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入朝作战60周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2:34:50

志愿军入朝作战60周年
更多新闻专题
朝鲜战争另一面|抗美援朝经典电影|近代朝鲜|战前形势|出兵决策|作战历程|战争影响|大事记|
战争另一面: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
志愿军入朝参战60周年纪念活动开幕
志愿军老兵22日重走丹东中朝友谊桥
1
2
3
抗美援朝老电影
',1)">
抗美援朝老电影:英雄儿女
·抗美援朝老电影之一:《友谊》
·抗美援朝老电影之二:《飞虎》
·抗美援朝老电影之三:《神龙车队》
·抗美援朝老电影之四:《奇袭》
·抗美援朝老电影之五:《上甘岭》
·抗美援朝老电影之六:《铁血大动脉》
·抗美援朝老电影之七:《三八线上》
专题导读: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60周年纪念日。60年前,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联合国军作战3年,在付出巨大伤亡代价后,最终将战争停止在38线上,为祖国争取到了和平与安定。
中国军事代表团在朝祭奠志愿军烈士
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24日上午率中国高级军事代表团全体成员前往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志愿军烈士陵园祭奠烈士。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等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志愿军敬献了花圈。
纪念活动
朝鲜媒体发表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志愿军战功志愿军老战士代表团前往朝鲜开城凭吊烈士梁光烈出席纪念志愿军入朝参战60周年宴会朝鲜军方领导人会见中国志愿军老战士代表团朝鲜举行中国电影周 纪念志愿军入朝参战60周年朝鲜举行图片展纪念志愿军入朝参战60周年朝鲜军方领导人称将为朝中友谊的传承尽最大努力朝鲜媒体发文纪念中国志愿军烈士黄继光中国在鸭绿江边设立两组抗美援朝纪念雕塑(图)
老兵回忆
196师侦察连李世栓:全连19人因冻伤锯脚50军山炮营杨协中:冲锋时高喊"向老师开炮"66军198师王茂全:全营与敌激战七日只剩7人12军34师何郁哉:饥饿中送伤员 险些被炮弹命中73师218团肖名礼:用冲锋枪打点射救出战友后勤总部汽车8团王连英:伪装汽车和敌机捉迷藏空8师24团李清扬:轰炸大和岛5分钟内15人牺牲15军29师郑时文:靠美军战俘的秘诀得救
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献花
献花[2071票]
抗美援朝战争启示录
战争启示1:百战雄师的荣耀
志愿军入朝后很快抓住了联合国军上下傲慢轻敌,战线过长的战机。[详细]
战争启示2:李奇微拯救了美军
李奇微对联合国军迅速加以整顿,并在后面的作战中竭力发挥重火力优势。[详细]
战争启示3:坑道与火炮的较量
坑道防御虽然解决了中朝一线部队的防炮问题,但人员伤亡重的问题仍然存在。[详细]
战争启示4:苏联空军筑起米格走廊
苏联空军承担了大部分的空战任务,志愿军空军只承担了辅助作战任务。[详细]
战争启示5:解放军在朝鲜学到了什么
抗美援朝战争三年进行下来让中国深刻体会了两支军队间的巨大差距。[详细]

谈起朝鲜战争就不得不提朝鲜民族近代的苦难。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开始走上对外扩张道路,198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朝鲜彻底沦为日本殖民地。在二战胜利后,朝鲜本应像许多亚非拉国家一样获得自由独立。但美苏两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将朝鲜半岛划分为南北两个受降区,38线的划定、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冷战最终导致了朝鲜战争的爆发和朝鲜民族的长期分裂。
日本侵略与近代朝鲜的独立运动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也走上海外扩张道路,其第一个侵略目标就是朝鲜。1876年,日本强迫朝鲜签下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此后日本加紧对朝鲜的侵略步伐。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并引发了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在战争中被日本击败后,朝鲜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19年3月1日,朝鲜全境爆发旨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大规模起义,起义因日本军队的血腥镇压而失败。但4月11日朝鲜临时政府在中国上海成立,日军侵华后在国统区参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直到1945年11月23日回国,并最终成为李承晚领导的大韩民国政府。
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洪流中,还有另外两股朝鲜独立运动势力,其一是活跃在中国东北及苏联境内以金日成、崔石泉为代表的朝鲜抗日革命力量,隶属于中共领导的东北抗联;其二是在中共领导的华北、华中、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与八路军、新四军并肩战斗的朝鲜独立同盟和朝鲜义勇军的将士。[详细]

