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昌都六十载 跨越上千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0:51:03
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
昌都六十载 跨越上千年
张 帆 杨庆军《 人民日报 》( 2010年10月24日   01 版)

10月23日,群众代表挥舞国旗。当日,西藏昌都地区解放60周年大型庆祝活动在昌都地区津昌体育文化活动中心隆重举行。1950年10月19日,昌都解放,五星红旗第一次在雪域高原升起,为和平解放西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摄
10月23日,“藏东明珠”昌都大街小巷彩旗飘扬,康巴儿女打扮一新,满怀喜悦的心情,在激流澎湃的澜沧江畔隆重集会,欢庆昌都解放60周年。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中央三部委代表团团长朱维群出席庆祝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热地向大会发来贺电。
昌都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横断山脉中段,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区,素有“西藏门户”之称。这里山高谷深,路险水急,红色的山脉绵延千里,别有一股峻拔的气势。60年前,在中央争取和平解放西藏的种种努力均遭到国外反动势力和西藏地方当局的阻挠与拒绝,中央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决定实施昌都战役。1950年10月19日,昌都宣告解放,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插上西藏高原。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在庆祝大会上说:“昌都解放,拉开了解放西藏百万农奴的序幕,西藏从此走向光明的未来!”
60年春华秋实 藏东大地翻天覆地
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昌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在昌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跨越千年的人间奇迹。
解放前,昌都镇城区面积不到0.3平方公里,居住人口4000余人。昌都县通夏村71岁老人扎西次仁清楚地记得,不知道多少农奴住在用乱石围成的土围子和破毡片、木板搭成的棚子里,游民、乞丐蜷缩街头,街道狭窄、尘土飞扬,全城没有一条像样的路。
解放后,西藏第一家书店、第一家医院、第一个气象站、第一个水文站、第一家银行等数个“西藏第一”在昌都拔地而起。1959年,在党的领导下,昌都肃清了达赖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进行民主改革,废除了极端腐朽、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生产力。
60年弹指一挥间,藏东大地天翻地覆。今天的昌都,早已告别了封闭的庄园自然经济,正向现代市场经济迈进,进入了有史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群众收入增长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2009年,全地区生产总值达57.9亿元,比1958年增长140倍;财政收入达2.78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44元,比1958年增长13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659元。
自2006年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以来,昌都农牧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截至2009年底,全区共完成45752户农牧民安居工程和配套建设任务,30余万农牧民住进了安全适用的房屋,40余万农牧民用上安全饮水,30多万农牧民用上电。汽车、摩托车、彩电、冰箱、电话、电脑等进入寻常百姓家。
昌都镇的面积现已扩展到7.5平方公里,人口10余万。2002年昌都镇昌庆街旧城改造项目还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谈到昌都镇的变化,扎西次仁一脸喜气:“你看,现在市区的变化有多大,在党的领导下,昌都越来越漂亮,老百姓的日子更是越过越有滋味!”
社会主义道路是藏族群众幸福的保证
61岁的巴嘎,家住昌都县俄洛镇曲尼村。昌都解放前,他和7个兄弟姊妹跟着父母在领主跌巴勇家当农奴。民主改革后,党和政府给巴嘎家里分了土地、牲畜和生产工具,从此巴嘎一家终于能够吃饱,切切实实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
60多万昌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事务管理,以藏族为主体的干部队伍,成为各级领导骨干力量。“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巴嘎在上世纪80年代末贷款买了一辆旧卡车,成为昌都地区第一批跑运输的农民。巴嘎顺利地把3个小孩抚养大,现在孩子已经参加工作。参加了农牧区合作医疗的巴嘎老两口,如今最大的愿望是空闲时去四川成都,看看在西南民族大学上学的小外孙,再逛逛祖国的大好河山。
2004年开始实施的农牧区医疗制度,目前已全面覆盖昌都地区,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180元,仅2009年就为农牧民报销各类医药费5000余万元,人均预期寿命由解放时的35.5岁提高到67岁,人口由1959年的25.48万(含察隅县)增加到64.18万。
当地的民族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中央政府多次拨付专款维修强巴林寺、查杰玛大殿等一批国家重点文物,丁青热巴、昌都锅庄、芒康弦子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宗教信仰自由和传统风俗习惯受到尊重和保护。目前,全地区共有宗教活动场所496座,僧尼13695名,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一些传统节庆活动得以保留和传承。
昌都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整个西藏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正如张庆黎在庆祝大会上所说,实践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西藏,更没有新昌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才会有繁荣进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抓住历史机遇  藏东明珠闪耀未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昌都地委、行署提出了紧紧抓住中央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历史机遇,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建设两个重点,积极推进昌都国家能源接续基地和国家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建设,致力于建设藏东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区的发展思路。
昌都未来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0亿元,年均递增15%以上,人均GDP达到38641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达到11480元,城镇化水平达到40%以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与全区同步跨入全国中等行列。
对于推进昌都跨越式发展,昌都地委书记王瑞连充满信心。王瑞连表示,昌都将加强新农村建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改善民生,着力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稳妥搞好昌都镇旧城改造工作,切实做好受援工作,以实现昌都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60年沧海桑田,昌都今昔两重天。城市变美了,乡村变富了,人们追求幸福的道路越变越宽了。
飞龙舞起来,锅庄跳起来,今天的昌都阳光明媚,人们沉浸在喜庆的节日气氛中。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各族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团结汇聚成一股澎湃的力量,如滚滚澜沧江势不可挡,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