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人的信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22:47

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信者令心澄净,于三宝等净心不疑。由信心故随顺正法,渐次熏习,一切善、无漏法由此增长。念佛人的信心也是如此,由至诚信愿故,心水澄清,感佛接引,如水清而月现。

念佛人的信心可分四种,一者、缘成就信心,二者、解成就信心,三者、行成就信心,四者、证成就信心。

缘成就信心者,简称缘信,皆由不定性众生依种种善缘成就,由此求生净土。或有读诵经论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或有从善知识听闻佛法生信,或有见三宝功德生信,或有随顺他人生信,或有感应生信等等。如是种种缘信虽有浅深不同,其众生皆属不定性。不定性有二,一、信心不定,二、往生不定。初信心不定者,缘信由因缘生起,与世俗信仰相似,此缘信之人未具正知正见,对三宝的真实功德不能深忍、好乐、希求。如此信心,随缘不定,遇善因缘,则道心增长,信愿坚固;遇恶因缘,则疑惑中悔,信心或有退失,对净土法门不能好乐受持。在此末法时期,染缘易就,道业难成。常见念佛之人改换门庭,转修余法,乃至皈依外道邪众,都属这种缘信之人。次往生不定者,一种缘信之人无有智慧,对净土法门信心不定,随心所欲,亏负经戒,不能端身正意,专精修学。临命终时,以信愿不诚,不能感佛接引。若无善友提携,生起正念,则不能往生净土。一种缘信之人也是无有智慧,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然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临命终时,以信愿坚固,正念现前故往生净土,又以无有智慧,疑惑佛智故胎生极乐国土,此文义详见《佛说无量寿经》下卷胎化因缘中。

解成就信心者,缘信之人若无退缘,随顺佛教,信愿增长,发菩提心,修行六念,广植德本,志求佛慧,渐渐胜解现前,悟入诸法实相。由此慧解而对净土法门生起一种深信,这种信心由慧解成就故,又称解信。此时,念佛之人知娑婆苦,欣安养乐,深信娑婆凡夫的举止动念皆是有漏之因缘,依自力修学,难有出离之期,唯依弥陀本愿的摄受,植众德本,乘愿往生净土,方得微妙安乐。深信九品往生的因缘果报,明了自己的修学位次,以种种方便助修自身净业。深信佛是究竟之佛,自己是业障凡夫。然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念佛。此解信之人以悟入诸法实相故决定不堕恶趣,又以解信现前,信愿至诚,一心念佛故决定往生净土。

行成就信心者,行人一心念佛故,烦恼日薄,其心澄净,由此善根显发。虽复未断烦恼,而净念增长,身心安隐,无诸过患。因此,对自己的净业成就生起决定信心。此信心由行成就故,又称行信。善根发相又有内外两种,外善根发相者,或在念佛时见佛相好;或在生活中感佛拯济;或在静中听闻大乘,随所闻法,自然开解;或大悲心生,怜念十方众生如同眷属;或菩提心起,恭敬三宝,护持正法,不惜身命等等。内善根发相者,行人一心念佛故,身心调和,发于欲界及未到地等诸禅。身心湛然空寂,清静安隐,于后或一座二座,乃至一至七日,执持名号而一心不乱,定心不退。即于定中显发种种禅定善根之相。内外善根的发相众多,难可具说,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则受群邪,其文义可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中详明。

证成就信心者,简称证信,是念佛人断惑证真时成就。见惑断故初入圣流,名须陀洹。思惑断故证阿罗汉,自知梵行已立,不受后有。须陀洹乃至阿罗汉在二乘称为圣人,今求生净土故不取证相,回向净土而入圆教位,名圆初信乃至圆七信,为圆教内凡位。又断一分无明故证一分法身,初居实报净土,也分证常寂光净土,名圆初住。此证信位,非凡夫思量卜度所能知,是渐次断除五住烦恼后得证。五住烦恼是生死之根本,为一切烦恼之所依所住,今人尚且不知其处所,如何能断?

《法华经》卷一序品云∶“复见诸菩萨摩诃萨种种因缘、种种信解、种种相貌行菩萨道。”既然说“种种信解,”可见,随着不同的修学与因缘,各人的信解也有其差别相。然而,一些佛弟子皈依三宝以后,往往会忽略信心的培养。常见有人念佛多年后,或信愿退失,或净念不增,悠悠度日,错失胜缘。今依经论略出其文,浅示信心的增长次第,令人有序可循,依次修学,信根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