1939年,日俘收容所举行朝鲜籍俘虏加入朝鲜义勇队仪式。

苏联红军在38线附近与美军相会。 美苏划定三八线埋下战争种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盟国首脑在商议战后国际安排时谈到了朝鲜的命运。1943年11月,罗斯福、斯大林和蒋介石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确定战后朝鲜由美、苏、中、英四国共同实行临时托管,但雅尔塔会议并没有确定一个具体托管协议。
由于日本在1945年8月13日突然宣布无条件投降,盟国首先要解决美国和苏联分别在朝鲜半岛对日本军队进行受降以及实行军事占领的问题。这时,便引出了三八线的划分问题。美国在提出朝鲜分界线时是有政治考虑的,其核心就是必须阻止苏联战后在朝鲜发挥统治作用,在相当长时期内对朝鲜实行军事占领。按照当时的形势,苏联红军原可占领整个朝鲜半岛,但为了驻军千岛群岛,斯大林作出了妥协,同意美国提出的以三八线作为双方受降区划分的方案。
三八线的划分,埋下了朝鲜民族长期分裂的种子,而且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两国之间已出现分庭抗礼的趋势,这颗苦种是必定要发芽的。[详细]

三八线划定后,尽管美苏两国满足于朝鲜南北分裂对峙,但朝鲜南北双方统一的意愿始终非常强烈。李承晚主张加强军备,准备北进。金日成则以更高的效率说服了斯大林,获得大量苏联军援。在经过充分准备后,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大举越过38线往南进攻,朝鲜战争爆发。
战争前期的南北对峙局面
尽管在二战后期美苏两国矛盾逐渐加深,但三八线划定后,美苏均无意在朝鲜半岛兵戎相见,而是分别扶持南北双方形成对峙。但在朝鲜南北双方成立各自政权后,朝鲜半岛局势恶化,三八线附近的交火事件不断发生,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朝鲜战争的准备与爆发
虽然美苏两国满足于朝鲜南北分裂对峙,但朝鲜南北双方的统一意愿始终是强烈。李承晚主张加强军备,准备北进。金日成则以更高的效率说服了斯大林,获得大量苏联军援。在经过充分准备后,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大举越过38线往南进攻。
 
朝鲜战争初期进程
朝鲜人民军初期进展顺利
人民军在6月25日发动大规模攻势后,迅速击溃当面韩国军队,突入韩国境内并于6月28日攻占汉城。此后,朝鲜人民军进一步将韩国军队压缩至釜山防御圈内,但由于联合国军的大力支援,双方逐渐陷入僵持。
 
美军仁川登陆扭转局势
9月15日,麦克阿瑟策划的仁川登陆取得巨大成功,人民军补给线被切断,并迅速溃败。随后,联合军越过38线往北大举进攻,欲全歼人民军统一朝鲜半岛。为此,金日成不得不向中国请求出兵援助。
 

