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本:假故事不能传递真价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26:17
导语: 近日,一个民间研究团体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众多小学语文教材存在多篇内容失实的文章及常识性错误[相关专题:谁动了语文课本]。报告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认为假故事也能传递真价值。但事实上,求真是教育最初和最终的目的。我们可以不崇高,可以不天真,甚至可以不快乐,但不能不真实。
 
“假故事”同样揭示有益的道理?
民间教育研究团体出版名为《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的书批评小学语文教材失实之后,也有不少人引用叶圣陶之语“教材不过是个例子”来反驳,认为语文教材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信服”课文内容,而是让他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通过讨论分析文章主题来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网友“橙子杂谈”就表示说:我不会介意故事是否失实,因为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从课文中学到了一种思考方式。也有舆论认为,故事的魅力不仅在于情节,更在于其阐释的道理,传递的价值观。那些或真或假的故事,更多的是一个符号,指引着人生努力的方向。就像朱自清的《背影》,即使事实是朱自清凭空想象出来的,那又怎样呢?那种父慈子孝,不正是我们要传授给下一代的美好东西吗。也许善意的谎言比丑陋的事实更能教好孩子。
语文教材的要义是真实。
语文教材不是历史、科普教材,不该吹毛求疵?
除去假故事同样能传递有益的道理之外,认为不该吹毛求疵的网友也不在少数,网友“悠悠的猫”就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材编写也难免出错,只是需要不断地被指出并加以改进。
同时必须清楚地看到,语文教材不是历史学,也不是生物学,更不是科普教材,它除了教会孩子学会字词、语法外,本身还有思想性、文学性和教育性。如果过度吹毛求疵指责教材用美德“绑架”孩子,未免矫枉过正,而对其真实性和科学性不必过于苛求。
 
错误的过程得出正确的结果,不可取
上述两种观点虽然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看法,但却是用错误的过程得出正确的结果,这并不可取。教材让人习得知识和价值,并且还有一个重大功能,便是启蒙。用真实来进行思想和价值的启蒙,还是用虚假的故事启蒙,这是语文教材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先不论传递的价值是否崇高、是否值得传扬,如果传递的载体和过程是虚假的,那么这些教材的从出发点上就错了。
没有真实可信,教育的其他目标将无从谈起,这对孩子、对社会都无益处,反而有害。教育应以不损害真实、裁剪真实为基础,因此哪怕有一点失实之处,都要及时纠正。以不真实为基础的教材,违背了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小学语文教育应该先传递真实,再传递崇高。
教育应该先传递真实,再传递崇高。
真实是教育首先应该传递的道德和价值观
小学语文教材首先应该是真实的,无论是真实的丑陋、真实的恶还是真实的高尚、真实的崇高。如果真实太过不堪,教学可以不教,但是如果小学阶段的教育不适合说真话,那也宁可不说假话。不崇高、不天真、不快乐的教材顶多只会让孩子营养不良,而虚假的文字却如同三聚氰胺奶粉,迟早会患在孩子的认知与情感中埋下致命的隐。
爱迪生在中国语文教材里“被救妈妈”,华盛顿童年住的房子在中国语文教材里“被植上了樱桃树”,还有《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了强调父爱的伟大,硬是拼凑出一个外国父亲38小时徒手刨出14个孩子的情节——14个孩子38小时后被“超人父亲”亲手挖出,个个葫芦娃般毫发未损精神抖擞,这个完美的童话结局足以让人疯掉了……是的,我们可以不崇高,可以不天真,甚至可以不快乐,但不能不真实。
 
最缺乏的不是崇高,而是是非判断
一本小学语文课本反映的是整个社会是非判断的缺乏。在这样的课本熏陶下,是非不分,黑白不明的现状自然不足为奇。所以唐骏用一纸假简历赢得万众瞩目的成就,自然会有人站出来说不择手段的成功也是成功。只要能获得成就,过程有问题又怎样?
中国社会的信仰千奇百怪,唯独缺了信仰真实。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当下诸多社会病症,论及根本皆由不诚信所致。可语文教材却在用一种不诚信的方式教孩子怎么样去做一个诚信的人。事实上,“撒谎”这种行为无论以何种美好的名义,结果都是不堪的。
语文教材却在用一种不诚信的方式教孩子怎么样去做一个诚信的人。
事实与是非问题上的犬儒主义是社会顽疾
求真的问题,岂止仅存在于教材领域,它是社会问题在教育领域的自然延伸。在今天,说真话之难在各个领域都有体现,指出事实、揭示真相不仅不被人尊重,还有可能遭遇未可预料的风险。方舟子致力于打假求真被人认为是极端、是吹毛求疵。
事实与是非被看做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且对是非不分的态度似是而非,习以为常,这种是非观上的犬儒主义是中国社会的最大顽疾。保持对虚假的警惕,形成求真的社会氛围,破除追求真实的种种阻碍,不仅对教育,对任何社会事务领域,都有重要的意义。从教材课文的真实性推而广之,历史的真实、社会的真实、情感的真实与思想的真实,都该成为反思的对象。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小学教材的虚假,将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抛诸脑后。当真实成为语文课本里的第一缕炮灰,其苦心孤诣的价值操守定会有轰然倒塌的一天。
网易新闻另一面往期回顾
第232期:有名无实的外汇储备
第231期:坐地生财的影著协
第230期:保护隐私,从挑战QQ开始
第229期:诺贝尔奖"失业理论"为中国指路
第228期:“铁饭碗”并非人见人爱
第227期:稀土之树吊不死“帝国主义”

责任编辑:谢云巍