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清波:“昆明纸贵”显示“监督渴求”(中国青年报 2008-2-1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26:27
“昆明纸贵”显示“监督渴求”
邓清波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2-19
2月16日,《昆明日报》用4个整版公布了从市委书记、市长到5区、1市、8县及市直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电话,同时详细刊登了各领导的职务分工情况。这一专号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报纸很快被一抢而空。为了使更多的市民获得这份报纸,《昆明日报》对专刊进行了再版印刷,全市各报刊亭都有销售。(《中国青年报》2月17日)
昆明市公布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电话,是为了接受群众监督。公众对此反响强烈,说明公众对公权机关有着一种强烈的“监督渴求”。    从近期报道来看,各地官员高调力挺媒体和公众监督。从江西、广西提出新闻也是生产力、软实力,到广东省领导欢迎网友“灌水”、“拍砖”;从云南明确将媒体监督作为问责行政首长的依据之一,到昆明公布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电话、职务分工,等等。这一切,都说明各地各级公权机关更加重视接受公众监督,同时也表明公众渴求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    “监督渴求”的背后,既反映了当前公众民主法治意识的成熟,也是公众长期以来的一种情绪释放。毋庸讳言,由于民主法治的不健全,“政务公开”、“阳光政务”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公众对公权机关的监督,客观上存在着监督难、难监督的现象。权力不受监督必然导致腐败。随着社会的进步,公众民主法治意识的加强,“监督渴求”势必越发强烈,此时,公权机关如何应对,就考验着其执政能力。    如果说过去透明度不够的权力体系,如同一间密不透风的房子,那么,现在许多地方和部门顺应时势而采取的政务公开、欢迎监督的开明之举,已经打开了“黑房子”的窗户。加之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达,想要让权力暗箱操作,已经不太可能。当一座房子完全密不透风、外界完全无法看到其内部情形时,公众可能会放弃探视其内部情形的尝试;而如果这座房子已经打开了窗户,公众的“监督渴求”必然会被激发起来,变得越来越强烈。    从公布领导电话的报刊导致“昆明纸贵”的现象中,各级各地公权部门都应该受到启发,加快推进和完善民主法治,满足公众的“监督渴求”,使权力受到更多更好的监督。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8-02/19/content_2068736.htm
邓清波:“昆明纸贵”显示“监督渴求”(中国青年报 2008-2-19) 昆明完善领导干部工作电话公开制(中国青年报 2008-2-21) 谁来监督“一把手”用人权(中国青年报 2006-7-19) 谁来监督“一把手”用人权(中国青年报 2006-7-19) 洪克非:谁来监督纪委书记(中国青年报 2008-4-26) 谢洋:公示和监督一个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报 2008-6-13) 吴鹏:昆明纸贵(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2-25) 雷成:昆明一“样板市场”竟是违法建筑(中国青年报 2008-5-6) 昆明两公交车爆炸16人伤亡(中国青年报 2008-7-22) 盛大林:宝马拖人案:请昆明警方自圆其说(中国青年报 2008-9-11) 昆明规定副处以上干部向社会公布电话接受监督 昆明立法保护采访权 干扰媒体监督将追责 人大代表韩德云:公务员财产缺乏有效监督易生腐败(中国青年报 2008-3-6) 曹林:未受监督之权难免被舆论妖魔化想象(中国青年报 2008-5-8) 萧锐:最廉价的监督正在网络上兴起(中国青年报 2008-12-17) 戴袁支:合理合法质疑对完善 监督体系有积极意义(中国青年报 2009-2-4) 民调显示公众最希望政府公开官员财产情况(中国青年报 2008-5-12) 民调显示 仅8.0%的人满意所在城市的规划(中国青年报 2010-2-23) 2008-04-19北京、武汉、青岛、昆明、西安、合肥 落马“一把手”说监督(中国青年报 2004-11-3) 滕作鹏:新闻监督下的司法公正(中国青年报 2006-9-25) 杨涛:颁布禁令不如厉行监督(中国青年报 2006-12-26) 带“请”的监督还叫监督吗(中国青年报 2006-4-27) 长平:遭逢强震,请体谅民众的信息渴求(南方都市报 2008-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