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因为国内的战争创伤和准备解放台湾,毛泽东一开始无意介入朝鲜冲突。但随着战争形势逐渐不利于朝鲜、特别是美军越过38线往北进攻后,毛泽东认为,出兵朝鲜已不可避免,否则影响中国的安全和稳定。但入朝参战的想法一开始在政治局遭到了强烈反对,在彭德怀的坚决支持下,成立志愿军入朝参战的决策最终才得以通过。
彭德怀促成入朝参战决策
在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一开始并没有特别重视。在1950年6月30日,美国宣布介入朝鲜战争当天,中国仍然按计划展开了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队复员工作。但随着美军的全面参战,中国开始重视朝鲜战局问题,并于7月10日下令组建东北边防军,以备不测。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朝鲜战局急转直下,金日成同时向苏联和中国求援。
10月2日,毛泽东向斯大林发电报,首次明确表示志愿军将在15日入朝参战。毛泽东原拟由林彪率兵出征,但林彪不赞成出兵称病请辞,并且在4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也是反对意见居多。10月5日,刚飞抵北京的彭德怀表示愿意带兵参战,并在下午的政治局会议上发言坚决支持毛泽东。彭德怀的发言起了重要作用,会议同意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出兵援朝。
10月8日,毛泽东发布了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率第13兵团4个军和3个炮兵师,待命出动。至此,中国完成了参战决策。[详细]

东北边防军士兵在鸭绿江畔观察对岸的情况。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 志愿军入朝时间的两度推迟
尽管中国在10月8日作出了入朝参战的决策,但仍然未有确定最终出兵时间,其主要原因是志愿军武器落后,必须苏联提供武器装备和出动空军支援。但就是在出动空军的问题上,斯大林瞻前顾后,出尔反尔,以至中国在下决心出兵朝鲜的问题上再次出现波折。
10月11日,周恩来与斯大林展开会谈,斯大林改变了以前的说法,称苏联空军仍未有做好准备,须2个月后才能出动支援志愿军作战。在这种情况下, 毛泽东要求志愿军暂不出动,并召彭德怀和高岗回京商议。13日,毛泽东说服了彭德怀在没有空军掩护的情况下入朝作战,并决定10月17日为志愿军先头部队出动时间。
但10月14日,斯大林再次改变决定——苏联空军只能前出至鸭绿江掩护交通线,不能在前线支援志愿军作战。为此,毛泽东再度推迟出兵时间,在18日周恩来回到北京后才再次坚定出兵决心。最终10月19日傍晚,志愿军从安东和辑安两地渡过鸭绿江,入朝作战。[详细]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
第一次战役中美首交锋

第二次战役美军受重创
第三次战役美军大撤退

第四次战役志愿军伤亡大
第五次战役美军优势尽显

中朝建坑道体系与敌相持
板门店双方签停战协定
第一次战役
1950.10.25-1950.11.7
1950年10月2日,中国做出出兵朝鲜的决定后,志愿军于10月19日入朝参战。10月25日,40军与韩军首次发生接触,第一次战役打响。志愿军随后展开全线打击,但因为美军凭借机械化部队的优势迅速后撤至清川江一线,40、38军未能及时穿插到位而作罢,志愿军于11月7日结束战役。
第二次战役
1950.11.24-1951.12.24
第一次战役后,美军上下仍然认为中国没有派出大部队参战。此后联合国军在被志愿军引诱至预定地区后,遭到志愿军各部队的围攻和迂回穿插阻截,损失惨重。在志愿军的打击下,美军在10天里败退了300公里,被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称为“美国历史上最长的退却。”
第三次战役
1950.12.31-1951.1.8
第二次战役的辉煌胜利,使中央军委命令志愿军再次发起了第三次战役。尽管新来的李奇微组织了五道防线,但由于联合国军整体士气低迷,志愿军战役发起后,防御很快崩溃。联合国军只得再次全面后撤,志愿军随后就攻克了韩国首都汉城,并推进至这场战争的最远点——三七线。
第四次战役
1951.1.25-1951.4.21
由于李奇微的强力整顿,联合国军很快回复到了正常状态。1950年1月25日,三次战役结束仅17天,美军即重新向北发起进攻,第四次战役爆发。在这次战役中,由于迂回穿插战术在遭遇坚决执行环形防御作战的联合国军后难以奏效,志愿军无法达成战役企图,被迫撤至38线以北。
第五次战役
1951.4.22-1951.5.23
1951年4月22日,在得到休整和补充后,志愿军发动全线猛攻,希望凭借更大的数量优势,打开局面。但美军这时同样也有补充,尤其是炮兵实力大大加强。这次战役中美军实力得到了充分体现,不仅全面破解了志愿军穿插战术,而且依托重火力大量杀伤志愿军,使志愿军损失惨重。
相持阶段
1951.7.10-1953.7.27
五次战役后,在苏联的建议下双方开始了停战谈判。这场停战谈判持续两年之久,此间伴随的是双方在边界上的多次激烈争夺。面对联合国军所拥有的重火力优势,中朝军队创造出坑道防御体系,并在上甘岭等战役中取得了防御胜利。此后1953年7月27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交战双方在板门店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但这一停战协定并非和平协定,朝鲜战争未正式结束,至今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敌对状态已延续了60年。由于缺乏地区安全保障机制,朝韩两国不时发生小规模冲突,加上朝鲜核问题的出现,使得朝鲜半岛成为全球安全形势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

