导销售新作,让领导名利双得,比送钞票还管用。
官员热衷创作的“文学现象”一旦演变为“官场现象”,就不仅是文学的悲哀了,还是社会的悲哀和老百姓的悲哀。
公务员创作很难厘清“业余”的边际,不是到点了关机子去上班,下了班打开电脑接着再来那么简单。官员在办公室、开会中、检查工作时构思情节、打腹稿,其实也是在创作。而文学创作是一项费时耗神的脑力劳动,有作家曾说,一部作品写完最后一个句号时,就像得了一场大病,由此可见创作的艰辛。处于这种境地的官员,很难保证全部精力用于履行职务,更难做到用创作的精神去创新工作。
而官员出书成名牟利已成腐败的一种新现象。原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高勇出书向单位和个人索要赞助费高达数百万元,原霍州市委书记王月喜每有新书问世,便“上门直销”,甚至向下属单位索要“空白发票”,为购书单位、个人提供报销凭证。
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对公务员创作现象的评价是:“谁都可以写作,我只看作品不看人。”但纳税人用血汗钱供养公务员,却只看人不看作品,更不愿看到由此产生的“官场现象”。
浙江在线发出的一篇评论则称,官员业余时间搞创作,不是坏事,可是不必提倡,而且再提倡,也不可能蔚然成风。说“官员写作成风”是个伪命题。我比较同意他们的看法。---五柳村编者,2008年2月19日。
下面将这篇文章全文转发如下:
“官员写作成风”是个伪命题  2008年02月19日09:03  来源:浙江在线

近年来,陕西省大批公务员在工作之余进行文学创作,发表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乐生近日接受采访时介绍说:“在陕西,官员写作非常普遍,从基层到厅局,从乡镇到省委,可以说已成规模了。”(2月18日《人民日报》)
一个副省长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一个局长的一篇散文获得了全国首届冰心散文奖,几个官员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文章,于是,便有人说该省官员写作成风,官员创作已成规模。类似的情况,近年我们见得已经够多了。还是在陕西省,当年曾有干部记民情日记蔚然成风的报道,试问一下,几年过去记民情日记的还有几人?有个市要求官员写博客,试问,官员写博客的都坚持下来了吗?
关于官员写作成风的报道,本人十几年前就领教过一次了。当时那篇报道说,胶东某小城官员写作成风,一位市委副书记出版了多部小说,一个副镇长出版了作品集,一个局长在报上发表了文章。可是,实际情况是,出版小说的市委副书记是个专职作家,其行政职务只是为体验生活而临时挂上的,市长的论文是别人代写的,局长的文章是秘书完成的。
近年,的确有领导热衷于写作和出书的,这其中不乏热爱写作,业余时间以笔耕为乐者,但也有为博雅名或者以此为捞钱途径者。比如,山东省政协原秘书长李风臣,在写作行内很有名气,曾一年内出版过6本书,可此人却是名与利都要,是个大贪官;原山西霍州市委书记王月喜,有出书的癖好,用公款出书,出了书就逼属于购买,收的购书款归己,明明是个大贪官,偏偏要出版《廉政读本》。陕西省搞创作的官员中,有没有以权谋私的?有没有借出书敛财的?别人写的书销不出去,当官的书为啥好卖,难道真的是比专门写作者写得好?其中的原由人人心知肚明。
官员业余时间搞创作,不是坏事,可是不必提倡,而且再提倡,也不可能蔚然成风。说白了,写作是个人爱好,这与有的官员爱好喝酒,有的官员爱好打麻将是一个道理。再说,当官的只要能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能为民造福,其出版不出版著作,问题不大。所以说,“官员写作成风”其实是个伪命题,当不得真的。
2004年02月18日08:05 华商网-华商报发出的陕西文坛官员写作群异军突起(组图)  对于“官员写作群”的出现,表示欢迎,同时也有更多的期待,希望他们能成为文坛的一方独特风景。
相关链接:“官员写作”成风不是好事    2008-02-18温州网转自浙江在线 作者:姜伟
陕西官员们都成作家了?  2008-2-19 7:17:26 来源:东方今报 作者:三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