板门店的一名韩国宪兵和朝鲜人民军军官分别在军事分界线两侧执勤。 朝鲜半岛:南北敌对关系延续60年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场上的交战双方在板门店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但是,停战协定并非和平协定,朝鲜战争一直没有签订和平协议,也就是一直没有结束。这一纸所谓的停战协定解决不了朝韩问题,因为停战协定要解决的问题很多,遗漏的也很多。
首先是朝韩海上边界仍悬而未决。朝鲜停战协定虽然划定了陆上军事分界线,但没有涉及朝韩海域的明确划分,这导致后来韩朝两国在黄海各自划定了一条海上边界线。重叠的领海划分直接引发了多次朝韩海上冲突,包括两次延平海战和今年3月份的天安号遇袭事件。
其次是朝鲜核危机。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与韩国确立了同盟关系,韩国逐渐具备较强的国防实力。而苏联解体后,朝鲜失去了强大后援,陷入安全困境,最终走上了发展核武器道路。从2005年至今,朝鲜进行了两次核试验,引起国际社会极大关注。朝鲜核危机已经多次引发地区局势紧张,这是对朝鲜半岛安全形势影响最为强烈。
中国:解放军走上正规化建设道路
朝鲜战争后,中国军政高层大力效法苏联,进行了一场从军事思想、军事理论到军队组织建设、军事教育、训练的革命,从强调革命军队到强调现代化军队,使解放军初具现代化军队的形态。
 
美国:朝鲜战争成为被遗忘的战争
60年来,美国对待朝战和朝鲜的政策可用 “集体遗忘,继续敌视”概括。在美国军事史上,朝鲜战争属于“被遗忘的战争 ” 。不管是在好莱坞还是出版界,反映朝鲜战争的作品都是凤毛麟角。
苏联:朝鲜战争的最大赢家
通过朝鲜战争,苏联成功地调动和牵制了美国的大批军事力量。并且在战后,中国为了偿还武器借款,向苏联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和原材料,对苏联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日本:朝鲜战争让日本战后经济起飞
朝鲜战争也给日本带来了重大的经济利益,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的日本在战时成为美军后方补给基地和作战物资供应地,战争“特需”直接推动了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
 

中国出兵援朝的利弊得失至今仍存有争议。持利大于弊者称:通过抗美援朝战争,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对敌对西方势力建立了缓冲区,也保证了重要的东北工业基地正常运转。巩固了中苏朝同盟关系,促进了苏联对华的全面援助;持弊大于利者称:抗美援朝给脆弱的国民经济带来沉重负担,也让中国遭受了巨大的人员损失,也造成了与西方多国多年的敌对关系。
中国参战利大于弊
国际地位
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升
抗美援朝战争作为新中国的开国第一战,一反中国军队一百多年来在对外战争中一直不振的形象,在与西方现代化军队的作战中成功打出了自己的士气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苏同盟
巩固了中苏两国同盟
经过抗美援朝,中国不仅与朝鲜建立起了持续至今的友好关系,更重要的是巩固了与苏联的同盟关系。经过此战,苏联打消了此前的疑虑,开始对中国进行全面的工业援助。
和平环境
建立缓冲区赢得和平环境
经过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保持住了一个在政治形态上相同的东北边境盟友,对敌对的美国军队势力建立了缓冲区,在冷战时期保障了边境安全,也保证了重要的东北工业基地正常运转。
中国参战弊大于利
经济负担
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负担
新中国刚刚成立,经过多年的战争,国家建设百废待兴。加之当时军队需要对国内的大量土匪特务和国民党顽敌进行肃清,军费已经居高不下,出兵援朝抗美明显加大了国民经济负担。
人员损失
中国承受巨大人员损失
自1950年10月25日参战至1953年7月27日停战,中国在抗美援朝牺牲的总人数超过18万,加上伤员、伤重不治者和失踪人员以及非战斗负伤者最后的伤亡总数超过39万。
外交往来
中国与西方几乎断绝外交往来
中国长达二十年被联合国拒之门外,这与朝战遗留下的隐因有着直接关系。造成了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长期敌对,除英国外,这些国家在20世纪70年以后才陆续与中国建交。

阶段
事件过程
朝鲜战争爆发(1950.6.25-1950.9.15)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进攻韩国。
1950年6月28日,朝鲜人民军攻占韩国首都汉城。
1950年7月5日,联合国军参战。
1950年7月13日,中国着手组建东北边防军。
1950年9月15日,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战场局势逆转。
中国出兵决策过程(1950.9.25-1950.10.18)
1950年9月25日,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发表声明,美军过线,中国决不会置之不理。
1950年9月30日,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
1950年10月3日,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希望其将中国政府的立场传递给美国。
1950年10月4-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决定,出兵援助朝鲜。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发布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下令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准备入朝参战。
抗美援朝五次战役(1950.10.19-1951.5.23)
1950年10月19日,联合国军攻克朝鲜首都平壤。
1950年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渡过鸭绿江,入朝参战。
1950年10月27日-31日,中国志愿军发动第一次战役。
1950年11月25日-12月9日,中国志愿军发动第二次战役。
1950年12月5日,中国志愿军攻占平壤。
1950年12月15日,联合国军撤至三八线以南。
1950年12月31日-1951年1月5日,中国志愿军发动第三次战役。
1951年1月4日,中国志愿军攻占汉城。
1951年1月25日-4月21日,中国志愿军进行第四次战役。
1951年3月15日,联合国军重夺汉城。
1951年4月11日,麦克阿瑟被免除最高司令官职务,李奇微接任。
1951年4月22日-5月23日,中国志愿军发动第五次战役。
双方进行停战谈判(1951.6.23-1953.7.27) 1951年7月10日,双方在开城开始停战谈判,朝鲜战争进入相持战阶段。
1952年10月14日-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
1953年7月19日,板门店双方谈判代表在所有问题上达成协议。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协定正式签字。
志愿军分批撤回国内(1953-1958.10.26)
1953年-1958年,驻扎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分批撤回国内。
1958年10月26日,最后一批志愿军撤回国内。
志愿军入朝作战60周年 志愿军入朝作战60周年 落后就要挨打?!--写在志愿军抗美援朝入朝作战60周年_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60周年 中朝将合拍电影纪念志愿军入朝参战60周年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60周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各级指挥系统续列表 201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60周年 难忘一九五〇:志愿军入朝参战60周年图文实录 志愿军援朝作战60周年 志愿军援朝作战60周年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各级指挥系统续列表【一级绝密】 斯大林拒绝派空军掩护志愿军入朝作战三点内幕 苏联入朝作战揭秘 米格走廊:苏联秘密入朝作战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 时事评论 - 毛泽... 习近平在纪念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